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avsnitt • Längd: 20 min • Veckovis: Söndag
是什麼串起你我的共同記憶?
是有溫度的,有力量的,來自台灣民眾的生活史,
一個關於台灣的生命故事。
那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歌。
每週二次,週一及週五更新
FB粉專「台灣故事館」👉https://bit.ly/3sdUTQ7
本節目由:
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 製作
連震東文教基金會 贊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e podcast 台灣故事館 is created by 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製作,楊渡/主講. The podcast and the artwork on this page are embedded on this page using the public podcast feed (RSS).
雖然,人的記憶本來就有各自的特殊性,每一個人的生命故事都不同,但我們總是一起走過現代化之路,經歷共同的時代故事。我們曾在半夜,為上台北讀書的學費擔心;我們從農村走出來,曾在都市裡為尋找第一份工作而茫然於街頭;我們曾在民歌聲中,帶著吉他追女生;我們曾在城市的失落中自我懷疑;我們也曾在重慶南路、台大地下道的書報攤上買禁書;我們也曾為了保護森林而走上街頭……,這些記憶,如果不記錄下來,難道要讓這現代化的轉型歷程,只是一場空白嗎?如果沒有這些,台灣無法成為今天的模樣,可為什麼我們的台灣史,沒有民眾的歷史,卻只有政治人物用仇恨的語言寫下的歷史呢?
為什麼我們的歷史,只能是政治史,而不是人民的社會生活史?
是的,每個小生命,連結起來,就是一個大時代。
每一個人的故事,連結起來,就是一部大歷史。
以此史觀為主軸,我們的敘事,做了一個新嘗試:將個人命運、生命故事,連結到歷史脈絡,重新書寫民眾的社會生活史。在大歷史的觀照下,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不是孤獨的,也不是無端無依的。甚至每一首歌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段歷史。〈港都夜雨〉和〈綠島小夜曲〉,連結著冷戰時代的大背景,交會成小人物的悲欣交集。歷史也因為這樣的生命,這樣的歌,鮮活了起來。唯有從人的生命故事著手,歷史才會有人性、有溫度、有感情。
台灣的命運既獨特又清晰。它的地形,決定了地緣,地緣決定了命運。如果台灣遠遠的脫離歐亞大陸,只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無名獨立,也可以自主生存。可恰恰是站在這矛盾而衝突的位置,讓台灣可以成為大陸與海洋的緩衝點、中轉站;是面向海洋尋求突破的前哨站,也是迎受外來風浪衝擊的接受站。
有幸運的機遇,也有苦難的遭遇;有突破的喜悅,也有衝擊的疼痛。成長,就存在其中。
而這也正是台灣作為歐亞大陸板塊前沿才有的優勢。一如我們從遙遠的衛星俯瞰,島嶼的形狀,清晰如一個側睡的孩子,背靠大陸,在太平洋的邊上,感受著太平洋的風,迎浪而活,遇劫而生,
海浪,輕拍著島嶼的背脊,如同母親。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從遙遠的星系回看,地球星圖下的台灣,如同微塵。再拉近一點看。它是依靠著歐亞大陸板塊的一個小小的島嶼。島嶼呈彎曲狀,像一個熟睡中的小孩側彎著身子,背靠大陸,面向蔚藍無垠的大海。
六百萬年前,當菲律賓板塊碰撞歐亞大陸板塊,使它逐漸隆起,而形成台灣這一塊島嶼的時候,彷彿就已預示了它的命運。
地形決定地緣,地緣決定命運。
這是一塊站在歐亞大陸最前沿的土地,面對太平洋的海浪,不斷承受著來自菲律賓板塊移動的衝擊。日復一日,地震年年不斷。而土地卻以每年0.5至1公分的高度,繼續隆起。有時造成巨大的苦難(例如九二一大地震),有時卻因為苦難而有新的生命力。一如每年的颱風,帶來豐沛的雨水,台灣才不會乾旱缺水。
風浪與地震,苦難與回應,讓台灣有了再生的能力,更有走向遠方的生命力。
八千多年前,南島語族人就是從歐亞板塊的邊緣,大陸的東南沿海,行過馬祖,歷經兩、三千年的時光,來到台灣,再歷經幾千年的時光,從台灣,散佈到太平洋上的許多小島。遠至復活島和紐西蘭。
台灣是歐亞大陸面向大海的前沿,也是走向大海的中轉站。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在歷經六年辛勤工作,動員兩岸數百位學者專家,召開十餘次會議,集合辭書與資訊等各方專才,合力編纂的兩岸《中華語文大詞典》,終於在2016年出版。
此詞典收錄兩岸當代生活、文化、社會、政治、經濟現象等用語,邀請兩岸學者共同校訂,互為印證,共收集十萬餘詞條,八千餘兩岸差異用語,合計千萬餘字。它特別重視呈現兩岸之當代性,力圖以語詞來記錄現代社會生活,文化現象。
編輯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以往未曾料想到的現象,非常值得提出來討論分享。
首先,兩岸語詞的差異,共有詞佔了93%;而差異詞佔了7%,約有八千多個。質言之,差異固然有,但不如想像中的嚴重。而差異詞之中(包括同實異名、同名異實、大陸特有、台灣特有),大陸特有詞是台灣特有詞的兩倍。
第二,比起過去的詞典,新字新詞特別多,外來語的翻譯更層出不窮。每年光是國際政治、經濟、學術、明星人物等,名詞就上千條,兩岸翻譯不一,讓閱讀者非常頭痛。
第三,網路新興用語多又快,有的風行一時,成為社會現象(如「打醬油」「老炮兒」),但未必會成為常用語,有的具備一定的新興社會現象的解釋力(如小三、山寨、小確幸),但會不會被長久使用,無從判斷。這就造成編輯詞典的困難。到底收?還是不收?還有一些火星文,根本不是文字,只是表情符號,又該如何?這些都是新興的語文現象。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2008年金融海嘯襲捲全世界,台灣無法倖免。銀行被擠兌,幾乎要破產,而此時行政院帶頭頭喊出「如果銀行無法兌現,政府會全賠」。這才止住了擠在銀行門口的群眾。挽救了台灣金融。
但接下來的困難,卻是百業蕭條下的重建。政府除了發三千元消費券,還能做什麼呢?文化界本來就是很困難的藝術團體,失去了表演機會,要如何生存呢?
優人神鼓,樹立了非常好的典範。卻也吃足了苦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施明德發動的反貪腐運動,是針對陳水扁家族的貪汙無度,不僅是陳水扁的妻子吳淑珍,包括了女兒、女婿及其家族,都牽涉在內。施明德以一介民進黨的創黨元老,又是退出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卻發動起完全超出國民黨與民進黨總合的群眾動員能量,這確實是台灣社會所未曾有過的。
百萬人大遊行在台北是什麼模樣?百萬人包圍總統府,繞行在凱道與中山南路到仁愛路一帶,那是何等壯觀的場景!
那歷史,豈容遺忘!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2005年,連胡會是一件改變歷史的大事。連戰在2004年大選失敗後,大膽西進,以此為契機,改變了他的定位。而連胡會所簽署的願景,也成為後來馬英九執政時期很重要的綱領。雖然過程充滿曲折,但它確確實實是兩岸歷史的轉捩點。
尤其,國共兩黨曾有兩次合作,一次是由孫中山主導的聯俄容共;一次是張學良西安事變促成的聯合抗日。但這一次,卻是在國民黨失去政權後,已無法代表中華民國的情況下,重新開始會談。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2004年的大選,是台灣選舉史上最為詭異的一次。
選前,因為國民黨與親民黨合作,推出連宋配,聲勢看漲。連宋陣營勝券在握。民調也顯示出略有小贏。
然而選前的下午,陳水扁在台南突然發生兩顆子彈的事件。陳水扁發佈的消息稱是遭人開槍,腹部中槍,但只有皮肉傷。
由於大選之際如此大事,參選各方都非常緊張。連宋陣營宣告暫停選舉活動,停止造勢晚會。而此舉是否為陰謀的論調,隨之滿天飛。
便是在陰謀滿天之際,選舉結果,陳水扁以兩萬票獲勝,只贏了0.24%。這差距實在太小了,更且開票過程,台南以超級差距,陳水扁領先。因此各界有執政黨作票的疑慮。
選後,不甘心的民眾齊聚,在凱道抗議。歷時達兩周。
然而,終究無法扭轉選舉結果。陳水扁再度連任。
這一場兩顆子彈的大選,使台灣的民主蒙羞。民眾不信任陳水扁。而陳水扁家族也貪污頻傳,終於有了2006年的紅衫軍大抗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兩千年大選是台灣首度政黨輪替。民進黨在成立十四年之後,竟可以取得政權,這在民主國家幾乎是非常難得的事。
這一次大選的關鍵是有五組人參選:國民黨提名連戰參選,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臺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也跟著參選。
選前風雲詭譎。各種民調謠言滿天飛,無非是為了在連戰與宋楚瑜之間,誰能脫穎而出,而民間有所謂「棄保效應」,也是從這一屆開始。
最終的選舉結果已如外界所知,但民間總是流傳著李登輝暗助陳水扁的傳聞。這當然與李登輝在被迫辭去國民黨主席之後,自組台灣團結聯盟有關,他一路走向台獨,終而成為一個「我不是我的我」的不斷自我否定的人格。
而台灣自此也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九二一地震之後,台灣各界發動救災。民間參與者不畏餘震的危險,自動自發,投入集集、南投一帶,帶著救援物資、帳篷食物飲水等,擁擠在曲折艱難的道途上。政府的救援行動也展開了。
緊急救援之後,最辛苦的工作莫過於災後的重建。兩千多人的死亡,多少家庭破碎,多少親人喪生,多少心靈遭遇一夕巨變的傷痛。這一切該如何重建呢?那一年的冬天,即將過春節之前,一些九二一的受難者家屬,因為面對殘破的家園,難忍失去親人的孤獨與痛苦,傳出多人自殺的消息。人們終於驚覺到心靈重建,和家園的重建一樣的重要。
台中縣的客家村落石岡,因為人們住的是傳統土木建的房子,房屋倒塌,許多人窒息而死,幾乎每家都有不幸。災後沒地方住,用貨櫃做成暫住的空間,擺在空地上,茫然等待救援,等待重建計劃。此時相關當局提出有效的規劃,就變得非常重要。這是安定人心的重要舉措。但人心的茫然絕望感卻仍緊緊壓抑著。
石岡有一名叫月霞的母親,她在失去親人之後,為了生存,緊張、麻木而壓抑地過著日子,幾乎沒有時間掉下一滴眼淚。直到一個名為「差事劇團」的戲劇團體來到這個小鎮,開始民間文化重建。戲劇團舉辦工作坊,邀請石岡的媽媽們聚會,讓她們先講出自己的故事,準備以後再編為戲劇。
然而,當一個石岡媽媽才剛開始講自己如何嫁入這個小村的開始時,所有記憶全部歸來了,壓抑已久的情感忽然釋放、宣泄,所有的媽媽們一起哭啊哭,哭得毫無辦法……。
那一個晚上,月霞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自己家的電話號碼是幾號。她終於知道,記憶和感覺真的回來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教改」原本只是一種「教育手段」,二三十年來的教改行動反倒把「手段」 變成了「目的」;結果「教改」被神聖化了,教育主管當局好像是為「教改」而 「教改」,教育的本質與目標反倒受到忽視。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提過:「無論九年一貫過程或者多元入學,這些體制上的改革並非教改的核心,它們都只是在建立 一個『良善的教育環境架構』。而教改的真正核心應該在於塑造學生的精神面貌, 它的思考在於我們到底要『培育』出什麼樣的學生?」
2000年之後陳水扁執政,課綱不斷向台灣獨立傾斜。這一直是民進黨的目標。政治上受制於美中不能台獨,就進行文化台獨。
2008年馬英九執政之後,曾有過不少學者專家給出建議,希望俢改課綱,但馬英九研議多而實際作為少。王曉波就為此有所不滿。但馬政府一碰上獨派抗議,就容易縮手。終究無成。
蔡英文執政則更進一步,大幅改為108課綱。
一改再改,已經沒有一個家長說得出現在教育的政策方向了。
「教育者,百年樹人之大業」,這才是教育的最根本原則。但現在還有百年的長遠思維嗎?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96年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卻是中華民國第一次總統直選,也中國五千年歷史上,首度舉行直接民選國家領導人。
當時參選者有四組人:李登輝/連戰,彭明敏/謝長廷,林洋港/郝柏村,陳履安/王清峰。
當年最為詭譎的是,中共為了李登輝訪美,發動飛彈試射,對台灣造成極大危機。但此舉也激起民眾的反感,反而更強加支持李登輝。試射飛彈造成了反效果。
但台灣人的反應是最奇特的。人們不懼飛彈,還居然跑去東北角海邊,去據說飛彈可能落下的地方,要看飛彈。完全不知飛彈炸開會有大量死傷。
更荒謬的是,因為去看的人太多了,在金山萬里一帶,居然人來人往,熙熙壤壤,集結成市集,許多賣烤香腸、蚵仔麵線、大腸包小腸、流動咖啡車等等,都來了。一個「飛彈小市集」居然出現了。
當然最後飛彈沒有打中,而且落在海上的是空包彈,兩岸都沒事。李登輝也順利當選。只是這一次的選舉太有趣了,實在是非常典型的「台灣風俗畫」。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曾以「挑戰與回應」(Challenge and Response)理論,來詮釋幾大文明的興衰歷史。特別是每一個文明都有面對挑戰的時刻,無論是氣候變遷、天災人禍、外敵侵略、科技進步、內部戰亂等等,但危機對一個文明是毀滅性的衝擊,或是轉型再起的契機,卻繫於它對危機的回應。質言之,適當而有智慧的回應,反而是轉機的開始。
但歷史,給人們的機遇卻不多。沒有抓住「危機即轉機」的時刻,機遇稍縱即逝,一去不返。而整個世界大局已變,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歷史條件了。
1990年代,台灣曾有過一次歷史機遇,可惜在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之下,錯過了。
我曾聽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講了一段他感到遺憾的往事。那就是1995年連戰任行政院長,蕭萬長任經建會主委,當時經建會顧問葉萬安提出應把台灣建成「亞太營運中心」,作為最高目標的構想。蕭萬長對兩岸經貿的現況,大陸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台灣具有何種優勢,應如何利用大陸經濟開放的契機,運用台灣人才幫大陸與世界經濟接軌,以此壯大台灣,有著宏觀認識。因此,這個計劃在連戰支持下,積極推動。
1995年經行政院院會正式核定通過。依此計劃,台灣將發展為製造、金融、電信、媒體、海運、空運等六大營運中心。當時大陸連一個深水港都沒有,若發展得好,大陸的海運將高度依賴高雄港,高雄港可能成長為世界最大貨櫃港(1997年已是世界第三大貨櫃港)。更不必說當時許多跨國貨運、金融、管理集團等,聽聞台灣有此計劃,已紛紛來台佈局。
用劉兆玄的話說:「這是讓台灣可以更上一個台階的宏大計劃。」可惜的是,李登輝忽然宣佈「戒急用忍」,所有的規劃方案,所有連繫的跨國企業,所有參與佈局的台灣大企業,乃至於政府各部會的心血,一夕之間歸零。
歷史機遇稍縱即逝,如今高雄港落到世界排名第十五,而上海新建的洋山港已成為世界第一。而大陸的深圳、寧波、香港、廣州、青島、天津,都已進入世界十大的排名。兩岸間的對比,正好見證了台灣失去一次最好的歷史機遇。而當時的政策制訂者,連戰、蕭萬長,內心何其遺憾。
歷史的機遇還需要勇於掌握與創造的人。在連戰的一生中,他曾掌握了一次開創歷史的機遇。那就是2005年的「破冰之旅」與連胡會。歷史未遠,人們應該都還記得那一年四月,連戰要赴大陸訪問的時候,多少台獨動員的人馬揮舞旗幟長棍,一路阻擋,完全不顧自由旅行的人權。然而連戰此行卻打破兩岸長期的禁忌,為後來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平台,開創契機。毫無疑問的,這是轉變歷史方向的大氣魄、大決斷。連戰的歷史地位因此改觀,他所開啟的兩岸之門,也為馬英九執政後的兩岸三通、兩會談判、簽署ECFA、馬習會等,開創新局。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那個紙片一般單薄的女人,像遊魂一樣的飄進了我們所在的漁民家裡。她天灰色長褲下腿如此細瘦,以致於趿著塑料拖鞋的腳青筋暴露,紫底白花的短袖上衣在身上,愈發顯其單薄,雙手環抱在胸前,手臂上的膚色不知是因為海風長年的吹蝕,或者日光的曝曬,黯淡而沒有光澤,頭髮短而粗直,往額前披覆,瘦削的雙頰,突出的顴骨,微向前突的嘴唇,兩個眼睛大得如同熒熒的夜火,或許因為不斷流淚,她的眼睛裡有著血絲的紅腫。
她在一片老舊的門板邊,什麼都沒說,只是像遊魂一般不斷跟隨著我們的足跡,不斷問著:「我的丈夫呢?」我的丈夫呢?他的名字叫林聖由,林聖由。他還活著嗎?他在那裡啊?」
她已經跟了一個上午,打從我們來到福建平潭採訪,她一聽到有台灣記者來了,就一路跟隨,重覆的問著。
「不要問了,他不知道啊。」屋子的主人安慰她說。可她不走,只是那樣站著。主人拿出一碗魚湯,兩碟在地的小卷、章魚,盛情的拿出啤酒說:「吃午餐吧。」
可我怎麼也無法舉起筷子。我前一天早晨從台北出發的時候,帶了一份新出來的報紙,上面寫著閩平漁5202號漁船沉沒後,生還者與死者的名單,可我就是不敢拿出來,當著他們的面把消息公佈出來。因為這是生死交關的事。我怎麼可以做這樣的宣佈?不只是她,還有許多家屬追在我的身後,一路尾隨,只想探聽真相。我一直想找一個時間,單獨看看報紙,查查名單,但一直沒有這個機會。
這是1990年,8 月22日,中午,福建,平潭縣白青鄉。
在閩平漁事件的連串風暴中,我前赴福建平潭島採訪。
「閩平漁5540號」是一艘福建平潭的漁船,船上有26名船員,他們在海上與台灣漁民交易的時候被當作偷渡客逮捕,收容在靖廬,準備遣返。
當時兩岸剛剛開放,經濟的差距還很大,不少大陸工人為了賺錢,偷渡來台灣打工,也有大陸漁民在海上捕魚,抓到魚貨就與台灣漁民交易,換得較高的售價,也時不時帶一些台灣人感興趣的大陸產品,如中藥、茅台酒、五糧液、乾貨等,來台灣沿海作小額交易。由於偷渡客來的太多,台灣專門收容非法入境的靖廬人滿為患,就在未經兩岸協商的情況下,逕行遣返。
然而因大陸漁民被遣返後如果遭查獲,會被判刑,而且為了偷渡,他們已經付出相當高的代價(當時每人約兩千人民幣,相當於一年的薪水),給專門搞偷渡的「蛇頭」,一旦被遣返,血本無歸,因此不少漁民、工人會想方設法,儘量在台灣的其它地方上岸。
台灣的軍警單位為了便宜行事,竟想了一個奇怪的辦法:將逮捕的私下交易船隻,變成遣返船,把偷渡客塞進船隻的船艙中,再用木板蓋在船艙上方,以鐵釘釘死,以防出來逃亡。然後用船拖著,以軍警的船監視著,拉到福建外海約五至十海浬處,將船放開,任其漂流。好運的漂流靠岸,運氣不好的,漂流數日,飢渴欲死,才終於靠上岸。這個過程可謂受盡折磨。其目的,台灣軍警的說法,是要防止偷渡客再來。
1990年7月22日,平潭島的漁民在退潮後的海邊發現一艘擱淺的船,船上空無一人,卻只有硬被釘上的木板發著新釘子的銀光。漁民覺得不對勁,找來工具,試圖撬開船艙上的板子,卻發現釘得太牢了。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開一個船艙,卻發現裡面竟是十幾個屍體。死者臉孔青紫腫脹,眼皮红腫,眼臉膜淤血或充血,身上沒有暴力打鬥的痕跡,卻個個死得如此悽慘。漁民趕緊跑去向公安局報案。公安人員打開了所有船艙,發現共有25具屍體,只有一個倖存者,他是唯一一個靠著木板的一絲縫隙,勉強呼吸生存下來的。他的供詞,令人難以想像。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雁行理論」,對在公害現場採訪過的我來說,並不是「大雁帶小雁」,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的過程,而是明明白白的公害輸出。日本是在1970年代,勞動力成本增加、公害問題嚴重以後,開始將工廠外移至台灣。更何況,給台灣帶來公害的,不是只有日本,還有美國。
正是我離開台灣前不久,1994年,立法委員趙少康提出質詢: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簡稱RCA)桃園廠因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等有機溶劑處理不當,而嚴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1967年,RCA來台設廠,主要生產電視及電器產品,總廠設於桃園市,並在新竹市、台北市、宜蘭縣設分廠。可以想像,在電視機剛剛普及起來的台灣,一家先進的美國公司在台灣生產,是多麼受到政府的歡迎,在土地取得、資金運用與申請手續上會有多大的方便。民間也一樣。一些高中畢業的女生,把進入這個跨國公司工作當成無上的光榮。
為了方便加班,RCA蓋了幾幢員工宿舍,「有粉紅色的牆壁,白色的地板,床單是白色的,被單是淡藍色的,全部都是公司統一提供,每兩個星期統一送洗,連浴室都是一間一間分開。」從農村裡出來的員工黃碧琦後來回憶說:「像住飯店一樣。我們還說以後如果RCA宿舍要賣,我們就買下來一起住。」
懷著喜悅的女孩子,卻未曾料到,RCA來台投資看中的是台灣的薪水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而環境保護更沒有人注意。電子廠裡有許多電機製品需要用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等有機溶劑去洗滌,它會冒出一種白色煙霧和臭味,起初員工都認為是正常的,總是忍受著,為了掩蓋空氣中的臭味,還有人在口罩上塗綠油精。
事實上有機溶劑的危害早在1972年發生過。美商淡水「飛歌」電子廠、日商高雄「三美」電子廠、及其姊妹廠「美之美」電子廠,連續爆發多起女工因吸入、接觸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中毒,致患肝病死亡的案件。消息經媒體曝光後,立即造成數百名電子業女工的辭職效應。
當時處於戒嚴時期,電子產業又是政策上鼓勵的勞力密集產業,當局立即下令內政部衛生局展開全省的電子業工安檢查,要求增強通風設備,以避免勞工吸入有機溶劑的毒氣,隨後並公佈「空氣中有害物質容許濃度標準」、「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積極催生「勞工安全衛生法」,以顯示對工安改革的決心。然而,法令歸法令,電子產業之毒害員工健康與環境,卻在有意的掩蓋下發生了。RCA就是最好的印證。
RCA的有機溶劑廢水並未經過處理,而是直接排在地面,後來發現有問題,就挖一口井,把有機溶劑廢水直接排入。日積月累,有機溶劑滲入地下水。更悲哀的是:廠房中並未供應自來水,而是直接從地下水取用。員工的飲用水、宿舍的洗澡生活用水,都已經被有毒溶劑污染,出現異味。員工覺得奇怪,卻沒辦法,只好想辦法泡即溶咖啡,或者茶葉,來壓下那異味。隨後員工才發現,工廠的管理層都不飲用工廠的水,而是自帶礦泉水。然而,誰會想到這樣先進的跨國公司,會如此狠心呢?
最先造成影響的是員工的健康。有多位女性作業員在懷孕期間,總是不明原因的流產,還有一位女性29歲就罹患乳癌。員工都知道流產的事,但沒有人想到是工安所造成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95年初,加州史丹佛大學的校園裡,正在熱議著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發表於外交季刊的文章〈亞洲奇蹟的神話〉(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當時美國經濟學界受到世界銀行所出版的《東亞的奇蹟:經濟增長與公共政策》的影響,對亞洲的經濟高速增長,深感興趣。特別是美國的不景氣與經濟低迷,讓相關的研究書籍一時蔚為風潮,連續出版了好幾本書,校園裡開了不少這樣的課程,大受學生的歡迎。當時算是一門新興的顯學。
克魯曼的說法等於給這個顯學潑一盆冷水,免不了招惹爭議。
當時對東亞經濟奇蹟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日本和台灣、香港、星加坡、南韓四小龍。當年日本泡沫經濟正在發飆,拿著大把鈔票在紐約買大樓、收購公司、投資影音市場等;把美國人震驚得瞠目結舌。而四小龍的高速成長,也讓學界感到驚異。在短短三十年之內,從一個農業社會急速轉型到工業社會,這在歐洲需要百年的現代化歷程,這四條小龍竟做到了。當時美國正陷入景氣低迷,學界總是希望從這些國家的政策中找到解決的方案,好作為美國的參考。
對東亞奇蹟的研究,有些是就個別地區的政策做研究,也有就產業與國情做比較,還有總合起來分析東亞這些地區是否有文化上的共同特質、彼此的連帶關係,才足以構成整個區域的高速發展。
結論中最常見的是:政治上都是威權政府,建立一個穩定的投資環境,帶動外資的投入,並壓抑西方常見的勞資爭議,以便宜勞動力帶動工業生產。此外,政府以大量公共投資,帶動經濟增長。
最重要的是從文化思想的深層著眼,認為這些地區都是受到漢學影響的「儒家文化圈」。一如馬克斯.韋伯所說的,歐美資本主義發展的文化基礎是基督新教倫理,而東亞經濟發展的背後思想,即是儒家精神。儒家精神強調「天地君親師」的層級觀念,在經濟發展的社會階級分化過程中,不至於產生太大矛盾,也對管理有穩定的作用。
那一年,因著在《中國時報》長期擔任台灣社會運動與大陸的採訪工作,我有幸奉派到美國史丹佛大學進修一段時間。
作為一個社會運動的採訪者,我踏過桃園大潭村的鎘污染,那裡滿園的青青翠綠的稻米都不能食用;在台中的三晃農藥廠旁邊的朋友家,聞到日本化工公司飄出來的濃重農藥氣味;在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目睹石化工廠為了燃燒廢氣,半夜從燃燒塔沖出的大火柱,照亮整個農村的天空,而漁民的養殖漁池卻總是因為污染而莫名其妙死去;台南二仁溪為了洗那先進工業國家的廢棄物所遺留的那一點貴重金屬,污染到整個出海口的牡蠣都變綠色不能食用;更不必說,工廠的污染廢水,早已把家鄉那一條農業用的灌溉小溪,染成了五顏六色,成為一條死水,根本容不下小魚小蝦的生存……。
我想起自己的母親。父親只是一個小學畢業的農民,只因為農村沒有了出路,他想投入生產鍋爐,把幾分農地拿來做了工廠,卻因為不懂得如何跟銀行融資借錢,被高利貸綑綁得透不過氣,最後用母親的支票去支應,害得母親被法院通緝,最後去坐牢。而她在牢中,碰到的好幾個女囚犯,竟也和她一樣,都是為了丈夫來坐牢。我的家道中落的悲哀,差點輟學淪落街頭的孤苦無依,這些,誰會了解?不僅是一人一家,而是多少人的生命,多少家庭的流離失所,怎麼是這樣的理論所可以解釋的?
我坐在史丹佛漂亮的草坪上,看著旁邊那些漂亮的、家境富裕的年輕學子,正在冬日的陽光下,脫掉上衣,躺在草坪上,享受日光浴,呼吸清新的空氣,想起台北那擁擠的車潮,污染的空氣,以及缺乏綠樹的街道,再翻閱著這些新出版的書籍,分析著你的家鄉,像預言般的指引東亞的未來趨勢,竟感到難以言說的反諷和悲哀。那彷彿是一個富裕人家的孩子,在研究一個窮人家突然小康起來,還帶著崇敬的眼神,而你明明知道,那是用環境的破壞、農村的沒落、生命的健康為代價換來的。
便是在那時,我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寫出父母親的生命史,因為在他們的身上 正印證了東亞奇蹟的背後,我們付出多大的代價。這便是《水田裡的媽媽》這一本書的由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換一個角度來了解台灣,從社會生活,人文感受,來了解台灣,會有很接地氣的感覺。流行歌,就是反映民心民氣很重要的一環。
像一句藏在心裡很久的話被說出來了,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在1988年剛一發片,就唱遍了大街小巷。這一年,24歲的林強終於在台北的木船民歌西餐廳參加歌唱決賽,他唱了一首自己做的台語歌《茫.惘.夢》,沒得獎;兩年後他發行唱片《向前行》,也紅遍大街小巷。
這兩首歌,構成了解嚴後台灣的社會心理的寫照。
1988年,葉啟田推出《愛拼才會贏》,在蔣經國過世,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氛圍裡,它迅速成為民間人人朗朗上口的國民之歌。而當時台灣正流行卡拉OK,幾乎每一家的點唱率都是第一名。
《愛拼才會贏》不僅在台灣走紅,還被改編成粵語、潮州語、客家語、上海話等各種版本。後來還有泰語、馬來語版,甚至美國、英國等地,只要華人所在,幾乎無人不會唱。大陸在1990年代,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民間充滿奮鬥進取的打拼精神,這首歌也非常受到歡迎。
歌詞:「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它彷彿成了奮鬥進取、打拼努力一定會成功的勵志之歌。
這也正是1988年解嚴後台灣的寫照。所有的禁忌都解除了,每個周末,台北都有示威遊行,有時聲勢浩大,有時只有幾十個人,人人都拼著要發聲。經濟上的許多國營特許事業也已解除限制,民間得以經營,如北中南的長途遊覽車行。人們在自由發聲,互相競爭的環境下,充滿樂觀打拼的進取精神。
1993年,幾十年從事西洋音樂傳播的余光,以一億五千萬的天價,簽下麥可.傑克遜的「戰慄之旅」台北演唱會。九月,麥可在伊麗莎白泰勒等巨星的陪同下,抵達台灣。他的規模之盛大,隨行人員之多,演唱設備之現代、乃至於節目安排之緊湊精彩,都是台灣未曾有過的。
台灣消費社會時代來臨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80年代的台灣,歷經社會運動。環境、生態保育、原住民、學生、勞工、農民運動等,那是一個強控制解體的時代。
如何理解1980到1990的台灣呢?在狂飆的社會運動風潮中,台灣要走到裡去?
我當時寫了兩本書《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
關於《強控制解體》:
台灣社會的結構性巨變。
1960-1980經濟現代化。國家資本的弱化,民間資本的崛起。
1970年代,文化覺醒,退出聯合國,保釣,鄉土文學,民歌運動,雲門,朱銘、洪通。
19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大家樂,社會運動,
1990年代,政治改革。現代化變革的最後一哩路。
1990年代的台灣,的確有非常大的改變。李登輝在1988年順利接任總統,但在國民黨主席選舉過程中,有過複雜的鬥爭。他在宋楚瑜「臨門一腳」的協助下,有驚無險的擔任了國民黨主席。他再以提昇郝柏村擔任國防部長的謀略,將他從實際的軍隊指揮位置換下,以避免政變的危機。當時宋美齡都曾出來表示反對,但因為是升官,郝柏村也沒有拒絕的理由。而後他再以提名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的方式,抽空他對軍隊的影響力,掌握了實質的權力。
1990年的野百合學生運動則是李登輝運用社會運動,形成社會壓力,再加以收編,以達成其國會全面改選的目的。蔣經國曾希望達成的國會改選,至此完成。
1991年4月30日,明令公告,自即日零時起,停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時公佈「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此一臨時條款始於1948年5月,本是作為戰時的緊急應變之用,卻不料蔣介石將之常態化,變成凍結憲法,實施特別法的「太上法律」。蔣介石得連五任總統,就是拜此條文之賜。而依此法,平民會受到軍法審判,為了「戡亂」,憲法所保障的人權形同廢止。更重要的是兩岸關係的根本改變。此法將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叛亂團體」,則兩岸所有交流根本不合法。停止後,將中共視為「控制大陸地區的政治實體」,稱呼對岸為「大陸當局」。這可說是一次善意的釋出。
1992年5月,刑法第一百條修正案通過。原本「意圖叛亂者」,可以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修正後,改為只有著手實施,「有強暴脅迫事實行為者」,才加以判刑,而陰謀犯、預備犯則不罰。
1992年7月,成立於1958年的警備總部也予以裁撤。警總在戒嚴時代的權力非常大,他們以國家安全為名,可以審查郵件、監聽電話、查扣及查禁雜誌,連人民入出境都要經過其安全審核,嚴重時甚至跟監、約談、限制人身目由。隨著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的廢止,它的合法性消失,就跟著裁撤。這對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戒嚴時代,人們總是形容寫作不自由,有如「心中有一個小警總」,即是表示那個檢查的紅線之深入人心,形成自我檢查。威權統治的最大的恐怖也正是在此。
逐步解開的戒嚴心結,逐步開放的社會,不再壓抑的心理,不再有陰影的政治,讓社會力得到釋放。台灣終於走到了陽光下。最後有待解決的,只有兩岸問題。而當時兩岸剛剛開放,辜汪會談在星加坡舉行,民間和平交流的榮景,台商投資的熱情,大陸釋放的善意,讓民間對兩岸有更美好的期待。在那樣的氛圍裡,台灣開了一場以前未曾想像過的四萬人大演唱會。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關於台灣未來的方向,蔣經國在1981年就曾向美國友人表示,在台灣大幅提升國民所得與生活水準之後,將是推動民主化、在地化,以及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的良好時機。
1986年4月,蔣經國親自宣佈成立「政治革新委員會」,研擬國會改革、解除戒嚴、開放黨禁等問題。六月,提出六大議題:1.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2.地方自治法制化;3.國家安全法令;4.民間社團組織制度;5.社會風氣與治安;6.黨的中心任務。這是未有改革之名的根本性改革。
事實上,一年前蔣經國曾把馬英九找去,問他:「戒嚴的英文怎麼講?」「英文是martial law。意思是軍事管制。」馬英九回答說。蔣經國要他回去再查一查。馬英九查了五種國際著名的參考書,回報說:「戒嚴的意思就是全面軍事管制,有的還說:Martial law means no law at all. 戒嚴就是沒有法律。」蔣經國聽了頗為困惑的說:「台灣沒有軍事管制啊。」
馬英九自此知道蔣經國心中正在考慮解除戒嚴的事。他想到一年前一位蔣經國的義大利裔友人、曾任美軍顧問團第八任團長的戚烈拉(Richard G. Ciccolella)曾寫過一封信給蔣經國,談到台灣戒嚴的利弊,他認為台灣揹了戒嚴之名的黑鍋,實際上並無戒嚴國家的嚴重限制,是該考慮解除戒嚴的時候了。戚烈拉是美軍二戰英雄,曾活捉德軍西歐戰區指揮官,後派來台灣,他太太是蔣經國的英文家教老師,和蔣常有家庭聚會,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因此他的意見得到蔣經國的重視。那信是馬英九翻譯轉呈的,因此他了解來龍去脈。
從革新的六大議題看,「國家安全法令」的革新即是為解除戒嚴做準備;而「民間社團組織制度」的研擬,即是為解除黨禁做準備;至於「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即是國會全面改選。所以,當1987年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女士訪問蔣經國時,他直接說出:「我們決定在制定國家安全法後,解除戒嚴,開放組黨」,馬英九心中是有準備的,他一字一句的傳譯,但內心仍為之震驚到「整個人感覺猶如遭電流通過般的震撼」。
他告訴自己:「我們正在改寫台灣的歷史。」
蔣經國晚年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澈底打破國民黨長期壟斷的權力結構,改變台灣社會。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開放兩岸探親,彷彿整個大歷史的門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因此舖展開來。而如果沒有這一切改革,歷史將會如何評價他呢?一個靠獨裁父親取得政權的皇帝?戒嚴38年、靠鎮壓維持政權的威權政治?而抗爭的力量、新興的社會力又該如何找到出口呢?
然而,他開啟的改革,讓台灣終於從威權政治,走向政黨政治;讓衝突矛盾的社會力,找到體制改革的出口;讓艱難的現代化之路,得以完成。他最後的改革,讓他站上歷史高點。民間沒有遺忘,在歷任領導人聲望的民意調查中,他一直是最高的。
蔣經國過世的第二天,1988年1 月14日,第一團老兵返鄉探親團,從台北出發,踏著蔣經國打開的兩岸之門,走上回家的路。兩岸的和平交流之門,自此開啟。
2018年四月,蔣經國過世三十年之後,我訪問馬英九,談蔣經國的改革與最後的心路歷程,他談到蔣經國那簡樸得如同老兵的房間,那中山堂最後的回眸,依然心酸得紅了眼眶,眼淚無法停止的流下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80年代,是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狂飆時代,社會力如同飽含力量的青春少年,衝撞叛逆,尋找出口,要為過去受到壓抑的環境生態、勞動人權、農民權益、原住民人權等,找回應有的位置,復原的方法。
作為一個動蕩時代的領導者,蔣經國是如何思考?他如何回應這個巨變的時代呢?
從長遠的大歷史來反省,蔣經國所面對的,是一個中國五千年歷史未曾有過的變局:走向現代化之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到社會福利、人權保障等,該如何建構,並沒有一條既成的道路可遵循。最多就是以歐美日本模式為參考,但社會發展階段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抄。這確是重大的考驗。
經濟上,交通設施、重化工業、電力事業、港口等,在十大建設中已完成;而作為下一個階段經濟發展的動力──電子產業已佈局完成,開始投產。台灣的經濟基礎沒有問題。問題出在社會制度與政治改革。
很顯然,新興的中產階級已改變了社會結構,要求民主的呼聲與日俱增,而社會運動所要求的社會結構改造更迫在眉睫。台灣犧牲農業扶植工業,農民該有所補償;犧牲勞動權益扶持經濟成長,造成勞資的不平衡,也該有所改變;而環境所受的污染,國民健康所受的損害,更必須改革。而這一切唯有從制度面著手,在穩定中,一步一步走。
最難改造的是國民黨本身。它有蔣介石留下的巨大包袱,包括為維持法統而未曾改選的「萬年國會」、國民黨內老人政治遺留的影響力以及學習俄國列寧式政黨而建立的組織。再加上特務系統一貫由蔣經國自己掌握,早已自成一個神秘的系統,如何在民主化改革過程中,讓它受到監督節制,不要濫權橫行,誰來接班管理等,都是一些大難題。
這些都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學習。現代化對台灣是一個全新的過程。
更何況台灣不比歐美,與大陸仍處於內戰狀態,兩岸從軍事對抗到對峙,到大陸高喊和平統一,對台灣一直是一個長期的威脅。而美國與中共的關係,也不是穩定不變的。它隨著國際冷戰大戰略的轉變,不斷調整。美國的調整,往往是台灣的鉅變。這些都是蔣經國在考慮內部改革時,必須全盤考量的。
1980年代,台灣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貧富不均的底層反抗,一個老兵的生命悲劇。
1982年4月21日,也就是羅大佑發行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的七天以前,發生震撼全台灣的第一宗銀行搶案。
搶銀行,這在美國電影中才看得到的影像,真的在台灣出現了。
那一天下午3點20分,台北市土地銀行古亭分行要關門前十分鐘,一個頭戴鴨舌帽、眼鏡和口罩、留著長頭髮的矮小身影,持搶闖入銀行,跳進櫃台,他有意嚇阻反抗的人,對空開了一槍,大喊道:「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我只要一千萬,你們不要過來!」
銀行經理試圖阻擋,被開了一槍,受傷。行員隨即拿出一包一包錢來,放在他帶來的袋子裡,他隨即提起錢,衝出門外,消失在曲曲折折的小巷裡。銀行一算,共搶走531萬元。警方立即在電視上發佈了銀行的錄影帶,懸賞兩百萬元,通緝那個戴鴨舌帽、留長髮的矮小身影。民間沸沸揚揚,議論紛紛。
由於蔣經國震怒,限時破案,警方成立層級極高的專案小組。5月4日,警方逮捕了王迎先,一個當天也經過土地銀行,開著黃色計程車的外省老兵,由於口音、外形、姿態都像搶匪。他女兒的男朋友貪圖兩百萬賞金,向警方檢舉。警方加以逮捕後,嚴刑逼供,三天三夜之後,屈打成招,但交待不出槍枝、搶金的流向。警方已經發出了快破案的消息,卻沒有證據,急得下了重手,可能嚴刑逼供把人打死,竟將他丟入新店溪橋下,對外宣稱「破獲搶案,搶匪畏罪自殺」。王迎先被丟下的時間是5月7日凌晨3時。。
卻不料一個小時後,真正的搶匪在他的家中被抓到了,名叫李師科。
一案雙破,這也是台灣警方的「奇蹟」。為什麼呢?
