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山水在瓶
中国的儒学从南北朝至唐朝中期一直受佛、道冲击,处衰势的。开宗明新儒学先河的在唐朝有两个人,一是韩愈,一个就是李翱。李翱有一篇很重要的著作叫《复性书》,从“复性”两个字可以看出他与佛教禅宗的关系,而实际上,李翱也正是药山门下的一位居士。
李翱当时在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当刺史。仰慕药山大名已久,但屡次要请药山下山,药山都不理不睬。最后刺史便登山拜访。当时,药山正在看经,好久不理刺史,李翱气得甩手要走。后来禅师总算开腔了,李翱便问:“贵姓?”
“正这时”。药山回答。
李翱摸不着原委,便去问寺中的院主。院主一听:“那不是姓韩吗?”李翱一听恍然明白,眼下正值冬天,天寒地冻,“正这时”是寒。
李翱问药山:“什么是道?”
药山以手上下指点,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由此悟旨。
道的境界就是那么自然谐和,高的自高,低的自低,一切都是无心而天成。李翱马上作偈呈给禅师。偈曰: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后来李翱又问禅师:“什么是戒定慧?”
药山回答:“我这里没那么多的闲家俱。”这是告诉李翱,戒定慧是自家修行得到的,不是摆设似的东西。后来药山又告诉李翱:“要想入戒定慧中,须向高高山顶立,向深深的海底行。屋室内的东西,舍不得就是有渗漏。”“渗漏”是佛家用来比喻自性不净,烦恼缠身的常用语。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