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eriges mest populära poddar

每天听点禅故事——禅宗灯录译解

禅故事 287 云门文偃 云门三句

10 min • 8 november 2018

云门三句


云门上堂讲法时问:“涵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这些话应该如何理解?”

座下的僧众都面面相觑,不知所对。

于是云门自代说:“一镞破三关。”

从字面意义上看,“涵盖乾坤”可能是暗示某种至大无外、包容一切的本体。“目机铢两”、“不涉万缘”则是参禅之人普遍追求的某种境界,前一句含有明察秋毫之意,后一句则表示不要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这三句话便是著名的“云门三句”的前身。

云门的弟子德山缘密据“破三关”之说将云门的话推衍为以下三句:

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这就是所谓的云门三句,严格说来,这应该叫“德山三句”,因为它实际上是缘密本人的见解,《景德传灯录-缘密传》即称为“德山句。”大体上说:

“涵盖乾坤”是指对一切妙理的总括;

“截断众流”是指破除学人的知见,改变其思维定势;

“随波逐浪”则指要根据学人的具体情况相机接引,分别加以引导,禅宗反对大众说法,只主张因材施教,个别接引。这样理解虽自有其理,但事实上问题可能并不如此简单,“云门三句”显然与“二道相因,生中道义”的禅宗思维方式及透三关之说有关,这要从三关说起。

禅宗的发展在六祖之后,逐步分立出各种不同的门派体系,各家宗旨互有差异,不尽相同,但“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学人参悟大体上都不外乎三个阶段,即初关、重关、牢关,或者称做空关、有关、中关,这就是所谓的“禅门三关。”

禅宗史上常被提及的三关有“楞严三关”,“黄龙三关”、“兜率三关”等,其中以“云门三关”最为著名。

雍正在《御选语录》的《御制总序》中对三种不同层次的悟境,有比较透彻的分析:

“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丛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

识得七尺之躯不过地火水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一丝。”这是破除关;

“破本参后,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火水风者地火水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身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身,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这是透重关;

“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休斯在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无明执著,自然消落。”这是踏牢关。

云门禅师有“一镞破三关”之说,德山圆密禅师遂据之引申为“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三句。云门三关在《五灯会元》中曾被提及四次,三关的顺序各不相同:

(1)有僧问西禅钦禅师:

“如何是涵盖乾坤句?”

“天上有星皆拱北。”

“如何是截断众流句?”

“大地坦然平。”

“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春生夏长。”

(2)有僧问中竺元妙禅师:

“如何是截断众流句?”

“佛祖开口无分。”

“如何是涵盖乾坤句?”

“匝地普天。”

“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有时入荒草,有时入孤峰。”

(3)有僧问瑞岩智才禅师:

“如何是截断众浪句?”

“好。”

“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随。”

“如何是涵盖乾坤句?”

“合。”

(4)有僧问归宗慧通禅师:

“如何是涵盖乾坤句?”

“日出东方夜落西。”

“如何是截断众流句?”

“铁山横在路?”

“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船子下扬州。”

云门三句,各有心解,真可谓是禅无达诂。有些学者把三关的次第重新条理为:

“截断众流”(初关,由凡入圣);

“随波逐浪(重关,由圣返凡);”

“涵盖乾坤(牢关,不堕凡圣)。”

虽自成一说,却也不尽周圆。以脱落外缘,不住凡境,释截断众流还差强人意,但是在去我执,复去法执的“随波逐浪”之境与“无一物是我,无一物非我”的“涵盖乾坤”之境二者之间看不出什么等级上的差别。而且照雍正的理解,在透重关时已臻“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身,境智融通,色空无碍”之境。

细细揣摩雍正及诸位禅师的阐释,“三关”似不必非要作等级上的座次排列,理解为三位一体可能也不无道理。

“截断众流”即是无住为本,领悟到万法皆空的道理,不着凡缘,脱却系缚;

“随波逐浪”即是无念为宗,不兴一念是不可能的,但要“念而无念”处一切境而不染,随意适性,顺其自然;

“涵盖乾坤”即无相为宗,对万物存在不作对待分别,诸如雍正所说的明暗、行在、寂照、空有、古今、无生长生、无灭不灭等对立之相自然消落。真参实证,未免死句,不敢自以为是,聊备一说而已。

说到云门三句,还有这么一段趣事,后来有个叫惠泉的禅师特地提出个“惠泉三句。”惠泉对自己的弟子说:“当年云门大师有著名的云门三句,叫作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老汉今日也有三句。概括起来就是:‘饥来吃饭句,寒即问火句,困来打睡句’要是论佛法的高深,老汉不敢望其项背,甘拜下风,可是要论世俗的事理,云门就得逊老汉一筹。”

事实上,云门三句主要是一种接引方法,而惠泉三句与云门“好事不如无”的处世哲学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