李師科山東人,抗日時期在山東張天佐的部隊打游擊,跟日本正規軍打,靠膽識勇氣,出生入死;抗戰勝利後加入國軍。國共內戰期間,國軍兵敗如山倒,百萬大軍被圍殲,他九死一生,才跟著來到台灣。1959年,因為生病,軍隊不要他了,被強迫退役,只能靠著軍中修車修電器的技能維生。存了一點錢之後,他買了一輛計程車,在大街小巷穿梭討生活。但經濟依然非常拮据,住在一間租來的三坪大房間裡。他無親無故,孤身一人,只有以前的鄰居,住在三重。那鄰居有一個小女兒,正在讀小學,李師科把她當女兒看待,她也喜歡和李師科一起說話。
當時台灣社會正在經濟起飛,一些人靠著銀行借錢放高利貸、搞地下錢莊、過著奢糜的生活,有錢人在酒店一擲千金,沒錢人在城市的邊緣艱難生存。李師科開著計程車,看盡人世不平,內心開始不滿。他曾在酒後向鄰居透露:要有錢還不簡單,去搶銀行就有了。沒想到,他自此開始籌劃。
他先買到一把改造的土製手槍。但這種槍一次只能擊發一顆子彈,殺傷力太小。1980年6月,他利用開計程車的方便四處觀察,尋找下手的地方。最後在金華街的一處哨所,只有單獨一個衛兵,他以問路為藉口,靠近保安大隊的員警,近距離開槍射殺,搶走配槍和子彈。案發後風聲正緊,他把槍藏在床底下,蟄伏不動。這一藏就是兩年。這期間,他利用開計程車的機會,觀察台北市的銀行。他用以前抗日打游擊的敏捷,觀察每一家銀行有多少警力、什麼時間換班、什麼時侯適合下手、逃走路線等。最後他選定土地銀行古亭分行。原因是:它的警衛人較少,且要配合銀行去護送運鈔車,而一出了門就有小巷子,容易穿梭逃逸。
1982年4月14日,他在銀行下班前十分鐘,戴上偽裝的口罩、帽子、假髮等,持槍衝入搶劫。銀行從未碰過這種好萊塢電影的場面,完全驚呆。而他的假扮確實讓人很難分辨,警方沒找到什麼可追查的線索,只能藉由錄影的模糊影像,在電視發佈,重賞兩百萬找人。
對打過游擊、抗戰內戰、出生入死的李師科來說,搶銀行只是小菜一碟。他個性沉著,沒有出去花天酒地,只把錢分裝成一百萬一袋,一袋子放家裡,其它四百多萬存放在三重的朋友家。
李師科的鄰居看著電視,開始對存在他那裡的紙袋子覺得可疑,就打開來看,一看驚呆了,裡面竟有土地銀行的戳記,四百多萬元。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實嗎?經過天人交戰,他終於還是報了警。
當警方衝入李師科那破破小小的租房裡,他抬頭看了一眼,神情平靜,只說:「我對不起社會」。至於犯罪動機,他忍不住說出對社會的不滿,暴發戶可以到銀行搬錢,還不用還,而窮人卻借不到錢;他也對國家非常失望,老兵一生,為國家出生入死,只換得這孤獨的下場,誰來照顧?而他的犯罪動機最讓人心酸的,無寧是希望把錢留在朋友那裡,好讓他的小女兒可以從小學到大學都不必再擔心學費。
他的朋友痛心無比,至此才知道這個孤身獨居的退役軍人,是如此疼愛他的女兒。而這樣的心情,難道不是所有老兵的寫照嗎?
李師科槍決後,許多老兵紀念他,把他當一個英雄。因為他說出他們孤獨、無依、悲哀、無助、憂憤的心聲。還有人為他立一座金身的塑像,供在新店無天禪寺的門口,彷彿和台灣日據時期的俠盜廖添丁一樣。
到了1987年,在解嚴的氛圍底下,立委許國泰開始推動「自由返鄉運動」,原是為了讓許信良及許多海外黑名單可以回到台灣,但他拉大範圍,把外省人返鄉的人權也拉進來。可是老兵認為,他們的運動和許信良的返鄉運動是不同的,所以後來一分為二,於當年4月15日成立了一個「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由何文德任會長,這一年的母親節開始,老兵到國父紀念館、火車站,到處連署,活動的名字叫「想家」。
6月28日,在台北市金華國中舉辦「想回家怎麼辦」的演講活動。為了這一場活動,許多老兵都動員起來。他們到車站,到各地的榮民服務中心發傳單。連國民黨中央黨部前面也沒放過。那裡正是最多外省公教人員的所在。老兵把破破的宣傳車停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旁的馬路邊,熱切的發傳單。
他們面容黧黑,布滿皺紋,衣著老舊,有些腳上還穿著軍用老布鞋,上衣則罩著一件前面寫了「想家」兩個大字的長袖衫,它的背上,則讓老兵各自寫上自己的心聲。有的寫著詩詞「少小離家,老大不能回」,還有人寫著抗戰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詞。蒼老的面孔,一雙雙熱切的眼睛,想家的訴求,任誰看了都不忍心。
聽說這個晚上,國民黨有派人到現場觀察,作為蔣經國下決策的參考。它對蔣經國後來開放老兵可以返鄉探親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這一年11月1日,蔣經國宣布開放民眾可以到大陸探親。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在1980年代的社會運動風潮中,有一個非要的刊物:《人間雜誌》。它不僅代表著當時的報導文學媒體,也是社會良心,更是參與社會運動的重要推手。我在各種活動中,總是最先把社會運動的訊息傳回人間,與陳映真討論。陳映真有理念,有理論基礎,最是照顧年輕人,他可以大量的時間陪大家一起討論。
談到1980年代的台灣巨變,人間雜誌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最重要主題。
是時代的主題,是一個必須探討的現象,而不僅是一個媒體,一份刊物。
《人間雜誌》的報導文學〈不肖兒英伸〉刊出後,引起巨大的迴響。民間有許多律師願意義務辯護,更有宗教界的人依據湯英伸是自己去警察局投案,希望援引自首要件,能夠免於一死。陳映真連絡宗教界人士也開始聯署,向蔣經國陳情,希望即使三審定讞,蔣經國可以特赦,文化界也出錢出力,在《自立晚報》晚報刊登全版的廣告,希望「槍下留人」。
然而,據郝柏村的日記所記載:「「山地曹族青年湯英伸去年殺死僱主一家三口,死刑確定,有黨外人士及部分宗教人士向總統(蔣經國)陳情,請求暫緩執行,觸犯了蔣經國的忌諱,讓他深為不滿。此完全為一司法案件,必須依法處理。」
我還深深記得,湯英伸三審定讞,即將槍決的那一天,《人間雜誌》的幾位同仁在我家徹夜長談,心痛無比。而未眠的清晨,惡耗傳來,只能強忍悲痛,協助家屬處理後事。陳映真一路陪同湯保富,在醫院辦遺體捐贈,處理所有後事。
湯英伸案件後,原住民問題終於引起社會的重視。不僅是職業介紹所的欺騙,更有原住民少女被騙入火坑,強迫賣淫的雛妓問題,以及原住民漁民在海外工作被扣留的諸種問題,一一浮現。
《人間雜誌》不斷追蹤報導,喚醒社會關懷,發起搶救森林運動、搶救雛妓、原住民人權遊行等,成為社會良知的一盞燈火。
不僅是湯英伸,《人間雜誌》的人道精神,在1980年代,參與環境運動,報導受污染的台灣大地,也做大規模的濁水溪全面報導,讓 人們注視生態的保育;它也參與報導了遠東化纖的勞工運動,為弱勢的勞動者發聲。
它不斷的提醒人們,在一個消費社會中,人要回歸到「人」的本身,尋求更高的價值,而不要成為物質的奴隸。
可惜的是,它是一本攝影報導雜誌,高品質的印刷,才能精準傳達照片中的細緻人文風貌,每一期都得賠不少錢,由於長期的賠累,陳映真在辦了47期後,決定在1989年9月停刊。在股票飆上萬點的時代裡,一本人文雜誌的停刊,像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悲嘆。台灣自此向著消費社會狂奔,再沒有反省與批判的雜誌了。
然而,《人間》終究是台灣1980年代最讓人懷念,也最有影響力的雜誌。它的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情懷,影響了那一代的大學生、年輕人,相繼投入台灣社會運動之中。到了二十一世紀,《人間雜誌》已一個時代精神的傳說。它的舊雜誌,反而成為愛書人的熱門收藏品。
如果不是《人間》,恐怕台灣的1980 年代會完全不同吧!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任何社會運動的崛起,最重要的是組織,其次是宣傳。鹿港反杜邦運動的核心者是李棟樑。他家裡真的像歌聲裡唱的,開了一家「賣著香火的小雜貨店」,生性豁達,有包容的胸襟,更有承擔風險和壓力的勇氣。當時南區警備總部的人天天來監視,有活動的時候,更直接派車跟監,一路毫不避諱的尾隨,就是要形成壓力。李棟樑一肩承擔下來。
反杜邦的組織也正如歌聲裡唱的,是「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也就是鹿港天后宮的信徒。他們都是鹿港退休的老師、公教人員、農民、漁民,願意無條件的「為子孫留一塊淨土」付出。他們有的是時間,可以陪著李棟樑四處陳情抗議。對情治單位的壓力,老人家反而顯得毫不在乎。
我還記得有一次鹿港舉行大遊行,宣傳車上有麥克風在演講,李棟樑帶著人走上街頭。但在街道的另一端,警備總部所動員保安大隊已有數百人出動,形成一條圍堵線,不讓群眾通過。
鼓聲慢慢接近,警察也跟著緊張起來。李棟樑走在前方,警察把他堵上了。此時有幾個老人家走上前來,一個老人對著一個年輕的警察說:「咦?你不是誰家的孩子嗎?」
那年輕警察一下愣住了,很有禮貌的招呼說:「阿伯!」
「啊,你不要擋著啦。」阿伯笑著說。就去拉開年輕警察的手。那警察沒有抵擋,一鬆手,整個遊行的隊伍有了一個缺口,就這樣走過去了。整個遊行就這樣的進行下去。
那場面看起來沒任何衝突,非常平和,老人家們也不會給情治單位任何壓力感,遊行的隊伍歡歡喜喜的走在街上,喊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愛鹿港,不要杜邦」的口號。鹿港子弟站在鎮暴警察中間,面露微笑,也沒有衝突的疑慮。
可是,這一場平和的遊行,卻是美麗島事件後,第一次民眾走上街頭的大遊行。它不是政治性的群眾運動,也沒有激情行動,卻成為突破政治禁忌的最厲害的行動。
誰會想到,那些「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竟是突破歷史禁忌的人!
1986年12月13日,李棟樑帶著鹿港的三百多個民眾,分乘多輛遊覽車北上,他告訴地方的警備總部,要到台北觀光。情治單位不放心,派了兩輛車尾隨監視。李棟樑在半路上打電話給在台北的我,電話中只說:「你幾點到台北中正紀念堂會合。我們會去那裡。」他的電話當然被監聽,什麼也不多說。
我依約到達了。只見三百多個老人家、鄉親下了車,快快樂樂合照留念。隨後,人們很自然的走到北一女中旁邊的公園裡,這裡幾個那裡幾個,拍照留念。合影夠了,最後,人們走到總統府前,以那老建築為背景,準備開始拍照。
等到隊伍都排好了,準備合照的前一刻,李棟樑一聲令下:「把我們的標語拿出來。」所有人,從衣服的內裡,抽出一張黑底白字、一尺見方的紙,下面只寫著一個「怨」字。人們把紙舉高,一起安靜的站著。
總統府前的警衛嚇壞了。這不是觀光客,這是來總統府抗議陳情。在戒嚴時代,誰敢去碰蔣經國的虎鬚呢?這樣行動,突破所有禁忌,早已觸犯了紅線。
總統府馬上人出來處理。李棟樑很有禮貌的說:「我們很平和,很理性,我們只是想來表達我們愛鹿港,不要污染公害到鹿港來的決心。」他們接受李棟樑的陳情書,只要求他們儘快散去,不可以在這裡停留,就平和的離開了。
李棟樑請鄉親把地上的菸蒂垃圾收拾乾淨,不能留下任何污染,就安安靜靜離開。走之前他只說:「我一定要平平安安把你們都帶回家。」
這一次突擊行動,對當局形成震撼。他們可能沒料到,鹿港反杜邦的決心如此強烈,不惜觸犯禁忌,上升到如此高的層次。而鹿港老人家的訴求,讓他們無法抹黑,難以抗拒。
四個月後,1987年3月12日,美國杜邦公司宣佈:放棄在鹿港設廠。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當我們談到台灣1970年代經濟奇蹟的同時,卻也不得不同時看到,奇蹟背後付出的代價。當然也要看到隨著台灣社會富裕起來,而有的中產階級,以及要求變革的大趨勢。環境運動,就是這大趨勢之中,最重要的一環。
1986年6月11日,是鹿港一年一度的盛會,端午節划龍舟大賽要在此舉辦,電視台要來轉播,與此同時舉辦的各種表演活動,如:書畫展、肚兜大展、民俗表演、小學生繪畫比賽等,都要同時舉辦。整個小鎮熱鬧滾滾,浮動著觀光的人潮。
然而今年的小鎮有一種不同的風情。當你走入古老的街巷,穿過斑駁的圍牆,會發現貼在牆壁上兒童繪畫比賽作品裡,竟然都是和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童趣的筆法,拙稚的文字寫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愛鹿港,不要杜邦」。雖然圖畫不同,表達的內容則一。
在羅大佑歌裡唱過的「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則聚集在媽祖廟前的小庭院裡,一張木頭的大泡茶桌旁,議論「杜邦」、「二氧化鈦」是什麼東西。有人說:如果杜邦來了,我們的牡蠣就會被污染成有毒的綠牡蠣,不能吃了;也有人說,河水也會污染,魚不能吃,吃了會得痛痛病;還有人說,那是很毒的化學生產工廠,人吸了空氣,都會中毒死掉,印度都死了好幾千人哪……。恐慌的心理在擴散著。
而在三百多年古蹟龍山寺前,古老的廣場上正在排演晚上要出場的「肚兜大展」。漂亮的女模特兒上身只著寶藍、錦紅、亮綠小肚兜,下身著短裙,又性感又古老,風情萬種,走過伸展台。台前立著的幾張海報,漂亮的毛筆楷書字體上寫著八個大字:「只要肚兜,不要杜邦」。
我站在寺廟裡拍照,黃昏的金色光澤突破雲層,從龍山寺後方照射而來,照在古色古香的建築上。斑駁的龍柱,飄然的香火,三百年古蹟的莊嚴,配合著當代的肚兜展示,和抗議杜邦的標語,形成強烈的對比。於是我連續按下快門。在夕陽的光即將消失之前,我想記錄這煇煌與美好的最後容顏。如果杜邦真的來了,這些還能存在嗎?這會是龍山寺最後的黃昏嗎?
我把這一張照片和深度報導發表在當時的《時報新聞周刊》上,做了跨頁的大照片。或許照片傳達了人們共同的感情,也或許照片中所傳達的鹿港小鎮古蹟即將消逝的危機,社會上開始對反杜邦運動熱切關注。有關它的新聞終於從原本彰化的地方版,開始進入全國版,進入全國的視野。
為什麼鹿港反杜邦會如此堅決呢?為什麼鹿港的民心對污染會如此恐懼呢?這些都是有根有源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82年,羅大佑出版在《之乎者也》專輯中唱出〈鹿港小鎮〉的時候,怎麼樣也沒想到四年後,鹿港小鎮會爆發出台灣最大的環境抗爭運動,並改變台灣的社會。
社會脈動,是非常微妙的。它不是單一的因素可以解釋,而是諸種複雜因素之交錯互動、融合激盪、爆發新動力,再引發新一波脈動,相激相盪,螺旋式的前進的過程。從〈鹿港小鎮〉到社會運動,這過程是整個台灣社會內部各種社會力不斷激盪脈動所引爆的。
1979年,羅大佑在台中修理摩托車,修車的小徒弟是一個黑手,因為修車更換零件,手上沾滿機油,臉上有著黑色污痕,他感嘆著和羅大佑說:「唉!好久沒回去鹿港了。」言下之意,有一種沒有成就,無顏回去見家鄉父老的感覺。羅大佑心想,台中到鹿港也不遠,就這麼不敢回鄉,那個離開家鄉的年輕人,懷著夢想出來,想像都市裡的黃金天堂,如今失望了,但家鄉也已改變。他於是寫下〈鹿港小鎮〉這首歌。1982年,這首歌首度發表在《之乎者也》專輯中,引起台灣社會很大的震撼,不僅是這樣的搖滾曲風為過去所無,遠遠超越民歌那種樸素的民謠風,更直指人心中,一個失落的、記憶的故鄉,以及徘徊在文明中的徬徨。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這一首歌和早期陳芬蘭唱的〈孤女的願望〉不同,更和鳳飛飛〈祝你幸福〉〈奔向彩虹〉不同。陳芬蘭歌裡,充滿一個離開農村的孩子,對新設的工廠以及工業文明的期望,對都市生活的渴望。而鳳飛飛的歌,則是在經濟起飛時期,對幸福與未來的希望。但羅大佑的歌中,已經對都市文明開始質疑,開始批判。都市裡的霓虹燈,都市裡的文明,不是當初的夢想。他懷念著鹿港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懷念當年長髮迎空的姑娘;然而,「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祐,世世代代傳香火」。
這歌裡寫的是一種家鄉的變貌,古老記憶的失落,對現代文明的批判。從1960年代〈孤女的願望〉的離鄉,到1970年代〈祝你幸福〉的追求,到1980年代〈鹿港小鎮〉的失落與批判,它代表著台灣三個時代的急劇社會變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如果你走在1980年代的重慶南路,你會有許多驚喜,因為這裡,藏著許多被查禁的書刊。
這是一條書店街。最多的時候,這裡有上百家的書店,銷售著從古典文學、現代文藝、藝術書法、大學用書、政治法律、實用科技、漫畫等,到高考普考、學生參考書、職業教育用書等等,應有盡有。
這些書店的門口都有騎樓,騎樓下便是一家一家的小書攤。攤子上主要賣報紙、雜誌、香菸、打火機等。除了擺在攤子上,還掛在騎樓柱子邊,五顏六色,琳瑯滿目。雜誌類型從商業、政論到文學藝術,什麼都有。有新出版的,也有上月還未下架的。當然,有些非常風行的暢銷書,這裡也會賣。
如果你是一個讀者,站在攤子翻看一些政論雜誌,而且是黨外色彩的,過一會兒,攤子的老闆就會從攤子的下方,拿出一本黨外雜誌,問道:「這一本是剛剛查禁的,你要不要?」
你不能拿起來翻閱,因為這是禁書,被看到會有麻煩。但封面上聳動的標題,激起你的好奇心,會讓你想掏出錢。於是老闆就火速拿一個塑膠袋子,把書包起來。然後,你還可以問:「還有其它的嗎?」於是陸陸續續的,你看到老闆悄悄拿出幾種不同封面的雜誌,說:「這些都是被禁的。」有新的,有舊的。沒得講價的,買到就算好運了。於是你挑一挑,包起來帶走。
靠著這些小攤子,1980年代的黨外雜誌打開了一個新的出路。這出路當然與市場的需要有關。有太多人願意看黨外雜誌,那些火辣辣的批判嘲諷,以及政壇的內幕。
這些被查禁的雜誌是如何進入市場的?在戒嚴體制的嚴密監視下,怎麼運作呢?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80年1月7日,作家陳若曦回到她睽違十八年的家鄉,她得到吳三連文學獎,名義上是要回來補領獎項,然而她的使命不只於此。她帶著一封二十七位海外學人、作家的連署信,要去面見蔣經國,為美麗島事件求情。
她還記得回來之前,對自己能不能起到作用並沒有信心。畢竟她從未參與政治,只是安靜寫小說,而且她自認口才也不是非常好,實在不敢勝任這個任務。但美國〈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的聶華苓告訴她:「以前雷震被捕後,美國的華人都希望胡適回台見蔣介石,幫雷震求情,他沒有答應。我們到今天都不原諒他。」聶華苓曾是《自由中國》雜誌的副刊編輯,有過這個經驗,深怕國民黨擴大打擊面。(註:事實上,胡適曾當面向蔣介石求情,碰了軟釘子)
陳若曦一想:我怎麼能跟胡適比?他尚且不被原諒,我一個台灣人,不被同鄉的口水淹沒才怪。當下就答應了。但她一想,自己一個作家,人微言輕,不如找一些學人一起連署,才比較有影響力。信中呼籲要公開審判,不要軍法審判,以維護人權。
陳若曦,1938年生,台北縣人,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大學時與白先勇、王文興等人一起創辦《現代文學》,發表過不少小說,1962年出版英文小說《收魂》後即隨丈夫出國讀書。1966年,隨丈夫段世堯赴大陸定居,想到自己祖先三代都是貧窮的木匠和佃農,就希望以自己所學,貢獻給勞苦的人。然而大陸正逢文化大革命,時局動蕩之外,更嚴重的是思想與人性的扭曲。所幸她是歸國學人,少吃一些苦頭。但也讓她深受震撼。
1973年離開大陸,到香港暫居,她首度寫下文革小說〈尹縣長〉,之後陸續寫出〈耿爾在北京〉等。這些小說發表於高信彊主編下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引起很大轟動。國民黨一直宣傳大陸如何如何悲慘,卻未曾有人出來見證,而陳若曦不僅是一個真正的見證者,更以小說真實的筆法,看見人性的悲哀與扭曲。《尹縣長》出版後,得到吳三連文學獎,據說蔣經國還曾推薦人們讀這一本書。或許是這個緣由,讓蔣經國願意見她。
見面那一天,是由吳三連陪同,蔣彥士作陪一起見面。她以前曾見過蔣經國一次,沒想到十八年後再見,他已經是一個糖尿病纏身、行動遲緩的老人。
一見面,蔣經國說,他看過《尹縣長》,書寫得很好。她不知道該說什麼,就先遞上學人的連署信,表達海外學人的共同意見。蔣經國當場看了,不動聲色的說:「一切會依法行事。」
她心想,都說要求情,該說什麼好呢?總不能就這樣回去啊,心急之下,她說:「我下了飛機,在圓環附近坐計程車,問了司機,他很害怕的說,這個不能講,不能講,人心惶惶。還有人說:這是第二次二二八事件。」
蔣經國聽到二二八這三個字,眼神愕然,帶著一種不敢苟同的表情。
她隨即強調,這不是叛亂,他們也不是軍人,不應該交由軍法審判,應該交由司法審判。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軍法審判〈二條一〉叛亂罪是唯一死刑,而司法至少不會。
但蔣經國問:「陳女士,如果不是『叛亂』那是什麼?」
陳若曦沒想到有此一問,本來也沒有準備,心慌了,就答道:「不是叛亂,是嚴重交通事故。」
蔣經國沒動聲色,坐旁邊的蔣彥士急得彈了起來,作勢要拼搏的樣子。蔣經國擺手示意,要他坐下。
蔣經國不急不徐的說:「是群眾集會,引起暴動,才招致警方的鎮壓。」
陳若曦辯解說:那是警方過度反應,他們本來只是集會,是警察先鎮壓,才引起民眾的反抗。是「未暴先鎮,鎮而後暴。」這一句話,後來被大量引用為對美麗島事件的總結。
最後,兩邊誰也沒有說服對方。陳若曦看著蔣經國,老病纏身,即使她說話很有針對性,但蔣經國一直處變不驚,溫和而沉穩,有一種長者的風範,於是回到一個作家和母親的角色,很直率的說:「美麗島的事情,在我們看來不是什麼叛亂,你是不是打打屁股就好了?我回來以前,人家都跟我講,蔣經國是個殺人魔王,可是我今天一看你,滿臉慈祥,我有信心,你不是殺人魔王,你是一個慈祥的長者。」
幾天後她南下高雄旅遊,忽然接到吳三連電話,要她北上,蔣經國再度約見。她趕上台北,吳三連帶著她趕去總統府。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除了台灣的改革問題,蔣經國在核子武器的發展上也碰到困境。1975年中山科學院派出十五個工程師赴麻省理工學院接受慣性導航的高級訓練,佯稱是研製商用導航器材之所需。蔣經國向立法院報告時,還說台灣早已有能力製造核子武器,但蔣介石否決了此案,因為「堅決不用核子武器傷害自己的同胞」。
然而在張憲義的密報下,國際原子能總署依據線索,發現500公克鈾的十桶廢燃料失蹤,《華盛頓郵報》更報導台灣已經秘密提煉濃縮鈾有一段時間。這逼使得蔣經國向美國送了一份外交備忘錄,保證台灣「從來沒有意圖發展核子武器或核爆設施,也沒有進行任何與提煉過程有關之活動」。他雖然下令提煉計劃暫停,但研究工作照常進行。
1976年1月,周恩來去世。9月9日,毛澤東去世。中國大陸的政局陷入一個混沌難明的狀態。那時美國大使安克志去看蔣經國。蔣對他說,鄧小平極有可能復出掌權,從中共的媒體一再抨擊鄧小平就可以知道,黨內某些抓著實權的人很怕他東山再起的潛力。而如果鄧小平一旦復出,剷除激進派,美中關係全面正常化的機會勢必大增。當時鄧小平還在軟禁中,誰敢這樣預料呢?恐怕只有曾和鄧小平當過同學的蔣經國有這個判斷吧。
他的判斷正確。幾個星期後,鄧小平就發動逮捕四人幫的行動,後毛時代正式開啟。
一如蔣經國預期的,鄧小平以他的理性與務實路線,展開新的外交格局。
1977年12月13日,北京,華府和北京建交公報的秘密談判進入最後階段,唯一懸而未解的問題是美國的對台軍售。鄧小平堅持美國必須停止軍售,而美國則無法同意。最後,雙方各讓一步,美國停止軍售一年,以後不再限制。談判結果一出來,急於在卸任前完成建交的卡特,決定兩天後公佈。美國國務院接獲通知,在公佈前兩個小時才能通知台北。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大樂透春節加碼~買1張對3個獎項!
1/24~2/12,天天對億元頭獎、再對480組100萬元大紅包,
還有800組10萬元小紅包!
過年就要買彩券👉 https://fstry.pse.is/6y7wjw
投注不過度 助人又樂己
未滿18歲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75年4月5日是台灣清明節假期,白天天氣晴朗炎熱,掃完了墓的人們在家中休息。晚上,突然雷聲大作,各地都雷雨交加。
這一天晚上,蔣介石的主治醫生熊丸正要準備休息,10 點20分突然接到蔣介石官邸值班醫生的緊急電話,告知蔣介石忽然停止心跳。他趕到蔣介石臥室的時候,先打一劑強心針,老先生的心跳暫時恢復跳動。此時宋美齡也聞訊趕到了。老先生的心跳二度停止,熊丸打了第二針,沒有反應,正準備打第三針的時候,宋美齡望著那一條長長的休止符一般的線,長嘆一口氣:「不用打了!」
這時距離午夜還有十分鐘,時間落在11點50分。
這一天,蔣經國日記寫著:「憶晨父親請安之時,父親已起身坐於輪椅。見兒至,父親面帶笑容,兒心甚安。因兒已久未見父親笑容矣。父親並問及清明節以及張伯苓先生百歲壽誕之事。當兒辭退時,父囑曰:『你應好好多休息。』兒聆此言心中忽然有說不出的感觸。誰知這就是對兒之最後叮嚀。余竟日有不安之感,傍晚再探父病情形,似無變化,惟覺得煩躁。6時許,稍事休息。8時半三探父病,時已開始惡化,在睡眠中心跳微弱,開始停止呼吸,經數小時之急救無甚效果。」
從那一刻開始,台灣進入「特殊狀態」。電視畫面變成黑白,節目全面停止,電視上反覆播放著蔣介石紀念歌,以及他一生的各種行誼。電影院停止放映一個月,學生的手臂戴上黑紗。他的靈位移到國父紀念館,許多老兵前去哭靈。許多學校也動員學生去「瞻仰遺容」。
當時,我就讀的台中一中是以自由風氣聞名的中學,學校租了遊覽車,帶著願意參加的學生搭夜車北上,在一大清早,加入長達數公里的瞻仰遺容的行列。等待幾小時後,終得進入。人們魚貫而入,靜穆中帶著嚴肅。蔣介石的遺體在遠遠的地方,一室鮮花包圍著一個略帶浮腫面容的老人,和一身黑色長袍。一室靜穆中,有人低聲哭泣,有人默默走過。
許多老兵聚在紀念館外的路邊長哭,他們哭道:「你走了,誰帶我們回大陸啊?你怎麼可以走?誰帶我們回大陸啊?」那種徬徨無依的哭嚎,帶著一種撕肝裂肺般的嘶啞,在四周響起,一群一群,互相感染。
經歷抗戰,經歷內戰,把一百二十多萬軍民帶來台灣的人走了,這些隨之流離一生的老兵,此生回家的願望將何所依?
長哭之聲,在清晨的風中迴盪。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森林續曲第7回】3月29日獨家攜手「風動室內樂團」打造在森林的交響音樂會,體驗時下最流行食農生活與烘焙咖啡
超值早鳥優惠享一日體驗行程與專車接送
購票與詳情洽中友百貨04-22253456分機875 https://fstry.pse.is/739rdk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76年4月,剛剛接辦《夏潮》雜誌的蘇慶黎約了陳映真出來見面,她有重要的事想請教他。
當時的台北還沒有什麼咖啡店,他們也不敢約在冰果室,只能滿街散步,邊走邊談,以避免被竊聽。
陳映真剛出獄不久。他是知名的小說家,在文壇早有盛名,從195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麵攤〉之後,迭有佳作。然而,1960年代中期,他的小說逐漸從早期傷感的浪漫主義,失落的理想主義,向反諷的、寫實的風格開展,他的思想也走向現實主義。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後,他受到一位日本友人的幫助,得以大量閱讀理論書籍和來自大陸的消息,而有一種「必欲付諸行動」的熱血,和朋友組織了讀書會,最後竟因被讀書會的朋友出賣,1968年被逮捕入獄。當時像他這種叛亂的罪名,必然死刑。幸好有一位難友與蔣家有親戚關係,他因此倖免於一死。1975年,蔣介石過世,才特赦出獄。
他是一個隨時被監視的人,蘇慶黎找他要冒著很大的風險。他們沿著大街小巷緩步而行,隨時注意後面有沒有跟蹤的人。想不到,蘇慶黎提出來的事,危險更高。她說:「我們來辦一份社會主義的雜誌。」
陳映真訝然問:「你神經有沒有問題?」
蘇慶黎於是開始敘述自己的想法。
《夏潮》雜誌原本是精神科醫生鄭泰安所創辦,學習《讀者文摘》式的風格,但辦了兩期就辦不下去了。他就找了蘇慶黎來接手。蘇慶黎在大學曾辦過校刊,幫一份黨外政論雜誌《台灣政論》寫過文章,1975年《台灣政論》被查禁後,台灣就沒有政治性刊物了。蘇慶黎是鄭泰安的前妻,雖然離婚了,還維持著朋友的關係,她也有辦雜誌的理想,就決定接手。但她不想再繼續政論刊物的模式,想創造一種新的思想的、文藝的刊物,而背後的思想根底是社會主義,就來找陳映真。
陳映真被說動了,決定全力協助。蘇慶黎也找了陳明忠,一個參加過二二八的學生突擊隊隊長、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代被逮捕的老政治犯。他和一些老政治犯有聯絡,他們出獄後散落各地,即使面臨生活的困境,但只要「老同學」(老政治犯總是如此互相稱呼,以紀念他們是「綠島大學」的同學)有需要,每個人願意出錢出力,贊助反抗運動。陳明忠向這些白色恐怖時代的老左派去募款,即使他們之中,有不少是像許金玉這樣在屏東的鄉下,製作鹹蛋,艱難的自謀生計的老同學,也儘量湊錢來支持蘇慶黎。
陳映真則為蘇慶黎介紹《文季》的作家朋友:尉天驄、黃春明、王拓、王禎和、蔣勳等。再透過正在收集台灣文學資料的李南衡介紹,認識了一批年輕的台灣文學研究者:林載爵、林瑞明等。而淡江的王津平則不僅自己常常來當志工,參與編輯校對,也介紹了李雙澤、梁景峰。再結合《台灣政論》時認識的黨外、學界朋友,寫作隊伍相當強大。
1976年7 月,在蘇慶黎手上改版的《夏潮》可說集結了當時台灣文化界的精英。
蘇慶黎,1946年生,她長得眉清目秀,白晰嬌小,讀台大哲學系,在黨國的教育體系下長大,所有左派的書籍和思想,早已在圖書館、校園裡被清除到近乎絕跡,怎麼會有社會主義的思想呢?
她的名字就是答案。她的父親叫蘇新。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73年,胡德夫讀大學的時候,父親生了重病,需要開刀。那時還沒有醫療保險,得支付非常高的醫藥費。胡德夫只好回到台北,去一家西餐廳駐唱。那是附屬於哥倫比亞駐台北大使館所設的西餐廳,位在中山北路和長春路口,一樓賣一些工藝品,樓上便是許多藝文界喜歡聚會的民歌餐廳。胡德夫以他渾厚的嗓音、擅長的爵士、藍調鋼琴,很快成為薪水最高的駐唱歌手。
有一天,他要上台的時候,一頭蓬鬆亂髮的李雙澤到他的身邊說:「德夫啊,你不是卑南族的嗎?為什麼不唱一首家鄉的歌來聽聽。」當時西餐廳的歌手唱的都是西洋歌曲,以美國的爵士、熱門為主,年輕人穿著喇叭牛仔褲,喝著可口可樂,算是一種時髦。胡德夫也不例外。但要唱家鄉的歌,卻讓他當場矇了。
胡德夫邊彈邊想,卻怎麼也只能想起小時候聽他父親唱過的一首歌。他心想,反正是家鄉卑南的歌,唱錯了你們也聽不懂,就一邊即興的彈鋼琴,一邊唱出他記憶中的曲子。一唱完,竟贏得滿堂喝彩。他平時的歌唱只是零星的掌聲,不料這歌竟是如此撼動人心。
但他知道這只是靠記憶的旋律勉強拼湊的,有很多錯誤,就趕緊回家鄉請教父親,也去請教家鄉長老,終於把這一首歌的完整詞曲給記錄下來。這一首歌就是〈美麗的稻穗〉。
請胡德夫唱出〈美麗的稻穗〉的李雙澤,則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1976年,李雙澤剛剛結束一年餘的西班牙和美國的流浪遊學歸來,異鄉的遊子,對家鄉的文化有了完全不同的反省。
1976年12月3日,淡江大學像許多校園一樣,舉辦了民謠演唱會,節目的安排依慣例以西洋民謠和熱門音樂為主。楊祖珺是來賓之一。她在後台等待上台的時候,突然聽到台上傳來奇怪的聲音。
本來是胡德夫的演唱,因為他生病,請李雙澤代唱。李雙澤帶著一個可口可樂瓶子上台,帶著嘲諷的語氣說:「從國外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真令人高興,但我現在喝的還是可口可樂。」接著他向剛唱完的黃華勤問道:「你一個中國人唱洋歌,什麼滋味?」
「只要是旋律好的歌,中國歌、外國歌都唱。」黃這樣回答。
李雙澤接著問主持人:「那我們請今天的主持人陶小姐回答這個問題,她主持節目十多年,一定可以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陶曉清於是笑著走上台前說:「沒想到我來主持節目,還要考試呢。」隨即反問道:「並不是我們不唱自己的歌,只是請問中國校園民歌在什麼地方?」
李雙澤說:「黃春明在他的鄉土組曲中說:『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寫自己的歌之前,應該一直唱前人的歌,唱到我們可以寫自己的歌來為止。』」
「那就請你給我們唱幾首吧。」陶曉清說。
李雙澤於是唱起了四首台灣民謠:〈補破網〉〈恆春之歌〉〈雨夜花〉〈望春風〉,之後唱起了〈國父紀念歌〉,唱了第一段,他生氣的問台下:「你們為什麼不跟我一起唱?」台下此時已經一片噓聲。此時台下有人站起來大喊道:「我們要唱自己的歌!」
他原本要下台了,卻又回轉,說:「如果你們不滿意的話,我也沒有辦法了。」
他再度揹起吉他,拿著麥克風說:「你們要聽洋歌嗎?洋歌也有好的。」接著唱起了Bob Dylan 的 〈Blowing in the wind〉。唱完下台前,他還挑釁的問:「你們為什麼要花二十塊錢,來聽中國人唱洋歌?」
李雙澤的問號,像一個重磅的炸彈,在淡江掀起討論。《淡江週刊》為此做了專號。李雙澤帶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
「唱自己的歌」自此成為一個響亮的召喚,一個文化自覺的力量,代表民歌時代的精神。事實上,李雙澤是有安排的。他找了六個學生,在演唱會大禮堂的六個點,準備在噓聲出來時,出聲聲援。這不是一次偶發的事件,而是有意的行動。事後,人們稱之為「淡江可口可樂事件」,但準確的說,是一次宣告,一次行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70年9月1日下午,基隆港口灰濛濛,一場暴雨剛剛下過,烏雲依舊密布,天空陰沉沉。港口停泊的許多大型商船,裝載著大貨櫃的船隻正在上貨卸貨。
基隆水產試驗所的船〈海憲號〉在大商船中間一點也不起眼,卻已經悄悄發動。它正在等待四個《中國時報》記者登船。配備完整的攝錄影設備、長短鏡頭的記者來的時候,竟然還帶著一桶油漆。他們一登上船,就立即出海。
這是一次秘密行動。他們的目標:釣魚台。目的是登上釣魚台,插上國旗,攝影存證,還要寫上大字,證明這是中國人的土地,不是日本人的。因為七、八月間,日本軍艦不斷驅逐台灣漁民,宣稱釣魚台是日本的。
此時的釣魚台已是極端敏感的地方。剛剛發現釣魚台海域的海底有蘊藏豐富的石油,美國就打算將它的行政管理權隨同琉球交給日本,卻未曾正視它的主權本歸屬於中國,在台灣的行政區劃上,它還劃在宜蘭縣的管轄範圍。同時它也是台灣漁民捕魚常常出入的海域,每年漁季從蘇澳、基隆、貢寮、野柳去的最少就有三千艘。
然而,蔣介石很難表明立場。美國在聯中制蘇的政策下,正在向中國靠攏,全世界都看到這個趨勢,台灣有可能失去聯合國的代表權,此時正需要爭取日本的支持,如果為了釣魚台和美、日交惡,將更形孤立。但如果都不表示任何態度,等於默認,不僅失去國土主權,未來歷史將如何交待?
唯一的辦法就是訴諸民間。如果有民間願意主動出面,去主張釣魚台的主權,訴諸民族主義情感,變成全世界所有華人共同捍衛釣魚台,那日本、美國亦無可奈何。
此時余紀忠所創辦的《徵信新聞報》剛改名為《中國時報》,正需要有新聞上的突破。更何況,余紀忠早年本是在英國的留學生,為了抗戰而千里迢迢,回國參加抗戰,他的愛國心與民族意識強烈,出於保衛國土,採取冒險行動,他是願意的。
然而他也是非常審慎的人。台灣情勢複雜,登上釣魚台,會得罪外交部,沒有申請合法手續去釣魚台,一定會被警備總部追究法律責任,政治上的追究更麻煩。所以記者的挑選上,他經過特別的挑選。四個記者:宇業熒,因為他是抗日遺族,曾讀過南京遺族學校,宋美齡是遺族學校的校長,安全上有保障;姚琢奇,出身青年軍,家族與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張寶樹是世交;而劉永寧的父親是資深立法委員,安全單位不會輕易動他,再加上他文筆快,有才華,才被余紀忠選上。第四個是基隆地方記者蔡篤勝,他和水產試驗所熟識,可以通融安排漁船。
在戒嚴時代要出海非常困難,他們得先瞞過海防管理部門。通過蔡篤勝的安排,向水試所租用遠洋漁船,再向海防部門申請,自稱是要隨船出海去採訪海上打撈作業,終於順利出海。
從黃昏到夜晚,這一艘船穿過夜間的海域,終於在2日清晨9點30分抵達釣魚台,靠岸順利登島。一行人,包括船長和船員,上了岸,插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還在上面拍照。他們特地在石壁上寫下「蔣總統萬歲」五個大字,才收拾離開。
船再繞行了周邊的小島,南北兩小島中間的峽灣,那是一處台灣漁民躲避暴風雨的狹長水域。他們在眺望南小島的時候,看見一間工寮,那是曾來此打撈的台灣沉船公司的員工暫時住所,可以證明這裡曾有台灣船員和工人生活過的痕跡。
9月4日,中國時報以大篇幅刊登這一則消息,全台灣都震撼了。那時報紙只有三大張,那些現場感的島嶼和礁岩,那台灣漁民生活著的水域,那站上釣魚台的歡欣鼓舞,立即感動原本對釣魚台一無所知的人。
然而外交部也震驚了,這下要如何與日本交涉呢?部長沈昌煥拿著中國時報去向蔣介石報告說:「中國時報這一次衝過頭了。」
蔣介石看著照片,據說,看完那一張「蔣總統萬歲」的照片,只淡然一笑說:「他們也是愛國嘛。」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71年是台灣外交困境的轉捩點。1971年10月25日,經聯合國大會表決,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原本蔣介石還同意了美國的「一個中國,兩個代表權」政策,以保住聯合國的席位,但在表決程序上,卻因為表決當天,季辛吉要飛到北京安排尼克森隔年北京之行的行程,消息一見報,白宮態度如此,再怎麼遊說,都無法改變了。
有關聯合國代表權的折衝內幕、蔣介石如何決策與妥協、美國的外交政策如何改變、季辛吉北京之行與周恩來、毛澤東如何談判等,已有許多回憶錄、正式史料文件陸續公佈,尤其隨著諸多外交機密文件的解密,以及蔣介石日記的公開,真相逐漸清晰。(陶涵、林孝庭、汪浩諸君的著作都有深入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在此不再贅述。)
影響台灣命運最重大的關鍵,則是1972年尼克森的北京行。出發前,尼克森曾派人和蔣經國打招呼,蔣經國表示,台灣不會有「不尋常的活動」,去觸發事端。幾天後,美國電視就播出了尼克森下了北京機場,和迎接的周恩來握手的畫面。而尼克森和毛澤東見面時,毛澤東說的第一句話,則是:「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介石委員長,可不贊成我們見面啊。」但電視上沒有播出。
經過八天的訪問,〈上海公報〉在1972年2月28日,尼克森離開上海前公佈。其中對台灣最重要的是美國對兩岸問題的表述:「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而中國大陸則表明:「中國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場: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臺』、『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臺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以上譯文係依據美國在台協會網站)
尼克森離開上海飛回美國,而他的助理國務卿葛林(Marshall Green)則銜命飛到台灣,和蔣經國見面,簡報訪問的經過,並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政治關係不會有所改變。
然而,長期依賴美國軍事與經濟援助的台灣,民間充滿了被背叛的憤怒。輿論開始有人提議,既然美國打中國牌,那台灣可不可以打蘇聯牌?台北的外交部長周書楷在被赫斯特集團的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表示「不排除和魔鬼握手的可能,台北和蘇聯之間,可以舉行類似華沙會談的接觸」。這話一出,台北的媒體開始大作文章,各種謠言臆測四起。還有一個謠言說,蔣經國有意把澎湖出租給莫斯科,作為它的海軍基地。
蔣經國眼見事態嚴重,趕緊發表聲明指出「台北不會打蘇聯牌」。而周書楷則在三個月後被撤換,以此斷絕所有的謠傳。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70年春天,4月22日,季辛吉跨過華府的賓夕法尼亞大道,親自到布萊爾賓館去和蔣經國會晤。兩個人闢室密談,以英語談了半個多小時。當時擔任季辛吉中國事務助理的何志立說,這是非常少有的安排,因為蔣經國當時只是中華民國的行政院副院長,但他的安排,包括住在布萊爾賓館(這個地方一般只安排國家元首或行政首長),以及會見者的層級,都是超過一般的規格。美國早已清楚,蔣經國是台灣未來的接班人,因此提高了規格。
季辛吉問了蔣經國一個問題:如果中(共)美會談由華沙易地到華府或北京舉行,他會有什麼反應?這個問題,是非常嚴肅的。季辛吉要探蔣經國的態度。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所舉行的華沙會談已經舉行了幾十輪,它是雙邊關係未正式建交前,一個溝通的管道。但如果它變成在華府或北京舉行,那就意味著雙邊關係要有正式公開化的改變了。這一點,蔣經國應該很清楚。季辛吉也禮貌性的表示,為了避免和蔣經國訪美太過接近,下一次的華沙會談改在五月二十日舉行。
事後,陪同會見的沈劍虹問蔣經國,季辛吉是否有傳達什麼重要訊息。蔣經國笑而不答。
事實上,前一天他已經和美國總統尼克森在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兩人晤談了七十五分鐘。和一個行政副首長談這麼久,超過禮貌性拜會,這也是白宮很少有的。但尼克森並不多話,他像蔣經國平時的作風一樣,多問少說,他更想了解蔣經國的想法。至於美國對北京的關係,他沒有做任何承諾,只解釋說,美國和北京只是一種試探性質,不會影響美國與盟邦之間的友誼。
尼克森為什麼在這時候邀請蔣經國來美國訪問呢?
