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eriges mest populära poddar

杨定一博士专辑

杨定一:《为什么恐惧随时在发作》

9 min • 26 september 2022

念头再加上情绪的扩大,自然带给我们萎缩。

萎缩体,是在肉体额外再加上的虚拟「念头-情绪体」。


我们身体自然会听命于萎缩体,把萎缩的状态当成比「这里!现在!」更真实的威胁。


用「正常」这个词,来描述一般人的状态,其实是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表达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透过「我」带来的念头过滤这个世界,再透过情绪扩大自己对世界的反应,甚至反弹。这个反应或反弹,唯一的目的就是来保护、滋养「我」的区隔,不断地让自己和周边分离开来。


从错觉,我们取得更多错觉,再透过这个错觉,扩大错觉的世界。而这个错觉的世界,是把「我」、你、大家造出一个孤独的隔离。


除了念头所带来的虚拟现实,我还提过情绪的角色。种种情绪──尤其负面的情绪,本来是生存的工具,让我们建立一个头脑和身体的桥梁,扩大并加速生理的反应,让人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避开风险,得到生存。


(萎缩的状态,也可以称为恐惧的状态。人本来是圆满的,而情绪也只是桥梁,把神经的信息传达到身体每一个细胞、组织、器官。但是,透过过度的刺激,再加上「我」所创出来的虚拟现实,反而情绪自然扩大了它的角色,随时把一个虚拟的念相世界变得真实无比,造成我们全身心的萎缩。其中,影响最大的负面情绪就是恐惧。

恐惧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让我们「瘫痪」,而落入绝望和悲观的心情。恐惧扭曲了我们眼中的世界,让万事万物看来既负面又悲观。)


可惜的是,经由上万年的演化,我们透过情绪,把一个由虚的念头所造出来的虚的世界扩大了,也把「我」加倍的扩大。


念头和情绪造出来的反弹,也自然让我们身心紧缩而建立了一个萎缩体。这个萎缩体,自然让我们活在一个萎缩态,带给周遭一个萎缩场。


这个萎缩体的主力也就是恐惧。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大大小小的恐惧当中。


有时候这个恐惧可能大到一个程度,造成瘫痪或冻结,和临床的恐慌发作类似。恐慌发作(panic attack)是让我们过度紧张,甚至让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失衡,而使得我们充满无力感,动弹不得。


萎缩发作(contractionattack)也可能带来一个类似的效应,会把全部负面的情绪──尤其是恐惧放大,带来身心严重的紧缩,使我们对人生充满负面的看法,甚至让人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种种负面的念头造出连锁反应,带来一种人生的绝望感,又回头强化萎缩。


(萎缩发作(contraction attack):恐惧和其他的负面情绪会让神经系统强烈地失衡,让自律神经系统受到极端的刺激,使得我们全身紧绷,进入一个「瘫痪」的状态,也同时造成忧郁和其他心理的障碍,带来一个灰灰暗暗的过滤网,让我们面对事情产生一连串的负面看法和反弹。这张图可以看到一个人受到这种刺激时,自然会进入身心的萎缩,完全没有安全感。)


萎缩体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不变的


一个人的萎缩体,本身也只是透过念头加上情绪所放大的「动」,而且以负面的情绪为主。情绪是一个连结念头和身体细胞的桥梁,也是扩大器。萎缩体之所以比念头体更「坚实」,正是因为透过情绪,把念相和身体绑在一起了。


正因如此,只要一个人在萎缩的状态下,自然会带来一连串负面的念头,过滤我们对世界的知觉,扩大负面的反应。我们平常对某个情况有很激烈的情绪反弹,其实也只是萎缩体在发作。


我们做个比喻,就像放大镜不但可以过滤光,还能集中光的能量,把纸张烧起来。同样的,萎缩体不只是念头的过滤器,还是念头能量的扩大器,对身心带来严重的作用。


萎缩体不光是很「坚实」,同时还有脉动。有时在一连串负面的反弹中缩到很小、很紧。有时候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还能「饶」过我们,让人至少感受到一些正面的情绪。


可惜,人世间的互动,不可能不造出萎缩,只是程度多少。这里用以下的图来形容──我们和生命的互动(用头上的螺旋来代表)其实都是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的。萎缩体自然会衍生出来一个生命场。但是,这个生命场是经过萎缩的,让我们在一个紧缩、狭窄、局限的制约中活过一生。


比如说,我们一般到了周一,回到上班或上学的日子,自然进入萎缩的状态。周一的紧张和周末的放松是很明显的对比,也难怪周一上班日的心脏病发作率比较高。就连周一上班都可以带来萎缩,更何况生命更大危机所带来的萎缩。


再举一个例子,每个人都生过病,即使小如感冒或身体种种不适,也都体会过这些状况带来情绪的萎缩。一个人生病不舒服时,自然会把这个世界看成负面的。此外,还有很多生理状况或生活变化也会刺激我们的萎缩体。比如女士每个月的生理期或更年期,男士也有雄性素停止的更年期,或是其他代谢与内分泌的转变。酒精的作用则不分男女。许多人酒后就变了一个人,连个性都截然不同。显然,萎缩体是受到相当大的刺激。


可惜,「我」通常会利用这种萎缩,再加上反弹,尤其是反弹所扩大出来的反应,来建立自己和周遭人事物的界线。有了界线,更能凝聚出一个「我」,使得「我」好像是一个可以独立生存的生命。


站在「我」的立场,甚至是随时期待萎缩体的发作,好让「我」可以藉题发挥。


要注意的是──我们跟自己或周遭人事的互动,通常是透过萎缩体在进行的。


要进一步了解萎缩体或萎缩场的作用,就像下图所要表达的,人类看世界是透过萎缩体的放大和扭曲。我们跟世界(包括跟自己)的互动,也只是透过萎缩体在互动。萎缩体和萎缩体之间,自然会产生共振,而相互扩大或抵消。


我们每个人都遇过──身边某个人对我们带来特别的刺激或心里不舒服,而加强了自己萎缩的状态。我们也都遇过某个让人特别舒服、自在的人,也只是透过他们的生命场,让我们降低自己的萎缩。


「我」跟萎缩体是分不开的,是两面一体。要从萎缩回复圆满,要把神圣的生命找回来,首先要理解萎缩带给我们生命的限制。可以体会、看清自己的萎缩体,本身就是从局限跳到无限大、从相对跳到绝对的第一步。



—————————————

作者:杨定一博士

播音:张婉琦
背景音乐:瑜珈练习音乐




Förekommer på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