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移民早期渡過黑水溝來台,歷經生命危險和生存挑戰,宗教成為精神上最大的撫慰。
於是我們的先祖以各種香料,用傳統手工技術,複製記憶中故鄉的香,用來敬天謝地,藉由裊裊的香煙,表達對神明與祖先的敬意,讓心願上達天聽。
❓除了最常見的立香,香舖通常還會提供哪些不同種類的香品?
❓對於我們來說,要如何判斷香的品質好壞?
❓不同尺寸的香,有什麼不一樣的用途?又有哪些南北地域性的差異?
🏮本週《寶島鼓仔燈》邀請對香再熟悉不過的香藝文化園區的負責人陳文忠,透過本身豐富的經驗,帶我們認識台灣製香業的過去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