這只能從國際間中、蘇、美的三方關係說起。
在美國方面,尼克森陸續宣佈一連串的行動,開始向中國示好。包括:六類美國人可以觀光身份去中國大陸、美國公司可以和中國進行非戰略商品的交易、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的巡邏由定期改為不定期、美國反對提供一中隊F-4D型飛機給台灣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轉變的跡象。
蔣經國看清情勢,知道美國邀請他訪美是有原因的。只是他沒料到,在從華盛頓飛紐約之後,竟然發生了槍擊事件。
1970年4月24日,蔣經國飛到紐約,準備向東亞美國工商協進會演講。一行人在美國秘密勤務局保鑣和紐約警察的保護下,抵達富麗堂皇的廣場大飯店,他看到門外有二十幾個留學生舉著抗議的標語,高呼口號,他從車上下來,步上台階,推開旋轉門的時候,門旁大理石柱子後面,突然跳出來兩個持槍男子,他們衝了過來,伸手向前,朝著走入旋轉門的蔣經國伸出手槍。說時遲那時快,紐約警局一個便衣眼明手快,立即把持槍的手推開,那子彈向上偏,射過蔣經國上方旋轉門的空隙,直接射在室內的牆壁上。便衣和安全人員隨即制服那兩名男子。蔣經國當場停下,回頭看看混亂的場面,即進入大廳。在保護下直接上電梯,進入演講會場。
幾分鐘後,紐約警方把從槍手取得的槍枝帶去給他看。他看了看,只問:「是否可以和槍手談一談?」但紐約警方認為不妥,就作罷了。隨後他若無其事的進行演講,卻一句也沒說他差點被行刺的事。回到旅館,他才打電話告訴蔣方良,叮嚀她「不要擔心」。
那一天晚上,華僑還有一場盛大的歡迎晚會,警方勸他取消,以策安全。他則回以:「不用再說了,一切照常進行。」
那兩個槍手,一個叫黃文雄,在康乃爾大學攻讀工業工程的台灣留學生,台獨運動者。美國安全單位調查了他的交往人脈,發現李登輝曾在康乃爾就讀,雖然未參加台獨運動,但在台灣人圈子裡很活躍。但李登輝和此事沒有直接關連。
黃文雄和鄭自才被逮捕後交保,隨即棄保潛逃到瑞典。而微妙的是,曾在台灣寫〈台灣自救宣言〉的彭明敏也是潛逃到瑞典。
在美國全面戒備的情況下,殺手卻可以躲在柱子後面,不被發現,突然衝出來下手,相信蔣經國心中自有認知。他想找槍手談一談,恐怕也是想弄明白真相吧。後來有些評論認為這是美國給蔣經國的一個警告,也有人說這是情報單位對劉自然事件的報復,但皆無任何證據。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黃昏的餘光帶著金黃色澤,照在紡織廠新舖好的柏油路上,路邊兩排高大的椰子樹向工廠裡延伸,直到廠房的作業區,那裡有幾棵老榕樹張著傘一般的樹蓋,為一群剛剛下了工在等交通車的女工遮蔭。
秋風吹起,樹葉拂動,女工藍色制服的裙子隨風擺動,三三兩兩少女,手攜著手,輕聲細語的說著什麼貼心話。她們都年紀輕輕。有的剛剛從初中畢業,才十五、六歲,有的工作了兩三年了,到了十八歲的年紀,媽媽就開始在問了,有沒有男朋友呀,有對象嗎?那個隔壁的阿姨說要幫妳介紹啊……。
她們都還未婚,小小的心事免不了這些。因為當時的慣例,結了婚,女工就得離職,回去照顧家庭帶孩子了。這裡只有少數幾個辦公室的職員是長期的工作者,結了婚還在上班。
一會兒,幾輛交通車來了。車上下來一群交接的女工,她們是要來上夜班的,也都穿著制服,互相微笑著打了招呼,就進廠房的作業區,從黃昏到第二天早晨的夜班工作,開始了。
等車的女工於是紛紛上了車,坐在各自位置上。那司機看看下班的人都來了,問一聲:坐好了?就開動了。交通車穿過椰子樹的夾道,魚貫開出工廠,開向附近的農村地區,那是女工住的家,還是老式的三合院,或者矮矮的農舍茅草房。從一個村子,轉到另一個村子,放她們下來。在泥土路上慢慢搖晃著的班車,天色都有些昏暗了,才能回到工廠。
每天傍晚,這樣交換班的女工有多少呢?以這一間紡織廠為例,約莫有一千多人。它最多的時候,整個工廠作業員女工有三千多人。
除了上下班的交通車,還有另一批交通車是開到不同的地方。那是紡織廠與一間中學合作,名為「建教合作」的制度。工人可以在工廠上班,黃昏的時候下了班,就去一間的夜間部上課,學習另一種專業技能。有些男工去學習汽車維修,因為剛剛時興起來的小汽車很多,但沒什麼人懂得修理,中學特別開了這樣的課,還找汽車廠合作,找來報廢的舊車,由老師帶著,讓年輕的工人試著去修理看看。也有人學習電機、電氣維修,還有女孩子學裁縫、會計、家政等等。學校的學費就由工廠和學校各自負擔了一些,從工人的薪資裡扣。
年輕的工人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學習好了一種技能,以後可以開一間小小的修理廠,無論是電氣、電子產品的修理,還是汽車修理廠,人生總是有一個盼望,幸福總是可以期待。而女生除了嫁人之外,也可以靠裁縫、會計等,擺脫女工的命運,謀一個不同的出路。
也正因此,年輕工人的移動率特別高。男性工人的平均工作時間長度,約是105個月(約九年)。女性則更短,是76個月(約六年),也就是說,女性從初中畢業後,工作六年左右,大約21、22歲左右,就去結婚而自動離職了。
而男性,最大的可能是自己去創業,或者轉業。所以台灣的中小企業特別興盛。依據1967年的統計,如果把29人以下從業人員的企業定為零細企業;把30-99人定為小企業;100人以上的定為中大型企業,則台灣零細企業加小企業的勞動者,竟佔了64.6%,也就是說,台灣工業化的過程,很大的部份是靠著中小企業的奮鬥而起來的。
而這些中小企業也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師父帶學徒,學徒再開小工廠,一家帶一家,互相支撐,或者互為競爭,慢慢形成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深夜三點的農村,三合院的曬穀場上,坐著二、三十個人,有大人有小孩,圍著一台從屋子裡抬出來的黑白電視機,聚精會神的觀看著。夏夜的晚風涼涼的,卻沒能吹去他們身上的激情。人們隨著電視機上的棒球轉播,在一球擊出後,大聲喊著:「紅不讓啦,紅不讓啦!」
平時早早入睡的農村三合院,此時成了一起歡呼、一起嘆息,一起加油呼喊的慶典。連睡覺的孩子都被吵醒了。
一局一局,直到轉播結束,都四點多了,人們帶著贏球的歡天喜地,或者輸球的悲嘆惋惜,以及徹夜未眠的紅眼睛,回去休息片刻,不久就得起來上班和農作了。
1970年代初,台灣的夏天因為有了威廉波特少年棒球比賽,帶著節慶般的喜悅。
那時台灣剛開始有了黑白電視機,也開始有參加少年棒球比賽的轉播。
每一個成長於1960年代的人,都無法遺忘電視剛開播的時候,是如何擠在鄰居家一個小小的客廳裡,和他們家人、以及其它鄰居,一起觀看台灣電視公司最早的節目「群星會」,乃至於後來的衛星轉播「威廉波特少年棒球大賽」。
隨著台灣經濟逐漸安定,成立新傳播媒介──電視遂躍上檯面,成為規劃的一環。特別是1958年5月1日,大陸宣告成立「北京電視台」並試播,是華人圈子僅次於香港「麗的映聲」(成立於1957年)的第二家電視台。雖然它九月開播時只一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但已是一種技術上的領先。
蔣介石不甘人後,在1959年就決定和日本合作,成立「中日電視事業研究小組」。1962年,台灣電視公司宣告成立,由台灣省政府和民間出資,占60%股份,其餘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東芝、日立等出資占40%。十月十日,由宋美齡主持首播儀式,正式開張。
最初它的節目都得在攝影棚現場製播。所以每天只有五小時。一般就是中午一小時,下午7點到11點,四小時。即使如此,卻已造成轟動。特別是一個人,在那麼小的四方形屏幕裡,唱歌跳舞,讓人們可以在家裡,享受到以前只有去歌廳、電影院才能享受的娛樂,那已是非常大的突破了。
「群星會」每天播出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卻因為明星效應,捧紅了許多歌星。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擠在鄰居的客廳裡,聽著歌星唱歌,跟著哼唱的經驗。
隨著電視節目大受歡迎,電視機更為普及。後來由中國廣播公司主導,結合民間資金,成立「中國電視公司」。又兩年後,以教育電視台為主,結合軍中政治教育需要而成立了「中華電視台。台灣所謂「無線三台獨占」時代,由政、黨、軍分別掌控電視台的媒體結構,於焉形成,自此維持了三十幾年。
然而,新的媒體終究帶來社會生活風貌的變化。
台視在1962年開播不久,為了提高收視,想吸引占多數的閩南語人口,就找了廖瓊枝、何鳳珠主演閩南語歌仔戲〈雷峰塔〉,在每周二的晚上播出。到了1966年,電視逐漸普及,楊麗花主演的〈雷峰塔〉立即造成轟動。然而,最轟動的還是1970年開始播出的閩南語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阿德是一位台灣南部鄉下長大的孩子,1970年代初,到台北讀大學國際貿易系之後,進入一家貿易公司,負責處理外國訂單,去南部工廠尋找外商要的貨品,也曾帶過幾位客人去台灣南部看生產工廠。兩年後,他不甘於屈居人下,決定自己出來闖。他開了一間小貿易公司,找了會計和助理,就做了起來。他先從相關廠商的名單著手,寫信、寄商品目錄、洽談價錢等,有些廠商來詢問型錄上沒有的商品,他也儘量去中南部找。漸漸的,他的生意有了起色。
但他不想只靠著美國,聽說中東一些石油國家非常有錢,特別在石油危機後,價格幾度起伏,讓他對中東充滿興趣,遂決定去開拓新的市場。他選了一些美國人曾訂購的衣服鞋子、生活禮品等的型錄,帶上某些容易贈送的禮物,滿滿一箱行李,和一個007手提箱,就出發了。
當時要到沙烏地阿拉伯要轉幾趟飛機,但他不以為苦,到了當地,人生地不熟,就在旅館中查詢一些電話資料,一一打電話去問。如果對方願意接受,就立即去拜訪。他的英文是簡單的生活貿易英文,卻足以做生意。有一個阿拉伯商人和他談得愉快,為了感謝他送的新鮮有趣生活用品,就邀請他去沙漠裡,參加他們的家族聚會。他也不畏懼,直奔沙漠。
在沙漠的老式房子裡,他見識了阿拉伯式的家族聚會,一起喝酒,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他和對方建立起長期的情誼。就這樣他得到了大筆的訂單,從此打開了不同的市場。有些他未曾做過商品,例如從生活用品,擴充到汽機車零件等等,他也可以找其它廠商供應。他的生意因此大大擴充了。
他敢於這麼做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當時台灣中南部有許多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多是家族式的經營,規模雖然不大,機器設備也不是最新最大的,但他們做出來的商品,有很大的靈活性,隨時依客戶的需要做調整。有時,一大筆訂單下來,一個廠商供應不來,他也不會拒絕,而是儘量去找其它的協力廠商,不管是做貿易的朋友,或者生產的工廠,一起來做。中小企業總是這樣,有生意大家做,有錢大家賺,自己不必做最大投資,但靠著相挺,彼此協力,就足以供應更大訂單。雖然彼此也會互相競爭,殺價搶客戶訂單,但競爭本是常態,只要找對信用良好的協力廠商,就夠了。
阿德賺了不少錢,有一陣子因為接了大筆訂單,被對方倒債而面臨困難,但他靠著過去協力廠商的資金周轉、外國客戶的新訂單,重新站起來了。
1970年代的台灣,中小企業就是這樣崛起的。他們帶著一卡皮箱,滿滿的樣品和型錄,跑遍全世界,尋找新商機。
他們的形影,讓人想起台灣人的移民祖先,從福建的漳州、泉州、廣東等地,飄過台灣海峽黑水溝,帶著一卡皮箱,一個布包,形單影孤,來到台灣,開始了開拓的移民生活。幾十年後,綿延成一個家族,一個互相扶持的力量。而他們的後代,也帶著這種漂泊的精神,繼續到世界上開拓新天地。
曾有學者指出,「一卡皮箱」代表著台灣中小企業的奮鬥精神。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像尉天驄、劉國松、郭楓,都是抗日烈士遺族的後代,孤獨來到台灣,自力求生,因此特別有一種想開創新世界的勇敢。尉天驄有機會辦《筆匯》,而劉國松則和師大美術系的同學合組了〈五月畫會〉。白先勇則是軍人子弟,卻是在國民政府的敗退中,感受一種家國流離、舊社會崩潰、傳統瓦解的悲涼。但本省籍的陳映真、陳若曦、施叔青又完全不同。一如陳映真在〈將軍族〉中所寫的,更多是感受到一種底層社會無可奈何的悲哀,而施叔青則寫下鹿港大家族沒落的鬼魅般的華麗。
在舊社會崩潰的社會中,新一代的青年要創造出屬於他們的新時代,唱出自己的歌。於是他們用極有限的資源,辦雜誌,組畫會,開創新的藝術形式。那時他們總是在台北的明星咖啡館聚會。
1917年俄國革命後,一位出身貴族的沙皇侍衛隊指揮官艾斯尼(Elsne)流亡到上海,投靠了他的朋友。此時他朋友在上海霞飛路開了一家明星咖啡館。
1949年艾斯尼跟著國民政府再流亡到台北,因緣際會,認識了一個建中剛畢業的十八歲學生簡錦錐,就此開始合作,開了〈明星西點麵包廠〉,二樓則開了明星咖啡館。
由於蔣經國的夫人蔣方良是俄國人,她非常喜歡明星的麵包,特別是它特製的俄羅斯軟糖,一時間馳名於台北。黃昏麵包出爐的時間,總是有許多「黑頭轎車」(代表官員的車)開到門口,來買新出爐的麵包。
帶著俄羅斯的傳奇和西式麵包的香氣,台北一些文人也聞風而來。但它對台北文人最大的吸引力是,用尉天驄的話說,可以供應便宜的簡餐,而且可以一直坐一整天,不會趕人。如果錢不夠,還可以先去附近吃一碗便宜的排骨麵,再回來繼續寫,繼續聊。
1959年,一身瘦骨長衫的詩人周夢蝶開始在它的樓下擺起書攤,賣著台北當時的文學書籍。有時文人來了,在樓下買幾本書,就上樓去喝咖啡,討論雜誌的內容、寫作。有時咖啡錢也不知有沒有人付,就糊里糊塗的走人了。
黃春明剛到台北的時候,先去一家廣告公司上班,月底他領了薪水,口袋裡有錢了,就去明星咖啡館的櫃台說,我先放一筆錢在這裡,他們喝咖啡的錢都從這裡扣。等到月底他也沒錢,就苦哈哈的。
後來他開始寫起了小說〈鑼〉,整個人沉浸其中,連廣告公司的工作都辭了。陳映真和尉天驄總是笑黃春明是「窮措大」。然而,只要有他在,明星咖啡館的氣氛總是熱烈,因為他最愛說故事。而畫家吳耀忠帶幾分年輕藝術家的靦腆,坐在明星的角落讀書、喝咖啡,即使他暗戀一個女生,也不敢去表白,只敢跟陳映真悄悄說……。
1960年代,這一代的文學青年在貧窮艱難的環境下,帶著浪漫叛逆的精神,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那是反叛的年代,質疑著「人的存在意義」的存在主義年代。表現形式上的現代主義,是繼承了歐美發韌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現代主義脈絡。現代主義的作家、藝術家、文學作品、戲劇、存在主義哲學等也相繼被引進台灣,形成一時風潮,對文學創作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更本質的關鍵是:它借用了現代主義的虛無,來批判、否定戒嚴下的台灣。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尉天驄大二那一年,他的姑丈任卓宣把他找了去,說:「天驄啊,你愛寫文章,我們有一份刊物,讓你來辦行不行?」
尉天驄是一個抗日烈士的遺族,跟著國民政府的軍隊來到台灣,靠一點補貼過活,怎麼有錢辦刊物呢?但他年輕氣盛,心中有許多不平之氣要發,在戒嚴的報紙管制根本沒有機會發表文章,能有自己的園地,太好了。
「辦刊物可以啊。可是我沒有錢。」他直率的答。他的姑丈說:「那錢的事,我想想辦法。」
任卓宣原是共產黨員,後來轉投國民黨,成為研究馬列主義、三民主義的專家,筆名葉青,來了台灣,與中國文藝協會辦了一份反共文藝刊物《筆匯》,是八開的報紙型小刊物,任卓宣當發行人。可是文藝協會內部複雜,互相鬥爭,在報紙上打筆仗,他一氣之下乾脆把刊物給收了,打算交給年輕人來辦。
尉天驄才大二,平時在報紙投稿發表點文章,也沒有經驗,卻有一股無畏的勇氣,他找了同為烈士遺族的好朋友:劉國松和郭楓,當時劉國松剛從師大美術系畢業,在基隆教書,可以幫他設計封面,寫西方藝術新流派的介紹;郭楓在台南,和南部的文人熟識,幫他約詩文創作;再加上大學同學許國衡,對西方現代文學挺熟,就開始籌劃起來。此時姑姑尉素秋看他熱血籌辦,唯獨缺錢,很是義氣,就起了一個會,標了五萬塊,存在任卓宣辦的帕米爾書店裡,讓他可以支取,作為印刷編輯費。在公務員薪水才幾百塊的當時,五萬塊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就這樣,一份由年輕人辦的全新文藝刊物出現了。為了表示和過去的《筆匯》不同,又不能改名,於是尉天驄乾脆加一個前稱,叫「革新號《筆匯》」。
劉國松每期介紹西方藝術流派,許國衡介紹文學作家,但總是不能沒有自己的創作啊,於是他到處約稿,問人家:「你們那裡有沒有會寫的?」
有一天,他碰到一個讀大學中文系的朋友,又問人家:「有沒有認識會寫的?」
那人回的乾脆:「有啊,你也認識的。我們中學同班同學。」這個人中學比尉天驄低一屆,跟後來的小說家古龍同班。古龍調皮搗蛋,常常去尉天驄的教室玩,還被他打過。
「那你幫我跟約稿啊。」他不假思索的說。
革新號第一期在1959年5月4日出刊了。沒多久,大三的暑期成功嶺集訓開始,他就去了台中。他把編務交給許國衡、劉國松他們。有一次,他在成功嶺看到一篇小說稿寫得不錯,叫〈麵攤〉,就寫信給朋友叫他們給發表了。三個月之後,他集訓回來,聽說〈麵攤〉的反應很好,找了編輯說:「他的小說寫得很新,很好,我們約他來見面聊聊啊。」
他們就說:「他的頭很大,外號叫大頭。」
一見面,他拍著對方的頭說:「王八蛋,原來是你啊。」雙方早已認識。那人是陳永善。
陳映真當時似乎無意於以小說家為職志,只是在朋友的邀約下,把自己大一國文的作文,和英文小說的試寫,改成了中文,就成了短篇小說〈我的弟弟康雄〉和〈麵攤〉。卻不料因此成名,文學評論家姚一葦大為欣賞。
陳映真知道他們正在約稿,也把白先勇一起找來了,幫《筆匯》寫稿。
在反共文學政策當道,思想荒蕪的年代,有這麼一群文學的同好,可以一寫作聊天,一起辦雜誌,找思想的出路,是多麼開心的事。
剛開始,大家還有稿費,幾期後經費用完了,每一次出雜誌都得傷腦筋,但似乎大家還是互相約稿,討論創作,批評笑鬧,搞得不亦樂乎。
尉天驄還記得,大家都窮,他就買了白菜、豬肉、豆腐、蘿蔔燉成一大鍋,大家一塊兒吃。有個作家叫葉泥,是回教徒,不吃豬肉。尉天驄老是叫他一定要偷偷嚐一塊豬肉。後來有人就問他說:「為什麼尉天驄叫你寫稿,你都乖乖交稿,又沒稿費啊。」那葉泥就回答說:「你不知道,那尉天驄是無賴,他約的稿子如果沒有交,他就說要買一條火腿掛在我家門口……。」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森林續曲第7回】3月29日獨家攜手「風動室內樂團」打造在森林的交響音樂會,體驗時下最流行食農生活與烘焙咖啡
超值早鳥優惠享一日體驗行程與專車接送
購票與詳情洽中友百貨04-22253456分機875 https://fstry.pse.is/739rdk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劉自然事件〉起因於一個在革命實踐研究院工作的文書人員劉自然被美軍槍殺。
劉自然,卅三歲,江蘇人,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打字員,住研究院陽明山宿舍。1957年3月20日夜間,在陽明山美軍眷屬宿舍B區一號附近,被美軍援顧問團上士雷諾(Robert G. Reynolds)發射兩槍擊斃。
事發後,陽明山警察所於是日23時50分接到雷宅女傭姚李妹報案電話。由外事警官韓甲黎前往調查,此時美國憲兵軍士長麥克金肯(E. R. Mcjunkins)正好趕到。
雷諾供稱,當晚約23時45分,其妻在浴室尖叫,說有人由浴室窗外窺視。他立即帶手槍由後門繞至B區二號門前,看到有一個人仍攀伏浴室窗外,向內窺視,就以中國話喊道:「等一等」。那人聞聲即由窗上跳下,彎身向他走過來,在距離約一公尺的地方,左手高舉木棍,企圖襲擊。他為了自衛,立即對準其前胸,發射一槍。那人側身跑了數步,跌仆在水泥道旁。他想返家以電話報警,走十餘步,卻見那人捧胸起立要逃,就再對準發射一槍,那人隨即向公園逃逸。他就回家以電話報警。
韓警官隨即會同雷諾等到公園,發現那個被槍擊的人,頭向住宅區,腳向公園,業已氣絕。
死亡男子為劉自然。而雷諾所謂劉自然手持之木棍,則遍尋不獲,僅由美國憲兵在竹林內找出一根長約二英尺、粗約姆指的櫻樹枯枝,但雷諾不能確認這是劉自然手持的「長棍」。不過美憲兵仍將枯樹枝列為證物之一。
此事的複雜在於:依1951年接受美援時雙方換文的規定,美軍援顧問團人員為大使館的一部份,享有外交豁免權,台灣只能由外交部向美國大使館表達關切之意,請美使館轉告美軍援顧問團迅速秉公調查審處。
這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台美雙方的軍事合作。依照國府的慣常作風,會採取如下步驟:其一,請警備總部與情治單位關照媒體,不要加以報導,以免家醜外揚(畢竟劉自然是革命實踐研究院的文職人員);其二,和美方交涉,找劉自然遺孀道歉賠償,但請她務必守密;其三,將雷諾調離台灣,回美受審,給予適當懲處,以昭公信。如此即可大事化小。
但整個過程卻未見任何處理,反而讓新聞媒體不斷加以報導,而其方向並非槍殺的動機與事件真相,而是不斷質疑雷諾的供詞。供詞當然漏洞百出,包括劉自然死亡姿勢根本不符合逃離的方向,樹枝與「長棍」不成比例,劉的傷口有火藥殘留,顯示近距離射殺,劉身受槍傷逃走的路上卻無血跡……;最重要的,劉自然並構不成威脅,那雷諾這樣的美軍,是不是可以隨意槍殺尋常百姓而說是自衛呢?這些質疑,更激起民間的關注。
原因何在?
在於人心的不平。美軍在台灣享有各種特權,包括住在陽明山由台灣銀行特別建造的美軍眷區,平房庭院的美式住宅,出入轎車,生活優渥,享有治外法權,人數更是不少,高達一萬人。如此懸殊的生活文化,早已成為台灣的一景。再加上美軍不時對台灣頤指氣使,使台灣軍警方都感到不滿。於是警方的消息不斷外洩,而控制特務與輿論的蔣經國則採放任態度。
1957 年5月20日上午九時,雷諾槍殺劉自然案,在圓山美軍援顧問團教堂內,由臨時組成的美軍軍事法庭審理,共有八名陪審員。歷經三日審訊,美軍事法庭於5月23日判決雷諾無罪。由於美國統一軍法規定,軍事法庭「無罪」之判決,不須經其軍事長官之審核,一經判決,即生效力,亦即雷諾已告「無罪」定讞。
此舉立即引起台灣媒體的大嘩。聯合報以頭版二分之一篇幅來報導,再佐以社論〈抗議美軍蔑視人權〉,挑動了敏感的神經。
5月24日清晨台北發出防空演習警報,人們習以為常,不當一回事。10點一刻,劉自然的未亡人奧特華揹一塊中英文書寫的雙語招牌,上面寫著〈The killer-Reynolds is innocent ? Protest against U.S. court martial's unfair unjust decision〉,中文第一行寫著「殺人者無罪!」第二行寫:「我控訴!我抗議!」她來到台北鄭州路的美國大使館門前,站在門口把牌子立下,無言抗議。她的行動立即引來記者和民眾的圍觀。
使館的職員趕緊出來邀請她入內,但為她所拒。隨後台北市警察局長等人都來了。他們邀請她進去談話。奧特華說:「我不進去,門外是中國的領土,我有權在這裡站,我不踏入他們的範圍。」
警察局長說:「劉太太的悲哀,我們都很了解和同情。」
「不僅是我個人的悲哀,而是全中國人的悲哀!」她說。
中午時刻看熱鬧的人愈來愈多,有兩百多人。此時中廣電台記者來到現場,對她作了一個訪問。她一字一淚的控訴說:「我今天在這兒,不光是為我無辜的丈夫作無言……的抗議,我是為中國人,除非美國人給我們中國人,一個滿意的答覆,我是不會離開這裡的。」現場還有一個婦人也抱著她哭起來。
廣播一播出,台北市民已群情激憤。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有人問李國鼎,為什麼這一代的財經團隊抱持著為國家奉獻的心,卻不計政治與個人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李國鼎說:我們是帶著「孤臣孽子的憂患意識」,為國家在做事的。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的時候,李國鼎正在英國劍橋大學唸書。研究核子物理。在大學時,他讀到一本羅賽福德(Ernest Rutherford, 1871年-1937年)、查德維克(Sir James Chadwick,1891年-1974年)、艾尼斯(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1903年-1995年)合著的《放射性物質的放射線》,書中談到原子蛻變、分裂後產生的各種粒子及放射線,繽紛的原子世界令他十分嚮往,促使他日後赴英國追隨羅賽福德研究。
李國鼎是庚子賠款所派出的第二屆公費留學生,三年的公費生涯已經結束,但他的指導教授羅塞福德為他安排了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的獎學金,繼續在劍橋研究。然而七七抗戰消息一傳來,他無法安靜讀書了。
這時許多留學生都一樣,拼了命的想回國參加抗戰。為此,國民政府還派了作家謝冰心到英國去勸說留學生不要衝動,一定要完成學業,學成再報效國家。李國鼎也聽到了。但他就是無法安心。他不是到市政府大廳去讀報,就是在家裡聽廣播。內心非常掙扎。乃決定去請教他的老師。
羅塞福德說,科學家在戰時應該為國家做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也曾以科學家身份和知識參加戰爭,所以他同意李國鼎回國,等打完仗再回劍橋做研究。
「那我回去能為國家做什麼事呢?」李國鼎接著問。
「這場戰爭的決定因素可能在空戰,而不完全在地面戰。你是學物理的,懂得物理基本知識,包括聲光學和電學,正好可以應用到防空設施,如照空燈和測聲機。」羅塞福德說。
聽完老師的話,他毫不猶豫,立即束裝。他還和德國的中國代表連絡,希望可以去參觀當地的防空設備工廠,後來還參觀了照空燈和測聲機的工廠。回國後,他立即加入防空部隊。其後他教書、做研究,還參加資源委員會轄下資渝鋼鐵廠的設立,從理論物理,走向實用科技。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1963年1月24日,當時身兼美援會副主任委員、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銀行董事長三大財經要職的尹仲容因為肝癌病逝。1月30日辦完喪禮後,安葬在陽明山第一示範公墓。
那一天早晨,長期擔任他秘書的王昭明,提早到公墓去,想單獨去追思這一位為台灣財經發展鞠躬盡瘁的長官。他陪尹仲容走過他人生輝煌的歲月,也走過黯淡的官司低潮,甚至義務幫他查找資料,一起閱讀史料,看到他官場起伏之際的風範。他有一份深情,和對人格的敬重。
想不到,他到達的時候,陳誠早已先到了,坐在近處一座涼亭裡休息。
王昭明看到他孤獨的背影,心中一酸,趨前報告尹仲容後事處理的情形。當時陳誠是行政院長,尹仲容從經濟部長到美援會副主任,以及台灣銀行董事長三大職務,都是他所任命的,尹仲容是他的愛將。如今過世,他如何不深深感傷。
陳誠感慨的說:「仲容一人肩挑美援運用、外匯貿易管理、金融掌舵三大重任,把他累壞了,當年我派李國鼎為他的秘書長,就是希望分擔部份工作,以減輕他身心的壓力,現在證明這種設想是必要的。」
尹仲容的才華,早在大陸時期就被宋子文所賞識。1903年生的他,畢業於上海南洋大學(台北交通大學前身)電氣機械系,以優異成績,進入交通部工作,因與宋子文系世交,被延攬到宋子文的私人公司任職,後隨著宋子文而任職於廣東等地。1949年加入內閣,參與了國民政府上海資金調度到台灣的事宜。之後主管中央信託局業務,也兼任台灣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
1953年,為了爭取美援,成立經濟安定委員會,統籌原來的業務,尹仲容被任命為經安會之下的工業委員會召集人,委員會的委員則包括了經濟、交通、財政、台灣省等各機關的首長。他找來李國鼎、嚴寅存、費驊等人來擔任專任委員兼組長。在農業生產總額佔34.46%,工業只佔19.39%的當時,經濟難題是生產不足、物資缺乏、就業困難、外匯短絀、貿易萎縮,整個社會面臨沈重的壓力。工業委員會的任務是要突破經濟困境,發展製造業,增加就業機會,安定社會。但當時人均生產毛額才167美元,根本沒有民間儲蓄,如何去找資金呢?美援於是成為必須全力爭取的目標,更重要的,還要善用有限的美援,發展重要工業。
尹仲容便是在這樣的困局中,開始了他的事業。他性格耿直剛強,思想開放敏捷,樂於吸收新知,手上隨時拿著書或外文雜誌在閱讀。更重要的是他曾任職於私人公司,深知市場經濟的優點,因此他雖然為了經濟安定而必須做某些物資與金融的管制,但他隨時調整,將非必要管制的的物資逐步開放民營。舉例而言,如紡織業,他就認為靠日本進口的布料花費國家太多外匯,於是決定「進口替代」,由政府進口棉花,再由民間自行生產,雖然品質不夠好,但可以培養民間的紡織工業。而為了保護剛剛起步的產業,他也限制某些物資的進口。便是在這樣的政策下,培植了台灣紡織工業,在1970年代,台灣的成衣出口變成最重要的貿易項目。
他的經濟思想也非常「實用主義」。他並不是學經濟出身,卻喜歡閱讀各種經濟理論,而總結各國的理論,他提出「計劃式自由經濟」。他認為關係國防安全與生存的要項,必須管制之外,其它儘量扶持民營,才能增加競爭力。以政府的政策規劃,扶持某些重點產業的發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如果有一首歌,你問起台灣人,他就會想到自己的姐姐妹妹,想到自己的親人,想起自己成長的經歷,甚至眼眶濕潤,那一定是「孤女的願望」。
1958年,10歲的小歌女陳芬蘭唱出這首歌的時候,立即引起轟動。唱片大賣,還找陳芬蘭拍成電影,她隨片登台,即使遠在鄉村,都有人開著鐵牛車不遠千里跑來看。
《孤女的願望》
請借問播田的田庄阿伯啊,
人在講繁華都市,台北對叼去,阮就是無依偎可憐的女兒,
自細漢著來離開,父母的身邊,雖然無人替阮安排將來代誌,
阮想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渡日子,也通來安慰自己心內的稀微。
這首歌如電影一般,描述一個小女孩離鄉背井,一個人在茫茫人海裡要找工作。她沒有熟識的人,只能請問種田的阿伯,台北要如何去;再問都市裡的阿姐,工廠是不是貼了告示要找人。這一步一步走入城市,走向陌生的世界,去找工作,無非是要做一個女工,即使錢少也沒關係,人生地不熟也不怕,只是為了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1960到70年代的台灣,沒有人沒聽過這首歌。沒有一個離開中南部家鄉的孩子,不曾唱過這首歌。
有一次我演講說到這內容,一個中年女性聽眾感動得流下眼淚,她說自己年少時候,天天唱著這一首歌,不斷不斷在安慰自己,只要忍耐個三年五年,為將來的幸福,甘願受苦……。
這一首歌,彷彿是台灣1960年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無數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尋找出路的女工的心聲。
那時的台灣農村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想離開,去做工找出路呢?難道真的像批評者說的,人性愛慕虛榮,喜歡繁華的都市嗎?
