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eriges mest populära poddar

杨定一博士专辑

杨定一:《把注意力从客体收回,真实会露出》

11 min • 27 september 2022

其实,你在人间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经验,从来没有离开过祂(注:意识的背景),只是你不知道。然而,不知道的你,并不是这个最原始、没有被污染过、没有被扭曲过的“你”(大我、大你),而是头脑投射出的小你。


这个头脑投射出来的你,和大你不同。这个小你,本身是头脑的产物,是一团念头的组合,本身需要别的条件才能成立,随时要受到限制和制约


这个小你,跟我们每一个瞬间所观察到的任何客体一样。它有边界、有限制、是一个框架。它会出生、也会死亡、会消逝。它是我们头脑和五官所投射出来的印象。


你摸摸自己,摸到了脸、手臂,摸到了区分身体内外的皮肤。你有 170 公分的身高。你是男的或女的。你的长相、外貌。你带着某一种气质。


你这一生也从来没有一件事是单独的发生。每一件事,都依赖着前面有一件事来引发它,而它本身也会产生后果。


你打开冰箱拿水,喝了,会解渴。你到浴室洗脸,感觉清爽许多。你看电影时,会吃爆米花。你工作做不完,周末又得加班。车子里程数满了,你不能再忘记送厂保养。有了孩子,你开始小心地记录生活开销。


你收到一封信,看到寄信人的名字,马上想起上次的不愉快。你一看到同事的脸色,就知道人家对你有意见。主管误会了你,才刚把你骂了一顿。每次开完会,总是胃痛,你开始定期做健康检查。


探病回家,你想起孩子还小,也就决心要规律运动。你在电视上看到车祸的画面,会叫其他人开车要小心。你开会时胸口一紧,你没有告诉任何人,一个人夜里上网查“胸闷 症状”。收到同年龄的人的讣闻,你默默加买了保险,第一次想遗嘱要怎么写⋯⋯


全部这一切,都有条件,而都受到限制、受到制约。这一切,都是在这个框架里建立的。这就是你这一生认定是全部的你。你认定,这一生全部的可能也不过如此──会来、会走、会生、会死、会病、会老化。


这,就是你认为是自己的全部。


还会认为自己就是从眼前的物质延伸出来的。这种处境,是多么荒谬可笑。


然而,大你、大我是不一样的。它是还没有产生作用、还没有产生关联前就有。它是独立的存在。


大你、大我,是你可以轻轻松松承认、可以在的一种存有的观念。最有意思的是,你有的大你,它其实并不受你观察或体会的同一个限制!


这个观念实在太重要,我可能需要再重复一次。


你或许没有注意过,眼前所看到、所体会、感受、想得到的一切(你可以把这一切称为人间),其实都是站在一种局限、相对的层面。甚至,眼前的东西或思考愈具体,也就愈让你能够注意和区隔。


不过,至于能观察的这个体(你可以暂时把它称为“主体”)则不受到同一个限制。它是无边无际,随时可以存在。


让我再试着用另一个方法来说明:


你可以把观察(五官透过捕捉资讯为你建立印象的机制)比喻成光的折射(refraction)──就像是透过一个棱镜,把无限大的宇宙或无限的光捕捉下来,同时还扭曲光线前进的方向,来照明一个很小的范围。


这种局部化的过程,和你随时在运作的注意力是一样的,把本来无限大、永恒、到处都有的整体,落成局部的一个小点。


你的注意本身就带着一种类似光线折射的机制,而你是透过这样的注意才可以建立眼前的世界。至于你注意不到的东西,比如说那个无限大的宇宙,也就自然落到背景。


如果用光线的折射来比喻你的注意,那么,你观察的机制,也就是五官和念头二元对立的比较和对照,作用则是像棱镜一样──扭曲你的注意。


进一步,你自然会透过比较和对照,就像用画笔在画布上一个点一个点建立出一幅画,把你注意到的东西、东西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而能够从眼前的人、事、物取得一点意义。假如再加上念头,去比较一个点的位置、它之前的位置、它未来的位置,也就这样,对你,时间的观念就出来了。


当然,点和点之间的每个角落,因为注意不到、抓不到、没办法体会到、无从比较起,也就自然会把它当作空白。


你只要懂了这样的比喻,可能也自然体会到──对任何东西的观察,不光受到注意力折射的作用,它本身也完全被观察的机制或工具(棱镜或这里讲五官和念头)框架起来了。


在这种限制之下,还要探讨这一生究竟是自由或不自由──这种议题,对你其实没有意义。毕竟,你可以体会到的现实本身就已经不是自由的。它是透过条件才可以聚合,又怎么可能组合出自由的人生?


尽管如此,这个议题还是反映了一个重点,也就是说,从每一个角落,不管是虚的或不虚的,真实到头来还是会现身,还是会露出祂自己。


这句话含着一把宝贵的钥匙,让我再用个比喻来切入。


“真实会露出祂自己”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不管你是不是忘记了真实,你所遇到的每一个客体,本身已经在为你反映它是怎么来的,或者说,它已经告诉你它是怎么被显现出来的。


一个客体的存有,本身已经在反映它成形的机制。


就好像你看一幅很美的画或去欣赏一场演出,因为画很美、剧情很精彩,你可能会忘记这幅画其实只是颜料在画布上的组合,而戏只是舞台上的演出。


但是,你忘记了画布和舞台,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画布和舞台其实还在。只是你的注意力被它所包容的内容带走,被画作的美或戏剧的情节给迷住了。


既然,你懂了这一点,也自然可以体会到过去所讲的:人生的每一个经过、每一个角落都是出口。


当然,你读到这里大概也理解了,虽然我用“出口”这个词,倒不是为了让你透过注意或是意识的转变从人生“跳出来”。


其实,你也跳不出来。


你最多也只能把原本的注意放过。


也就这样子,你的头脑突然回转过来,而你可能发现自己进入了一条没有路的路。接下来,对你,最有意思的,不是眼前不断改变、会生会死的客体,反而是后面轻轻松松可以观察的主体。真没想到,这个不动的主体,竟然比各种不断变动的客体还更有趣。


也就这样子,你会发现,就连外头的客体,包括物质,也就是从头脑延伸出来的。


其实,要体会到这些,倒不是把你的注意摆到哪些学问、某一种法或某一个神圣的象征。反而只要放过眼前的事,把原本盯着客体不放的焦点退回来,也可以说是把你投注在上头的注意解散。


这也只是你唯一需要做的。


—————————————

作者:杨定一博士

播音:张婉琦
背景音乐:瑜珈练习音乐



Förekommer på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