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eriges mest populära poddar

杨定一博士专辑

杨定一:《饿了才吃、不饿不吃 回归身体真实需要》

6 min • 12 oktober 2022

现代社会讲究效率,连饮食都成了一种规范,却不见得符合身心健康的需求。

举例来说,许多朋友认为要按时吃三餐,把错过一两餐看得很严重,几乎不会想到一日三餐其实是近代工业社会三班制作业才有的产物

按照时间表来用餐,这本身是头脑的产物,更不知不觉让人失去了对身体最直接的感受。我们只要对自己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对这一点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我们是真的饿了、需要补充营养与热量才吃?还是因为时间到了而吃?包括饮食的内容,也可以回想一下:是因为它现成在那里?还是因为身体需要而在用餐后带来精力和满足?

只要仔细体会,我相信许多朋友会发现自己吃的不是饮食,而是一种生活的惯性。甚至有些朋友不是为了饮食而吃,而是工作累了、心情焦躁需要一个调剂的空档、或有社交的需要而吃。

吃,本来是很单纯的一件事,却这么与身体最直接的能量需求脱钩,额外担负起休息、娱乐、感情交流的功能,甚至成为一个人不懂得休息、放松和陪伴家人与朋友的一种代偿。

饮食成为一种代偿的行为,反映不了生理真实的需要,反而加重身心的失衡。

更别说现代人一天三餐、时不时还有下午茶的点心、随手拿着的饮料、晚上的消夜,频繁地刺激血糖、胰岛素和三酸甘油酯,让身体随时有一肚子食物等着消化,而代谢一刻都不能休息,这其实已经压缩了身体修复和疗愈的空间。


饮食重返单纯 少点负担,活力多一些

可能我们都体会过,餐后感到的不是满足,只是勉强填满了肚子,甚至头脑昏沉、肠胃道有负担,连注意力和心情都受影响。更别说我们不吃的时间太短,没有机会完全燃烧吃进去的热量。许多朋友进入社会工作后,自然发现体重不断增加。

事实上,对不在青春期、怀孕或哺乳期、没有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成年人,少吃一两餐对健康不光没有伤害,还是有益的。许多人会把少吃一餐当作物质匮乏下的不得已,但从生理来看,其实这才比较符合身心的运作。

我在《疗愈的饮食与断食》除了谈饮食内容调整,也提醒大家饿了再吃、不饿不吃。从饮食和心态同时着手,来减少对内分泌、特别是胰岛素刺激,甚至有机会活化身体清理和疗愈作用。

我也谈到如何带着身边的朋友一起将糖和淀粉减量,同时多吃好的脂肪,并且搭配新鲜而丰富的绿色蔬菜。用这种低糖、高脂、高纤而充满生命力的饮食吃饱、吃好,自然会带来活力,也让人体会到身体真正的需要。

许多朋友进行一段时间,就能体会到精神和心情不再随三餐起伏,不再总是嘴馋。一个人对饮食的需求回归正常,不需要随时吃那么多,三餐自然变成两餐甚至一餐,还能照常运作、工作,对精神和体力并没有影响,头脑反而更清晰。

身体平常将大量的能量和注意力耗费于消化。一个人如果能将进食的频率降下来,少吃一餐并停掉零食和消夜,让身体连续十几个小时没有饮食的负担,这自然会启动细胞清理和修复的自噬作用,重新设定代谢,而让身心从耗损转向疗愈、恢复健康。

饿了才吃、不饿不吃,回归身体真实的需要,就是有这么大的作用。

(杨定一  《康健》202209)


—————————————

作者:杨定一博士

播音:张婉琦
背景音乐:瑜珈练习音乐




Förekommer på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