不。顯然有更為深層的結構性原因。經濟學家劉進慶以長期的經濟分析,科學的數據,為這一段歷史留下冷靜的觀照。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八二三炮戰打得正兇的時候,詩人洛夫在軍官外語學校受訓。受了英文訓練以後,馬上就派到金門當新聞聯絡官,專門負責接待外國記者。那時金門是戰地,世界關注的焦點,各國大媒體的戰地記者絡繹於途。洛夫和其它兩個新聞連絡官就專責接待這些記者。
此時的金門已從最初的激烈炮戰,降低為「單打雙不打」,星期一三五打炮的時候,很危險,記者別來;但二四六不打,記者來的就多,也是最忙的時候。記者來了就一起睡在坑道裡。有時碰上半夜打炮彈,炮聲震得轟轟作響了一夜,根本沒辦法睡覺。
有一次炮彈打太兇了,洛夫只好起來,隨手寫著詩,想不到炮彈竟然呡噹一聲,直接落在他的頭頂坑道的正上方,打在岩石上,爆炸了。他身邊一個上尉嚇得躲到桌子底下,他也被震得身體搖晃,可是當時還不覺得害怕,只是像老兵一樣,槍一旦打響,反而不害怕了。事後回想,他才感到一種後怕的驚心動魄。
就是在那樣的情境下,他開始寫起了後來非常有名的詩《石室之死亡》的第一首,在那死亡的直擊、恐懼的籠罩下,他不能明白寫出自己所在的金門(這是軍事機密),也不能寫出炮彈的轟炸(這也是軍事機密),更不能用寫實的手法講故事,於是就成為一種對死亡與恐懼的意識流的呈現。
祇偶然昂首向鄰居的甬道,我便怔住
在清晨,那人以裸體去背叛死
任一條黑色支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
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
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唯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
(摘自《石室之死亡》第一節)
他的《石室之死亡》許多人說看不懂,但很有想像力,有一種莫名的窒息感和爆發力。這是洛夫的得意之作。
洛夫是在1954年夏天和張默結識的。他們都參加了一個陸戰隊辦的「三民主義講習班」。那時張默在第一師第一旅,洛夫也參加了,他比張大,當排頭,張默排中間,二人在同一個班,互相報上姓名時,都「哦」了一聲,說:早就認識你了。原來,他們都在海軍裡面的《忠義報》發表過詩,早知彼此的文名。如此相識後,不免惺惺相惜的多談了幾句,甚至想,現在詩刊投稿不易,不如自己來辦一個詩刊,讓年輕詩人都有地方發表。但一星期的訓練很快過去,各自都回了部隊。
過不久,張默放假一人在高雄閒逛,走到大業書局裡,不經意間,翻到一本散文家的書,裡面有「創世紀」三個字,他心中彷彿被什麼「電」到了,大感興奮,就寫信給洛夫道:「咱們不妨以『創世紀』為名,來辦一個詩刊。」洛夫欣然同意了,這詩刊就這樣辦了起來,一辦,居然辦了六十幾年,迄今還在出。
那一年,23歲的詩人瘂弦也是在高雄左營的軍中廣播電台工作。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紫薇,一個軍人的妻子,有了兩孩子之後,丈夫每個月190元的薪水不夠家用,於是去應徵電台駐唱,當時的電台可不比現在有完整的錄放音設備,而是主持人進入錄音間,門一關,節目開始,就得自己唱歌了。紫薇的歌聲,讓她成為最受眷村歡迎的國語歌手。
她擅長用柔和的歌聲,故鄉的小曲,撫慰那無處寄托的鄉愁。那時,國民政府不斷推出熱血高亢的政治歌曲,可是眷村人根本不愛聽,人們還是喜歡〈魂縈舊夢〉、〈何日君再來〉、〈蘇州河邊〉、〈天涯歌女〉、〈岷江夜曲〉、〈西子姑娘〉等小曲兒。可是這樣的鄉愁,唱得國民政府都心慌,乾脆把一些歌曲查禁了。
紫薇在中國廣播公司主持電台節目,她有一個義父叫李敦宗,他的女兒李慧倫嫁給了中廣的音樂製作人周藍萍,所以紫薇和周藍萍的像乾親家一樣,非常親近。
周藍萍剛到台灣時也很窮,他本名楊小谷,隨著1949大撤退來台,經朋友介紹,進電台擔任歌詠指導(因為電台主持人要直接唱,所以需要有歌詠指導);除了在電台工作之外,也去金甌女中兼課,教歌唱。卻不料他看上了一個合唱團的女生叫李慧倫。
1954年,有一天,他跟好朋友潘英傑、楊秉忠說,他想試著寫一首小夜曲,準備送給一個人。他們都知道他正在追李慧倫,要的就是情歌。於是潘英傑就用小夜曲那種「描述情人的愛戀與相思的情歌」,寫了〈綠島小夜曲〉的詞,由周藍萍譜曲。那意思是要讓周藍萍可以去女生的窗下唱小夜曲。
為什麼是「綠島」呢?它是不是像人們說的寫的是綠島政治犯遙望鐵窗外而思念情人呢?潘英傑不做此想。他認為自己來到的台灣,是一個充滿綠意的之島,但如果叫寶島,就太俗氣了,所以叫綠島。它所描述的正是台灣。
這綠島像一隻船 在月夜裏搖啊搖
姑娘呀 你也在我的心海裏飄啊飄
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 吹開了你的窗簾
讓我的衷情隨那流水 不斷地向你傾訴
椰子樹的長影 掩不住我的情意
明媚的月光 更照亮了我的心
這綠島的夜已經這樣沉靜
姑娘喲 你為什麽還是默默無語
周藍萍也不負眾望,把歌曲寫出來了,果真送給了李慧倫,還請人在電台唱。雖然歌曲沒有引起太大轟動,但那女生真的追到手了,後來就成了周夫人。然而一首創作曲子若完成,就彷彿有了自己的生命。〈綠島小夜曲〉一開始沒太多人注意,但許多歌手不斷傳唱,慢慢為人所知。而周藍萍也不斷寫歌,完成〈回想曲〉等名曲。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李朋早年是中央社的知名記者,外文相當好,曾擔任過《紐約時報》、《生活雜誌》等的特約記者,後來擔任中央社記者。根據老記者龔選舞在回憶錄中寫到,他長相高大英俊,穿上西裝,頗有西方大報記者的派頭。他為人爽朗直率,個性火爆,對時局有所不滿,會直接批評。有一次在北平採訪李宗仁時,因為李宗仁有眼疾,本來約好的採訪取消,打算派另一人接受採訪,他當場起身,說:「架子這麼大,我們走。」當時他像一個跑政治新聞記者之中帶頭的人,一說走,全部人都跟著走了。
1949年後,他以中央社記者身份來到台灣,到台灣省新聞處工作。聽說了黃正、黃珏姐妹在台灣,他曾在南京認識了黃珏,就向孫立人提出採訪「女青年大隊」的申請。採訪之後,他連絡上黃珏,就常常南下屏東,展開追求。事實上,他當時已經和一位叫廖鳳娥的女護士同居,為什麼他會對黃珏展開追求呢?是感情?是個性?是政治上想透過黃珏、黃正姐妹接近孫立人,取得情報?這恐怕無人可以回答了。
黃正、黃珏姐妹的長相都相當漂亮,她們的母親係出名門,抗戰勝利後,曾當過最早的湖南省參議員,姐妹在南京就讀金陵女子大學,這是有名的貴族學校。遭逢國共內戰,妹妹黃正跟著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準備進台灣大學繼續讀書。因有同學和孫立人家人熟,在剛到台灣還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常帶著黃正去孫家玩,卻不料有一天,她們碰上了孫立人的妻子張晶英。
張晶英是孫立人的第二任妻子。是孫立人在南京工作時所認識的。當時她還是一個高中生,卻與當時三十歲、剛剛從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成歸國、帥氣英挺的孫立人墜入情網。張晶英的家人全力反對,甚至幫她介紹其它年輕的世家子弟,但她義無反顧的和孫立人結婚。她與孫立人感情非常好,可惜不能生育,這讓她內心非常愧疚,便想幫孫立人物色一個二房,好傳宗接代。
她一看到黃正,家世、相貌、能力、品格都非常優秀,雖然才二十歲,但她決定一試。於是她向黃正提出來屏東孫立人辦公室工作,擔任孫的英文秘書。在一百二十萬人因為戰亂而撤退到台灣,兵荒馬亂之際,黃正有這樣的安排,無異是最好的出路。於是她放棄了學位,轉到屏東工作。
黃正的工作並不重,主要發請帖、接待貴賓、安排日常行程等,屬於生活秘書,因此與孫立人關係日益親密。終於有一天,孫立人牽起了她的小手,眼睛含情脈脈的望著她,兩人的關係自此改變。孫立人為她取了「little」的小名,意含「立人」的音。有一次她因不會騎馬,孫立人還伏身下來,要讓她試騎。這讓少女的心深深感動。可是這種禁忌的愛情,終究讓她難以承受,有一次她甚至想自殺,拿起槍對著胸口,才發現是沒有子彈的。
白髮將軍,對少女紅顏,雖然年紀差了三十歲,但愛情一旦燃燒,誰能阻止呢?直到晚年,黃正都認為自己深愛孫立人,如果不是被抓去坐牢十年,而孫也被軟禁,她將一生跟隨,無法解脫。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森林續曲第7回】3月29日獨家攜手「風動室內樂團」打造在森林的交響音樂會,體驗時下最流行食農生活與烘焙咖啡
超值早鳥優惠享一日體驗行程與專車接送
購票與詳情洽中友百貨04-22253456分機875 https://fstry.pse.is/739rdk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51年,33歲的流浪樂師楊三郎在基隆港口的〈國際聯誼社〉擔任樂隊指揮,也兼任小喇叭手。這個聯誼社靠近港口,可以望見海洋。這裡曾是國軍大撒退的時候,兵荒馬亂、人聲雜沓的海港,如今是美軍協防台灣的要塞,因此專為駐台美軍開一個俱樂部,演奏著當時最流行的西洋流行音樂,讓美軍可以帶人來跳舞交際。
楊三郎本名楊我成,台北永和人,生於1919年,1937年赴日本,拜音樂家清水茂雄為師。1940年赴滿洲國,在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城市流浪,擔任樂師參與演出。1945年中日戰爭轉趨激烈而回台。1946年組樂隊加入台灣廣播電台(中國廣播公司前身),1947年在呂泉生鼓勵下,完成處女作《望你早歸》而揚名歌壇。1948年,他結識周添旺,兩人先後合作了《孤戀花》、《思念故鄉》、《秋風夜雨》等名作。
然而在戰後的世道,當作曲家難以維生,他只得當樂師來才能生存。
基隆常常下雨,港口停著不知要開往何方的船,美軍俱樂部帶著一種異鄉的情調,青色的路燈,濛濛的夜雨,映著前往演出的楊三郎的身影。有一天楊三郎經過夜雨的街道,心有所感,於是用小喇叭吹奏出一首憂傷的曲子。那曲子悠揚動人,得到聽眾的好評,夜夜都有人要求他演奏。但點曲子總是要有一個名稱,楊三郎不知如何名之,就叫它「雨的blues」。它成了〈國際聯誼社〉的名曲。
有一天,樂隊的琴手呂傳梓有感於基隆的雨中情景,於是以青春男兒漂泊在港都,追尋夢想,望著夜雨而傷感為主題,寫下〈港都夜雨〉的歌詞。這首曲子自此成為演唱的名曲。後來由吳晉淮在1957年出唱片。
今夜又是風雨微微 異鄉的都市
路燈青青 照著水滴 引阮心悲意
青春男兒不知自己 要行叨位去
啊~漂流萬里 港都夜雨寂寞暝
〈港都夜雨〉彷彿是1950年代初,剛剛落定下來,卻充滿不安、前途茫茫的台灣心情的寫照。
在港都擔任樂師的生活,終於無法滿足受過音樂訓練,且見識過日本、東北等大城市演出經驗的楊三郎的心,他在1952年決定自組一個歌舞團,冒險一搏。他學習日本松竹歌舞團的形態,結合樂師和好友那卡諾、白明華等人籌組一個〈黑貓歌舞團〉,巡迴全台灣演出。
〈黑貓歌舞團〉的樂師配置是很齊全的,有雙小喇叭,楊三郎自己擔任首席;還有雙中音薩克斯風,次中音、低音薩克斯風各一,其它還有手風琴、吉他、大小鼓等。每次演出分三段。第一段演奏創作歌曲和世界名曲,這部份頗受歡迎,因此楊三郎還把演奏過的曲子編輯為《黑貓名曲集》出版。第二段是年輕女舞者的歌舞演出,有個人也有團體。第三段是戲劇,演出愛情、家庭倫理劇等,一般分上中下三集,每天演出一集。演員與舞者可以互相搭配演出。
由於台灣經過土地改革,農村生產力恢復,加上美援的到來,雖然還不富裕,但社會漸漸安定下來,再加上〈黑貓〉的演出新穎有趣,是台灣以前不曾有過的,在各地城鎮的演出大受歡迎。據演員白明華回憶,每天演出結束,總是會有不少人送紅包、金戒指,排成一排,非常壯觀。
〈黑貓歌舞團〉的全盛時期在1950年代中期。後來有人眼見歌舞團有利可圖,就群起效尤,這些缺乏專業的舞團為了競爭,演出更隨便,胡亂殺價,甚至還趁警察不注意叫演員跳脫衣舞以吸引觀眾。到了1965年,楊三郎眼見環境大亂,電視台也都起來了,他的演員有不少人被電視台看上,找去演電視劇,他才把〈黑貓〉結束。
〈黑貓歌舞團〉於是成為台灣歷史的一則傳奇。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歌舞團的負責人,也正是〈港都夜雨〉〈望你早歸〉〈秋風夜雨〉等名曲的作曲家楊三郎。
1956年,像楊三郎一樣流浪在港都的,還有一個從江西來的「青春男兒」廖乾元,這一年他30歲。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蔣介石與胡適的矛盾,都寫在彼此的日記裡。胡適不顧諸多政界大老如張群、陳誠等人勸告,不斷勸蔣應公開宣佈不連任,即使他沒有總統的位置,也一樣享有領袖的實質威望。蔣日記則寫下:「其以何資格言此,若無我黨與政府在台行使職權則不知彼將在何處流亡矣」。他甚至氣乎乎的罵胡適:「自抬身價,莫名其妙,不知他人對之如何討厭也,可憐其甚。」連「討厭」這種情緒性的字眼都出來了。
胡適則繼續當烏鴉,堅持做蔣的「諍友」,認定自己是「盡公民責任」,說不說在我,聽不聽在你。
1960年9月4日雷震等人被逮捕之後,胡適彷彿揹負道德上的責任般,到處找國民黨的高層,希望法律上不要交軍法審判,而是由一般法庭審理。但蔣介石不聽。
1960年11月18日,胡適自美國返回臺灣向蔣介石求情;胡適表示當局逮捕雷震之處置相當不恰當,並應將其交由司法公開偵查審判。蔣介石隨即答道:「胡先生同我向來是感情很好的。但是這一兩年來,胡先生好像只相信雷儆寰,不相信我們政府。」
這話就厲害了,蔣介石一方面套交情,一方面把破壞交情的禍首推給了雷震和胡適的偏聽偏信。胡適當然只能趕快澄清說:「這話太重了,我當不起。」他以近乎懇求的態度說:「十年前總統曾對我說,如果我組一個反對黨,他不反對,並且可以支持我。總統大概知道我不會組黨的。但他的雅量,我不會忘記。我今天盼望的是,總統和國民黨的其它領袖,能不能把十年前對我的雅量,分一點來對待今日要組織一個新政黨的人?」
然而這樣卑微的態度,仍不能換來蔣介石的「雅量」。幾天後雷案判決,胡適才知道當時蔣介石已經做了決定。他是徹底的傷透了心,更是對他一直以來鼓勵雷震去組黨,而最後卻反而陷他們於囹圄,黯然神傷。
唐德剛曾形容,《自由中國》一案後,胡適彷彿老了二十歲。
他在致朋友的信中寫道:「生日快到了,回想四、五十年的工作,好像被無數管制不力的努力打消了,毀滅了,一個老朋友本月十四日八十歲生日,我寫了顧亭林五十初度詩兩句給他: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至望河清。」
1961年,雷震於獄中度過六十五歲生日時,胡適心中不忍,手書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作〈桂源鋪〉:
「萬山不許一溪奔,
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
堂堂溪水出前村。」
寄到獄中給他,但胡適仍未去監獄探望。
胡適和蔣介石還是維持著「相敬如賓」的關係,胡適過壽,蔣介石會送禮,還會與宋美齡一起請他吃飯。胡適適度的維持著這樣的關係,但他並不快樂。
胡適一直對雷震心懷愧疚,他是反對黨的提倡者,卻無法保護反對黨的組織者;現實的無力,彷彿也成為他心臟無力的反映,他的心臟病日益嚴重。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主持中央研究院院士歡迎酒會時,突然心臟病發,當場倒下辭世。
曾參與《自由中國》的聶華苓後來說,在倒下的那一刻,胡適才終於解開他的「心牢」。何其悲哀!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自由中國》的知識份子至此再無法容忍了。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自由民主體制,非要有反對黨不可,如果沒有反對黨,而寄希望執政者自動放棄權力,推動改革,這無異緣木求魚。1960年5月4日,《自由中國》再度發表〈我們為什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一文,鼓吹成立反對黨參與選舉以制衡執政黨。5月18日,非中國國民黨籍人士共72人於民社黨總部舉行選舉改進檢討會,主張成立新黨,要求公正選舉,實現真正民主,並決議即日組織「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籌備中的政黨,就名叫「中國民主黨」。
為了籌備新黨,雷震擔任「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召集委員,並與李萬居、高玉樹共同擔任發言人;其中,李萬居為籌備中新黨的黨主席、雷震當秘書長。為了擴大影響,建立基層實力,七、八月間共舉行了四次分區座談會。而情治單位也同時動員起來,密切監控。
1960年9月1日,《自由中國》第二十三卷第五期刊出殷海光執筆的社論〈大江東流擋不住〉,聲言組黨就像民主潮流,乃是無可阻擋的趨勢。此文像是一則宣言,宣告《自由中國》的外省人結合台灣在地知識份子,從言論走向行動,從反對思想走向反對黨。
本省結合外省,知識份子結合基層群眾,言論刊物結合政黨組織,這三者觸及了國民黨政權容忍的底限。蔣介石開始行動了。
1960年9月4日,警備總部以涉嫌叛亂罪名將雷震與劉子英、馬之驌、傅正等人逮捕。這一天,胡適人在美國,聽到消息,特地向行政院長陳誠發出電文:「今晨此間新聞廣播雷震等被逮捕之消息,且明說雷是主持反對黨運動的人。鄙意政府此舉甚不明智,其不良影響所及可預言者:一則國內外輿論必認為雷等被捕,表示政府畏懼並挫折反對黨運動;二則此次雷等四人被捕,《自由中國》雜誌當然停刊,政府必將蒙『摧殘言論自由』之惡名;三則在西方人士心目中,『批評政府』與『謀成立反對黨』皆與叛亂罪名絕對無關……」。
各界為之雖嘩然,為此感到不平。立法委員費希平也在立法院提出六點問題質詢行政院長陳誠。
但沒有用。後來解密的資料顯示,10月8日,蔣介石明確指示軍事法庭,雷震的「刑期不得少於十年」、「覆判不能變更初審判決」。當時,頗有風骨的監察委員陶百川自承「深知政府制裁雷震決心如鐵,自非監察院所能挽回」。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1949年4月6日,胡適坐在一艘從上海開往美國的船上,黃埔江慢慢的落在身後,戰爭的硝煙,內戰的敗亂,越來越遠了。
海面平靜,奉蔣介石之命前往美國遊說以爭取援助的胡適,想到國民政府在戰場上一敗塗地,青年學生與知識份子多不相信蔣介石,反飢餓、反內戰的風潮還在延燒,這已經不是軍力的對比而已,而是民心的向背。他想起不久前曾與杭立武、雷震、王世杰等人,一起思考如何團結所有支持自由民主的力量,不分黨派,形成同一陣線,因此他們想成立一個「自由中國社」,籌劃出刊物和報紙,如此才有影響力。
船慢慢駛離上海,但胡適內心卻愈發沈重了。他開始寫起〈自由中國社〉的宗旨。
大局的挫敗沒有讓雷震懷憂喪志,他隨即邀集了傅斯年、陳雪屏、毛子水、張佛泉等人討論《自由中國》的出版計劃。陳雪屏是台灣省教育廳長,毛子水是台大中文系教授,張佛泉是人權理論專家,他的著作《自由與人權》是台灣學子討論人權必讀之書。他們在聚會中決議,1949年11月15日出版《自由中國》雜誌,至於出版的五千元經費,教育部出三千,空軍出一千,其它雷震去籌。雷震的執行力是驚人的。
11月20日,雜誌就正式創刊了。胡適掛名發行人,他寫的宗旨放在雜誌開卷的地方。雷震有意以胡適的號召力,廣招文人學者。
蔣介石會支持《自由中國》是有原因的。1949年底,由於美國發表白皮書,有意斷絕對國民黨的援助,讓它自生自滅。蔣介石雖然從大陸運出三百多萬兩黃金,但軍隊一直吃下去,算算再兩年也要空了,如果美援不來,台灣的財政很危險。而美國想支援的,是一個反共民主的政體,而不是因貪污腐敗而失去大陸的政權。因此他除了起用「民主先生」吳國楨當省主席,找孫立人當台灣防衛司令,更亟需運用胡適自由開明的形象,辦一個媒體,以提倡反共民主為標榜,爭取美國學術界的支持,以影響美國政府。
此時胡適也正在美國幫他遊說,`有《自由中國》為媒介,可以讓胡適說得更有依據。不過,很可惜的是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和總統杜魯門對蔣介石的印象都不好。這很可能與美國總統大選時,蔣介石派了陳立夫帶錢去美國支持另一個候選人杜威有關。杜威沒當選,國民黨押錯了寶。
然而,對胡適與雷震來說,《自由中國》卻不僅僅是一個對美國做形象的刊物,而是真的想把它做成自由主義思想的陣地。他們認為共產黨的勝利在於有思想,而國民黨卻沒有思想,所以一定要好好宣傳自由民主理念。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當時來台灣的一百二十萬人之中,公務員、地方文官、知識份子、大學生等,約莫有三十幾萬人,其中不少原是大學老師、文人、作家,而當時台灣的高等學府只有台大、台中農業學校(後來的中興大學)、台南工業學校(後來的成功大學)等,這些學養俱佳的知識份子值此亂世,無處可去,只有高成低就,到台灣各地先謀取教職,求一個生存的工作再作打算。
台灣各地的師範學校、中學就成為了他們的去處。
被台灣畫壇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導師」的李仲生,即是最好的例子。
李仲生,1912年生,廣東仁化縣人,早年讀廣州美專、上海美專,愛好前衛藝術,1933留學日本大學藝術系西洋畫科,1937年畢業,期間曾在前衛美術研究所學習,入選被稱為「前衛中之前衛」的〈二科會第九室〉畫展,並參與〈黑色洋畫會〉的活動。在這裡他學習了日本前衛藝術美學教育「以精神傳精神」的方法,並不讓學生觀看作品,而是以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創造思維為主。抗戰期間,曾任教於重慶國立藝專,參與重慶的〈獨立美展〉(參與的畫家包括:丁關良、丁衍庸、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等),及〈現代繪畫聯展〉。抗戰勝利後任教於杭州藝專。
1949年來台後,由於台灣沒有藝術專門學院,他只好轉而任教於台北二女中,平時則與黃榮燦、劉獅、朱德群等,合組一個〈美術研究班〉開班授課。不久,黃榮燦因匪諜案而被槍決,此事造成他很大的衝擊。原本前衛藝術以叛逆、創新、獨立為標榜,這是李仲生的藝術理念,但叛逆所形成對現狀的不滿,對理想的追求,卻讓他深深苦惱。他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下,教了幾個後來很著名的前衛藝術家,如蕭勤、夏陽、吳昊、霍剛、陳道明等,後來人稱台灣抽象藝術的「八大響馬」者。但他終究有感於台北政治環境的壓抑,而決定南下彰化女中教書。一教就是近三十年。
當時的台灣藝術界有兩大系統:一個是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傳統水墨,如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等渡海三家等,一個是台灣日據時代以降的歐洲印象派傳統,李仲生的前衛藝術為台灣新一代的藝術家帶來新的視野,頗受學生的歡迎。他們聽說他去了彰化女中,竟主動要求上課。
李仲生不像一般畫家會讓學生去他的畫室一起上課,他反而約學生在彰化車站相見,一杯茶、一杯咖啡,一對一,聊一個下午,談創作觀念,歐美最新藝術風格,甚至談潛意識與創作等。他深度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才華與侷限,個別指導,從繪畫理念到人生哲學。他總是認為,當代藝術是一種觀念的叛逆與創新,唯有突破了思想,藝術才有新意,所以他不希望學生受到他畫作的影響,而要有所獨創。
在彰化女中的期間,他默默創作,口袋總是帶著中學生那種極其便宜的舊舊的作業本,可以隨時拿出來畫草稿、素描。他總是告訴學生,創作是自然而然來臨的,不需要拿那種高級紙做好姿態才叫繪畫,想到就畫,想畫在什麼地方都可以。
對彰化女中的學生來說,他像一個平凡無比的美術老師,讓學生自己畫素描,活在自己的創作裡。
多年後,李仲生舉辦畫展,名滿台灣時,那些從前的高中女生才驚呼:啊!那個看起來很平凡的老頭子,竟是台灣前衛藝術導師,而且他的徒弟,還「八大響馬」!
是的,一九四九的苦難,讓台灣負擔起中國近代史的苦難,一百二十萬流離失所的人、心靈與生存的重荷,它給台灣帶來戒嚴的時代,政治的壓抑,兩岸對峙的冷戰,但它也帶給台灣另一種苦難的力量,記憶的力量,和文化的燈火。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我就讀台中一中時,曾遇見這樣一個老師:
他站上講台的第一件事,是用慧黠的眼睛,把台下的同學掃一遍,直到每一個都安靜下來,才略帶調皮的笑著說:「現在我們開始上歷史課。首先,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想照歷史課本上寫的講,還是要聽我講真正的歷史?」
台下學生都是剛剛上了台中一中的高一新生,早上朝會時,我們才見識到高二、三學長用集體的噓聲,如何把校長噓下台,感受一種叛逆的精神,如今來這麼一個帶勁的老師,簡直太令人興奮了,異口同聲說:「要聽真正的歷史!」
「好,那你們把窗戶關起來。不關也沒關係,校長來巡堂的時候,你們就說是我要這麼上的。」他微笑著說:「那,我們先來講一講,秦始皇這個私生子,是怎麼變成皇帝的。……」
在那威權的戒嚴年代,皇帝等於領袖,領袖即是權威,敢說皇帝是私生子,那簡直是大逆不道。但他卻自自在在,無忌無諱的說起故事來。從秦始皇到先秦諸子,孔孟聖人,都一一破解,還原他們的真實面貌。
對一個高中生來說,那是何等震撼的啟蒙。蒙昧的歷史,神聖的偉人,神話的聖人,像被陽光照亮般,還原了他們本然的、凡人的面目。
整個中國歷史,那些枯燥乏味的人物姓名,那些無聊的戰爭地點,那些莫名其妙的朝代更迭,在他活靈活現的描述之下,突然都生動起來。
那是一九七三年的秋天,大陸正在搞文革,台灣還在戒嚴;大陸還在抓「國民黨特務」,國民黨還在「反共抗俄,光復大陸國土」;高中的教科書充滿教條、口號和「偉大領袖」的神話,例如偉人蔣介石小的時候看著水中的小魚力爭上游,就懂得立志向上的虛假故事。
那真是石破天驚的一擊,有如敲破蛋殼般,打碎舊有的神話。
這個叫齊治平的老師,一語打開了知識全新的窗口。不僅是知識,而是看世界的方法。我們學會了不迷信體制,不相信權威,反抗教條,學習獨立思考的精神。那是「人本精神」的回歸。他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還不只是講課的內容,而是那一雙充滿批判精神、永遠帶著嘲諷笑意的眼神。
他總是在講完歷史故事後,略帶不屑的揚了揚桌上的教科書說:「你們看,這種課本,簡直教人當傻瓜!」於是哈哈笑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現在來台灣旅遊的人,不吃一碗牛肉麵,彷彿沒來過台灣。你甚至可以來一趟牛肉麵之旅,從台北的永康街、林東芳、桃源街,再到桃園中壢、台南、高雄……。
台北市舉辦過牛肉麵節,各種風味的牛肉麵都上了比賽場,爭奇鬥艷,連義大利、西班牙、紐約牛排、泰國酸味等口味都有,更不必說傳統的川味牛肉麵了。
台灣儼然成為牛肉麵的代表,此種美食的原創產地。
但且慢,怎麼會這樣呢?要知道,第一,台灣人不吃牛肉,因為牛為人耕田一生,老了還吃它,太沒人性。
第二,台灣不產麥子,少量的自產麥子是日本人統治台灣時引進的,是為了做麵包來著。
第三,台灣人吃的傳統麵條也不是北方那種拉麵、陽春麵,而是加了鹼的油麵。古早的台灣人都叫它「擔仔麵」。清朝時期早就有擔仔麵,那時,人們用一種竹子編的擔子挑著,裡頭燒著小火,在路邊一放,再擺幾張小竹椅子,就做起生意來。那油麵原本就熟了,只要麵、豆芽菜、韭菜用熱水一燙,澆上高湯和肉燥,就成了一碗熱乎乎的擔仔麵。它只是一鍋用熱水沏一沏,人們習慣叫它「沏仔麵」。相傳那是廈門漳州一帶傳來的。
然而,不吃牛,不吃白麵的台灣,卻出了個舉世聞名的牛肉麵。那是什麼道理呢?
在那戰爭烽火中倖存下來的世代,能在台灣落腳,已屬萬幸。想一想,全台灣有879個眷村,共有98,535戶,約四十七萬人,這些生命來自大陸各地,思親想家歸不得,獨在異鄉為異客,也只能靠著逢年過節,煮一點家鄉的食物,嚐一嚐熟悉的味道,一解鄉愁。於是大陸各地的風味紛紛出籠,成為台灣食物的繽紛多樣的風景。
然而,傳統的台灣人畢竟是吃米飯的。小時候因為貧困,我媽媽去買了便宜的麵粉,蒸出饅頭菜包,以取代米飯。可吃了幾餐,家人都覺得沒有吃米飯,好像天天都沒吃飽。但現在,台灣人卻是麵包的大量消費者,這習慣是如何被改變的呢?
這就要說到美援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美國看準了孫、吳二人與美國有淵源,能力與學識都很好,私下關係也不錯,打算把蔣介石拉下台,利用孫立人主持軍隊,配合吳國楨主持政務,輿論上再配合製造「台灣地位未定論」「聯合國托管」「美國托管」等論述,美國即可控制台灣,使台灣成為美國遏制俄共擴張的海外基地。
美國曾暗中策劃此事的謀略,一直未見諸文件,是直到1990年,《中國時報》記者杜念中在訪問前美國國務卿魯斯克(Dean Rusk) 的時候,他才說出,1950年6月初,時任美國主管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的魯斯克,確曾經由特殊管道,收到當時台灣防衛司令孫立人一封密訊,訊中明言將領導政變,驅逐蔣中正先生,並請美國給予支持。
受訪時八十一歲的魯斯克回憶說,他收到密訊後,見事關重大,立即將密訊銷毀,並向當時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報告,轉知杜魯門總統。「我當時的確收到了這個訊息,但是那並不是一個計畫,而只是孫將軍心中的一個想法而已。孫傳來的訊息中既沒有實質,也沒有提到任何組織或執行政變的方式。」魯斯克對《時報週刊》記者杜念中說。開始接受專訪時,魯斯克並不知道孫立人將軍當時仍在人世,當他從記者口中獲悉此事後,「表情顯得愕然,並且對親口道出當年秘密頗有悔意。」杜念中如此記載。
這個記載,有助於我們了解蔣介石說「孫立人通匪」,是什麼意思,以及他後來以「孫立人兵變」,及各種「匪諜」罪嫌逮捕三百多名孫立人舊部的原因。他們都是冤案,一切只因美國背後未完成的陰謀。如果美國沒有找孫立人暗中策劃,鼓動他政變,怎麼會有中間人傳來此種密訊?孫立人如此大將,若無私下管道,傳此密訊,萬一被出賣,不是自尋死路嗎?而蔣介石會立即知道此事,顯示孫立人也可能被人出賣了。
美國很現實。六月初收到孫立人密訊,6月25日爆發韓戰,台灣成為美國在遠東防衛戰略上的要塞,魯斯克於是回覆孫立人,請他立即打消政變念頭,「因為韓戰的爆發,我們不希望台灣出現不穩定」。一場美國策劃的政變,尚未著手,就已流產。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1950年6月25日,蔣介石在他的日記寫著:「下午與昌煥、經兒談話,得北韓對南韓宣戰各報,此如預料也。」
同一天日記,他寫著:「孫立人通匪。」
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只是五個字的記載,沒有人知道這是蔣經國與沈昌煥報告使然,或是他有其它管道得到情報。
這真是悲喜交集的兩則消息。韓戰開打,台海情勢逆轉,蔣介石期望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來臨。但「孫立人通匪」,通的是誰?
1949年,美國眼見蔣介石失去大陸,撤退到台灣,早已對他不滿。特別是蔣介石不僅無法實踐美式的民主價值,反而實行各種獨裁手段,查禁報紙、壓制言論自由、特務暗殺文人、文官貪污腐敗、軍隊無能畏戰等等。在美國的判斷裡,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垮台,被中共一舉攻佔,只是早晚的事。而美國所擔心者,是台灣一垮台,共軍佔領台灣,則美國將失去太平洋的一道防線,所以美國有意在國民黨內尋找親美的政治人物,結合他們,來逼迫蔣介石下台。在軍方,他們物色的是孫立人,維吉尼亞軍校畢業;而政界,則是吳國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
蔣介石特務很多,耳目靈敏,他早已看出這一點。但他毫無辦法,因為撤退到台灣之後,靠著那一些黃金,早晚要坐吃山空。當時台灣的財政收支,是年收入只夠支應支出的13%,其餘87%都靠借債。這是不可能長久的。因此他需要美國的支援。
但美國卻不是無條件的。國民政府在12月7日遷到台北,12月15日,美國就召見了大特務鄭介民,讓他回台告訴蔣介石,把陳誠換成吳國楨擔任省主席,美國才會有援助。蔣介石二話不說,次日就把陳誠給換了,讓吳擔任「代理省主席」,條件是:代一個月看看,美援有來就變正式,沒來就休想成為省主席。
可吳國楨不高興了,去跟美國大使館告洋狀。美國一過問,蔣介石立馬宣佈吳國楨不僅擔任省主席,還兼保安司令,再兼政務委員。要一個給三個,一次給足美國面子,目的就是要利用他的形象爭取美援。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一個小小的島嶼,面對不斷增加的上百萬人口,那是什麼狀態?他們要住那裡?要食物那裡來?吃喝拉撒睡,飲水供應與健康,一切都是問題。更何況這些人都是戰場上歷經死亡幽谷的倖存者,他們如何安身立命,可是一個巨大的社會與心理工程。
更何況,此時台灣已如風雨飄搖中的一葉小舟。經濟蕭條、台幣狂貶、青年失業、農村凋敝、社會治安雖然遠比戰亂的大陸好一些,但如果不緊急整頓,台灣內部也有革命的暗潮,特別是二二八之後的讀書會及學生運動,正在與大陸的反內戰、反飢餓運動合流,要崩潰也是一夕間的事。
作為台灣省主席,陳誠一邊安頓驟然來臨的大遷徒人潮,使軍隊有去處,使公務員、知識份子有尋找工作的去處,但更危險的是台灣要治理好,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為避免撤退帶來大混亂,陳誠對來台人員進行資格管制,同時撤退來台軍隊在港口一下船,立即解除武裝,武器全部上交,避免內亂。但更澈底的是在1949年5月20日,開始實施戒嚴令,禁止集會、結社、遊行、請願;限制言論、講學、出版、新聞自由;禁止罷市、罷工、罷課等。這一戒嚴令,隨著國民政府遷台,更澈底執行,直到1987年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解除黨禁報禁,才宣告結束。它破記錄的創下世界上實施最久的戒嚴令:38年,。
1949年,隨著大陸金圓券的失敗,台灣要籌募大量內戰軍費,也只能加大印製台幣,向民間徵購米、布、糖、鹽等,以支應戰爭的需要,台幣跟著通貨膨脹而加速貶值。到了1949年中,台幣已在崩潰邊緣。
用數字看更清楚。1946年,台灣發行的台幣有53億元。到1949年6月14日,幣制改革前夕,發行的台幣有5270億元;增加了一百倍,台幣的鈔票都發行到了一萬元的票面價值。而物價指數,1949年的物價是1945年的7000倍。不要說民間薪水無法支應,軍公教活不下去,尋常做生意的人,都不知道怎麼活?
經濟百業蕭條,社會失業無序,民眾無法生存,如果誰來呼號一聲革命,台灣的崩潰還會遠嗎?
為了避免共產黨革命之火的漫延,對陳誠來講,唯有兩件事最重大:第一,避免重蹈金圓券的覆轍,必須進行幣制改革,推動新台幣。第二,避免台灣重蹈大陸農民革命的覆轍,必須土地改革,才能安定農民。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1950年5月18日深夜,一艘海軍登陸艇滿載著奉命撤退到台灣的國軍,駛離舟山的橄欖碼頭,十一歲的少年桑品載,還不到當兵的年齡,個頭瘦瘦小小的,卻夾在一群大兵中間,悄悄航向台灣。
這已經是蔣介石撤退來台後,最後離開大陸的一支大部隊了。總計有七萬餘軍人,五萬餘青壯年。
桑品載的家在舟山島的「司前村」。幾萬待撤退的國軍先到舟山等候安排赴台,那時一個姓蕭的連長看上他家房子,暫住他家。桑品載的姐姐長得漂亮,是村子裡的美人,被蕭連長看上了,船要離開之前,那連長找了桑品載的媽媽,說要帶上姐姐一起去台灣。媽媽一聽,不僅沒反對,卻附帶一個條件,帶上十一歲的弟弟。那連長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媽媽連夜縫了小布袋子,把父親當漁民好不容易存下來的五十四個銀元藏在裡面,讓他綁在身上。臨走前,媽媽一再叮嚀姐姐「要照顧他弟弟」,也叮嚀他「到了台灣要聽姐姐的話,男兒志在四方啊」。說著媽媽就泣不成聲了。
走的那一天,他和姐姐跟著士兵,踏著月光,走到海邊,上了軍船。船上滿滿的兵,也有一些老百姓,女人也不少。可是在一個角落裡,卻用繩子綁了幾個壯漢。壯漢怒目四望,找了一個空檔,起身拉開繩子,衝向了甲板。這時看守的士兵大罵起來「媽哩格逼」,也衝向他們,一邊用槍托去暴打逃走的人;有人跑得快,身體一衝跳入海裡。那士兵不甘心,拿著槍往海裡掃射。那一群拼命游向岸邊的人,頓時冒出了鮮血,染紅了海面。可少數的倖存者還是拼了命的游。
桑品載知道他們是被抓兵的。大撤退的前幾天開始抓兵,有的是在路上抓,有的衝進去家裡抓。隔壁鄰居有一個親戚,去附近的村子裡娶親,抬著花轎回來的路上,碰上抓兵。四個抬轎的和新郎都被抓了,只剩下一個新娘坐在轎子裡哭啊哭的。如果有人敢反抗逃走,那槍兵就當場射殺。
船上的人愈來愈多。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就在上海搬運黃金的23天之後,1948年12月22日,一艘船悄悄的從南京下關出發,航向台灣。
這是一次秘密行動。由蔣介石親自下令,讓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派出來軍艦中鼎輪來載運。中鼎輪是一艘登陸艇改裝的運輸艦。前一天下午,在下關裝船的時候,幾個單位都派人來了,他們要親眼看著每一個箱子裝上船,再派自己單位的人親自押著箱子,到台灣去。
這些箱子的數量,總計是:故宮博物院320箱,箱裡有3409件文物;其中古物295箱,圖書18箱,文獻7箱。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包括了去倫敦參加藝術展的80箱珍品。在南京的中央博物院則有220箱。
同時運送的,有中央圖書館的珍本書60箱,這次主要是以明朝以前的刻本、校本、手抄本為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120箱,它擁有最珍貴的甲骨與金石古文物。此外還有外交部重要各國條約檔案60箱。
各單位都派出自己的押送人員,負起完全責任。故宮派了莊尚嚴、劉奉璋、申若俠,中央博物院派了譚旦冏、麥志誠,其它單位也都派了專人。
想不到的是,12月21日,箱子要裝上船的那一天,海軍人員聽說有船要開到台灣,竟帶著妻兒眷屬,一起先趕到了碼頭。這些眷屬的層級都不低,否則不會知道這麼機密的船要開,船上的工作人員不知如何阻止,就全部放任他們上了船。等到文物到了碼頭要上船的時候,人都已經上去了。他們各自尋覓地方,攤開被褥,席地而臥,屈身而眠,閉目養神,如入無人之境。整個甲板上,竟然已經無一處空隙。
前來巡視文物押送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上船一看,文物船竟變成了難民船,而軍隊紀律竟渙散如斯,整個人都氣白了臉,他以杖叩地,敲打了好幾下,連呼:胡鬧,胡鬧!他把史語所的押送同仁找來,問了幾句,就匆匆驅車離去。他直接把車子開到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的辦公室。
這時,教育部次長杭立武也打了電話給他的同學──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周憲章,他們是留英同學,有一些交情。
桂永清知道事態嚴重,機密押送變成公開行程,文物船變逃難船,而且海軍眷屬竟然先逃,這說出去能聽嗎?更何況此事鬧不好會傳到蔣介石那裡去,事態嚴重,桂永清只好親自上船處理。他一個個去勸導,希望眷屬以國家文物為重,此船乃是特別指令,只運送文物,不得搭載無關人員。經過一番疏導,海軍眷屬才逐一離開。但他們恨得咬牙切齒,要他們自己好自為之,跟文物不相干的人一個都不許上船。結果本來有幾個押送文物的人竟也不能上船了。全船除了航行人員與押送人員及眷屬之外,就是文物。
這整個過程顯示出:隨著三大戰役的失敗,國民黨大勢已去,連海軍的高層都想先把眷屬送走,更何況其它人。從北方的戰場出來的難民,擠滿了南方。而稍稍有經濟能力的難民,正擠滿了碼頭,帶著金條,想購買一張船票而不可得。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1948年11月30日,深夜的上海灘碼頭,靠近和平飯店旁邊的中國銀行大樓,今夜非常不尋常。早該熄燈全暗的大樓裡,今夜一樓竟然燈火通明。在尋常的日子,秋深的夜裡行人不多。但今夜的中國銀行旁邊竟有一群軍人,荷槍實彈,警戒森嚴,把守著銀行到港口邊的通道。
黑夜中,一艘海關總署的緝私艦緩緩駛向了中國銀行的碼頭。這一艘緝私艦名叫〈海星號〉,載重達3000噸,在緝私艦中噸位大的船。當它一靠岸,就有人指揮開出一條道,從中國銀行的裡面,出現一群挑夫,他們一個個挑著木頭包裝、看起來像是威士忌酒桶的重物,搬上了船。
海關總署的職員范元健幾十年後回憶說:「看到挑夫挑那麼重的東西,我們就猜想,裡面可能是用木頭封起來的金條。當我們很驚訝的看著,船長大聲說:不要問裡面是什麼東西。」
等到東西搬上船,立即下令開航。船在夜間靜靜航行,經過台灣海峽,在12月3日到達台灣基隆港。台灣銀行的職員劉明朝叫了一輛卡車已在碼頭等候多時。他載上這一批黃金木桶,立即駛向台北台灣銀行的金庫。此時已是4日凌晨。
200萬兩黃金,約佔當時中央銀行一半的黃金存量,就在這個夜晚悄悄轉移到了台灣。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1945到1949年,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一省,參與中央憲政體制的建立,各種相關的史料與記錄都很少。在台灣歷史研究裡,這一段史實往往被有意的忽略了。
事實上,1945到1949這四年間,台灣正處於開始地方自治的階段。國民政府為提早實施地方自治,於1945年12月26日公布「臺灣省各級機關成立方案」,次第成立村里民大會、鄉鎮(縣轄市)民代表會、縣(市)參議會。1946年4月15日,由全省8縣9市參議會間接選舉出29位省參議員。同年5月1日在臺灣教育會館會址,正式成立臺灣省參議會,由黃朝琴、李萬居兩人分別擔任首屆正副議長。
1946年8月舉行國民參政員選舉。台灣選出八名參政員。這在當時是最高的參政議政機構。當選的八人包括林獻堂、杜聰明、林忠、陳逸松等。
1946年11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會議期間有諸多爭議,包括各政黨的抵制與抗議。此次會議,台灣選出型的制憲國大代表:郭耀廷、顏欽賢、黃國書、林連宗、李萬居、林壁輝、張七郎、鄭品聰、高恭、連震東、謝娥、南志信等與會,參與了〈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
想不到1947年,台灣就發生二二八事件。而制憲國大代表張七郎一家父子三人就在事件中被槍殺。
除了地方民意代表,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舉辦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應選3045席實選2961席;台灣有吳三連、余登發、連震東、楊金虎、林忠等具代表性的臺籍菁英當選,共計19名。
1947年12月,第一屆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選舉,應選223席實選180席,台灣由省參議員選出陳慶華、丘念臺、陳嵐峰、陳江山、李緞等五人。
1948年1月21日至23日,第1屆立法委員選舉,全中國應選773席實選759席,台灣選出劉明朝、羅萬俥、黃國書、蔡培火、郭天乙、謝娥、林慎、鄭品聰等八名。
1948年,陳逸松作為台灣唯一的考試院考試委員,去南京開會。此時台灣的全國性民意代表已經不少,包括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等,也有幾十個人,台灣銀行為他們在南京租下的一幢房子,空間不小,讓台灣代表一起住在這裡,派有專人服務。
可以說,這一段時間,正是台灣地方自治開始萌芽,台灣選舉政治中的地方派系、派系的恩恩怨怨、二二八事件的藉機整肅政敵等,都在此時埋下脈絡。而台灣的中央民意代表則在地方民意代表的選舉下,前赴南京,正式以台灣省民代表的身份,進入整個中國的政治體制運作,參與到中國大歷史之中。這是兩岸連結的歷史事實。
然而歷史並未給台灣留下時間。中國的內戰已經開始,在北方打得如火如荼。而台灣人民也捲入內戰的風暴之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事實上,8月24日開始,金門不僅繼續炮擊,幾萬顆炮彈把金門打得毫無還擊之力,更以魚雷快艇攻擊台灣過來的運輸艦,金門與週邊島嶼補給中斷,糧食與彈藥缺乏,要堅持下去非常困難。所幸美國調的艦隊陸續抵達。
9月7 日,美國軍艦護航的運輸大隊終於抵達金門海域,美軍艦隊在兩側,台灣運輸艦隊在中間。共軍在前線指揮的葉飛頭大了,他請示毛澤東:「打是不打?」 「 照打不誤」毛答。
葉再追問:「美艦一起打?」毛答:「打蔣艦,不打美艦。」
「那如果美艦對我們開火,要不要還擊?」葉問。
「沒有命令,不准還擊。」毛答。葉飛以為自己聽錯了,再問一次,答案相同。
毛還交待等艦隊到料羅灣港口再打。運輸船一到料羅灣,毛澤東就下令開火。沒想到,此時美軍艦隊竟不顧國軍艦隊,船一開,就往台灣的方向跑了。國軍正在港口下補給,來不及跑,損失了三艘軍艦,損傷數艘補給艦。
美軍艦隊的落跑行為,讓葉飛在望遠鏡中都看傻了眼。他向毛澤東報告,毛也大吃一驚,原本以為會引來大戰,所以小心翼翼,卻不料雙方都在玩「政治訛詐」。
9月7 日這一場交鋒,讓蔣介石、毛澤東、美國都清楚了彼此的底限。美國的防禦條約,就是以冷戰圍堵防線為準,只到台灣澎湖,至於金門馬祖,是蔣介石要的,美國至多協助補給,連防守都說不上。
自此,美軍協助國軍,但只幫忙護送補給艦隊到金門外海,靠料羅灣那邊,國軍自己進去,風險自負。而中共也只選擇性的打國軍。
形勢至此很清楚,蔣介石要用金馬拖美國下水,美國不要金馬只保台澎,中共要金馬但不要美國來插手。這三方的糾纏矛盾中,為了避免被拉下水,美國想要解套了。
9月30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一場記者會中表示:「如台灣海峽獲得相當可靠的停火,國軍繼續駐紮在金門馬祖就是不明智的。」所以美國希望蔣介石從金馬撤軍,放棄金馬。蔣介石次日就毫不猶豫的回敬道:「我們毫無接受的義務」。而中共則回應說:「雙方並未開火,何來停火?」
至此,金門戰役變成一場政治角力了。毛澤東發動戰爭,是為了拿下金門,可一旦拿下,就中了美國的計;但不拿下,那發動戰爭所為何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1958年8月21日,蔣介石任命的第一位文人國防部長俞大維聽說有一師海軍陸戰隊的官兵要增援馬祖,他急得趕赴基隆海軍碼頭,果然有一師待命上船。他把負責的副參謀總長羅列找來問道:「金門現在非常危急,為什麼不增援金門,而增援馬祖?」
羅列無奈的說:「這不是我的決定。」
他再去問參謀總長王叔銘,答案竟是:「我怎麼有權做這個決定?」很顯然,這是最高層的決定。俞大維雖然文人性格濃厚,也不敢公然違抗蔣介石的命令,他想了一個兩全的辦法:叫陸戰隊官兵照計劃出海,但在基隆外海繞一圈後,即轉往金門。他負全責。
事實上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依照俞大維得到的情報,共軍不斷向福建集結,陸海空三軍的兵力,已遠達超出尋常。8月8日起,共軍的殲擊機成群在馬祖上空飛行,做出要解放馬祖的架勢。國軍的空軍也出動去攔截,雙方在馬祖上空交火,都號稱凱旋而歸。此時蔣介石派出海空軍向馬祖進軍,也是理所必然。
然而俞大維卻從金門前線觀察共軍大部隊的移動與炮火的佈署,判斷出共軍的主要目標是金門,馬祖只是聲東擊西的戰術攻擊。他決定把主要兵力佈署到金門。這是一場睹局。
8 月23日下午。毛澤東召集將領,進行最後會議,決定依計劃發動炮擊。將領把毛的決定傳達到福建最前線,下午5時30分,金門炮擊開始了。幾萬發炮彈像雨一樣,落向金門。
這時台灣的國防部長俞大維正在金門。他是在前一天的半夜抵達金門,隔天一早,在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餐廳用早餐。他認為翠谷是一條狹長的谷地,不利防衛,因此開始遷移司令部。早餐後他去了大膽、二膽和小金門,下午五點回到金門本島。他向官兵說一些打氣的話之後,準備去參加司令官胡璉設在翠谷水上餐廳的晚宴。胡璉對他說:「今天晚上有美軍顧問離開金門,我們準備晚宴歡送,有部長參加會更熱烈。」
文人性格的俞大維想了想說:「如果我參加,美軍顧問反而拘謹,大家都不能開懷喝酒,我還是不參加的好。」
胡璉還力邀,卻說不過他,只好作罷,他回過頭要返回水上餐廳,俞大維不知道想起什麼事,突然叫住他說:「等一下,伯玉,我還有事。」
話聲剛落,翠谷方向突然有一陣一陣的白色煙柱炸開了。
「那是我們處理廢彈嗎?」俞大維訝異的問胡璉。
「不是啊!」胡璉心裡也感到納悶。
在還來不及回答的瞬間,巨量的炮彈像大雨一般,狂暴的落下了。
第一群炮彈有三千多發,全部落在翠谷附近,這顯示中共對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地形有充份掌握,目標明確。
在水上餐廳用餐的人,大多數在炮彈落下的剎那,第一時間就地掩蔽到桌子底下,而沒有經驗的人反而向外衝出去,卻正好迎上落下的炮彈,死傷慘重。空軍副司令官章傑、海軍副司令官趙家驤、另一副司令官吉星文皆中彈身亡。美軍死亡兩個。總計在四小時不到的時間裡,共軍對金門炮擊了五萬七千餘發炸彈。而國軍則因通訊中斷,無法指揮攻擊,只能由部份官兵自行發炮還擊,擊發了三千六百多發,雙方不成比例。金門官兵的傷亡,達到四百多人。
直到9點10分左右,共軍的炮彈終於停止。但更重要的是,共軍會不會隨之發動登陸作戰。愈大維判斷,如果共軍要登陸,一定會先發動「攻擊準備射擊」,以強大火力壓制第一灘頭。但顯然沒有。他更擔心,明天以後,炮擊還會繼續。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全台灣各地的暴動已成遼原之勢,失去了控制。
基隆靠近台北,很快發生衝突,民眾想攻佔基隆要塞,佔領碼頭。要塞司令部下令開槍還擊,無情射殺,群眾死傷不少。
新竹則攻佔了警察局、市政府,甚至自行改選市長。縣長朱文伯的家中被搜出現金三百萬。
台中市因有日據時期台共領袖謝雪紅的領導,她在蘇聯受過軍事訓練,指揮群眾迅速攻佔七五供應站、飛機場倉庫、軍用被服廠等,市政府也很快攻陷。整個台中由其控制,她發揮組織長才,將青年與受過訓練的舊日本兵納入統籌,並將外省人集中,以便保護其人身安全。由於擁有武器,她組成「二七部隊」,建立指揮系統,並派人至嘉義連絡,準備去支援攻打嘉義水上機場。
嘉義由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部主任陳復志領導,組成隊伍;同時原農民運動領袖簡吉、張志忠、陳纂地等人,也組成「嘉南縱隊」,攻打飛機場和軍械庫,以進行武裝。阿里山的原住民也衝下山來,憑著他們的勇武善戰,參與反抗軍,幫助攻打機場,維護社會秩序。
台南、屏東情形比較混亂,民眾攻打之後,迅速由地方士紳組成處理委員會,以避免混亂的擴大,演變成無政府狀態的搶劫。高雄則以攻打高雄要塞司令部為主,雙方激戰,由於要塞擁有強大武力,群眾死傷慘重。
二二八事件不是有計劃有組織的行動,而無組織群眾竟能在最短時間內攻佔各個政府機關、軍事基地、機場公路等,其戰鬥力未免也太強了。此中有無內幕?
