美國二月通膨年增率將近8%, 但是有些商品漲翻天、有些商品感覺還好,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呢? 今天來聊一聊廠商漲價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消費者扮演甚麼角色? 還有這個禮拜的重磅勞動就業數據,還有拜登總統釋出戰備石油的影響。
歡迎大家收聽今天的一口經濟學<哪來的自信?通膨並非萬物皆漲,廠商訂價策略怎麼了?> 也歡迎大家訂閱spotify or podcast,或加入臉書同名社團。讓你每天更聰明,思考更理性。
✅(00:01:53) 花粉季節來臨,口罩變常態
✅(00:04:35) 經濟新聞回顧: 聯準會最愛的通膨指數PCE
✅(00:08:25) 經濟新聞回顧: 美國釋出1.8億戰備儲油
✅(00:17:10) 經濟新聞回顧: 二月JOLTS(工作開缺和轉職調查)報告
✅(00:23:20) 經濟新聞回顧: 三月勞動數據穩健,增加五月升息兩碼可能
✅(00:28:55) 從總體到個體: 廠商訂價考量有哪些?
✅(00:30:16) 台灣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
✅(00:33:00)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那些漲翻天?那些沒啥漲?
✅(00:36:48) 生產端因素: 競爭程度
✅(00:40:04) 消費端因素: 需求彈性
✅(00:53:15) 下周經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