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東諧西讀,陪你輕鬆聊完一本書。
這回我們要談的是《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民主的浪潮》,作者是胡慧玲。本集講的是第五章,台美斷交之前,台灣民主運動前進的一大步。
中壢事件之後,不少黨外人士在各大公職選舉中勝出,雖然依然無法成為議會的多數,但至少代表,在各界壓力之下,即便是威權時代,政府也不得不讓步。
緊接而來的議會質詢,黨外議員便著手檢討國民黨來台以降的施政成績,這當然引起了國民黨內鷹派的反彈,甚至派部隊入駐議會,試圖威嚇黨外議員。
在黨國掌握媒體的時代,有一整個世代的人在單一論調之下成長,許多人無法理解黨外人士的想法,自然也很難得到他們的支持。
隨著各地民代選舉勝利,前台大哲學系教授陳鼓應,與前中時記者陳婉真,也投入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選舉。他們在台大正門對面張貼民主牆,許多人在牆上張貼自己的意見、討論與筆戰;另一方面,國民黨政府也在附近架設了愛國牆來打對台,民主與愛國,看似互不相斥的理念,在這時卻成為非此即彼的競爭對手。
原應隨著選舉大勝而乘勝追擊的民主運動,卻在美國決定與中華民國斷交的衝擊下被迫中斷。彼時正值美蘇冷戰時期,退敗到台灣的中華民國對美國而言已不再是有合作價值的盟友,拉攏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和蘇聯抗衡,對美國而言顯然是更有價值的選擇。當然,對中華民國而言卻是相當不利的情勢。台灣一時人人自危,高官與富商紛紛設法將財產轉移至海外、安排親人移居美國;而國民黨也以此為由,停止了一切選舉活動;黨外人士們也擔心,國民黨會藉此秋後算賬。
不過比起修理黨外人士,蔣經國政府眼下最重要的任務還是穩定民心,除了呼口號,發起愛國捐款,鼓吹青年從軍,還命人發表「不實言論」,而這不實言論,即「南海血書」。
「南海血書」假託南越遺民阮天仇絕筆,控訴美國與越南的民主鬥士蠱惑人心,導致南越滅亡。這南海血書從未公開其原版血衣,在當年便有重重疑點,多年後才由「譯者」證實是他自己的小說。如此言論,當年卻也成了青年學子必讀必考的內容。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贊助我們。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fe68117-6b21-4fb9-966e-a176b0265ebe
《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二《民主的浪潮》
作者:胡慧玲
2013年10月,衛城出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