內幕在於:政府部門中有九十%台籍警察,以及部份低層的公務員,他們平日即看不慣貪污腐敗的統治,更因身為台灣人受到歧視性待遇,薪水比外省警察低、地位差,還常常被罵日本奴才,心中早有不滿,事變一發生,他們轉作內應,內外夾攻,把警察局的武器都搬出來供群眾使用。
也因為無組織,無計劃,各地狀況混亂,北中南消息不通,各地情況不一,武力強弱不明,無法即時互相支援。
…… (中略)
三月八日,國軍二十一師抵達基隆,當晚,陳儀態度丕變,他立即宣佈戒嚴,開始全台的鎮壓搜捕。國軍從北向南,以「掃蕩民變土匪」的戰略,凡遇抵抗,或者民眾有抗議,一路以機槍掃射鎮壓,造成許多無辜民眾的傷亡,而憲警則隨後進行搜捕。
由於在戰亂鎮壓的時局下,沒有公開的法律審判,更沒有所謂證據判刑的程序,所有嫌疑人不分青紅皂白,迅速被槍決。許多無辜者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死在刑場,甚至是市街的公開槍決。最悲慘的例子,莫過於嘉義畫家陳澄波,他平時很少參與政治,卻不知道為什麼被帶走槍決;而台南議長湯德彰不願意出賣他人,甚至槍決後被暴屍在公園三天,作為示眾。
悲劇的關鍵,是台灣人內部矛盾,爭權奪利,甚至去告密揭發,趁亂夾怨誣陷,致人於死地。一些日本時代的御用紳士,他們一直是機會主義者,正好利用這個時機,投身成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的爪牙,將一些地方上的領袖密告出去,結果,原本只是想出來平息事變,為維持地方秩序而領導處理委員會的地方領袖,就這樣被逮捕,甚至被槍決了。如果不是這些台籍人士的相互出賣,從大陸來的鎮壓部隊人生地不熟,怎麼知道要抓誰槍決誰呢?
台南的湯德彰、黃媽典即是如此。而台北的陳炘,即傳聞因他擔任華南銀行的董事、握有大量股權有關,有人想藉此除去他,佔有他的股權。這種台灣人之間的出賣,是更致命的要害。
陳逸松、吳濁流、吳新榮的書中都曾寫到,這是二二八事件中,最不堪的人性醜陋面。然而無論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人,變局下的人性確乎就是如此。光榮的犧牲,投機的變節,理想的堅持,醜惡的出賣,總是並存。台灣人沒有例外。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1947年2月27日黃昏七點左右,賣菸的婦人林江邁像往常一樣,用一個木夾板做的香菸攤子,上面擺著各式洋菸私菸,靠在圍牆邊。
這是台北市太平町一帶,最早開發的繁華地段,有許多布料、服裝、雜貨和酒家,入夜以後,繁華無比。許多車輛出入酒家,喝了酒的人要出來買香菸,就找這些小攤販。酒家門口的一些保鑣也常光顧,因此生意還不錯。
林江邁是一個寡婦,本名江邁,生於1907年,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兒。嫁給了龜山的旺族林枝的第二個兒子林客清。林家在龜山一帶的山坡,擁有大片土地,自己種茶。但林枝並不以此為滿足,還向週邊的農民收購茶葉,在台北重慶北路一帶擁有一間茶行,作茶葉的進出口生意。日據時代,林枝還曾多次出國,赴東南亞各國推銷茶葉。
林江邁過著雖然勞苦,但是平安的農家生活。她一共生了五個孩子,前四個都是兒子。長子不到一歲就早夭,後來又生下三個兒子。當她懷著第五個孩子的時候,丈夫林客清突然得到急症,驟然去逝,留下三個孩子,和一個遺腹子──林明珠。
她的公公林枝憐惜她年輕守寡,特別關照。但此舉卻引起妯娌間的閒言閒語。這本是大家族難免的矛盾。但林江邁生性剛烈,不願忍受,就到台北重慶北路的家族茶行去,照料生意,煮飯打掃。
日據後期,受到戰爭影響,東南亞海運無法暢通,外銷茶葉生意清淡。光復後,更因台灣經濟蕭條,失業人口增加,社會動蕩,茶葉行終至於關了門。
天性倔強的林江邁不願意回到鄉下,過著被人說東道西的生活,於是像所有戰後的失業大軍一樣,在街頭賣起香菸。
日本時代香菸本來就是專賣,台灣民眾不敢違反法律,沒有私賣的。但光復後由於失業、貧困、加上制度鬆弛,一些來往兩岸的軍人、商人走私香菸進口,路上逐漸有人出來賣起私菸。本來行政長官公署的制度沿襲日本,也是專賣,但專賣局的人舞弊營私,把好的菸草偷偷賣給民間做私菸的,賺了高價,再把質料很差的菸草,才拿來做政府的專賣菸,那品質爛到根本沒人想抽。私菸因此更加盛行。街頭也就充滿了賣私菸的失學兒童、失業工人、貧困婦人等,整個賣菸隊伍,就是一個失業大軍的眾生相。
為了挽回生意,專賣局於是成立查緝私菸的警察,名為「菸警」。他們一旦出現,就沒收香菸、現金和賣菸的攤子。為了有效查緝,他們甚至開車急速穿行於街道。
2月27日這個黃昏,林江邁站在路邊,沒發現六個菸警突然從路口衝了出來。別的菸販子眼明手快,轉身夾起香菸板子,四下逃散,她卻手拙腳慢,沒有跑掉,菸攤子被一個名叫傅學通的菸警拿走,擺在旁邊的錢也被沒收了。林江邁想到自己沒了生計,當場跪了下來,拉著傅學通的手,也緊緊抓住自己的攤子,哀求菸警放過她。她的女兒林明珠才十歲,也在一旁哭求。然而菸警根本不理,抓起攤子,用手槍的槍托朝她臉打了下去,想讓她放手。不料,這一下打在她的臉上,當場血就噴了出來。她滿臉鮮血,哭了起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當時的知識份子,對祖國的來臨與建設新台灣,充滿期待。對三民主義,學生懷著這麼高的熱情。這些綱領,只是表現出學生、青年對未來的夢想。
對台灣的未來,學生更是充滿熱忱。潘淵靜在受訪中說道:
「那一年整個台大,只有八十五個台灣學生,裡面八十個都是醫學部的。光復以後,我立刻領頭,鼓動了十個人,從醫學系轉到別的系。因為我覺得,台灣人被日本統治,只知道做醫生。可是現在我們回到祖國了,我們要好好建設台灣。要建設台灣,非得要有各種各樣的專業人才不可。
我自己轉到土木系。台大土木系從來沒有台灣人,我是第一個台灣學生,也是第一名畢業。
光復節是十月二十五日,前一天陳儀坐飛機到台北松山機場。從機場到市區,滿滿都是人,大家都排隊去歡迎他。台大學生還是排在最前面的。
廟裡面七爺八爺都出來遊街、放鞭炮,興高采烈的慶祝。」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 昭和二十年八月二十四日 《台灣新報》
〈安藤總督談時局的劇變及今後的本島
全民團結一致 誠實熱心開拓新命運〉
處在一個新環境下的台灣島該如何自處呢?特別是本島的歸屬、內台人的歸屬、當下對策等各問題,是現在全島人民最關心的課題。因此,安藤總督最近趁著本島有力者來訪的時機,披露出時局的急變及今後本島的問題,以下為總督談話的概要。當中,特別以居民的輕舉妄動為戒,明確說出獨立運動或是自治運動等是絕對不可行的。
現在列舉幾項重要的條項:
第一,要維持治安,這要憑藉本島有力者的強力援助。
第二,除了確保食糧的增產,島上的安寧秩序還是最重要的。
第三,要盡量的幫助出征本島人士的歸寧,救濟傷兵或因爆擊受傷的人。
第四,尊重留在本島內地人的意見,也就是要做為一個能尊重民意的民主主義國家。
第五,在允許的情況下,國民義勇隊能持續存在。
第六,為了不讓這些被徵召的兵役們引起混亂,逐次讓他們歸鄉。
第七,在本島兵力的內地歸鄉上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段時間要極力減少本島的負擔。
在中國政府還未來接收前的時刻,誰來管理台灣?
日本殖民政府有民怨,民間充滿報復的情緒,但終究它是台灣五十年的政權,還是有足夠威信,也是當時維持台灣治安的唯一力量。台灣總督安藤的談話,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表明了殖民政府的態度。其中有關「特別以居民的輕舉妄動為戒,明確說出獨立運動或是自治運動等是絕對不可行的」,也顯現出總督府顯然了解到日本少壯軍人有意於台獨的問題。
這段談話,也側面的反映出當時各種尖銳的社會問題。如:治安的混亂,糧食生產可能出問題,出征的台灣兵歸來的問題,留在台灣的日本「內地人」的處置,國民義勇隊,以及日本人返鄉的問題等。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到了八月,當原子彈投入廣島的時候,台灣民眾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人們只看見短短的幾行消息。
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夕,《台灣新報》在8月8日有一則新聞登在重要的版面上。
「敵人以暴虐無道的手段,轟炸中小城市,造成平民、婦人,甚至孩童的大量死亡……這是非人間的殺人行為」。報紙公佈的死亡統計,有964名,其中男性440人,女性524人,而十二歲以下孩童有234人。」
這是廣島原子彈轟炸的報導。
對八月六日廣島原子彈轟炸,日本政府的震驚恐怕大過於認知。八月八日的新聞,終於刊登「敵人以暴虐無道的手段,轟炸中小城市,造成平民、婦人,甚至孩童的大量死亡」。這是「非人間的殺人行為,文化破壞的行為」。當時報紙公佈的死亡統計,有九百六十四名,男性四百四十名,女性五百二十四名。其中,十二歲以下的孩童有二百三十四名。
然而就在宣佈的隔天,美軍對長崎的轟炸又來臨了。這是最後的致命的一擊。對講實力的日本軍政府來說,這是一個力量強弱對比的重要關鍵。他們知道這種「新型炸彈」,是日本遠遠比不上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一九四五這一年春天,謝雪紅和楊克煌一家人在台中頭汴坑鄉下,靠種龍眼、香蕉維生,躲避大轟炸。一九三一年入獄前,謝雪紅和楊克煌戀愛,私下曾有過婚約。但日本政府的肅共大逮捕使他們雙雙入獄。不僅是他們,幾乎所有農民運動、文化運動的領導者都入獄了。楊克煌關了三年出獄後,因生活與家庭的需要,和黃綉雀結婚,生了三個孩子。謝雪紅出獄後,楊克煌仍回頭與謝雪紅在一起。雖然未結婚,但一起開店做事,形同夫妻。
此時楊克煌把黃綉雀和三個孩子接來一起住,是為了照顧他們的生活,以免遭到轟炸的戰火。然而日子過得非常辛苦,龍眼和香蕉的收入無法維生。一九四五年六月,剛好簡易保險局在頭汴坑開辦事處,他去應徵職員,終於有了每月三十元的薪水。三十元只夠買幾斤黑市的米,但有總比沒有好。
這一年春天,他們看見一架美軍飛機很難得的被打了下來(一般命中率很低),機上跳傘逃難的飛行員跑到台中頭汴坑一帶的山裡。日本軍警出動數千人大舉搜查,一無所獲。但頭汴坑的老百姓都知道這個飛行員的行蹤。他曾去一戶農民家裡比手畫腳,討了年糕,又向另一戶要了食物。當地的保正、甲長、壯丁都被動員了,卻不去協助。十多天之後,這個飛行員才因為煮東西冒煙,被日警用望遠鏡看見,終於抓獲。
然而,美軍飛機也來散發傳單,上面寫了開羅宣言的消息,人們不認識邱吉爾、羅斯福是誰,卻知道日本一戰敗,台灣就要歸還中國了。而且飛機撤下的紙張,質地竟比一般畫報都好,日本的敗亡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陳逸松的作家好友,台南醫生吳新榮在那一天中午打開收音機,要聽天皇廣播,發現它沒電,就作罷了。晚上,他的好朋友跑來找他,慌慌張張的告訴他天皇播放的內容。他嚇了一大跳。但也不敢真的相信。長久的壓制,讓他保持警惕。他一直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年輕時候坐過的牢,讓他學會不要相信統治者。
次日上午,吳新榮照常去診所出診後,才約了幾個朋友,來到郊外,把衣服都脫了,跳到溪水中,他們要「洗落十年來的戰塵,及五十年來的苦汗」。
上岸後,在空曠的天地間,在無外人的海邊,吳新榮放心對著大海高喊:「今日起,要開始我們的新生命啦!」
第二天清早,他到一個防空壕裡拿出一面祖先的神位,把日本強制擺放的「神棚」移開,齋戒沐浴後,焚香向祖先在天之靈祭拜說:日本已經投降,祖國得到最後的勝利,台灣將要光復!
雖然如此,吳新榮並不放心,台灣民眾在街道上張燈結彩,但內心還有隱憂。因為日本還有近十七萬軍人,加上日本居民,合計有五十幾萬。他們是要去要留,還未決定;如果留下,會不會發生變數?他們會不會大開殺戒?未來中國將如何接收?國際局勢會如何演變?這誰也不敢說啊!
吳新榮為了探聽消息,特地應一個日本朋友的邀約,去他的家裡探望。在日本戰敗的氣氛裡,這也是一種友善的表示。那日本朋友姓平柳,主管特務工作,因為長期監視吳新榮而有交集。他把吳新榮請到了他的防空壕裡。
在戰爭後期,美軍時常轟炸的時代,許多台灣人都躲到鄉下疏散,日本特務無法疏散,做一個大防空壕並不意外。只是吳新榮沒想到這個防空壕點著燈,不僅燈光明亮,還備有美酒和下酒菜。
「日本到底戰敗了,從今天開始,我們變成戰敗國民。」平柳喪氣的說。
「但台灣人也不是贏了,怎能說是勝利國民呢?因為我們一向是順從的,在這連戰連敗的中間,也未曾和你們抵抗過。」
事實上,到了戰爭後期,軍國主義橫行,所有反抗都已被壓制,連用收音機聽大陸的廣播都可以入罪坐牢,台中中央書局的莊垂勝就是因此坐了一年的牢,嚴厲至此,誰敢反抗呢?
「是,是,這我們也知道,所以未曾放行那個最後處置。」平柳說。
「什麼最後處置?」
「這也是過去的問題了,所以我也願意說給你聽。最後的處置是日本軍部的政策,於各街庄(鎮、鄉)將廟宇改成一個臨時的收容所,至最後階段,將所有的指導份子監禁起來。」
「什麼是指導份子?」
「像街庄長、大地主、地方有力者最重要的就是政府的黑名單人物。」
「這地方的黑名單人物是誰?」
「第一名是吳三連,第二名是莊真(莊垂勝),第三名就是你了。但是這份黑名單昨日已經燒掉了。」
「可是這怎麼要燒掉呢?這不是國民政府的功臣榜?」雖然這樣輕鬆的說著,吳新榮嚇出一身冷汗。
他曾聽台北的朋友說,日本特務手上有一份黑名單,若美軍攻台,就要把他們統統抓起來殺了,以避免和美軍裡應外合。幸好最後沒有發生,否則自己會命喪何處都不知道,更可怕的是,這簡直是台灣精英的大屠殺。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小學六年級的那一年,林文月在上海就讀日僑小學。8月15日那一天中午,學校召集老師和學生,要一起聽「天皇玉音放送」。「玉音放送是重大的事,學校召集師生在禮堂裡,一片肅穆,安靜的聽著。天皇一個字一個字說出來的「無條件投降」的聲音,像一面大鼓,擊打著師生的心。剛開始,大家眼神茫然悲哀的相望,隨後,一聲低低的啜泣,像傳染一般,感染了每一個人。整個禮堂裡,充滿哭泣的聲音,久久無法平息。
林文月回到家中,發現並無異樣。家人慶幸著,戰爭終於結束了,台灣結束殖民地的統治。過了兩天,家人告訴她,我們現在屬於戰勝國的一方,不再是殖民地二等公民。新的時代來臨了。
然而過了幾天,上海的街道起了變化,日本人要遣送回國,但作為戰勝國的子民,台灣人沒有人管。街道上開始抓「漢奸」。舉凡穿著日式和服、或者與日本有往來的人,被視為漢奸,在路上會被抓、被打。經過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台灣人的生活基本已經日本化,一下子要改變也很難。何況他們住在租借區,非常危險。她的母親是連雅堂的長女,連雅堂是寫《台灣通史》的文化人,他們並無政治的依靠。不得已,全家趕緊搬回台灣。那一年秋天,她回到台北開始上小學,學習中文。
林文月是一個典型。
對台灣人來說,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不是像香港,有一個租借的時限,而是無限期被割讓出去的。沒有人知道是五十年還是一百年,永久被割讓出去了。五十年後依照〈開羅宣言〉而來的「重回祖國懷抱」,竟像一場夢。人們起初都不敢相信。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呂赫若熱愛聲樂,在學校擔任教師的那幾年,在一位日本老師的推薦下,每年都到日本學習聲樂。1940年,他終於教完師範學校所規定的六年義務教職,就毫不遲疑的辭去工作,獨自一人遠赴日本學習聲樂。在下八圭祐聲樂研究所研習,並受到著名女聲樂家長板好子教授的個人指導,先後在日本「歐文社」、「東京室塚劇團」等地工作,並隨團在東京「日比谷劇場」、「日本劇場」、「東寶劇場」演出,生活十分忙碌,也十分辛苦。
由於聲樂的天賦,他進入「東京寶塚劇團」擔任合唱團的合唱,也在演劇部學習歌舞劇,在東京各地參加演出,以此賺取微薄的收入。但收入顯然很不穩定。他在東京得養活自己之外,還有妻子和四個孩子,一家六口,負擔相當沉重。再加上他是一個藝術性格濃厚的人,為了學習,喜歡逛書店,只要口袋有錢,買文學、戲劇、藝術的書從來不加考慮,以致於家中常常缺錢買米。他只能拿西裝、皮箱去典當,等薪水或接濟的錢寄到了再去贖回。
然而他對自己的寫作要求卻非常嚴格,每天在日記裡,會寫下最近寫了什麼,是否認真,小說進度如何。1942年,他眼見日本生活愈來愈困難,美軍的轟炸也逼近,遂決定回到台灣。
1942年5月10日,他終於看見久違的故鄉,日記裡寫著:
「五點半起床,海上蔚藍晴朗,果然有南方的感覺,璀燦明亮。整理行李以備上岸。但服務生說『航海是絕對保密的,時間不能公佈,今天能否上陸完全不知道。』近午時分看得到島嶼,是琉球?中午通過彭佳嶼竹東邊。
開始看見台灣島了才放下心來。孩子們已是精神抖摟,四點半上岸。在火車站拍電報,寄大件行李箱。四點半出發往台北。投宿蓬萊旅館,晚上張文環、王井泉、陳夏雨、李石樵等人來訪。一起散步,在王的家裡談到十一點半。天熱。」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神馳故鄉,心嚮田園,回鄉下之後,要定心從事文學!除了獻身文學之外,就別無他途了吧!要大量地讀、不斷地寫!
昨晚聆聽一夜雨聲。早上陰天,傍晚轉晴。上午在家讀戲劇《市街的風景》並繼續寫〈聘金〉,寫了約六張。叔叔寄來電報和一百圓的電匯,為這溫暖的骨肉親情感激涕零。午睡,去配給所領加配的米。」
這是1942年4月29日,作家呂赫若寫於東京的日記。就在11天前,東京遭遇空襲,美軍轟炸東京市區,高射炮的碎片落在他家隔壁屋頂上。次日一樣空襲。東京生活已非常困難,食物靠配給。他家有三個孩子,食物根本不夠,只得去警察局請求增加配給,不然孩子無法忍受飢餓。他在等待台灣家裡寄錢來,好讓他買船票回鄉。他要回到家鄉,開始寫作的志業。
早在1935年,22歲的呂赫若就以處女作小說〈牛車〉發表於日本《文學評論》而受到文壇的重視。這一年他還創作兩篇小說,發表在《台灣文藝》上。次年〈牛車〉與楊逵的〈新聞配達伕〉、楊華的〈薄命〉,被選入胡風所主編的《朝鮮台灣短篇集──山靈》一書中。這是第一次有台灣作家被介紹到大陸,在上海出版。當時他從師範學校畢業不久,在南投鄉下當小學教員,餘暇專心寫作,卻已創作出讓台灣文壇目光為之一亮的作品。
〈牛車〉的寫實筆法非常細膩,場景的描寫、人物的刻劃、對台灣社會分析的精準,連日本文壇也刮目相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我的三叔公的命運,幾乎就是日據時代台灣人命運的縮影。
三叔公日本語流利,反應靈敏,二次大戰後期,因為有語言天份,被調去大陸戰場,擔任法院通譯。
起初在廈門,後來轉上海。據說他也能講上海話。戰爭結束時,上海到處抓日本人報復,群眾自發的組織起來,在街道上逮捕毆打「日本人及其走狗」。我三叔公改變身份逃躲,講帶有外地腔的上海話,找機會回台灣。
戰敗的日本人還可以在國民政府所謂「以德報怨」的政策下,被遣送回日本,台灣人卻無人聞問,只能靠自己想辦法買船票回家。但日本人一戰敗,日本錢無用了,要如何買船票?所以只能到處找同鄉關係,託人借錢買票,以後再想辦法還。
三叔公在上海到處找門路,不料有一天,他在街道上碰到了盤查日本人的群眾。當時上海有來自中國各地的人,光靠上海口音還不足以分辨是不是中國人或「日本人及其走狗」,所以他們要求被盤查的人,要當場脫下外褲,檢查內褲。如果內褲穿的是中式的大開檔內褲,那是中國人無誤,如果穿的是日本式的「褌」(兜襠布),那就當場逮捕。我三叔公根本沒想到這一著,還未改日本習慣,穿著「禈」,他知道褲子一脫,必然穿幫,而這一被逮捕,在亂世時代,他很可能被活活打死。
當時防人逃跑都是抓緊褲頭,或者衣領,我三叔公情急之下,當機立斷,趁著脫下外套的剎那,金蟬脫殼,直接把外衣脫了,只穿著長褲內衣往前直衝,趁亂逃走。
戰爭結束六個多月後,三叔公才回到台灣。他回來的那一天,是初春寒夜,我祖母緊裹棉被睡覺,卻恍惚聽到有人拍打柴門,用沙啞的聲音在叫著:「阿嫂,阿嫂啊,開門啦,開門啦。」
祖母嚇得半死,叫醒了祖父,披衣起床,開門一看,並無人影。他嚇得正想關上門,不料只聽得一個微弱的聲音說:「阿兄,我在這裡……」
聲音是從地上傳來的。祖父低頭一看,三叔公赫然無力的躺在地上,頭靠著門檻,氣息低微如鬼。
他終於回到家了,衣服襤褸,瘦弱不堪,只剩下一絲遊魂。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水田裡的媽媽》
1942年六月,中途島戰役,日本大敗,喪失了四艘航空母艦和一艘巡洋艦,折損戰機285架,日本海軍戰力消耗大半。為了快速恢復戰力,日本海軍決定把原來由民間會社製造供應的飛機,改由海軍籌劃一個大型的飛機製造廠,地點設在神奈川縣的高座。(飛機由海軍製造,是由於當時還未成立空軍,空軍仍屬於海軍下的部門)。
當時日本青年大多被徵召赴戰場,技術青年勞工則多數被派往中國、東南亞太平洋等佔領區,最後只能動員年齡層更低的少年,但日本少年還遠遠不夠,就只能動員到台灣少年的頭上來。
計劃預計在台灣募集二萬五千至三萬少年工。他們並不公開宣佈,而是由幾個州政府直接與公學校連繫,在校園募集。提供的條件是到日本半工半讀,有公費可領,且修業完成後可取得中學、專科或同等學歷的畢業資格。「到日本造飛機」一時成為校園少年間互相傳說的好事。從1943到1944的兩年間,共募集了8419名「台灣少年工」,年齡從十三歲到十八歲。
到了日本,這些少年本以為是優渥待遇的各種條件消失了。由於飛機大廠仍在籌備階段,三個月的培訓結束後,除了留守本廠的四千多人外,其餘四千多人被派到各地鐵工廠、飛機廠、機械廠做實務操作訓練,再加以日本寒冷的天氣,讓這些少年工吃盡苦頭。
1944年4月1日,高座海軍工廠正式開廠營運,這八千多名台灣少年投入生產。而生產的飛機正是崛越二郎(他就是宮崎駿電影《風起》故事的主角)所研發設計的新式攔截戰機〈雷電〉。這一型戰機是為了攔截美國B-29長程轟炸機而設計的。它可以在9分45秒升空到8000公尺,時速可達650公里,裝載四門火炮。然而,日軍終究不敵美軍的強大軍力,以及最後的原子彈。
然而也因為它是戰機製造工廠,美軍對日轟炸時。它是重要目標,不少少年工就死於轟炸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1938年9月一天上午,郭雨新急急忙忙走進陳逸松的事務所,手上拿著一張召集令,說:「這下可糟了,我被調去當軍伕,幾天內就要入營了。」
陳逸松心中跳了一下,心想,我是市會議員,東京帝國大學畢業生,還是一個辯護士(律師),應該不會調到我吧。但他心裡還是為郭雨新難過。郭雨新是宜蘭人,台北帝國大學農林專門部畢業,在林本源家族的株式會社工作,是非常活躍的青年知識份子。而且他剛剛結婚,有了老婆孩子,媽媽又年紀大了,一定很害怕難過。可這樣的知識份子,怎麼可能被徵調當軍伕呢?
(註:郭雨新,被稱為「黨外的祖師爺」。陳菊即他培養出來的。)
日本軍部調軍伕是很嚴肅的事,誰也不敢過問。但陳逸松心想,自己是議員,出面為自己選民問一問,總是合理的。於是他去市役所(市政府)問道:「郭雨新是林本源的家長(家族工作的負責人),你們怎麼可以調他去當軍伕呢?」
當時人諷刺日本軍隊裡的階級排序是:「軍人─軍犬─軍馬─軍屬─軍伕」。亦即,軍犬、軍馬是作戰用,比軍屬還重要。而軍伕,連這些動物都不如。派一個台灣家族大企業的總經理去當軍伕,這是什麼道理?
可是市役所的人回道:「這是軍部的事,和市役所沒有關係,我們只是奉命行事。」
陳逸松倖倖然回到事務所,才發現自己的徵兵召集令竟然也來了,三天內就得出發。他一打聽,赫然發現大稻埕和永樂町的大商店和布店老板大都被徵調。連林本源家族的林柏壽、林熊祥、顏德修也在徵召之列。
全台灣被徵召為軍伕的知名人士,還有:知名律師李瑞漢、吳鴻麒,知名醫師邱德金、施江南、翁瑞春、陳增全,知名企業家張鴻圖、姜鼎元、陳金萬、黃逢春,知名青年知識份子林佛樹等。
郭雨新的媽媽本來哭得非常傷心,後來聽說陳逸松也要去,就說:「跟陳先生一起去,我就比較放心了。」
他被徵召的事一傳出,就有許多人送來布條旗幟,上面寫著:「祝陳逸松君出征萬歲」。農民組合的重要幹部許月里的祝賀旗子也送來了。整個法律事務所前面,擺滿了旗幟,迎風飄揚。
出發當天,一個在新竹州擔任警務部長的日本朋友送來一把價值昂貴的長刀,說:「為皇國奉獻。」,他把刀佩在腰間,準備出發。在軍部的強勢壓力下,他作出雄糾糾氣昂昂的樣子,但心中卻是他媽媽不停哭泣的面容,此去何處都不知道,恐怕有去難回。
台北市大稻埕的商人在那時間一起出發。整條街道上旗海飄揚,寫滿「祝賀某某出征萬歲」的標語,場面極是壯觀。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彰化醫生、作家賴和在1941年被檢束(拘禁)於彰化看守所的時候,隔著一道牆壁,關進來一個年輕的女孩子,看起來年輕漂亮,他在日記中寫下:「又拘至一女孩子,酷似陳滿盈氏女,亦是高等檢束」。
陳滿盈即是日據時期的新文學作家陳虛谷,也是彰化和美人,和賴和是好朋友。而「高等檢束」,指的是因思想而被拘禁。賴和如此,這個女孩子也是這樣。五天後,賴和在日記裡寫著:「開監,有一高女生丁韻仙,似是鹿港人,丁瑞圖氏之族人,亦因高等之取調,而被留置,殊不知因為什麼事件,在學中的學生,豈有什麼不良思想,且每日皆有取調,所關可似非輕……。」
所謂「高等之取調」,就是指因為思想而被拘取去調查。賴和和鹿港丁家也是舊識,看這個女孩子心性梗直硬氣,實在為這個女孩子憂心。她被關進去24天後,賴和日記寫著:「今日丁女生和潘樣(先生)小有衝突,我教丁女生向潘樣回個不是,丁女生不願,女兒家的性質,所以會受此苦。」
這個女生就是丁韻仙。她當時還不知道和她關在一起的這個矮矮胖胖、留著淺淺八字鬍的中年男人,是一個醫生,還是作家。她只知道他和自己都是思想犯,有多一點自由。但一牆之隔,也不敢多說什麼。她只是看著他幫其它犯人打水、送東西,甚至把牙刷借給其它貧苦的犯人使用。
賴和關了五十天之後,就因為生重病而出獄,一年多以後,就病逝了。
但丁韻仙沒有釋放,她被轉去台中看守所。一個彰化女中即將畢業的女生,才十八歲,思想才剛剛要成形,有什麼重大的思想罪,非如此關押不可?
丁韻仙是陳虛谷的女兒,由於母親丁琴英連生五個女兒,而娘家的哥哥丁瑞圖膝下無子女,所以出生29天後就送給丁瑞圖當義女。丁家視如己出,非常的疼愛。小的時候,她患了關節炎,無法走路,每天由丁家的婢女揹著,到鹿港洛津公學校去上課。
生病的丁韻仙無法運動,就喜歡上了閱讀。養父丁瑞圖書房裡的書,從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英、美、俄小說,到馬克思、列寧的著作,都成了她思想的養分。在1920年代世界性的左翼風潮下,丁瑞圖往來的朋友不少是文化協會的激進者,他們在父親的書房激烈辨論世界局勢、弱小民族、殖民地反抗問題的時候,丁韻仙往往躲在屏風後面,似懂非懂的偷聽。她的反日思想開始啟蒙。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時,丁韻仙十四歲,上了彰化高女。學校應總督府要求,舉行夜間提燈遊行,高喊口號:「膺懲劣支!」、「慶祝南京陷落!」可丁韻仙在活動中沈默以對。不僅如此,她還針對性的寫了反日傳單,在學校暗中散發。傳單寫著「要為祖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學校發現後,大感震驚,立即全校大搜索。最後在丁韻仙的室友廖素英那裡搜出傳單。廖素英是知名畫家廖繼春的堂妹。丁韻仙還暗中進行「沈默的反抗」。學校的舍監發現,每個星期日,學生返校的時候,所有電燈都是開著的,而水龍頭的開關也全開,水塔裡的水已經全部流光。
舍監比較陰險,不打草驚蛇,只悄悄監視。周末,他發現丁韻仙是最後一個走的,她把所有電燈打開,把水龍頭全開。舍監當場抓到她,生氣大罵:「妳為什麼會有這種非國民的行為?」
「因為,我要消耗你們日本帝國的國力!」丁韻仙冷靜回說。
這個烈性的女子終於沒能讀完高女。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開打。丁韻仙在畢業前兩個月,也不管她的學業即將結束,就以「反日思想」問題,將她檢束,關在彰化看守。她就是在此時遇見了賴和先生。賴和先出獄,後來她被轉往台中看守所。
丁韻仙沒有判刑,她只是不斷被思想考核。每個月一次,檢察官會來問她問題,考查她的思想。
檢察官問:「如果今天將妳放出去,妳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一部滿載日本軍的運兵車從妳前方慢慢駛來,地上剛好有一顆手榴彈,妳會不會有股衝動,想撿起手榴彈,往運兵車丟過去?」
「我會。」丁韻仙毫不猶豫的回答。她被還押。
下個月,一樣的問題。她給出一樣的回答,繼續還押。一次又一次。
幾個月之後,那檢察官終於按捺不住,流著眼淚說:「我日本家鄉的女兒年紀和妳一般大,模樣和妳很相似。一年來,每一次來監審問妳,總讓我想起故鄉的女兒。妳何必嘴硬,妳只要說出我要的答案,我簽報妳已悔過,就可出去。至於妳心理真正的想法,妳知我知而已,何必如此自苦!」
就如賴和所說的,她不屈服的個性,讓她「自苦」。否則一個高女學生,怎麼就要被關押一年呢?
