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对了,身体最清楚。」、「身体比我们想像得更聪明。」长庚生物科技董事长杨定一博士是众人眼中指标性的预防医学专家,我们却从他口中反覆听到,别尽信专家,让身体告诉你该吃什么。
「过去的饮食法累积很多错误,应该踩个煞车,把权力交还每一个人手里。」疫情期间,杨定一写下跨时代新书《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从美国政府发布的《饮食指南》开始,一路介绍到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低糖饮食等,像是一部浩瀚的饮食史,却不主动指出哪种饮食法最好。
杨定一希望读者明白的,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营养知识。懂了饮食法背后的原理,一生受用。不管处在什么环境、年龄,不用专家指路,都有余裕为自己开拓最适切的饮食方向。
「没有任何一套饮食法可以满足所有需求,」他说,但我们有责任敞开心胸亲自验证。
让身体做自己的指南告诉你该吃什么
1.您在书整理了非常多饮食法,但重点放在各饮食法的起源、演变与特色,并没有强调每种饮食法的适用族群,也似乎无意主动为读者做出选择?
博士:这本书的标题「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重点在个人。我常常这么说,这个年代其实是一个全面公开的年代,各式各样的资讯、知识,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已经没有谁真的是专家,或可以站在某一种专业,来劝大家该大家该用什么饮食。
我不认为有任何专家应该,或有资格直接说你该吃什么,或是你最适合吃什么,这是不可能也做不到的。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体质、遗传、环境、年龄、工作量、处在人生哪个阶段等等都不同。将某一种饮食套用到全部人身上,并不符合科学。我不想、也不应该做这个角色。
这本书在谈代谢的灵活性,主要在做一个教育,对3大营养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做一个彻底的说明。一个人懂得这些原理之后,我希望他自己去做实验,有耐心地倾听身体,身体会告诉你该吃什么,而不是让专家来告诉你。
你的体质只有你最清楚。过去我们太重视专家讲什么,然后重视专家讲什么,然后就蒙着头去试,但是应该让你的身体做你的指南。我希望我们每位读者懂了一些很简单、很基本的原则和营养学之后,用一种科学家的精神来尝试。这种做法,其实不会错的。
给身体一点时间才有机会脱胎换骨
2.您强调无论采取什么饮食法,都要充分理解方法、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再修正,您自己对每种饮食法,也都各做了半年的尝试,但一般人似乎很难这样长时间实验,有较简便的途径吗?
博士:总是要给身体多一点时间,来适应某一种饮食,也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它适不适合你的体质。
我自己是用半年来适应,但没有要求读者也用半年的时间,因为这本书已经帮你省掉这些时间。我个人走了好多冤枉路,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我认为我今天不可能有这个胆子出来跟大家做一个那么透明、透彻的一种说明。就是自己走过冤枉路,把自己当作白老鼠,我相信能帮你省掉许多时间。但是虽然如此,你还是要把自己也当作白老鼠来看。
在这本书55章所说的一些原则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尝试。当然这不是一,两天就会得到结果,还是给身体一点时间吧!让自己适应,让身体给你留话。
譬如我带着周边的朋友,同事把精制糖完全断掉1个月,他们前面几天会非常不适应,可能有种种戒断反应,但是过了3天,4天就陆续适应了。发现头脑非常清楚,本来下午都会想打瞌睡,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疲劳的症状都没有了,他怎么可能会回去用糖?
我想可能就要问自己有没有这个耐心,是不是连1个月的时间都没有?我的看法是不至于。假如你知道对你有帮助,有好处,那为什么不去做?光从饮食,一个人就可以得到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对人生的看法可能都会不同。
好转反应有时会让你不好过,方法,知识正确就不怕错
3.开始尝试某种饮食法后,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代表不适合自己?这时候要完全放弃,还是有什么方式能做调整?
博士:只要懂得基本的营养科学,也知道怎么进行,怎么着手,饮食调整的重点就不应该放在是否会不适应,或有什么症状。
假如这个饮食法对你有帮助,身体会透过「好转反应」来告诉你,好转反应有些时候会让你不好过,譬如把糖戒掉,前面是非常难过的;或者从一天三餐减少到两餐,一餐的间歇性断食,前面是很不好过的。所以我在书里提出各式各样的温和方法,但是不管怎么温和,都还是有一个过渡期让身体适应。既然如此,不可能碰到一个问题或好转反应,马上就放弃了。只要你的科学是正确的,你不要怕,一路走到底试试看。给身体妥当的时间,让它一波一波地把好转反应扫描过去。
我们有几个大的原则,例如少用精制糖,精制油,过度加工的食品,然后记得胰岛素的阻抗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避开。也可以把吃的频率降下来,宁可在一餐就吃得满足,吃得好,吃得饱。在这些原则之下,你还会怕走错吗?
不需定期检视饮食用心感受身体就知道
4.人生不同阶段会适用不同的饮食,我们应该多久检视一次自己的饮食?
博士:身体比我们想像得更聪明,身体会告诉我们。不一定要多久检视一次,假如你吃对了,身体其实是最清楚的。例如早上起来精神很好,晚上睡眠也好,健康情况愈来愈佳,而且一起床面对一天的态度也都是正向的,接下来一整天吃点心的频率也减少了。
假如饮食的原则你都懂了,每到一个阶段,年龄,比如假使你在运动,你自然会发现,好像蛋白质需要多一点。我不认为应该带着指南针在手里面,随时绷紧神经提醒自己。反而我比较相信身体的智慧,倒不是我们头脑的知识。你的身体聪明得很,给它一点机会,它就会告诉你。
外食也能做饮食调整至少1餐吃得营养丰盛
5.台湾多数人都仰赖「外食」,对饮食调整会形成很大的阻碍吗?如果真的非外食不可,如何持续执行饮食调整?
博士:过去有许多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常常会这样讲:「Two wrongs do not make a right。(负负不会得正)」假如有一个状况是不正确,不理想的,你把它再加上一个错的处理方式,两个错的不会自然变成对的。就是说在外食的情况下,反而更要守住自己的健康,自己的饮食习惯,至少一天要有一餐吃得很丰富。
台湾有自助餐,可以自己选菜。假如有这种机会,3大营养素的比例应该特别谨慎。有些人习惯饭,面吃很多,现在你知道可以少吃面饭,而有纤维的蔬菜可以多吃,好的脂肪也要尽量接触,还可以看看有没有生菜沙拉可以选。先从1天1餐吃得丰盛,掌控营养成分开始,如果1天1次都不想去试,那更谈不到1天3次了。
你还是要认知外食是不健康的,可以做多少变更就做多少变更,不能只说「没有时间」,还是要想个办法修正。这是你我每一个人的考验,但可以轻轻松松地来面对。愈是轻松,反而会改变得愈彻底。
本文转载自康健杂志
—————————————
作者:杨定一博士
播音:张婉琦
背景音乐:瑜珈练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