「自苦」,幾乎是她一生的寫照。
1942年出獄後,她住在台中,結識了台中一中學生盧伯毅。兩人思想接近,性情相投,很快相戀。盧伯毅考上台大經濟系以後,1944年結婚,生下三個女兒。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TOEIC 證書可為高三生升學加分,增添備審資料亮點,更有機會免修大學英語課程。
2025 年TOEIC專案考-高中職專場將於2月16日與3月9日舉行,完成測驗即贈官方證書夾,參加兩場可獲得個人成績分析報告,深入了解能力分布與提升方向。
立即報名: https://fstry.pse.is/728ra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女人在台灣歷史上,聲音是很少的。荷蘭、鄭成功、清朝都很少有女性出頭的機會。
日本文化中有大男人沙文主義傳統,日本女性是壓抑的。以前最常台灣南部鄉下地方,男人在說事,女人要來參加,就會被說:「查某人,放尿涮不上壁」,以此貶低女性的地位。
日本傳統尤其如此。
我仍記得小時候,祖母侍候父親和全家吃飯,總是女人要侍候男人吃過飯,女人才能上桌。甚至,女人站一旁等待你吃過一碗飯,把碗伸出去,讓他們幫你添飯。
我本以為是漢人的封建傳統,男尊女卑,後來讀林莊生的生《懷樹又懷人》,才知道是日本傳統。小時候他父親要他學習日本禮議,讓他去日本家庭住,即是見識了大男主義的生活習俗。
然而,日治代的女人,是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其實我們只要讀一讀賴和、呂赫若、張文環的小說就可以了解了。女人仍是家中最主要的勞動力。特別是照顧家庭的勞動力。生育、顧家、顧男人,幫助做農事,澆菜園子,拔草種田等,有些更強的勞動力也要靠女人,如種甘蔗及收割甘蔗。
但我更感到興味的是,日本的現代化進程,有沒有改變女人的地位?有沒有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
看起來,由於農業台灣的政策,台灣人沒有什麼現代性的工業工作機會,反女人的地位並未有太多改變。但有一個行業,確實改變了台灣女人。那就是助產士。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純純,本名劉清香,生於1914年,父母在路邊開麵攤子,她自幼幫忙。十三歲時,她不甘心如此的命運,就跟著歌仔戲班學戲,一路流浪學唱。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經驗和陳君玉很像,都是從傳統戲曲中,學習漢文與古典韻文,而有著民間文化底蘊。電影〈桃花泣血記〉演出時,就是請她主唱,因此成名,再加上她主唱了〈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等曲子,讓她紅極一時。
她是一個苦命多情的女子。傳說她愛上了鄧雨賢,卻因使君有婦而深感痛苦。由於名氣響亮,她曾在台北火車站後方(現在太原路)的新舞台戲院對面,開了一家咖啡館,文人雅士常在此見面聊天。她也因此結識了一位台北帝國大學的張姓學生,兩人陷入熱戀,情投意合,有意結婚。不料男方家族認為,一個財勢顯赫的家族,怎麼可以娶一個「歌女」為妻?男方家長堅決反對,最後分手。
傷心的純純又愛上了一個常常來店裡光顧的日本人白石先生,他長得白淨斯文,讓她有好感,很快結了婚。不料這白石是一個懶散而善言談的文人,不事生產,還患了肺結核。肺結核在當時是無藥可醫的絕症,還會傳染給身邊的人。她是歌手,如果感染肺結核,是無法歌唱的,她的母親一直勸純純要儘快分手。但純純不聽勸,反而不顧危險,用心照顧。
傳說,癡情的純純在白石先生生命的最後階段,陷入死別的恐懼之中,甚至在他斷氣的時候,還作告別之吻。
當太平洋戰爭進入激戰階段,皇民化運動迫使得台灣歌謠先是要送檢查,才能發表,接著又宣告全面禁唱台語歌,只能唱日本歌。不僅唱片業者無法生存,歌手也難以維生。此時純純已發現自己感染了肺結核。她不僅無法唱,連生活都有困難。
1943年1 月8日,在動蕩的時局下,她再無法熬過肺癆第三期的折磨,走完了她燦爛、多情、癡愛的一生。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鄧雨賢和他的父親站在台北第三女子高級中學外,一片圍牆旁邊的樹下,假裝成路人的模樣,偷偷在等待一個女生放學。
鄧雨賢已經從師範學校畢業,在日新公學校教書。這在當時的台灣人之中,已經是非常好的出路。以當時殖民地條件來說,台灣最好的職業,也無非就是醫生,或者當老師。老師可以戴著一頂大盤帽,腰佩一把劍,身份上相當於一個文官。
鄧雨賢的父親是台北師範學校的老師,社會地位算是相當高,他想幫鄧雨賢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妻子,於是看上了自己好朋友──一家茶行老闆的女兒。
這個女生叫鍾有妹,是三年級學生,自小過繼給沒有女兒的茶行老闆當養女,很得疼愛,家裡才讓她去上中學。否則以當時重男輕女的風氣,女孩子很難上中學,更何況她自己的資質也要好才能在少數的台灣人名額中考上中學。
鍾有妹長得一張圓而白淨的臉,看起來很善良好相處的樣子,很得到老爸的喜歡。只是他不知道兒子會不會接受,就帶著他來這裡,用偷窺的方式,暗中相親。
那一天,鍾有妹穿著學校的制服,白衣黑裙,素素淨淨,走過黃昏的街道,她雖然有感覺到旁邊似乎有人在觀察她,但一個女孩子只能有自尊的、端莊的走過去,目光看著前方。而那個師範學校的老師和他的教師兒子,只能在路邊悄悄望著她,目光隨著她的倩影,在轉角的地方消逝。
多年以後,鍾有妹和孩子談起這一段往事,仍有深深的悸動。那是她一生中和鄧雨賢的初遇。
那時鄧雨賢還只是一個熱愛音樂的小學老師。他得教導孩子許多課程,包括語文、算數、自然等,但他最愛的仍是音樂的創作。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夢,要把自己學到的鋼琴、西洋音樂和台灣的傳統漢樂,如七字調、歌仔戲、南管等結合起來,讓漢樂也可以廣為人知,讓音樂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只有知識份子在表演廳裡享受的高級品。
兩年後,他們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可鄧雨賢卻決定辭去穩定的教職,到東京學音樂理論與創作。
這個決定很冒險,他再無法回到公學校教書了,家人都很不諒解。三年後,他從東京歸來,台灣的音樂還未成熟,他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台中法院當通譯。職位和薪水都降了一級,但他保持創作,和文藝界人士時相往來。
直到1932年,台灣現代音樂的轉機終於來臨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大樂透春節加碼~買1張對3個獎項!
1/24~2/12,天天對億元頭獎、再對480組100萬元大紅包,
還有800組10萬元小紅包!
過年就要買彩券👉 https://fstry.pse.is/72ywss
投注不過度 助人又樂己
未滿18歲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陳逸松站在演講台上,旁邊站著負責監督的日本憲警。他對著台下聽眾,高聲問道:「台灣被日本統治,今年正好滿四十年,到現在才開始實施半數議員由人民選舉,我在發表政見之前,先要請問大家,你們對日本這四十年的統治,感到滿意嗎?」
幾百位的台灣民眾鴉雀無聲。他提高聲音再問:「台灣人請說實話,日本統治台灣四十年,你們滿意嗎?」
依然沉寂,沒有人作反應,只睜大了眼睛望著陳逸松。旁邊的日本警察坐立不安了,瞪眼看著他。他也轉頭,無懼的回望一眼。
「我最後再問你們一次,」陳逸松的聲音更大了:「你們對日本的統治,感到滿意呢?還是不滿意?請回答。」
還是沒有人回答。日本警察站了起來,過來問他:「陳先生,你在說什麼呀?」
陳逸松把問題重覆一次。
日本警察說:「你問這問題幹什麼?」
「我一定要問,才知道他們對日本的統治是滿意還是不滿意,這樣我才有充足的意見發表啊。」
「你不要問這個問題不行嗎?」警察說。
「我問這種問題不行嗎?」警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這是日本統治台灣四十年來,在民眾不斷請願,要求設置議會,要求實施民主選舉以來,第一次舉辦選舉。1935年台灣總督府公佈實施「改正台灣地方自治制度」,並訂於11月22日舉行台灣第一屆市會及街庄協議會」選舉。當時台灣有五州、七市、三十四街、三百二十三庄。市相當於現在的台北台中等市,州相當於縣,街庄相當於鎮。市會相當於市議會,州會相當於縣議會。但街庄的協議會則只是諮詢機構,並無實際作用。
州會議員一半由總督任命,一半由市會議員及街庄議員選出。市會議員則一半由州知事任命,一半由人民選舉選出。但是選舉人的資格卻限制得非常嚴格:「年滿二十五歲,在當地住滿六個月並年納五元稅額以上之男子」始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按這個規定,當時台灣人有四百多萬人,有選舉權的人只有兩萬八千多人。而日本人在台有二十多萬人,擁有選舉權者卻有三萬多人。限制男性、財產且只有半數議員的選舉,事實上連「半個自治」都算不上。但對爭取設置議會抗爭多年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成員來說,卻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也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選舉。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日本學者尾崎秀樹在他的書《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一書裡,有一篇文章〈乃木希典和黑井直〉中,寫下了日本統治台灣的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是在1896年11月9日,來台灣就任的。可是隨之而來的下一班船,卻載來了一個跟乃木希典同鄉的日本女人,她也是山口縣出生,當年三十歲。在日本政府嚴禁日本女性正式渡台的政策下,這個獲得特許而入台的日本女性,引起很大的話題。
特別是,人們得知她大概是乃木總督特別關照才能渡台的,就引起不少的騷動。她乘坐的船是當時航行在台灣航線上的「依姬丸」。由於她的行李是直接發往臺灣總督府的,於是便有了到底是什麼來頭的疑問。
傳聞夾雜著臆測,以至於人們煞有介事的說,她跟乃木希典將軍有戀愛的關係。雖然是這樣,關於她當時可以出入下關(日本渡台港口)要塞的身份,也幾乎都是由乃木從中斡旋。
那麼,他們兩個的愛情、曖昧關係,應該也不是空穴來風。
黑井的作為不讓鬚眉。據說,是通過她的表兄高波的介紹,在西南戰爭後不久跟乃木相識,並且開始交往。高波在西南戰爭時期跟乃木希典在同一軍隊,從此認識的。
到了1896年4月台灣實施軍政,因為當時女子軍(也就是隨軍的日本藝妓 妓女群的一種名稱),女子軍渡台是被禁止的。所以有不少偽裝成軍人、商人,穿男裝的妻子或者女傭等,偷渡來台灣。其中當然也有到了基隆以後,被發現而驅逐回去的。
那麼,當時台灣的日本酒館,實際上不過是在中國人的房子裡,鋪上木地板、草蓆,用白布代替隔扇,圍成幾個隔間,作為軍隊慰安所的地方。這也就是日本軍隊的慰安所。太差的店,甚至把食物放在臉盆裡端上來。
慰安婦動員的是中國的年輕姑娘,他們穿著棉布衣服,有些人還纏足,對日本人來講,帶著一種異國情調,反而成為那個時候,那些湧來的、趾高氣昂的日本官僚,以及想追求利益權力者的好奇的所在。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TOEIC 證書可為高三生升學加分,增添備審資料亮點,更有機會免修大學英語課程。
2025 年TOEIC專案考-高中職專場將於2月16日與3月9日舉行,完成測驗即贈官方證書夾,參加兩場可獲得個人成績分析報告,深入了解能力分布與提升方向。
立即報名: https://fstry.pse.is/728ra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霧社事件倖存的298名生還者,「集體遷村」,移居到北港溪與眉原溪交會處的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最終導致霧社部落傳統成長文明的斷裂。
霧社事件四年後,莫那.魯道的屍體才在大斷崖的一個山洞中被人尋獲。他是帶著槍到深山自盡的。他的屍體沒有完全腐化,有一半變成木乃伊。1934年6月13日能高郡役所新落成紀念展,日方竟將他的遺體公開展示,當局甚至要求霧社部落代表下山觀賞。同年7月「警察展覽會」上,莫那.魯道的遺骸第二度被公開展示,地點轉至台北,之後送到臺北帝國大學(現在的台灣大學)當作人類學標本,1973年才被送回霧社安葬。
霧社事件震驚了全台灣。當時〈台灣民報〉曾發表譴責的文章,而被稱為「台灣的魯迅」的作家賴和則寫下他的悲憤:
所有的戰士已都死去,只殘存些婦女小兒,這天大的奇變,誰敢說是起於一時?
人們最珍重莫如生命,未嘗有人敢自看輕,這一舉會使種族滅亡,在他們當然早就看明,
但終於覺悟地走向滅亡……。
《南國哀歌》 ◎賴和
此詩作於1935年霧社事件之後,當年刊於《台灣新民報》,但有部份被禁刊,而無法在當年全文刊出。
所有的戰士已都死去
只殘存些婦女小兒,
這天大的奇變,
誰敢說是起於一時?
人們最珍重的莫如生命,
未嘗有人敢自看輕,
這一舉會使種族滅亡,
在他們當然早就看明,
但終於覺悟地走向滅亡,
這原因就不容妄測。
誰敢說他們野蠻無知?
看見鮮紅的血
便忘卻一切歡躍狂喜,
但是這一番啊!
明明和往日出草有異。
在和他們同一境遇,
一樣呻吟於不幸的人們,
那些怕死偷生的一群,
在這次血祭壇上,
意外地竟得生存,
便說這卑怯的生命,
神所厭棄本無價值。
但誰敢相信這事實裡面,
就尋不出別的原因?
「一樣是歹命人!
趕快走下山去!」
這是什麼言語?
這是什麼含義?
這是如何地悲悽!
這是如何地決意!
是怨是讎?雖則不知,
是妄是愚?何須非議。
舉一族自願同赴滅亡,
到最後亦無一人降志,
敢因為蠻性的遺留?
是怎樣生竟不如其死?
恍惚有這呼聲,這呼聲,
在無限空間發生響應,
一絲絲涼爽秋風,
忽又急疾地為它傳播,
好久已無聲響的雷,
也自隆隆地替他號令。
兄弟們!來!來!
來和他們一拚!
憑我們有這一身,
我們有這雙腕,
休怕他毒氣、機關槍!
休怕他飛機、爆裂彈!
來!和他們一拚!
兄弟們!
憑這一身!
憑這雙腕!
兄弟們到這樣時候,
還有我們生的樂趣?
生的糧食儘管豐富,
容得我們自由獵取?
已闢農場已築家室,
容得我們耕種居住?
刀鎗是生活上必需的器具,
現在我們有取得的自由無?
勞動總說是神聖之事,
就是牛也只能這樣驅使,
任打任踢也只自忍痛,
看我們現在,比狗還輸!
我們婦女竟是消遣品,
隨他們任意侮弄蹂躪!
那一個兒童不天真可愛,
凶惡的他們忍心虐待,
數一數我們所受痛苦,
誰都會感到無限悲哀!
兄弟們!來!來!
捨此一身和他一拚!
我們處在這樣環境,
只是偷生有什麼路用,
眼前的幸福雖享不到,
也須為著子孫鬥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偶爾聽一點沒營養的吧!
工作感情、幹話綜藝、名人專訪...我們全都有...
搜尋《激罵揪某聊》 https://fstry.pse.is/733qk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在飛機的震懾與現代武器的全面動員下,日軍的反攻從10月31日開始,以各個部落為目標,發動總攻擊。由於部落人數本就不多,能戰鬥的青壯年最多幾十人,再加上武器懸殊,雖然激烈抵抗,很快被日軍佔領。抗日的主力退到馬赫坡社,其它人則散在深山溪谷中打游擊戰。但11月2 日,馬赫坡也被佔領。所有戰士全數退到馬赫坡和塔洛灣兩溪的溪谷中,利用山谷的懸崖絕壁,作頑強抵抗。
日軍不熟悉地形,而山中古木參天,老蕨莽林縱橫,溪谷絕壁變化難測,日軍不敢發動全面進攻。直到11月5 日,在馬赫坡社東南方爆發激戰。日軍14人戰死,20餘人負傷。賽德克族人也傷亡不少,莫那.魯道的次子巴索.魯道受傷嚴重,痛苦不堪,最後請族人將他送上「彩虹橋」。(依賽德克族傳說,男人死後要走過彩虹橋,回到祖靈的家鄉)。
經此一役,莫那魯道帶領族人退到馬赫坡,依據天險作最後的保衛戰。然而日軍改採圍攻,從外圍切斷支援道路,再以山炮發射大炮,以飛機投射「糜爛性毒氣彈」,人的身體只要觸及,皮膚即開始發癢潰爛,痛苦不堪。飛機更投擲白磷燃燒彈,讓森林枝葉枯萎,起義族人無法在密林中躲藏生存。這是違反國際公約的「科學的攻擊法」,但日軍在「蕃人即禽獸論」的主張下,全無顧忌加以使用。
族人被毒氣所害,皮膚潰爛,痛苦不堪,整個山林被毒氣污染,動物死亡,植物有毒,無食物可尋,加上原來儲存的糧食太少,族人陷入極度困境。
更可恨的是日軍採用「以夷制夷」的策略,鼓動周邊原本因為爭奪獵場、互有糾紛而與起義各社存有嫌隙的部落,如道澤、太魯閣、萬大、馬力巴、白狗等族群,組成「味方蕃」襲擊隊,協助日人軍警部隊作戰。日軍不僅提供槍枝彈藥,更以高額的獎金為誘餌,賞金之高,也足以讓人咋舌:一個頭目首級200元,男子首級100元;一個婦人首級30元;小孩20元。
從11 月初到11月中旬,在日軍的全面性包圍下,莫那.魯道的戰士逐步潰敗。婦女為了不拖累戰士,採取傳統的方式,在古老的巨樹下自縊而死。殘病的戰士則在戰鬥中陸續被擊殺。可是到11月下旬,仍有數十人在最後的森林裡堅決抵抗。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TOEIC 證書可為高三生升學加分,增添備審資料亮點,更有機會免修大學英語課程。
2025 年TOEIC專案考-高中職專場將於2月16日與3月9日舉行,完成測驗即贈官方證書夾,參加兩場可獲得個人成績分析報告,深入了解能力分布與提升方向。
立即報名: https://fstry.pse.is/728ra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那是10月7日發生在馬赫坡的一場婚禮,當地的日本駐警吉村克己巡查和同事路過當地,原住民好客,就請他進去喝酒,此時莫那.魯道的長子達多.莫那好意前來敬酒。這在原住民習俗中,是對客人敬意的表示。不料竟被吉村以「討厭那不潔的筵席」為由拒絕,不僅如此,吉村還揮手甩開達多.莫那為了示好而拉住他的手,彷彿那是不潔之物。這在原住民文化中已經是很大的侮辱。
更過份的是,他竟拿出警棍,直接去毆打達多敬酒的手。
達多憤怒的互相拉扯,終至於互相打鬥。中間兩人都掛了彩。事後,莫那.魯道率族人和達多,一起帶著酒,去向吉村道歉。這在原住民的禮節中,代表著部落頭目帶族人來道歉,是很慎重的表示。但吉村不但不接受,還揚言要通報上級。
如果通報上去,毆打警察是很重的罪,必須坐牢。不僅是兒子未來得受到重懲,帶著整個族人去道歉而受辱,根本上是一個歧視至極,不把賽德克族當人的態度,莫那.魯道遂決定起事。
他並非衝動的人。早年他曾作為霧社的一個頭目,受邀請到日本東京,觀看日本的社會制度。這是為了吸引原住民族認同日本文明而做的宣傳。但莫那.魯道反而看見日本警察的文明,而台灣日警特別的野蠻。他在1920年和1925年曾兩度參與反抗的計劃,因此被視為是對日本懷有敵意的頭目。但他在當地有很高的威望,受到族人的尊敬,因此日人也不得不對他有幾分尊重,但也加以監視。
然而,帶領族人所受到的侮辱,已經超出一個有尊嚴的頭目的極限,再加以附近幾個社的不滿,就互相商議,聯合起來反抗。
這個善戰的民族早已知道,這是一場絕望的戰爭。
起事的莫那魯道對附近的十一個部落進行遊說,最後共有六個部落參與,分別是:賽德克族霧社群(即德奇達雅群)之馬赫坡社(Mhebu)、塔羅灣社(Truwan)、波阿崙社(Boarung)、斯庫社(Suku)、荷戈社(Gungu)及羅多夫社(Drodux)。各社中人口最多的巴蘭社卻因為頭目的反對而未參與起義,最後僅有少數男子以個人身份加入。參與的賽德克族計六社1,236人,其中具戰鬥力的青壯年男性共300餘人。
以300餘戰士,要和一個武力強大的殖民帝國對抗,註定是沒有希望的戰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大樂透春節加碼~買1張對3個獎項!
1/24~2/12,天天對億元頭獎、再對480組100萬元大紅包,
還有800組10萬元小紅包!
過年就要買彩券👉 https://fstry.pse.is/72ywss
投注不過度 助人又樂己
未滿18歲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清晨的霧,還在山谷裡盤旋,空氣中飄浮著淡淡茫茫的霧氣。溪底的泉水淙淙流動,帶來一股涼意。陽光在七點多的時候,從東方的山邊升起,明亮的光線,穿透樹葉的枝椏,葉子在風中搖曳。
秋天的霧社公學校操場上,已經集聚了幾百人,從附近各警察駐在所和製材所召集來的日本官員和眷屬約莫有一百多人,閒散的聊天,聽著小學生樂隊正在為各種樂器試音,準備等一下開場的國歌演奏。
這一天是1930年10月27日。每年的10月28日,總督府都要求各地舉辦「台灣神社祭」,以紀念1895年乙未征台戰役中死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霧社附近地區的日本各單位被要求舉行聯合運動會。他們提早了一天來舉辦。從附近來的警察駐在所、分駐所、林務單位等,包括了附近的校長、教師、公務員、林班人員和眷屬,共有近兩百人來參加。
快八點的時候,校長把學生召集好了,特地來參加的台中州理蕃課顧問菅野政衛、能高郡郡守小笠原敬太郎也入了座。八點整,運動會開始,全體起立,奏日本國歌。就在此時,賽德克族人烏干.巴萬衝入會場,就在眾人睜眼不知何事的剎那,從腰間抽刀砍向菅野政衛,一刀砍下他的人頭,隨即衝向操場邊。在場的日本警察驚覺過來,起身追去。
而此時,莫那.魯道的次子巴索.莫那已經帶領百餘個賽德克人衝入會場,進行全面的砍殺。無分日警官吏、男女老少,此次行動視同出草般,進行全面獵殺。
(全面獵殺不是一種賽德克族出草的傳統,他們定不殺婦人和孩童。但日本軍殺台灣反抗軍也是一樣的,他們殺死所有大人小孩。所以,這是一種報復。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槍聲、砍殺聲、嘶喊聲、哀嚎聲、女人的哭泣、孩童的尖叫……。
幾百人的混亂現場中,一些婦孺被保護著,趕緊逃向校長室。能高郡郡守小笠原敬太郎從會場逃出,一路往眉溪方向逃去,最後在霧社與眉溪的一座橋畔被槍殺。
霧社公學校校長新原重志打開宿舍大門,讓一些婦人孩童進入躲避,自己站在門口持武士刀抵擋,也不敵賽德克族戰士,在那裡被長簇射殺。宿舍被攻破,裡頭的四十餘人全部被殺,主要是婦人和兒童。整個公學校操場屍橫遍野,血紅滿地。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簡吉的故事,請看楊渡著《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2014修訂新版)》
大樂透春節加碼~買1張對3個獎項!
1/24~2/12,天天對億元頭獎、再對480組100萬元大紅包,
還有800組10萬元小紅包!
過年就要買彩券👉 https://fstry.pse.is/733rc2
投注不過度 助人又樂己
未滿18歲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陳結,台中草屯人,嘉義農林學校畢業,農民組合的幹部。由於個性堅毅,他在農組做的都是秘密工作。受簡吉所託,他深入三千尺高山上,在森林石洞中,隱藏文件、鋼板,在龍眼烘乾工寮裡,刻鋼板,油印。為了擴大農民的影響,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還編寫過《三字集》、《二字集》。
一九三一年四月,他潛入竹崎,寄住於樟腦寮站上方廿町,張城所有的獨立屋。以該處為據點,經常潛行於竹崎、小梅附近,努力進行策動。
此時張城的繼室帶有與前夫所生女兒黃氏錦,日本官方報告中說:她是「鄉間少見的美女」,教育程度是公學校畢業,在知識上對陳結相當景仰。
在高山上的奮鬥刻苦日子裡,他們日久生情,黃氏錦與陳結從同志而成為情人。她對陳結的理想主義情懷,欽佩到底,生死與之。陳結為了刊行機關報在竹崎標高三千尺之深山中建起龍眼小屋。所刊的《二字集》、《三字集》、《真理》、《救援運動》等,黃女則全力幫助,一心想讓他達成其目的。
然而在得知竹山同志林水福被拘捕之後,十一月初,陳結只能走上逃亡之路。更可恨的是,陳結在被捕不久,即因不願意交待簡吉、農民組合、台灣共產黨的內情,被刑求拷打,活活被打死了。獄中被捕的農民組合與共產黨同志聽到這個消息,全部痛哭失聲。
趙港與謝雪紅等人此時都被關在台北。他們無視監獄的壓力,在獄中開一個追悼會。趙港和農組的幹部講述陳結的生平故事和戰鬥的歷史,並抗議日本政府的暴行,大家齊聲高唱國際歌,情緒激動,高聲吶喊,讓監獄當局都震驚了。
而在高山上幫助過革命戰士的黃女,帶著終生革命伴侶的心情,協助過陳結的刻苦勞動,卻不知道她是不是知道陳的死因,以後又流落何方。所有記錄,只剩下日本警方以極為低級的口氣寫道:「潛伏山中的黃女現今不知在何方追思死去的情夫。」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簡吉的故事,請看楊渡著《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2014修訂新版)》
大樂透春節加碼~買1張對3個獎項!
1/24~2/12,天天對億元頭獎、再對480組100萬元大紅包,
還有800組10萬元小紅包!
過年就要買彩券👉 https://fstry.pse.is/72ywss
投注不過度 助人又樂己
未滿18歲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一九三一年九月中旬,台南州嘉義郡小梅庄小梅一間台灣人開的雜貨店頭,一個日本巡查在巡邏中發現赤色救援會機關雜誌《三字集》。十一月中旬在台中州竹山郡發覺同種類之共產主義宣傳印刷物正在分發,同時還有許多印刷品藏匿於汽油筒。警方知道內情並不單純,轉為對共產黨員之偵查,想追究這些人背後的組織,掌握確證。
為了全面搜查,十二月四日上午,在台南州高等課特高(特別高等警察之簡稱,依「治安維持法」專司政治異議者之檢肅。)係長中村警部的指揮下,由嘉義郡嘉義署竹崎分室警務部員數十人,對嘉義郡竹崎庄樟腦寮、瓦厝浦、樟樹坪部落,一舉進行搜索,拘捕關係者十數人。
此舉只是搜查的第一著手段。此時搜出的物證、線索,又讓警方急轉直下作了正式搜查的佈陣。
以台南州警務部為主體,在台中、高雄二州佈下第二陣,將協助搜查網擴及全島,依據線索,全面追擊。如此,歷時達兩年餘,從昭和六年至昭和八年,遍及台中、高雄、台南,隨時動員百警力,各地警界互通聲息的追捕行動,不斷進行著。最後拘捕了赤色救援會的所有台灣關係者,人數竟達三百數十人。
然而,這一場搜捕下來,也讓日本警方大感吃驚,他們未曾料到赤色救援會組織能力之綿密,台灣人民反抗之頑強,執行力之迅速,如果不是早日破獲,怕也會是大股力量。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偶爾聽一點沒營養的吧!
工作感情、幹話綜藝、名人專訪...我們全都有...
搜尋《激罵揪某聊》 https://fstry.pse.is/733qk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一九三一年一月一日,出獄剛剛好七天,簡吉就接到開會的通知,他匆匆忙忙趕赴嘉義竹崎參加會議。
這一場秘密會議開了四天,詳細的審議十七項議案,包括:一、支持台共案;二、提倡組織反帝同盟,集結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之所有勢力,實行抗稅、反對道路賦役等的鬥爭,解散文化協會;三、建立赤色救援會之組織;四、舉行第三次大會;……。
「赤色救援會」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波社會運動。簡吉是戰到最後的一個領導者。他將台灣最堅強的、永不屈服的戰士組織起來,依然在各個角落戰鬥。
陳結在竹崎一帶組織農民,募集資金,準備發行機關報;林銳一群人則在台南下營地方,開始班組織的基層活動;李明德在嘉義一帶以研究會為中心,號召群眾;吳丁炎則在北港以中秋節觀月為名,召集同志,號召參加者組成一個救援班,再逐步擴展;高雄有呂和布、黃石順著手組織;屏東有張玉蘭組成十幾個班;台中則有陳神助、林水福等發動農民參與;張茂良以竹山為基地,迅速組成五個班;張信義則以豐原為中心組織了四個班。參與者則熱心熱血的繼續擴展組織。一時間,雖然農組活動暫停,文化協會也取消,但以救援為名的活動反而得到開展。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社會運動已經不是文化協會的啟蒙運動,也不再是農民組合之為權益抗爭,而是直接訴諸民族意識、同情被逮捕者的救亡圖存運動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這時的簡娥在做什麼呢?她正「潛行」於台灣農村,繼續從事農民運動。
「二一二事件」以後,農組成為非法組織,只好潛入地下活動。若不如此就不可能再有復興的機會。簡娥變裝潛在中壢、桃園一帶,約年餘。警察知道有農組的份子潛來當地工作,所以白天警察會來巡查,簡娥就喬裝成客家人,穿上客家人的衣服──長長的黑褲子服裝;還戴上斗笠,有時也會戴上手套或走路時挑著空籃子。她富於機智以神出鬼沒、行動敏捷而見長。簡娥在這一帶的工作進行的很好,若警察來,這莊的農民就會向另一莊的農民通風報信「警察來了」;於是她就趕快離開,和農民一起下田工作。
總督府對付農民運動,不僅是直接壓制,對農組的成員更進行威脅利誘。
即使在獄中,簡吉仍不忘鼓舞同志。但他卻遭遇更為艱苦的情況。一九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他被移監到台中監獄,而台中監獄的條件是非常困難的。
下午零時十分抵達台中車站,可能是戴著斗笠的關係,本應很熟悉的台中車站以及街道的情況卻都感到有些異樣,因為沒有眼鏡,感到一片模糊和猛烈晃動。去年作為被告來這裡的時候,還沒有汽車,而現在,汽車已經開到車站。一點過後到達台中監獄,監獄長說,「不允許狂妄自大」,進入一舍二室。
衣服是襯衫兩件,褲子一條。三件襯衫相當於台北的二件,褲子短而薄,兩條相當於台北的一條。毯子兩條,其中一條與台北的同樣,但另一條厚度卻只約其一半。台中理應比台北暖和,卻冷得發抖。晚上因為冷而幾不成眠。」(一月二十六日獄中日記)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偶爾聽一點沒營養的吧!
工作感情、幹話綜藝、名人專訪...我們全都有...
搜尋《激罵揪某聊》 https://fstry.pse.is/733qk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謝雪紅在《我的半生記》曾記錄著1929年被逮捕的情形。寫得非常鮮活:
「到了下午兩三點鐘左右,敵人用小汽車帶我到台北火車站,兩個便衣警察同我坐火車,我看到車往南開;在車上我沒有看到楊克培或其他的人,因而更加使我懷疑他們這次逮捕意圖是要幹什麼?
火車抵達台中已是晚間了,下車後敵人把我帶到一個留置場。我忘了這個留置場是屬於『大屯郡警察課』或是台中州廳,只見裡面有幾間牢房,全是關女的,男的牢房在另外地方。
翌晨,很早就聽到隔壁牢房有人講話,說:『昨晚又有人來。』我聽出是熟人的聲音,就大聲喊:『我是謝雪紅。』這時他們也各自報上名來,有葉陶、張玉蘭、侯春花,還有林碧梧的母親。這時我才知道敵人進行了全島大逮捕。日後大家把這次的大逮捕稱為『二一二事件』。
林碧梧,豐原人,一個相當大的地主,也是文協的重要幹部,當時思想比較左傾。敵人去逮捕他的時候,把他家的房子包圍起來,他母親是個無牌照抽大煙(鴉片)者,一看到警察,心虛以為是要來抓她的,心裡非常緊張;又聽到窗外有腳步聲,想必是家人,她就把抽大煙的道具往窗外送,站在外面的警察就一件一件接過去。結果,她也被逮捕了,成了這次大逮捕的副產品。
事後得知,我和楊克培被捕後,敵人馬上對國際書局進行『家宅搜查』,當然他們什麼也沒有撈到。店裡只剩下楊春煊和阿雙姐的女兒兩個未成年人,阿煊小學剛畢業不久,才十五、六歲,而阿雙姐的女兒還在唸小學。因此,阿煊就打電話到彰化告訴楊克煌,說我們被捕了,店中無人管理,要求他即刻來台北。
二一二事件的大檢舉是由台中地方法院檢察局指揮全島的警察進行的,所以,各地方警察都要把案件及犯人送到台中地方法院檢察局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大樂透春節加碼~買1張對3個獎項!
1/24~2/12,天天對億元頭獎、再對480組100萬元大紅包,
還有800組10萬元小紅包!
過年就要買彩券👉 https://fstry.pse.is/733rc2
投注不過度 助人又樂己
未滿18歲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一九二九年開春,二月十二日,農曆大年初三早晨,家家戶戶還在新春的喜悅中,日本殖民政府就發出了「全島大整肅」的逮捕令。這就是著名的「二一二事件」。
簡吉在後來的日記中寫道:
去年的今天是舊曆正月初三,屠蘇的醉意未醒,而且是正在屠蘇的酣醉之中。是歡樂的新年!然而,侵襲清晨的是,全島三百餘人被大檢舉,五百餘處住宅被大搜查。與農民組合有關係的人以及與他們來往的人和家都完全一片混亂!在搜查住宅時,故意粗野蠻橫,拘捕時更是粗暴示威,完全破壞了全島的屠蘇祥和氣氛!自己正在本部。因為不願做飯,就把朋友送來的甜粿、菜包、魚丸等等都胡亂地混在一起,也不知是甜是鹹,作成非常離奇的煮年糕,初一初二都是這樣度過!在那以前幾天的事情現在記憶猶新。
今年的今日也是舊曆正月初三,它已在十二天之前過去!可是,在此最近的約兩週期間,就是從舊曆正月初三到新曆的二月十二之間,可能是使民眾回憶去年情景的恰當時機!
與回憶情景的同時,恐怕還需要讓民眾認真思考下述一些問題!為何會發生這種事件?它為何違反治安維持法,又成為違反出版法,為何只將十二個人交付公審?現在又怎麼辦?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作為革命家的簡吉,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奔波呢?
21世紀的人已經很難從現在的農村去想像。我們還是從一張照片開始吧。
這一張照片是農民運動屏東支部的主要幹部陳崑崙(最左邊穿白衫站立者)與兩位同志(最右邊兩位)一起訪視農民家庭所拍攝。破舊的土埆厝,上面塗上的一層白土已經剝落,屋頂是茅草做的,風一吹會散開,所以用樹枝去壓住,農民赤腳在空無一物的小曬穀場前。再看照片最右邊一個小孩子,他赤腳而衣衫襤褸。此情此景,正是所謂「窮赤人」的寫照。
赤貧的農民不會有資源可以贊助簡吉,唯有用自己四季生產的農產品,來給簡吉支持。曾經,有農民送一大串香蕉給簡吉,他就以此裹腹。
陳崑崙是農民組合的重要幹部,從屏東開始,他一路追隨簡吉。1928年底台灣農民組合第二次全島大會在台中召開,陳崑崙在代表大會上做了有關本部的形勢報告。全島大會的第二天議程在警察的命令下解散,與會人員高呼「農組萬歲」後,手牽手,在台中街頭遊行。
台灣農民組合第二次全島大會鮮明的反資反帝立場,讓台灣總督府無法容忍。1929年初,以迅雷不及之勢,大肆逮捕農組支部二千餘人,是為「二一二事件」,陳崑崙與農組支部十三人,以「違反出版法」為由被起訴,二審終結他被判處十個月刑期,緩刑五年。「二一二事件」後,農民組合成為非法團體,然而陳崑崙仍然繼續堅持著。1930年他代替顏錦華駐守農組本部,發行秘密指令,繼續領導各地農組反抗。
1931年,日本帝國積極發動對外擴張,對內則加緊控制,從三月份起,開始對台共的大檢舉,台灣共產黨被破壞殆盡。陳崑崙與簡吉、王敏川等人組織了「赤色救援會」,幫助受難者的家屬。1931年底,他再次被逮捕,判處六年徒刑。1937年陳崑崙出獄後與農民組合的女鬥士張玉蘭結為夫婦,婚後育有六子二女。
台灣光復後農民組合的老同志簡吉參加三民主義青年團的工作;陳崑崙則擔任了屏東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他參加屏東市處理委員會,因勸軍警放下武器,而以「意圖竊據國土」罪名,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
1950 年他參加高雄州參議員選舉,成為光復後第一任民選市議員,1954年白色恐怖時期,他因為資助昔日同志,而以「資匪」罪名被判處六年徒期。
堅毅堅定的陳崑崙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牢獄之災。1960年刑滿出獄後,他決定遠離政治圈,轉向金融界,先後任高雄區合會(中小企銀)潮州分公司經理、屏東分公司經理、總公司協理等職。
1967年與他共患難一生的妻子,也是同志──農組的女鬥士張玉蘭因病逝世,使他的晚年更顯得孤單落寞。1978年退休後,他不再過問國事,只願做一個大時代的旁觀者,不願再參與任何政治及社會活動,甚至不願多談過去的歷史。
1991年他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屏東,享年86歲。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大樂透春節加碼~買1張對3個獎項!
1/24~2/12,天天對億元頭獎、再對480組100萬元大紅包,
還有800組10萬元小紅包!
過年就要買彩券👉 https://fstry.pse.is/733rc2
投注不過度 助人又樂己
未滿18歲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李天生(一九○六-一九八四)是嘉義六腳鄉的貧窮農戶出身。父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即撒手人寰,全家一貧如洗,母親甚至打算將李天生送給別人收養,以張羅喪事費用,後來才由他的大哥想辦法籌錢度過難關。在艱困家境下,李天生只讀完公學校高等科一年(相當現在國一)就出外謀生,在糖廠工作兩年後,即開始傳奇性的事業生涯。
李天生的事業從跑單幫、走江湖做起。他買一些金屬工具和藥品,巡迴南北走賣;之後改做廢鐵買賣,獲利甚豐,生計也明顯改善。走江湖帶給他的另一大影響,是在途中廣交朋友,進而投入抗日運動。他先加入由同鄉侯朝宗主持的讀書會,繼而加入簡吉領導的台灣農民組合,也因此成為警察局的常客。一九二八年,李天生第一次坐政治牢,被關三個月;一九二九年農組「二一二大檢舉」前夕,他和丁雲霖掩護侯朝宗偷渡大陸。
一九三九年中日戰爭正酣,日本殖民當局對抗日分子強化監控和逮捕,具有濃厚民族意識的李天生決定投奔大陸,在大屠殺之後的南京城買賣廢鐵,並開始設廠煉鐵。太平洋戰爭後,日軍一度找上門,威脅利誘要他代製手榴彈,李天生寧願工廠被斷電,也不接這種殺人生意。戰後回台,李天生在高雄開設茂榮鐵工廠,業務大展,並從軋鋼延伸到煉鋼。
白色恐怖時期,簡吉曾在他鐵工廠的台北辦事處落腳寄居,由台北辦事處主任施宜臻接待,並曾出錢幫助簡吉。不料由於台共被全面破獲,簡吉被逮捕,李天生以「資匪罪」入獄。
簡吉在獄中得知李天生受他牽連而被捕,暗中請人傳話給他,表示他並未供出什麼與李天生相關的內情。言下之意是讓李天生安心,不要被偵訊人員誘騙,供出什麼來。這種情形常常發生,因為偵訊人員總是說誰已經出賣了你,若你不說出他的案情,責任由你一人來扛。有不少人因此被陷害了。
李天生在光復後好不容易做出一點生意規模,至此幾乎全部被沒收。所幸他的屬下褚鴻森(也是原農組幹部)非常好,為了保護他的財產,把鐵工廠分割為四大股份,只讓李天生的股份被沒收。由於政府不知道如何管理沒收的股份,後來也由他的屬下買回,無私的為他經營。李天生的鐵窗生活都在新店軍人監獄度過。他在獄中也沒閒著,一九五四年,獄方採納他的建議,在監獄空地建一所軋鋼工廠,讓受刑人學習工作技能,為監獄賺了不少錢。
1957年李天生出獄,他們已經把鐵工廠經營得非常成功,而且把財產全部還給他。李天生要把財產分給他們,但他們卻回答:「這本來就是你的,現在只是還給你。」這等危難中的義氣,是人間最難得的真情!而這些人都曾是農民組合的弟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殖民地的社會運動往往有這樣的特質:愈是壓迫愈嚴重,雙邊對如何對抗壓迫,就愈容易出現兩條路線的鬥爭。激進派認為,非直接反抗壓迫,不足以呈現殖民帝國的野蠻與暴力本質;非強化抗爭,不足以喚起民眾的覺醒。
溫和派認為,鬥爭可以有多種方法,過度激進,會嚇退生性溫和的農民,要帶領農民抗爭,這是沒有錯的,但可以走在合法的邊緣上,採取多種抗爭方法,可以更多樣,靜坐、聚集不散的人群、廟口的開講、流動的演說等,都可以實行,不必非發動群眾,包圍警察局,激烈衝突不可。
雙邊為了這種路線問題而爭執,是所有社會運動必然面對的課題。而為了強化內部的團結力量,為了凝聚向心力,統一思想,強化組織,以對抗外在野蠻的壓迫,是絕對必要的。所以,為求團結一致,最後只有內鬥分裂,清除出不合作的隊伍,整理出戰鬥的隊伍,這往往是必然的結局。
但內鬥有什麼結果?誰會勝利呢?從歷史經驗看,往往是激進的一邊獲勝。
為什麼?因為激進者的邏輯是最簡單易懂的。強烈的對立,極端的二分,讓是非黑白分明,將群眾作切割。群眾運動是無法訴諸理性的,它只需要清楚的敵我指引。在強大的壓迫下,人們更難以維持理性。人們期待思想絕對,行動單純,對抗意志堅強。
然而,歷史有時是非常弔詭的,因為溫和者,也不一定能獲勝。所有的鎮壓者、暴力國家機器不是以你合不合法,要不要守法為界定,而是你是不是屬於反抗者的一方。如果是,鎮壓當然會持續到最後。
一九四五年之後,日本殖民政府曾逐步公佈當時資料,一份機密文件指出,總督府曾擬定過對付台灣社會運動團體的辦法。簡言之:第一,加以分化,先打擊激進派,扶植穩健派。打擊文協左派,扶植文協右派(即台灣民眾黨)。使之分裂,取締左派活動,容許右派活動。二者互相猜忌,民眾黨被罵走狗,雙方無法合作。第二,取締左派,讓其幹部或入獄或流亡,至其消亡後,再來取締右派。
總之是以二分法,將所有團體切割,打擊激進,扶植穩健;等到一階段結束,再將現存團體分為激進穩健,繼續分化打擊。最後所有團體零細化,就消滅了。
以「後之視昔」的角度看,這確實是一著狠棋。日據時代,從文化協會到農組,都被分化打擊,最後在暴力國家機器的鎮壓下消亡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八年秋天以後,因第二次中壢事件被捕許多人,更需要可以傳播農組訊息的管道。但每一次農組要發行油印的機關報《情報》時,敵人都會知道。有人開始懷疑,農組內部一定有內奸。因此《情報》的事,就決定由專人負責,他人不得過問。自此,《情報》的工作就由簡吉在台中農組本部選稿、刻腊紙,然後由蔡財(一個在農組本部幫忙的貧困農民)把刻好的腊紙送出去油印,印好直接在外面寄發到各地。這個辦法實行後,《情報》的就不再洩漏出去了。
根據楊克煌的回憶,這一年冬天以後,因蔡財有其它任務,加上他的身份也暴露了,簡吉就叫楊克煌代替阿財,執行《情報》的發行連絡工作。楊克煌每個月到農組本部一次,去向簡吉拿刻好的腊紙,帶到台中商業學校北面,靠中豐公路的一個農民家裡,一進屋子,就看見簡娥已經在那裡。他把腊紙交給她,她告訴楊克煌第二天可以印好,再來取。第二天,楊克煌把印好的《情報》帶回去郵寄到各地,也帶幾份回農組本部。這個工作,一直做到一九二九年的「二一二事件」大逮捕為止。
據謝雪紅說,當時農組本部到底有沒有內奸的問題,是直到日本投降後,聽當年特務說了,才查清楚。原來日本特務是從同一棟房子的隔壁間二樓天花板上,走過來農組本部這邊偷聽的,不是由於內奸。但由此也可以想見當時的壓力之大。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28年三月十五日,日本已經對左翼運動採取壓縮政策,進行全面取締。史稱「三一五事件」。包括日本共產黨、日本勞動農民組合等,各地的支部或總部遭到取締,或逮捕,或宣佈非法,進行全面鎮壓。
作為台灣的同盟者,台灣農民組合宣佈要加以聲援,各地進行集會抗議,並召喚農民來參與。
但日本鎮壓已經從日本擴散到台灣,展開全面的壓制。
日警採取緊迫盯人的跟蹤,讓一般民眾對農民組合帶有恐懼,不敢加入;持續的壓力,讓農組難以擴展行動。
這時,簡吉在台中農組本部負擔起調度指揮的任務。他一方面要為油印的刊物撰稿、發動群眾,又要煩惱組合員要去聲援的經費問題,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於是請謝雪紅來協助募款。
為此謝雪紅在李喬松(農組大屯支部負責人之一)的引介下,到台中霧峰拜訪林幼春,也去看了林楓(中部的地主,思想較開明)。通過她的拜訪,農組的人再去募款,相對較容易一些。這是一方面由於她是革命的女性,在台灣社會,不免令人好奇注目,但更重要的是她赴蘇聯留學的資歷,讓所有人刮目相看。畢竟,在當時的台灣,能赴日本留學已經是難得的事,更不必說赴歐洲留學,得花多大的金錢。而赴蘇聯──革命者聖地,那更是一種不敢想像的夢。如今,這樣的傳奇,卻讓一個台中地方上的小小養女做到了。人們的敬重,更多是來自這一則傳奇。可以想見,當時文化協會等左傾團體中的文化人,看到自蘇聯歸來的謝雪紅,是如何的感受!
利用為農組募款的機會,謝雪紅幾乎認識了所有農組最重要的幹部。包括二林事件的醫生李應章,員林的醫生林糊,以及趙港、楊春松等等。趙港與簡吉交情莫逆,情同兄弟。他也對謝雪紅全力照應。
趙港是大肚地方農組支部的負責人,為人非常熱情。他介紹了農組的重要幹部和謝雪紅認識。其中就有一個單純善良的農民蔡X溪。大家叫他「溪仔兄」,因為為人正直,地方上威信很高。謝雪紅也沒料到,二十年後的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時,為她在台灣的逃亡作最後掩護,藏匿得最久的地方,竟然是這位「溪仔兄」位在大肚溪邊的工寮。
她也拜訪過葉陶,這時葉陶在旗後小學教書,她也去簡娥的家「高雄旅館」找她。可惜簡娥太活躍,不知道跑去哪裡了。後來,她終究發展了簡娥的關係,介紹簡娥加入台灣共產黨。
透過簡吉,透過為農民組合募款的活動,謝雪紅認識了台灣文化運動、農民運動最活躍、最重要的領導者。這對她建立起自己的人脈,發展共產黨的基礎,起了關鍵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當二二八起來時,她可以在台中發動群眾,化為武裝鬥爭,動員農村青年參與武裝起義,後來又得以在農組會員的幫助下順利逃亡的原因。這是一般知識份子所沒有的社會基礎。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八年五月,謝雪紅被日本政府由上海押解回台灣。押回的次日,《台灣日日新報》登出一則暗示的消息:「在對岸(指中國大陸)逮捕一個『摩登女郎』,被押解回台了。」就這樣,許多人悄悄傳說著:「謝雪紅回來了。」
六月初她被釋放出獄。過不久,蔣渭水去她居住的旅舍探望,並且陪著她從台北坐車回台中看望家人,兩人在車上詳細的談了台灣的情勢。謝雪紅認為蔣渭水是為了爭取她而這麼做的。過幾天,台共的中央委員林日高來台中看她,決定因林木順無法回台,謝雪紅補為正式中央委員。
謝雪紅是一個企圖心非常強的人,她認為既然要回台灣發展共產主義革命,就得依照最初的政治大綱行事。而工農群眾路線,從來就是共產黨的方針。但她並無群眾基礎,最好的辦法,就是由農民組合與文化協會開始。六月下旬,為了便於同農民組合和文化協會接觸,她在台中公園附近大正町租了一棟日本式宿舍。此時台灣小小的文化圈子,早已傳開了謝雪紅歸來的消息。
過不久,農民組合的幹部,簡吉、趙港、楊春松、楊克培就相繼去拜訪她,和她認識,並介紹農民運動的情況,聽取她的意見。
當時正是農民組合最活躍的時期。全台各地有二十七個地方支部,會員兩萬四千多人。由於各地抗爭激烈,農組缺少幹部,不能應付形勢的需要,簡吉、趙港就向謝雪紅談起這個問題,並提議辦一個青年幹部訓練班。謝雪紅當即積極表示支持。因為這是培養青年幹部,作思想訓練的好機會。
謝雪紅也極力參與農民組合的內部會議。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起四天,在台中農民組合本部事務所召開中央委員會,決議為新設的青年部與婦女部,舉辦聯合研究會,以期培養鬥士;而強化青年部與婦女部,以利組合運動的發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18年六月,台中火車站附近有一處名為「石頭灘仔」的地方,有一個十八歲的養女,帶著無限依戀的眼神,環視著自己殘破而小的居處,那樣寒酸,一無所有。她什麼都沒有帶上,只穿著布做的夾腳拖鞋,從後門走出去,踉踉蹌蹌的走上夜路,走向石頭灘附近,一處鐵橋的石頭路。不知道是不是腳步太愴惶,她的夾腳拖鞋的布帶子斷了。她也不管,就光著腳,踩在石頭路上,不管腳底有多刺痛,繼續向著夜的鐵橋行去。
她躲在暗暗的雜草叢裡,等待南下的最後一班夜行列車。
她想到自己苦命的一生,從小家庭困苦,父母親養不起她,負了債,就只好把她賣給人家當養女。養家的主人刻薄虐待,三飢兩餓的過日子,做苦工,還時時毆打,甚至用牙齒撕咬得她皮開肉綻。她不知道自己這一生還有什麼可盼望的,只能想著,或許像她的一個親戚,自殺了,也是一種解脫。而石頭灘仔這一帶的火車鐵橋,曾有幾次臥軌自殺的記錄,前不久,才有一個妓女因為不堪欺淩,臥軌自殺了。
夜色茫茫中,她想,就這樣解脫了罷。
然而她的耳中聽到有人在呼喚她的名字,有人提著小小的電火石燈,在暗黑中尋找,有人呼喊著:「啊,她的拖鞋在這裡,她就在這附近了…。」
人們找到她的時候,她全身顫抖,臉色慘白,伏在鐵軌邊上,無聲哭泣。此時,她等待的那一班夜行列車,帶著強大的風,轟轟然從她的身邊駛過。
人們把失了神魂的她帶去另一個姐妹的家,勸她一定要活下來,活下來才有希望啊。
她沒有死。她帶著從死神邊上走過,連死都無所懼的勇氣,走向自己冒險的人生。她曾被包養成為姨太太,掙脫養女的命運,離開了台灣。她和包養她的男人在大陸旅行,有一次看見一列遊行的隊伍走過,衝突過後的雪地上,留下一道鮮紅的血痕。她決定,為自己取名叫「謝雪紅」。後來她學習裁縫,成為獨立自姪的女性,思想開始轉變。1925年,和林木順一起到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
1918年沒有死的那個小養女,十年之後。再度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1928年4月25日,上海。天濛濛亮的時候,有人從後門敲門,謝雪紅驚覺不對勁,從窗子向外看到有幾輛車子停在馬路上。
「敵人把我們包圍了!」她轉頭對其它人說。
她的共產黨同志楊金泉去查看另一個房間,回來說:「敵人把我們包圍了,……林木順已經逃跑了。」
謝雪紅聽到林木順逃脫,心裡稍微放下心。林木順和她一起於一九二五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接受蘇聯的革命理論與武裝訓練,一起接受共產國際的指示,在日本共產黨的指導下,回上海組織台灣共產黨,準備以後回台灣發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在古屋貞雄的指導下,農民組合展開相關鬥爭,包括:耕作權的確認,爭取生產物管理權,號召各地支部召開反對種作物扣押與入內禁止的大會,反對土地放領等。
這些鬥爭的根源,是由於當時土地關係為佃農制。地主年年提高田租,假如佃農不答應其要求,即採取「種作物扣押與入內禁止」的處分。所謂「種作物扣押」就是佃農遲交田租時,為了強制執行,或執行假扣押處分,以水田尚未成熟的稻子為扣押標的。而「入內禁止」則是依據假扣押處分,不准佃農走進其耕地。這是地主最常常採取的手段。所以號召鬥爭,實際上是爭取佃農與地主談判的條件。但即使如此,也受到殖民政府的鎮壓。
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七日為了抗議警方對農民組合取締為不當,簡吉、趙港、張行等九人前往總督府提出求見總督,由平島秘書接見,接受抗議書。當夜,農組就在大稻埕文化講座召開了總督府訪問經過報告的大演講會,以期擴大聲勢。
給總督府的抗議書內容中,列了日本殖民政府「狂暴彈壓」的十五點證據,從中可以看出當時農民組合運動的展開,是處於多大的壓力之下。
日本殖民政府不斷以各種手段,彈壓農民運動,從中止演講、檢束到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所謂的「檢束」是指警察有權把人關在警察局裡,其權限是二十天,不必送法院,不列入前科。另有一種「拘留」,是指警察把人關在警察局裡,權限為二十九天,列入前科。超過這個限期,須移送法院(即戲劇中常見的言「拘留二九天」的由來)。警方除了這種課以自由心證的刑罰以外,還可以罰款,稱為「科料」,其金額以二十圓為限。日據時期,警方常以「拘留二十九天」的自由刑,在警察局內任其刑求、虐待、侮辱,讓許多人聞之喪膽。許多平日是地方備受敬重的士紳、地主,碰到警官一樣低聲下氣,一點尊嚴也沒有,深恐被找麻煩,原因在此。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日據時期全台灣各地的「一中」或「一女」,都是以日本學生為主,而台灣學生則屈居在二中。唯一的例外是台中一中。當時是由台中地方士紳、大地主等率先要求總督府設立第一中學,以建立地方教育基礎。後來日本總督府設立日本人讀的中學時,本欲取名「台中第一中學」,而讓原來的一中退居「二中」,但因台中當地士紳集體強烈反對,總督府不得已乃退居二中。這是全台唯一的例外。台中一中素有反抗傳統,自此而起。
發生於一九二七年的事件,則是起因於寄住在學生宿舍的五年級(相當於現在高二)學生,以廚夫態度過於嚴格為由,要求舍監將他罷免。並由各宿舍的室長做代表,於五月四日向舍監請求。但學校方面拒絕學生的要求,訓戒後令其退下。
幾天後的八日晚上,不滿的寄宿學生在熄燈時刻前,把校內的燈全部熄滅後,向舍監室投進大小不一的大量爆竹。舍監室頓時化為戰場。
校方憤怒異常,全面調查是何人所為。但全部學生一起團結守密,校方無法突破,決定命令五十幾個五年級學生「退寮」(即退出宿舍)。有趣的是:校方為此事召開家長會時,文化協會幹部張信義、農民組合幹部趙港、廣東革命青年團張深切(無政府主義者)以家長身份出席,逼校方明示對學生的處分方法,家長會一時陷入混亂。而寄宿學生則聚集在家長會場外的庭院裡聲援,校方一時也無法宣告學生「退寮」。校方只有在會後對五年級學生全體重新命令退寮。但文化協會張信義等認為不當,向校長追問,也向教育課長抗議。張深切則面會寮生,鼓動大家同盟不退寮。到五月十三日,所有二年級以上的寮生(寄宿生)全部離校回家,導致同盟的罷課。
其後,台中一中畢業生出面聲援,作成「全體學生的完全復校為正當」的決議,向內務部長提出,但遭到拒絕受理。而文化協會、東京台灣青年會也來電聲援,情勢日益複雜。校方為了快刀斬亂麻,於五月二十五日針對與文化協會無關的家長使出對策,將五年級學生十名予以勒令退學,其餘學生則經由家長使之逐漸回校而初步平靜。但回校後的學生仍時常鬧事,例如破壞舍監室門扉,向舍監室投擲橡皮球、墨水瓶、石頭、木片等,破壞舍監門窗。到六月中,校方共處分開除了二十六名學生,才慢慢平息。
整個事件的過程,簡吉相當了解。他的「革命戰友」趙港、文化協會幹部張信義和廣東革命青年團的張深切等人以家長身份,共同參與了學生與校方的鬥爭,但學生卻一一被開除,因而他極為憤怒的寫下了<大同團結而奮鬥>。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要和日本殖民政府鬥爭,台灣農民不能只關起門來自己反抗,而是要學習其它地方的農民運動經驗,和其它國家的殖民地反抗理論與實務。對台灣農民來說,他們生活太貧困,知識能力太少,更沒有機會讀書學習。此時,唯有靠簡吉、趙港這樣知識份子,才能打開知識之窗,開啟下一個階段社會運動的道路。
在農民運動的抗爭經驗裡,「台灣農民組合」的成立,只是完成了初步的組織工作,對簡吉來說,下一個階段如何繼續下去,讓農民運動延續生命力,才是一個最困難的課題。
擺在眼前的課題是:如果農民的反抗,永遠沒有結果;如果日本殖民政府的壓迫,永遠有效;如果農民人微力弱,反抗只會帶來更嚴重的鎮壓;如果農民組合不能帶領農民反抗,並在反抗中得到一部份的勝利,為農民爭得權益,則農民組合會逐漸冰消土崩,一步步被殖民地政府瓦解掉。
但如果要繼續抗爭,台灣農民首先必須打破現在的孤立處境。因為,台灣總督府對農民的鎮壓,是採取「關起門來打狗」的方式,讓他們有苦無處說。農民組合,要打出一道缺口。
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日,簡吉和趙港決定,直接到帝都東京去,一起赴東京,參加了日本農民組合第六回大會。他們直接拜訪首相、農相、議員等人,向帝國議會請願。但沒有人接受。只有議員清瀨一郎於三月十二日向眾議院提出請願書。
雖因政府官員不出席,未獲得任何結果。然而,這一次日本行,不僅目睹了日本風起雲湧的農民運動,同時拜訪日本農組與勞農黨,與日本左翼團體建立結盟關係。日本社會運動健將十三人包括布施辰治、古屋貞雄等人,都允諾擔任台灣農民組合的顧問。
簡吉和趙港的日本行,打破了台灣農民組合的孤立,和日本農民組合變成革命同盟軍,為下一個階段農民革命,奠定良好的外部支持基礎。
謝春木在《台灣人的要求》一書中指出:台灣農民組合受日本農組影響不小,尤其簡吉、趙港在日本,學習到不少日本的鬥爭手法,如:排除使用陳情請願這種溫和手段,而採取直接與地主交涉談判,拒繳租金,隱藏已收割的稻作,竊回被扣押的物品,設立假債權等等。簡吉與趙港到處演講《日本農民運動》、《日本農民組合》等為題提供日本鬥爭經驗,讓1927至1928年的農民運動,邁向新的高峰。
這一趟行程,也讓簡吉認識了日本律師古屋貞雄。
古屋貞雄也是一個農民的孩子,他是如何開始成為日本「自由法曹團」的律師呢?由於他對台灣農民運動貢獻,他的故事值得被好好介紹一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洪水流回憶當年的農民抗爭,大家一起去日本警察局抗爭:
「張行顧慮路途遙遠,便叫老弱者先回去睡覺,留下約一百多人去麻豆包圍曾文郡役所,到麻豆已經十二點多,半夜裡突然去了那麼多下營農組的人,不但使曾文郡役所上下大為驚慌,也驚動了麻豆街上還沒睡的居民。麻豆也有農組的組員,均趕來助威,人潮越聚越多,把曾文郡役所團團圍住,結果郡守和警察只好讓步,把抓去的四人放出來;一行人等回到下營,還在廟前下營派出所門口放鞭炮。
來回走那麼遠的路,好些人腳底都起了水泡,有幾個外地農組和文化協會的人趕來聲援,他們都是斯文的留學生,穿皮鞋的腳都磨起了水泡,跛著腳走不動。有兩個女的,一位叫玉蘭,一位是葉陶,她們脫下皮鞋拎著走,而被赤腳的農夫開玩笑說:「我們種田的赤腳漢比讀書人的腳勇!」(見韓嘉玲《播種集》)
葉陶,就是當時被稱為「土匪婆」的農運女戰士。因為參加農民運動,她與另一位農民運動的年輕人楊貴談戀愛。楊貴,就是後來著名的作家楊逵。
回到當時時空,一個交通極端不方便,只有火車、公共汽車、自行車和徒步的時代,簡吉和農民組合的幹部,竟可以在經費困難、交通不便、日本憲警到處搜捕的條件下,籌組起全台灣農民組合的組織,全島二十七個支部,會員達到二萬四千人,這只能說明當時日本式政府的壓迫是如何全面,而簡吉和農民運動者的對抗意志力,是何等驚人!
根據當時參與農組的周甜梅(她與後來擔任過嘉義市長的張許世賢是同學,許世賢是台南第二高女第一屆,她是第四屆。許世賢的女兒張博雅,後來是她的媳婦,她在二○○四年受訪時,已經高齡九十五歲)回憶,當時簡吉都是騎著腳踏車,從高雄鳳山來到屏東市,再以屏東市的一處農組的辦公室為中心,到附近的農村如萬丹、萬巒一帶去演講辦活動。
當時的農民還是非常恐懼日本政府的高壓統治,除了土地被日本政府侵害才起來反抗的人之外,大部份農民不太敢出來參加演講。反而農村的年輕人比較有勇氣,願意來參加。
在屏東的日子裡,簡吉常常白天出去,晚上才回來農組辦公室休息。次日一早,又出門去了。簡吉的交通工具就一輛腳踏車,在農村的牛車路上奔走,從屏東到另一個村子,一次來回就是十幾二十公里,中間又要演講,為農民排難解紛,處理爭議,其辛苦不難想見。但簡吉卻是以此為職志,日復一日,在路上奔走!
當年屏東農組的辦公室就在周甜梅家對面,她先生和簡吉感情很好,簡吉來屏東,就住在農組辦公室裡,常常會過來喝茶聊天。有時從農村回來,累了一天,會順道過來打個招呼,喝杯水,說兩句話,再回去休息。周甜梅夫婦都欽佩簡吉,他們知道當年的老師,可以戴上象徵榮譽的官帽,還可以佩帶一把劍。在農村,那是一種地位,一種權力的象徵,簡吉卻拋下了「權力之劍」,帶上他的小提琴,在農村流浪奔走。
周甜梅記憶最深的是,有一天夜晚,周甜梅夫婦看簡吉勞忙了一天,風塵僕僕回來,直嚷著累得要死,想好好休息。不料他一回到農民組合辦事處,就傳來小提琴的樂音。她和丈夫訝異的去探望說:「你不是說累得要死了,怎麼還在那裡『鋸呀鋸的,『鋸』個不停呢?」
簡吉也笑了,說:「你們不知道呀,我要是不這樣鋸呀鋸的,才真正會死呢。」
他是一個愛音樂,愛小提琴的人,彷彿這音樂才是他心靈最大的安慰。
塵土飛揚的牛車路、貧困而荒涼的農村,無告的被壓榨的農民、粗礪的食物、彷彿永遠踩不完的腳踏車之路,簡吉奔波演講,組織起台灣農民第一次的反抗運動。
這是革命者的外在生活。但社會運動者的內心深處,那最細緻而幽微的人性裡,是一個人的音樂之愛。
然而,從更深層來看,這音樂之愛和對農民之愛,外在形式雖然如此不同,然而,在本質上,去卻是同一種生命氣質。它更像是鏡子的兩面,映出簡吉的內在靈魂。
革命者的情懷,就像切.革瓦拉,他的書包裡,有一本筆記本,寫著他喜歡的詩,那是他自己從詩集裡抄錄下來的。革命者 的愛,更近乎藝術家,詩人。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二十世紀初,台灣農村的社會運動是什麼樣子呢?
那風起雲湧的群眾運動現場,以及從事社會運動的人,是什麼形象呢?
過去我們總是看見那些理論的描述,例如說《日本總督府警察沿革誌》會寫有多少人聚集,現場發生衝突等,但很少有現場的描述。
也就是我們好希望看見那真實的現場感。
但現場感要去那裡找呢?不是歷史書。因為我們的歷史寫得太簡略,太理論化,早已失去司馬遷寫《史記》的文學性與現場感。真正的歷史現場,要看回憶錄、日記、訪談錄等等。所以我寫台灣史的時候,花最多時間在閱讀的,便是這種日記,回憶錄。那才是現場的見證。
現場的見證,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些虛構的歷史,無所遁形。像福爾摩斯偵探片說的:真相,藏在細節裡。
我想,在台灣戲劇的故事裡,朋友應該可以看到我講台灣史的特色。那就是充滿現場感,也就是像報導文學一般,讓我們的聽眾彷彿親臨現場。所以我會敘述戲院的樣子,演員的訓練、戲院裡賣零食的場景。這些都是從作家的回憶錄、日記裡面找來的。
今天,我想帶朋友們去日本時代,1920年代,也就是距離今天一百年前,那時候的農民過什麼樣的生活,農民運動的領導者是怎麼到每一個鄉下地方,去走鄉串鎮,把分散的農民,平時保守而怕事的農民,團結起來的。
我們先來聽一聽,農民運動領袖簡吉,是如何在農村奔波的……。
農民組合的演講現場如何呢?洪水流有非常鮮活的回憶:(見韓嘉玲的《播種集》)
阿貴和我是鄰居,他大我三歲,當時已經畢業一年多,以前還沒有畢業時,我們每天都是一起上學。有一天晚上,我們一起去聽演講,廟前人山人海,演講台前後都站滿了人,我人太矮小,在人叢中鑽來鑽去,什麼也看不見,後來鑽到一個同學父親開的店前廊下,和那位同學站在長板凳上,才看見講台。演講台中央有一張桌子,有個人站在桌前演講,右邊也有一張桌子,戴金黃色帽子的臨監官和通譯官,及三名記錄警官坐在那兒。那時我還是個孩子,為了好奇湊熱鬧,頭一次去聽演講,並不注意演講人說了什麼,只聽到大家頻頻鼓掌。當時還沒有電燈設備,講台點著電土(乙炔石)火,四周昏黑一片。在黑暗中忽而會有手電筒的閃光這裡那裡的閃著,我聽到旁邊的人說舉手電筒的是日本警察,他們在照認誰去參加演講集會……。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在簡吉留下的少數幾張照片裡,有一張是和布施辰治、李應章、謝春木等人的合照。照片中人都衣著整齊,神色安定。有一種革命同志一起奮鬥的精神。另有一張照片恰恰形成強烈的對比。
那是和李應章在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日午後十時所照的,上面的說明文字特地註明:「二林農村演講被檢束記念攝影」。那應該是簡吉應邀到二林演講,被日本警察制止檢束後,於夜間所照。照片裡,簡吉戴著一頂帽子,上身著西裝背心,寬鬆的長褲,皮鞋上沾滿灰塵,雙手放在背後,整個人看起來風塵僕僕,面色嚴肅,彷彿還在抗議著被檢束。而李應章則身著長類似醫生的長白袍,彷彿剛剛從醫師的診療室走出來,來不及換好衣服,就衝去和簡吉演講似的。他雙手插腰,目光直視,唇角下抿,非常不馴的憤怒著。
在他們的身上,在塵土飛揚的農村奔波演講的辛勞,不斷和日本警察的檢束抗爭的憤怒,在眼神中,如實的保留了下來。一個時代的兩個知識份子,為農民並肩作戰的情義,彷彿超越時空,見證了一個時代,最有尊嚴的容顏。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六年,簡吉奔走的地方,簡直到了驚人的地步。
他協助成立的農民組織,就有台中大甲農民組合、雲林虎尾農組支部、台南曾文農民組合、嘉義農組支部等。這樣的活動量和組織能力,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或許不難。但在通訊困難,只能靠人面對面去連絡,而交通又極為不便,只有鐵路、少數的公車和腳踏車的當時,若不是有極大熱情,堅毅的體能和意志力,是無法支撐下去的。
《警察沿革誌》曾分析:
在全島各地反對將土地放領予退官人員的運動過程中,與日本農民組合、勞動農民黨建立了連繫,尤其為二林事件而來台辯護的麻生久、布施辰治的與啟發,逐漸走向左傾農民組合的形態,同時增強了結合為全島性的統一農民團體的機運。
有感於各地農民組合組織增多,有需要建立一個全島性的組織,來團結農民,聯合力量,交換經驗,共同抗爭,依據簡吉、趙港等的提議,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於鳳山召開「各地方農民組合幹部合同協議會」(合同,閩南語的意思即會合),討論此一問題。參加者有來自大甲、曾文、嘉義的代表共十人,由簡吉、黃石順提議設立「台灣農民組合」,結果無異議通過。
震撼日據時代台灣史的最大社會運動組織「台灣農民組合」,捲起大時代的風雷,宣告踏上歷史舞台!
曾在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因下營案而坐牢三十三年的洪水流先生,對童年時代所參與的農民組合運動,有非常鮮明的記憶。這也是現今留下來關於農民組合運動最完整的「現場報導」,那也是日據時期台灣農村最真實的寫照,值得細細去品味當時的情境。
大約是一九二六年,我唸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下午三點放學回家,走到農民組合下營支部長張行的哥哥開設的雜貨店前,那裡已經聚集著四、五十人,正圍觀著插在店門口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子,那旗子紅底上有一根甘蔗、一根禾稻,根莖交叉枝葉向上,兩邊彎成橢圓形,甘蔗枝幹一節節,蔗葉綠色,禾稻枝葉也是綠色,稻穗穀粒是金黃色的,甘蔗與禾稻的中間橢圓形裡面,是一把鋤頭和一支鐮刀,鋤頭柄和鐮刀柄也是交叉的,下面十個白字「台灣農民組合下營支部」。
公厝的門楣上掛一塊牌「台灣農民組合下營支部」。公厝有庭院,房子較大,前面是大馬路。下營支部遷到公厝時,組合員已經相當的多,下營差不多有半數的人都加入了,於是設立了青年部和婦女部,每晚七至十點,有好幾十個青年男女,也有老婦人,都聚在公厝學漢文及農民歌曲。漢文教的是平民課本及平民千字文課本,平民課本第一課是:「來來來,來讀書,來識字,不讀書,不識字,苦一世。」平民千字文課本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像和傳略,也有中華民國國旗,是五色旗,青紅黃白黑,象徵滿漢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中華民族,那些書有喚起民族覺醒的作用。
教唱的農民歌曲有七字四句的歌仔戲調,也有喚醒台灣民族覺醒的曲子,我記得有支曲子是<六月割稻>,歌詞為「六月割稻真辛苦,點點汗珠滴落土,田頭家啊快活收租,哎喲,哎喲……」平舖直述,言簡意駭,男女老少一聽即懂,人人隨學隨會,牽牛割草的牧童都會大聲的唱。
教讀漢文、教唱農民歌,經常被日本警察干涉,尤其是農民歌謠最為日警忌諱,一九三○年以後,農民組合雖遭壓制而被迫解散,但是只要有人唱農民歌曲,刑警就十分注意。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2008年,八八風災發生後,我曾經去阿里山看災情,幫當地農民行銷茶葉。在嘉義梅山一帶,後來我決定走梅山的後山,那是一條比較難走的道路。繞山而行。從梅山繞到山邊,再繞到雲林古坑,再轉竹山。我想查看的是名叫「小梅基地」大概在什麼地方,地形如何。
當時開車所經過的地方,是橫跨日本統治初期的反抗,到農民運動,更延伸二二八事件的武裝基地,謝雪紅的逃亡路線等。這是歷史脈絡的重要線索。
有一件不能忽視的抗爭,是竹林事件。此事的重要性,在於它橫跨三十五年的反抗史。一九一二年的林杞埔事件,它是台灣農民武裝抗日運動的據點;一九二六年的竹林抗爭事件後,它是台灣農民組合運動時的地方支部;光復以後,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在國民政府軍隊鎮壓全台之際,反抗民眾更在此地成立了武裝基地,名為「台灣自治聯軍」,與埔里的「台灣民主聯軍」相呼應。張志忠是「自治聯軍」司令員,而簡吉則是政委,也就是「自治聯軍」的最高領導人。其後,這裡成了共產黨的重要支部,與鹿窟、阿里山等地一樣,是地下黨的武裝基地。白色恐怖肅清時,此地也成了「重災區」。
橫跨近四十年的歷史,貫穿了武裝抗日、農民運動、二二八、武裝鬥爭等,這是追索台灣史最重要的線索。但一切源頭,還得回到當年農民運動。因此,此處先由「林杞埔事件」和「竹林事件」說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五年的「官有地拂下」政策則是促成農民進行串連,成立全台組織「台灣農民組合」的導火線。
所謂「官有地」實際上是農民早已耕作的土地。以大甲為例,它是二百五十多年前就由來台開墾的祖先從事耕作。清朝時期,政府承認其所有權,交付田契、契單等證件,令其繳付租稅。日本殖民台灣後,總督府予以調查,依舊承認其所有權,且予課稅。
但約於一八九七年、一九一一年、一九一二年的幾次大洪水,將土地沖走流失,致荒蕪一片。因此政府視之為荒地,免除了租金。原有的土地所有人為了重新開墾整理,千辛萬苦,建設堤防,種植草木,歷盡艱難,才在荒地上恢復耕種,成為良田。但這些所有人多次申請賦予所有權,政府卻以開墾不足為由,駁回申請,或者對申請不理不睬,毫無下文。
不料到了一九二五年,因「行政整理」,淘汰了許多官吏,日本總督府竟以「撫慰官吏,令其長住台灣,促進台灣人之啟發與內台人融洽,且開發未墾林野而策進工商繁榮」為理由,從農民手中奪取土地,給予退休官吏。農民被剝奪生存依據,向當地郡守陳情,但都沒有下文。此時文化協會在各地的演講中,不斷鼓勵農民起來抗爭,而農民組合,尤其是鳳山農組的抗爭成功,鼓舞了農民,各地陸續發生爭議事件。而簡吉則成為他們求助的最主要對象。簡吉也毫不保留的前往支持,作策略指導與演講,帶領他們起來抗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歷史總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日本殖民台灣,總的政策是資本主義化。土地整理,先登記,再清理隱田,開發山地林野,都帶來嚴重問題。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二林事件不到一個月之後,「鳳山小作人組合」就改名為「鳳山農民組合」,推簡吉為組合長。鳳山農民組合的成立和簡吉的加入,是台灣農民運動走向抗爭擴大化、組織化的轉捩點。
「鳳山農民組合」起源於陳中和新興會社要收回租佃給農民的土地,佃農一旦失去耕作土地,生活頓失依所,因而紛紛抗議。最初並無組織,後來在簡吉等人的指導下,農民團結起來 進行集體抗爭。鳳山農民組合協助當地農民向陳中和新興會社抗爭,協助談判,終於取得勝利,陳中和新興會社同意延後七年收回鳳山街的土地。
簡吉戴著眼鏡,被稱為「目鏡簡仔」。當時戴眼鏡的人很少。他戴近視眼鏡,身上揹一個公事包,穿一身灰色的西裝。奔波在牛車路上。
和二林事件相較,鳳山農組的勝利,是農民首度抗爭成功。這大大鼓舞了被壓迫的農民,各地農民紛紛邀請簡吉前去演講「鳳山經驗」。自此開始,簡吉由一個地方知識份子,一躍而為農民的新希望。只要有農民被壓迫的地方,他們就想到找簡吉和鳳山農組,請求協助。簡吉因此到處演講,鼓動人心。從一九二六年開始,鳳山農民組合組成演講隊,分赴農村演講,以期喚醒農民的抗爭意識,宣傳抗爭經驗。被壓迫的農民只是抗爭的乾柴,簡吉有如在農村到處點燃農民運動的火種。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二林本是一個安靜的農村小鎮,在蔗農反抗林本源糖廠發生後,台灣文化協會特別於1925年4月19日,請林獻堂到二林舉辦演講,一時人山人海,盛況空前,民眾反應熱烈。此事促成了農民的政治覺醒。在文化協會的支持下,1925年6月,文協理事李應章在彰化二林成立「二林蔗農組合」,隨即開始向林糖交涉提高收購價格,也向北斗郡、台中州、總督府請願,但都沒有得到善意回應。
日本對台灣的殖民,採取所謂「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更因為台灣氣候適合種植甘蔗,清朝時期台灣已為糖業生產基地,對台灣製糖的經營不遺餘力,訂定各種辦法,操縱蔗農,實施「採收區域制度」和「產糖獎勵法」,以榨取蔗農血汗。在這些制度下,蔗農所受的約制主要如下:
1.蔗農所種植甘蔗只能賣給規定的糖廠,不得越區販賣。
2.甘蔗收購價由廠方於每季甘蔗收成,製成糖於市場銷售後,才制定甘蔗收購價,蔗農不得有異議。
3.秤量甘蔗由廠方進行,蔗農無權參與。
4.種植甘蔗所需的肥料需向所屬糖廠購買,購買金額於收購價中扣除。
5.甘蔗採收由廠方僱工進行,工資由收購價中扣除。
在這種合約下,蔗價完全由糖廠片面決定,不能有異議,鄰近糖廠收購價比較高,也不得越區轉賣,肥料還要向糖廠購買,價格也完全由糖廠決定,秤量甘蔗時糖廠總是偷工減兩,蔗農也不得有異議。
蔗農長期受壓迫,不滿情緒早就漫延,出現激烈的反抗只是時間的問題,二林這個地方的特殊情況,正提供事件爆發的觸媒。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為什麼農民運動起於彰化二林?因為這裡有一位醫生李應章。如果你還記得,他是和蔣渭水一起,在看到飛行員謝文達之後,決定籌組〈台灣文化協會〉的創始者之一。
醫學校畢業後,他回到彰化二林開業。
1921年3月,從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李應章在家鄉二林開設保安醫院。他的家族本為彰化的地主之家,再加上他成為一個鄉村醫生,在地方上更有信譽和威望。他帶著青年人的熱情,文化協會的理想,穿梭在鄉間小路,治人疾苦,傳揚理念,影響力愈來愈大。
這是他老家開設的診所。門楣上的扁額,診間的題字,看診的藤椅,簡單的醫療設施,都還有著濃濃的傳統農村建築的特色。
這一張圖很重要,是因為它顯示出一個台灣最早期的西醫,是如何開始在農村落地生根的。也就是,現代化的西醫如何被台灣農民接受的過程。西醫院的模樣,當然與中醫診所那種放滿了中藥櫃子、用小秤量中藥、飄著中藥氣味的場所不同,但相對也較乾淨明亮簡單。
因為一切醫療方法、吃藥方式不同,現代化的西醫如何被傳統農民接受,可能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可惜留下的資料不多。
〈李應章的革命摩托車之旅〉
日據時期的台灣鄉村,交通非常不便利,農民上醫院看醫生,只有牛車、步行或自行車,如果身體還可以去醫院,就自己去。但病重了,總是有諸種不方便,因此發展出醫生騎摩托車到鄉下「出診」的文化。
那時的醫生總是提著一個大大的牛皮製醫療包,那裡面有常用藥品、針筒、注射器、點滴、外用消炎藥、小手術器具等等,所以體積不小。醫生要出診就把大醫療包綁在後座,輾轉到鄉下去看診。
但當時摩托車仍是非常稀少的交通工具,因此只要遠遠的,聽見摩托車引擎的聲音,鄉下的孩子就會高喊著:「醫生來了喲!」
李應章回到鄉村,非常摩登,買了摩托車代步出診,那模樣,還真像後來在中南美洲搞革命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 -1967)。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談台灣農民運動,就不能不談台灣糖業。
當時有一句台灣俗語說:「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第二憨,吃煙吹風;第三憨,吃檳榔嘔紅」,即是明證。
另一句話是「兩個保正不到五十斤」。意思是說兩個保正(當時的里長),加起來的重量,不到三十公斤,可見苛扣欺騙之嚴重。
農民很無奈,因為政策向糖業公司傾斜。
荷蘭的《巴達維亞城日記》於1624年2月記載「蕭壠產甘蔗」,顯示臺灣平埔族可能最晚在14世紀時就已經知道種植及利用甘蔗。而清朝的《番社采風圖》的「糖廍」圖中人物以漢人為主,似乎製糖業技術為漢人所有,平埔族並未掌握製作蔗糖的技術。從荷蘭時代開始,殖民政府即鼓勵農民種植甘蔗,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在1650年前後,台灣每年砂糖輸出額多達七、八萬擔,約4800公噸,主要輸往日本。
種糖的農民,主要是福建人。至今台南人仍有愛吃甜的傳統。這個,得說有三百多年歷史啦!
台南的朋友們,可以很驕傲的說。
鄭成功時代,由於鄭軍有缺糧的問題,故鼓勵種稻,糖產量一度下降,後來劉國軒受命從福建輸入新種蔗苗,並且從泉、漳聘請製糖名師改良技術,臺灣糖年產量達到18,000公噸。
此一時期臺灣糖業的主要出口對象仍然是日本,藉此換取製造火器需要的銅鉛等金屬。鄭軍以此跟清廷打仗。
清朝統治之後,製糖業持續發展,糖廍主要集中於今天的臺南一帶。相較於荷蘭與明鄭對糖業採取政府掌控專賣的態度,清朝對於糖業的發展較為自由放任。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看簡吉的老照片,會有一種感動。
日本時代的小學教師,對孩子多麼重要。特別是對農村的孩子。
我媽媽的小學老師。一個女孩子怎麼可能上中學。女孩子以後就結婚生孩子,上學有什麼用?這是傳統台灣人的觀念。
所以,那時台灣女子上學很少。
簡吉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鳳山公學校教書。
唯一和他一樣年輕的老師,是一個台南市來的女教師,名叫陳何。她是獨生女,父母親在台南市區開店做生意,家庭富裕,對她特別照顧,不但讓她從小受教育,還允許她拋頭露面,到鳳山公學校來教書。由於受教育得早,當她開始教書的時候,晚讀的簡吉還是公學校的即將畢業的學生。
陳何等於是簡吉的老師,簡吉因此特別的敬重她。
從老照片來看,她長得眉清目秀,賢淑安靜。古文說的「小家碧玉」。她的相貌也是如此。五官是細緻而清秀的。在當時小學老師的合照裡,簡吉穿著制服,大盤帽,腰佩長劍,戴著眼鏡,長相斯文。而陳何嫻淑端莊,柔和安靜。
真是很「適配」的一對。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最初只是因為「捨不得」。捨不得簡吉這樣偉大的靈魂,被埋藏在台灣史的角落,寂寞而少人知。我只是想安慰一個寂寞的逝者,為他留下一個簡單的傳記,喚醒這世間,曾有這樣一種純粹而美好的革命者的心靈。
然而隨著採訪與研究資料的逐步深入,我一點一滴進入簡吉的故事裡,一條線索一條線索的理清楚,拼湊簡吉生前的行跡,慢慢編織為一張粗具輪廓的網,才發現這是一篇被埋藏在地底的「大史詩」。那是台灣反抗運動史最精彩、最壯烈、最具有青春活力與土地生命力的社會運動。我感到震驚了!
震驚於自己的無知,震驚於台灣史怎麼可能這樣,隱藏一個偉大生命如此之久,震驚於歷史如此無情,讓他被台灣的政治鬥爭所掩埋。
國民黨,作為壓迫者,必然隱藏這一段歷史;民進黨,作為反對運動者,卻由於簡吉的「紅色革命家」的身份,也被民進黨有意忽略。整個歷史,隱藏在藍綠鬥爭的夾縫中。然而,我更震驚於歷史如此有情,竟讓簡吉在二二八時生下的孩子──簡明仁,在近六十年後,用一種稚子之情,追溯父親的軌跡,讓他的歷史慢慢浮現。
而我何其有幸,能用十幾年光陰,追尋這一段被掩埋的歷史,並且看到真正的「生命之光」。
不知有多少夜晚,我一邊翻閱史料,一邊反覆查看自己採訪的筆記,一邊嘆息:「啊!原來是這樣。」那些歷史謎團逐一解開。
像日據時期農民運動捲起二萬四千農民的參與,為什麼在光復他們沒了聲音?為什麼二二八之後,謝雪紅可以躲藏如此之久,還偷渡流亡?二二八軍隊鎮壓後,所有反抗運動就結束了?二二八之後,台灣人如何反抗?為什麼中共地下黨被查獲時,有一個山地委員會?是誰有這能耐,去組織了原住民?……
無數謎團,在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的歷史軌跡裡,終於找到答案。那是從日據時代以降,歷時數十年所形成的一條長遠的河流,一條壯闊的河流。那是由台灣農民所組成的共同記憶,台灣史中,被隱藏起來的「反抗地圖」。
在國民政府的白色恐怖鎮壓下,這一段結合農民運動與紅色革命的反抗史詩,被壓抑而無法伸張。在民進黨執政後,由於台獨反中路線,再加上他們延續了國民政府的反共意識形態,也刻意壓抑這一段歷史,而為台灣史研究者所忽略。
沒有簡吉與日據時期的農民運動史,沒有簡吉與農民組合為歷史脈絡的二二八事件,像被撕去「左半部」的書,怎麼看都無法完整起來。也因此,民進黨不斷說二二八沒有真相,其實是因為他們有意或無意的忽略了簡吉和台灣農民運動的歷史。
串起這一條反抗歷史脈胳的人,正是簡吉。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那個在二二八過了二十三天後生下來的孩子簡明仁,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加州柏克萊(Berkeley)大學讀書。在美國這一段時間,他悄悄的尋找自己父親──簡吉的歷史行跡。他的父親在他四歲的時候,就以中共地下黨的罪名,遭到槍決。他的母親很少願意談及父親,一來是戒嚴時代,他父親是政治犯,提起他的名字本來就是禁忌;二來是如果孩子因為父親之死關注政治,心懷怨恨,開始有反抗的思想,採取行動,會帶來不測的後果。她寧可讓孩子不知道父親的過往,也不願意孩子重蹈簡吉的覆轍。即使在家中,簡吉也只是謎一般的名字,不能提起的禁忌。
他到了美國,卻感受到不同的社會氛圍。特別是在1971年的柏克萊,正是美國學生運動的大本營,雖然學生運動的高潮已過,但校園裡還有幾面建築的大玻璃被學生打破,尚未修復;校園裡貼滿了反戰的標語,下課時間的校園廣場,還有人聚集演講反戰與黑人民權運動。也正是在美國,他從校園的圖書館開始尋找父親生前的足跡。然而,那些歷史被掩埋太久,彷彿無法理清。
在柏克萊大學,他認識了王雪齡。因志趣相投,相戀相愛。學業完成後,簡明仁要留在美國教書,於是論及婚嫁。依古禮,母親要去王永慶家提親。王永慶不僅知道簡吉,還敬佩他為農民做了很多事。
能想像這樣的情節嗎?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農民運動家、共產黨人的兒子,生於二二八之後,由母親自己剪斷臍帶生下來的孩子,長大後出國讀書,娶了大企業家王永慶的女兒。
這是比傳奇更傳奇的真實歷史。
不斷追尋父親生命史的簡明仁,為了還原歷史真相,從2004年開始舉辦〈漫漫牛車路──簡吉與台灣農民組合運動〉圖片展,在全省幾個地方展出。2009年,隨著楊渡《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一書的出版,更擴大規模,聯手到各大學舉辦圖片展覽與巡迴講座,到2017年為止,共舉辦了六十幾場展覽與講座,感動了許多未曾聽聞過這段歷史的學生。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20年代,幾乎是世界性左翼運動風起雲湧的大時代。
台灣受到影響是必然的。因為,台灣既然是被日本帝國主義所壓迫,反抗的力量,必然要走向反帝國主義,而反資本主義、反帝國主義最強烈的,當然是社會主義。所以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是沒有自由主義思潮的。因為自由主義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思產物,那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而既然要反抗帝國主義,當然是走向社會主義思想。
影響所及,1920年代開始的文化啟蒙運動,也就是文化協會,在遭遇到日本吹過來的左翼運動風潮的時候,就因激進革命路線與原本溫和的文化啟蒙運動路線不同,鬧意見分歧,最後分裂了。
另一方面,台灣農民運動則在1926年與日本左翼的勞動農民黨,與日本農民組合合作。吸收他們的經驗,日本甚至師來為台灣農民打官司。到了1928年,台灣共產黨成立,農民運動即與剛成立台灣共產黨結合,與謝雪紅合作,走向激進反抗路線。
這一條左翼運動的路線,從1926年開始,一直延續到1930年,日本軍國主義抬頭,在日本首先大逮捕日本共產黨,又在台灣逮捕台灣共產黨和農民組合的幹部,最後,激進運動的人如謝雪紅、簡吉等領導者都入獄。社會運動的反抗時代就沉寂了。
即使如此,1942年左右被逮補者都陸續出獄後,因戰爭時期的軍事統治,高度壓制,沒有活動空間。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在國軍還沒有來接收之前,陷入大混亂。幸而有早年這些左翼運動的反抗者,受到民眾擁戴,以三民主義青年團的名義,出來主持各地社會治安,才維護台灣安定。
可惜後來的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大逮捕,使得台灣左翼運動者幾乎被逮捕或流亡殆盡。台灣左翼傳統在三十八年的戒嚴下,再無活動空間。書被查禁,甚至思想也可變成犯罪,因此台灣失去了左翼的思想。
長期以來,台灣只有右翼思維。這也就是為什麼民進黨雖然是反抗者,但他們的思想,仍是繼承蔣介石的反共抗俄路線,毫無差別。
我特別想講這一段歷史,是得台灣需要補課。補那一段被消失的左翼運動史。補台灣被消失的左眼。我希望這一段真實的台灣史,讓我們重新看見台灣的英雄人物,看見他們的歷史,看見他們的人格風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個人如果沒有雙眼,走路會失去平衡。雙眼的作用,才能使世界立體起來,感覺到距離、遠近,否則世界是二維空間,是平面的。
就像球員,如果只有一隻眼睛,是無法接球的。因為他無法判斷球的距離,在一瞬間何時該合上手套,何時接得住球,都無由判斷。
一個社會,如果只有一隻眼睛,它的視線是平面的,他見到的世界也變成平面的,只有二維空間,看不到這個立體的世界。看不到立體的真實,就會失去距離感與平衡感。社會內部一定會出問題。就像人會跌撞撞,社會也會不斷發生失衡衝突。
事實上,台灣一直與全世界的各種風潮連結。這是由於台灣處於東亞轉運的節點上。台灣是作為與大陸連結的窗口。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就與東亞文明、歐洲市場緊密結合。而明清時期,列強也從未遺忘台灣這個東亞轉運中心。等到日本統治時代,歐洲文明通過日本轉入台灣。當時日本的主要潮流正是「脫亞入歐」,是以學習的對象都是歐洲,包括教育,學的是英國、德國,建築學的是歐式的複合體。
總統府、台大醫院,各地的縣市政府、火車站等日本時代的建築都是。而思想上,日本也受到歐洲思想潮流的影響。當歐洲在資本主義發達後,發生反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潮,以及更激進的共產主義思想,並從思想轉向行動,轉向激進的革命,日本也不例外。
1920年代,由於蘇聯革命成功,激起了世界左翼革命的浪潮。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孫中山將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實行「聯俄容共」政策;日本的左翼運動崛起,工農社會運動勃興;影響所及,台灣文化協會也激進化,向左轉,台灣共產黨成立,農民運動也左翼化。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張維賢二十三歲,而連雅堂已經五十歲,兩人相差了二十七歲,連雅堂卻壯心如青年,支持這個年輕人的戲劇活動。張維賢和日本無政府主義者結盟,發行雜誌,又和勞工團體結盟,鼓勵抗爭。因此招致日警的注意,7月14日,對孤魂聯盟展開大搜索,許多文書被沒收。張維賢因無犯罪證據而釋放,但孤魂聯盟也無形中宣告解散,一心追求戲劇藝術的他決定赴日本築地小劇場進修,學習表演藝術。
連雅堂在張維賢要離開時,特地送他一本談無政府主義的書。
這是連雅堂未曾被看見的一面。因為寫《台灣通史》,編《台灣詩乘》而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他,一直被視為是傳統文人,卻不知他思想如此開明,如此貼近年輕的反抗之心。
兩年後,張維賢從日本學成歸來,他和「台灣勞働互助社」的無政府主義者合作,組成〈民烽演劇研究會〉,決定招募演員,為訓練他們的藝術素養,他為演員開了音樂、戲劇、表演、文學等課程。最有意思的是,他請連雅堂來開課,講授「台灣語研究」。而連雅堂也很妙,藉由這個課程,一邊研究台灣語,一邊將台語與中國古典文學連結起來,開啟了台語詞源研究的先鋒。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我自己曾寫過《有溫度的台灣史》一書,和幾本相關的傳記、戲劇史等,所閱讀的資料不計,僅是為了讓一段歷史鮮活起來,而親自踏查海港、山巔、荒塜、小村,為了尋找一個真相,而遍搜好幾個人的傳記、日記、筆記等,為了書寫歷史場景而儘量尋找舊照片以為印證,那種種辛勤勞苦,以及追尋過程的喜悅,唯有內心知曉,萬般心事,真難以為外人道。
所以我可以遙想,當連雅堂寫完《台灣通史》,深夜掩卷,獨自面對寂靜天地,面對故鄉的一抹青山,想著自己所書寫的青史,所敘述的悠悠先民,如今仍在異族統治下,而自己所能做的,只是留下歷史記憶長卷,那心境,是何其深沈而又複雜!這八首詩,正是這既壯闊又曲折的心情。
他稱自己書成之日,「落落先民來入夢,九原可作鬼猶雄。」將自己的書寫,化為那些磊落的的靈魂,在九洲大地上游蕩,做鬼仍是英雄。那是何等的寂寞與氣魄。然而他深知,自己是民間自發的史家,跟那些受政府委任的史官完全不同,所以他稱自己是「游俠」,因此最後一首說:「一氣蒼茫接混冥,眼前鯤鹿擁重瀛。渡江名士如相問,此是人間野史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百年前(1921年),連雅堂將三大卷《台灣通史》編輯刊印,大功告成之際,寫下八首七言絕句,其中第三首是這樣的:「馬遷而後失宗風,游俠書成一卷中。落落先民來入夢,九原可作鬼猶雄。」
這是他自敘、自詡,甚至是頗為自豪的內心話。
六十萬字史書刊成的那一刻,連雅堂心中所想的是:司馬遷之後,大部份史書都是由官方主持編修,已失去了史家祖宗司馬遷獨立思考、秉筆直書、堅持大是大非、得罪當道亦無所懼、成一家之言的風範。他自己不是官派的正統史家,而是一個民間學者,收集史料,踏查史蹟,獨立寫史,如同一個「游俠」。如今史書寫成,他感覺到,那些被歷史所遺忘的、那些渡過黑水溝來台開墾的先民,那帶著復國之夢來台的明朝遺民,都不會惘然消逝,在九洲的大地上,他們的英魂依然磊磊落落,偉岸挺立,一如英雄。
讓逝去的英魂與精神永存,這便是連雅堂在詩中所想表達的感動與安慰吧。
被視為史家的連雅堂,由於體型修長瘦弱,年輕時即多病,總被認為是文弱的書生。特別是傳世的《台灣通史》,文采典雅,體例完備,資料豐富,因此總給人一種史家老夫子的形象。
然而細讀他的詩,才會發覺骨子裡,他是充滿游俠情懷的人。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三四年時,由日人組織的「台北劇團協會」決定於二月廿五日至廿八日展開「新劇祭活動」,演出部分邀請張維賢參加。這些參加的劇團大多由水準較高的日人組成,台人參與的僅有民烽劇團而已。
張維賢不僅參加了,而且以台語演出,這在以日人為主的「新劇祭」不得不說是一項突破。當時選定的地點在現在西門町萬國戲院附近的榮座,是日人居住地帶,觀眾當然以日人居多,而張維賢以台語演出之挑戰也愈大。尤其經過語言的隔閡,其表達需要更準確更豐富才行。於是他選擇拉約斯.美洛斯的《新郎》,將之翻案作純中國式的《新郎》。翻案劇之難是世所公認的,因為除了原作所表達的精神與情節需透過表演藝術保留之外,尚需顧及到地方的民情,使之不至於離譜。在語言之掌握上,亦需要極為準確,既不失原味,且是地方式的推廣。這是一大考驗。另外透過演技與舞台效果之配合,若能讓聽不懂台詞的日人,同樣能理解,這亦是一大考驗。
當時參與的日人則演出小山內薰作的《孩子》、前田河廣一郎的《天涯海角》、契訶夫的《熊》。參與者皆為日人之受過高等教育者,因之張維賢的挑戰特別之大,猶如一場決戰。
開演之初,日人以民烽為唯一台語劇團,故首推張氏排定秩序。民族自尊心極強的張維賢則堅決主張抽籤。結果民綘演第一場開鑼戲。他們於是群起反對,認為日人較多的觀眾,怎能以台語戲開鑼呢?結果張氏堅決到底,終於按抽籤順序演出。
廿七日,演劇決戰之夜,觀眾姍姍來遲,人數不多。全劇約四十分鐘演出,觀眾肅然靜坐、鴉雀無聲,直到幕徐徐落下之後,群起熱烈鼓掌達五分鐘之久。遲來的觀眾深以未觀全劇,紛紛到後台及辦公室提出異議,並希望次夜民烽演出壓軸戲,份量才夠。但張維賢則仍堅持原則演開台戲。當時聲勢之大,使日人劇團相顧失色,似乎演出中是專看民烽而來的。此次新劇祭演出,奠下他在日據時期台灣演劇界的地位。據王詩琅說:「當時日台人的知識分子之間,不論認識他的,或是不認識他的,凡是一提到新劇,莫不伸出拇指說:『張維賢的好。』他的大名真正是響叮噹,光芒四射。……『新劇台灣第一人』在那個時候他也可以當之無愧。」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你可知道,台灣演劇最好劇團,是無政府主義者所組織起來?
他們曾為台北的弱勢者做了許多奉獻。
一九三○年夏天,張維賢從日本學小劇場歸台後,組織了「民烽演劇研究會」於現今南京西路蓬萊閣(圓環)附近。據《警察沿革志》記載,他回台後尚且擔任台北、彰化等地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剛成立的「台灣勞工互助會」的指導,一邊重整步伐,擬定計畫,招募團員,成立「民烽」。當時的「民烽劇團宣言」充滿無政府主義的藝術論色彩。全文如下:
「我們祖先生活在過去,我們生活在現在,將來也必須活下去。無論過去與現在的生活,我們受到太多太多的肆虐、強權的欺騙蹂躪以及侮蔑,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然而我們要不斷努力,前仆後繼,奮鬥不懈。我們衷心盼望,為尋求「真正人類的生活」,還要奮鬥不休。藝術即是因此產生意義。藝術的目的,即是要教育我們以正確的觀念,來糾正人類繼起的慾望,改變傳統陋習,並使人團結友愛,共同迎向全新的社會秩序。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有著正確的觀念與堅定的意志,才能喚醒社會大眾的認同。
更要緊的,要靠藝術來確立起社會大同的理想。藝術具備結合大眾思想與情感的功能。透過藝術的發展向上,可使得社會化為創造並充滿新生命的大同世界。因此藝術和真正的科學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相依為命的同胞弟兄。藝術的真正使命,也在於能夠喚醒我們去擁抱更多更廣闊且面貌豐富的生活,暗示我們去過人類真正意義的生活。
看!以往所有真正的藝術家思想家被傳統社會消滅後,仍有前仆後繼的英雄繼起,為革除人類的奴隸性,努力建設富於理想希望的合理的社會自治生活。然而現在的藝術家是否真正的藝術家呢?令人疑問!現在之所謂藝術家已失卻本來的真面目,成為時代的怪胎。他們逢迎特權拍馬屁,猛拋媚眼,專注重形式,成為特權階級的玩物,甚至死命歌頌法西斯,打擊反對派的演員藝術家,有意讓人民終身成為專制統治的奴隸。
看!現在所謂的民眾藝術、大眾藝術,所有的文藝、戲劇、音樂、美術竟成為愚弄大眾的反動工具而已。因此,處在現今之世,如何諒解並關注整體人生問題,並揭露那御用藝術的黑暗,仍是我們努力以赴的目標。本劇團同仁對聲稱不關心藝術的大眾大聲呼籲,請儘速來參與為藝術而藝術的劇團,共同完成我們對藝術的使命。」
這完全是無政府主義的宣言了!
我們太不了解無政府主義。
更無法了解左翼運動內在的烏托邦社會主義的精神。那種精神,在台灣,由於白色恐怖時期和三十八年的戒嚴,幾乎斷絕了。台灣是一個缺乏左翼認知的社會,因此當我們讀到張維賢的宣言的時候,感覺像看到外星人。
我們用現代劇場的認知,去看日據時期的劇場,也看那時代的劇場導演和演員。但我們很難深入理解。因為他們是為理想而創作,為烏托邦的社會理想而演戲。最核心的是那背後藉以支撐起來的理念。而不是演劇而己。
台灣唯一一個讓我感覺到有這種精神繼承的,只有陳映真。他自認年輕時是一個安那其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後來轉而為左翼、走向社會主義。終至組了讀書會,被出賣而坐牢。後來他辦《人間雜誌》。
人間雜誌的創刋號即是帶著濃濃的烏托邦社會主義的情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七年四月下旬,「星光」再度在台北舉行公演:
新劇排演
台北市有志青年組織的星光演劇研究會,於四月二十日起在永樂座排演新劇三天,將其所有收入會費的五分之三捐與盲啞學校、仁濟院及愛愛寮。這確是很好的美舉,也可以說是表現台灣新人的氣象。第一夜演《芙蓉劫》,第二夜演《金色夜叉》,第三夜演《母女皆拙》、《終身大事》及《你先死》。開幕前及換齣時,添奏西樂,琴韻悠暢,曲節精巧,觀客無不拍手讚揚,真不枉他們平素磨心研究之功了。我們希望該會會員此後倍加細心研究,以達革除舊劇的陋弊,創造於民眾大有裨益的娛樂!
這次演出,據張氏回憶,曾遇上演出之難題,即《金色夜叉》中熱海夜景之場面無法表現,最後絞盡腦汁,向電力公司租借五百燭光照光燈兩座,燈前做架,用玻璃刷色,以照出夜景。海景的佈景,後設台架,用厚紙剪成月亮的樣子,內裝小電球,按時間之進行而移動,以表現劇中之時間。這種講究舞台佈景與效果的演出,在台灣尚屬首次,是值得注意的,也由此可見「星光」對演劇用心之深,用功之勤,是其他文化劇團所不及的。
這時期張維賢的思想也在變化中逐步走向定型。早年,他以一個藝術愛好者介入於戲劇,但此次演出三個月後的七月底與日人無政府主義者稻桓藤兵衛、周合源、林斐芳、楊德發、楊清標、蔣德卿等人,組成「孤魂聯盟」的團體。但演劇活動依舊不輟。
一九二八年正月,「星光」利用春假期間,在北市永樂座日夜連演十天。這種長時間一劇團的公演,是在台財大勢大的日本人都不曾有過的藝術上的成就,也可算是本島的奇蹟。這次公演在演出技術上又遭逢另一困難,即《可憐閨裡月》的主人翁軍人,皮膚因每日遭陽光照射而必須顯出古銅色,但化妝無法辦到。那時因「星光」尚無人明白有化妝之油彩,只得拿繪畫用的彩色粉筆來化妝,結果演員每日卸裝後,皮膚痛如刀割,但為著演出,也唯有如此。其堅持藝術與表現之精神實在令人感佩。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四年,張維賢的網球球友陳奇珍的朋友陳凸(陳明棟),自廈門返台。陳凸與當時廈門通俗教育社有相當往來,「對於做戲,稍有經驗,並能代人化妝,時常談起廈門的文明戲。」於是張維賢之興趣大起,結合當時的網球朋友,為共同探覓新的、足以表現現代生活與思想的新戲,邀請陳凸為導師,開始著手研究,並定名為「星光演劇研究社」。就這樣,他懷著無限的熱情,開始了一生與新劇不解的淵源,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著更好、更代表人類生活與命運的戲劇而奪鬥,甚至留學東京、遠赴大陸等。
一九二四年日本高壓統治下的張維賢正當壯年,滿腔熱血,毅然投身戲劇,結合了朋友,著手研究排練田漢的三幕劇《終身大事》。二四年冬,在陳奇珍的大厝內首度舉行試演。據張維賢的回憶:「這一齣劇因為男女老幼,社會各級階層,均能理解,所以頗獲好評。」尤其這些「演員大半都是受過中等教育以上的業餘者,當時被認為最規矩正經的模範青年,因之大受各界矚目。」因為,在他們演出之前,台北僅有日本「改良戲」,而改良戲復多流氓,因此有「流氓戲」之稱,因而此次演出,使人對新劇的觀感為之耳目一新,再將之與大陸的「愛美劇」對照之下,則其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化妝之必要,是日據下的台灣新劇工作者所共知的事實。粉墨登場是必然的事。尤其早期缺少女性演員,多由男性演員反串,是以化妝成女性是早期的困擾之一,張深切也曾在戲中反串過女性。但粉墨固然足以應付,若遇上特殊處理,則又束手無策。一九二八年春假,張維賢在永樂座的演出即遇上化妝的困擾:
這次又遇到一個新困難,就是《可憐閨裡月》中主人翁的化妝問題。劇中飾演軍人的一位演員,要將每日被太陽曬得像古銅一樣顏色的皮膚,設法表演出來而辦不到。那時侷處孤島,又無人指導,亦不曉得有專供演員化妝用的油彩,只好用洋畫家所用的彩色筆(Pastel)來化妝。因此演員在每次下妝後,顏面皮膚痛得要命,雖然經過好幾天後,每逢洗臉,仍如刀割。
由此可見當時對化妝需要的缺乏。
而當時,觀眾、劇場與收費是如何?
以一九二七年之物價比例而論,當時之收費並不算便宜的。在有限制的資料中,《台灣民報》有過如下的記載:
星光演劇社自去一日至十日在永樂座開演文化劇,因含有改造社會之教化,故觀客甚夥,其出演的表情,喜怒哀樂頗有出神。但恨其設備不周,使一班呼茶賣菓之徒,每逢演得入神時,偏在座客背後大呼小叫,或若輩私自喧嘩、擾亂觀眾,使得觀眾討厭,實為可惜。最其缺點者,觀客買券,分青單六十錢(樓下)、紅單三十錢(樓上),券中亦無註明,況入門又無人指揮,使不知者提紅單而坐樓下,頃刻收茶代替,亦不言黑白,則要求四十錢,客怪而問之,即答謂補單,為此觀客頗感不雅云。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小時候聽祖母和爸爸談起日本時代,便是貧困的農村、被徵收的稻米,吃蕃薯簽,不能自己殺豬,豬肉要交給公家,否則日本警察會來抓人諸如此類貧困的記憶。
後來一些比較城市的記載,或許也有現代文明的各種活動,但和農村的貧困比起來,差得太多了。台灣普遍是貧困的。
但是在那樣貧困的環境中,當時的文化人如何
日據下台灣新劇演出的劇場情況,大約可分幾點來探討:演出場地、演員訓練、舞台設置、化妝、燈光、觀眾及反應等。以下我們逐一討論。
演員之訓練一般說來相當之短,唯有星光劇團及其後來的民烽劇團,在張維賢的嚴格要求下曾有較長的訓練時間,其餘的劇團,尤其文化劇亦少訓練。據張維賢的記載,當時之訓練方式以一九三三年時最為嚴格:
此時,對研究生的訓練,不重理論,而重實習。把達比特斯基作的《One Dollar》,做訓練劇本。由淺入深,從實際研究訓練中,使之知由來,識本源,所得成績,頗為成功(以前研究所後半期時)。無論動作和劇詞,都把他訓練到預料的程度後,再進一步指出他的不夠水準癥結,而使他逐漸明白演劇的真諦。所以訓練一半,雖只用《One Dollar》做劇本,然而研究生對之完全不覺厭倦。且對於演技及演劇的理解,大有進步。初期研究生至三、四個月時,常常要想登台一試,但一年以後,對於演劇的真諦,稍稍明白後,大家連想也不敢想了!並且都已知道,每一劇本每一角色,在演出時,所說的劇詞,所做的動作,都是始終如一的,不論演出期間長短,都是一貫到底!,不容稍改的,就像京戲中唱詞和道白相同的,絕對不能馬虎。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張深切隨後又於豐中大倉庫演出捉迷藏式的「試演」大會。這前後,張氏有極為詳細的描述,這份資料,也是目前最生動地描述與日警當局對抗的新劇運動的情形:
開幕前便擠滿了觀眾,警察署加派警察和「臨監官」各帶劇本嚴陣以待,警告我們不得超出劇本台詞,否則即時中止。我們演出的有《暗地》、《接木花》其他數齣節目,兩天的公演算是在盛況裡結束了。
這次的成功,絕不是我們的表演或內容好得叫觀眾歡迎,實在是民眾不管好歹熱誠擁護的。演完後第二天,警察署傳我到高等課說話,問我編《暗地》和《接木花》的用意何在?我答道:「劇本是你們檢查通過的,我們沒有妄穿劇情,也沒有多說一句台詞,何必再問?」他們坦白說,單看劇本,實在沒感覺到那麼激烈,及看見了演出,加上表情動作,才知道這兩部劇本的內容都有問題,以後禁止公演。
我抗議他們干涉藝術活動,迫我們走投無路。辯論結果,他們提出了一個折衷辦法,說:四部劇《暗地》秋部應刪除,冬部須看了劇本另議,至若《接木花》絕對禁止。他們看穿《接木花》帶有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諷刺台灣的命運,不能作純藝術作品看。《暗地》雖然比《接木花》激烈,卻只描寫社會的黑暗面,似乎比較可以容允。警察局的干涉,使我精神上受了很大的打擊,演劇如果也得受這麼嚴厲的限制,前途的發展,渺茫沒有希望,雖則能發展,也沒有意義。我因為不能編「為藝術而藝術」的劇本,更不會編導討好日人的戲劇,所以無法編劇。
在高等課受訊的情形,我不敢讓會員們知道,痛感台灣不是久居之地,一方面準備再逃亡大陸,一方面加強訓練演員,故意提出《暗地》冬部讓他們檢閱,果然收到需要刪改的通知。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六年,經過鼎新社的巡迴公演後,各地文化劇相率興起,霧峰據言也有文化劇,協助文化運動。張深切於一九二五年回到草屯的老家,常和地方青年往來,一九二六年據其自述:
「組織了一個團體,研究演劇,得了前輩洪元煌、李春哮、洪錦水、林金釵等人參加支持,成為一個業餘的劇團。當時霧峰也有文化劇,協助文化運動。他們的戲劇是屬於宣傳為主,藝術為副,我們的是以藝術為主,宣傳為副,所以我們的劇團比較受歡迎,也去過霧峰及其他地方公演。這時因招不到女演員,所以我自己也常常飾女角,濫竽充數,演來確實肉麻可笑。幸而春哮、金釵、元煌和洪深坑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演技純熟,比起職業演員演來還要逼真,精彩好看。戲劇多是我自編自導自演,現在回想過去,不知從那裡生出如此膽量,真是初生牛兒不怕虎,長出犄角倒怕狼。」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四年八月一日出版的《台灣民報》第二卷十四號,刊載了張梗(群山)的《屈原》獨幕劇,這雖是一個短短的劇本,卻是第一齣台人所創作的劇本。該劇以屈原的歷史故事為藍本,刻劃出當時知識人感時憂國的心情。雖然創作之手法與表現,還相當粗糙,但在台灣劇本創作上,卻有其篳路藍縷的意義。
第二個劇本則出現於一九二四年九月一日,《台灣民報》第二卷十八號,逃堯著的《絕裾》獨幕劇。亦是相當短的劇本,然較於張梗的劇本,卻有了更強的現實性。該劇劇情相當簡單,前後不過千字。講述一青年欲參加文化運動,其父阻止,以一般台人最常見的話語說:「少年人大多血氣方剛,動不動,就講起爭鬥呀,運動呀,皆不過一時的意氣,總有翻悔的一日,我家薄田幾甲,除納太平租稅而外,三食可繼,且可以供汝買幾部詩集,購數冊新刊,也不致落人之後,何苦去爭鬥呢?」
而這位意欲從事政治運動的青年,則代表了當時頗為普遍的覺醒知識分子—受過教育、充滿理想,對世界有抱負,而且是中等的地主之子,有社會良心的青年,雖然意在改革社會,卻受一般明哲保身之人的誤解,而且與家庭有無限的牽繫,因而,只能在求得了父母的了解,妻子的諒解與贊同之後,父母有妻供養,始敢毅然於行動,這種典型,無疑地代表了早期文協知識分子的部分心情。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過去研究台灣史,很少以探討台灣話劇的起源、劇場活動的樣貌、劇場的演變歷程等等。我們不妨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在podcast裡,將台灣現代性的話劇,也就是我們現在最熟悉的〈舞台劇〉的形成過程,發展故事,好好來說一說。
如果我們能設想一百年前,也就是1920年代,台灣人是怎麼開始玩起舞台劇的,那時的劇場長什麼樣子?燈光要怎麼打?演員要怎麼化妝?日本警察會不會來檢查等等,實在是很有趣的事。
對現代舞台劇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撥冗聽一聽,看看我們的舞台劇是怎麼走過來的。
現代的舞台劇,剛傳進台灣時,都叫「新劇」。那是有別於舊劇。舊劇主要指歌仔戲、布袋戲、傀儡戲等等。 舊劇的演員是要學戲的,跟著師父學唱唸做打,還要有古裝的服裝道具等等。
新劇是以說話為主,演員所穿的服裝是現代的。而且演出的內容很多是從歐洲作家、劇作家,如易卜生、契珂夫等的劇本,來改編演化,用台語來演出。所以他們很多都穿著現代的西服,如果是日本劇作家的戲,也會穿和服。
當然,最開始是由日本、上海、廈門引進這種新的表演型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一九年,東京的台灣省籍留學生即組織了一個演劇團,到中華青年會館去義演。劇題有尾崎紅葉的《金色夜叉》和《盜瓜賊》,主要演員有張暮年、張芳洲、吳三連、黃周、張深切等人,據張深切的記載,當時曾與大陸留學生有過極深的交往:
「張暮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物,一手劍術打得相當漂亮,他很雄辯,說話直截了當,對演劇甚有興趣,我跟他學習些演出法,就和他合作;編了幾齣獨幕劇,到中華青年會館去表演。這時參加的雖然不少,我卻只記得有吳三連、黃周、張暮年、張芳洲等幾個人。我們沒有所謂導演,會館幾位幹部好像有田漢、歐陽予倩和馬伯援等人幫忙了我們的化粧和演出。
暮年飾《金色夜叉》的貫一,芳洲飾御宮,暮年的演技相當優秀,芳洲體格胖肥,姿態既不婀娜,又發不出女人聲音,演來有點滑稽,大家都笑了。我出演獨幕短劇,飾盜瓜賊,三連飾農夫,黃周飾闊佬,合演起來有點模樣,這可以說是中台合演的首幕劇。
這兒回顧,是時的演出當然幼稚可笑,在當時卻堪稱為很大膽的嘗試,也可以算是台灣文化劇的發軔。我得了這次的經驗,對演劇漸感興趣,後來在故鄉組織文化劇團,配合文化運動巡迴公演。又十九年出獄後,在台中創辦台灣演劇研究會,而至近年再加入藝林電影公司,這一連串的演劇關係,究其淵源,可以追溯東京中華青年會館的演劇為濫觴。所以每次演劇時,我常要聯想到三連、暮年這幾位老搭檔。」
1924年秋天,台灣中部彰化的一幢古老大厝裡,搭起了一個臨時戲棚子,棚下坐滿了好奇的觀眾,他們是在地的農民,和從台中彰化一帶起來的讀書人。除了那些知識份子有讀了《台灣民報》在去年刊載的胡適劇本《終身大事》,其它農民根本不知道《終身大事》要演個什麼碗糕。
演員是一群去了日本留學或者讀了漢學的讀書人,還都是好人家的孩子,而不是那些流浪各地演戲的職業演員。但他們怎麼要「下海」了呢?是想出名嗎?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這一齣戲是三幕劇,鑼聲響起時,大家都靜了下來。鄉下的燈光不是很亮,只有幾盞特別亮的燈泡在舞台上,照著演員的臉。人們聚精會神,因為他們未曾看過不是唱的(如歌仔戲),不是打鬥的(如武生戲),而是認認真真,想探討一個人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這樣嚴肅的戲是以前未曾有過的,在台北,或者一些大都會中,人們會叫它「文明戲」,但是到鄉下演出,這還是頭一次。
「這一齣劇因為男女老幼、社會各級階層均能理解,所以頗獲好評。尤其這些演員大半都是受過中等教育以上的業餘者,當時被認為是最規矩正經的模範青年,因之大受各界矚目。」事後,這一次演出的主導者張維賢如此回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一九二一年夏天,上海的文明戲班首度進入台灣公演。
上海民興社來台公演之原因,據記載係有《台灣日日新報》漢文記者李逸濤去福州欣賞由上海赴福州上演中的民興社文明戲班,回台後召募股東數人,並派同社記者謝峻赴上海與當時民興社主持人鄭光天簽合同,班員三十名包括女性在內,佈景在上海新造,鬧台則採用平劇鑼鼓。
演出時間地點由一九二一年六月十日起兩個月內,由台北新舞台戲團而萬華,而桃園,而新竹,然後解約。後屬劇團則自營南下巡迴公演,計有台中市、台南市、嘉義等地方,由台中市人劉金福包戲,期滿後該團返上海。
演出劇目計有:
喜劇:《莫名其妙》、《賣花結婚》、《兩怕妻》、《行喜得子》、《醉戲妻》、《鬼同馬響》、《假死戲妻》、《骷髏跳舞》、《老小換妻》等。
正劇:《議和之母》、《西太后》、《玉堂春》、《大偵探》、《黑夜槍聲》、《血淚碑》、《楊乃武》、《拿破崙》、《新茶花女》、《袁世凱》、《百花亭》、《孟姜女》等。
演出方式係以喜劇為開場戲,然後接正戲。以當年七月三日新舞台之劇目為例,日間戲以《鬼同馬響》鑼,然後接《血淚碑》;夜間戲以《假死戲妻》開鑼,再接《楊乃武》。
台詞與歌唱皆為北平話,因而與台灣觀眾有語言隔閡,為使觀眾明瞭起見,上演前先作劇情解說。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作為藝術之一環的戲劇在日據時期,穿過形式移植的時期,在時代與社會的變遷中,不僅反映了帝國主義下人民的生活與社會;同時,參與了政治運動,透過藝術形式,傳達人民的願望與心聲,從而影響了當時的社會,發揮了與文協演講異曲同工的效果。
中國如此,日據下的台灣亦不例外。
台灣之有話劇,據呂訴上在《台灣電影戲劇史》之說,當始於一九一一年,「是直接受著日本明治開化時期的政治劇的新演劇(後來被稱為新派)的影響。此新演劇首次公演於明治二十一年十二月三日在大阪市新町座。主持角藤定憲(すどう さだのり)是政黨自由黨的壯士,組織『大日本壯士改良演劇會』,來宣傳政見為目的。」
而台灣最初的新演劇「改良戲」則誕生於一九一一年五月四日。日本新演劇之元祖川上音二郎劇團來台北市朝日座上演,最初是社會悲劇。
一九一二年由日本人莊田及「朝日座」主人高松豐次郎等加以模倣,開始組織台語改良戲劇團,應募來的台灣人演員,都是台北之流氓。劇情採台灣當時的民間故事為題材。但無劇本及對白,與大陸之「文明戲」略同的是皆採「幕表制」。幕表制可任演員自由發揮,但劇情常易導致離譜。
當時上演之劇目有《可憐之壯丁》、《洪禮謨(火車棟仔)》、《廖添丁》、《大男尋父》、《巨賊簡大獅》、《周成過台灣》、《孝子復仇》等,舞台裝置方面亦僅有簡單的風屏式佈景而已。伴奏樂器則採取日本舊劇(歌舞伎)之樂器。
由上可知,在劇情上,不脫家庭倫理劇及復仇義賊這兩大主題,與舊有戲劇的內容並無任何差別,有的也只是以新的形式(新演劇)來傳達民間流傳已久的傳說故事而已。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在社會的分佈趨於兩極化的日據時代,抗日運動無疑地有著極為良好的土壤。但欲要在這土壤上茂盛且連結地開花,則需要客觀環境的助益,另一方面更需要主觀的推動者。
客觀環境上之助益,依據葉榮鐘在《台灣民族運動史》的論述有如下數點:
第一是辛亥革命的影響:在辛亥革命前,日本人辱罵台灣留學生的口頭禪是「清國奴」,而清朝內政外交的失敗,也使得台胞深感祖國無法保護自己,反更增恥辱之感。但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留學生重新燃起希望,對台灣的重獲自由漸生信心,當時更有被視為「祖國派」的學生,認為應該回到大陸去為祖國奮鬥效力,使之強盛,台灣的解救才有希望。
第二是民族自決主義之影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勢已定時,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表十四條和平條件的原則,高倡民族自決,民族本身有決定自身命運的權利。無論任何人均無法也不應剝奪一民族的生活、教育、道德、習慣和語言等的權利。此一「民族自決」理論曾讓當時的朝鮮與台灣人為之振奮,並視之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理論基礎,遂有「台灣非成為台灣人之台灣不可」的論調,期能喚醒台胞的自尊,追求自由與尊嚴。
第三是日本「民本主義」運動的影響:東京帝大教授吉野作造曾在一九一六年著《談憲政本質並論其成功之途》的論文,提倡「民本主義」(Demoracy,即民主主義)並與帝大經濟學福田德三教授組織黎明會,展開如火如荼的運動,一時蔚為思想界巨流。台灣留學生久處殖民地,從未有主權在民之理念,吉野對他們啓發頗大。
第四是朝鮮獨立運動的刺激:一九一九年三月,朝鮮發生民族獨立的大暴動(又稱萬歲事件),世稱「三.一運動」。此一運動雖歸失敗,但予台灣留學生刺激最大。因為台灣於一八九五年成為日本殖民地,朝鮮則在一九一○年始遭吞併,二者同為日本殖民地,照說台灣早十五年應為「先輩」,但在政治、經濟、財政、教育等方面,卻比朝鮮還不如。因此台人常引朝鮮為例,攻擊日人之不公。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蔡培火在《給日本國民書》中,對官界之日本人獨佔,及其對台灣人的影響,有過極透徹的分析:「官僚在我們中間,據說懂得日本話的有二十幾萬。又在日本各地受過高等專門教育的,為數原已不少,近年每年有百名以上的畢業生,此外還有留學中、英、美各國回來的,也有幾十名。台灣官僚對於這些新人如何處置呢?聽了勿要怕!全台灣包括中央與地方,僅僅寄生於高等官五級以下者五名,判任官有級者三十餘名,其餘都是長年以來坐食無事。……我們在任何方面都被徹底地支配。最近在新竹州,有一台灣人巡查出任警部補;這是空前的破格,引起了非常的騷動。另一例子,是在五名寄生的高等官中,有一名被任為郡守(即郡長),在其部屬的日本人官民,認為無顏見人,日本人經營的雜誌代為洩漏了嘆聲。但是,我們的知識階級都在失業飢餓的狀態,卻無一人替我們訴苦。那些來台灣的日本人,一面聽令我們坐食,而自己同時都有相當的地位、漂亮的官舍……。」
由這段話,可見出當時知識人之無出路的苦悶與憤懣之情。而這種差別待遇,分明標誌著「民族歧視」。
因此,台灣的民族運動,事實上是民族問題與階級問題結合併發出現的反抗帝國主義運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23年,那個幫助林獻堂的議會請願運動,在東京上空灑下傳單的謝文達,引起非常大的震撼。
那一年,他才22歲。
但這個出格的行為,立即引起日本政府的憤怒,台灣總督田健治郎還特地訓斥他不該做這種「反日」的事。謝文達知道了在日本殖民者的天空下,他的羽翼不再自由。於是1923年4月12日,也就是事情發生兩個多月後,他渡海前往中國大陸,與父親謝春池等家人團聚,暫居東北長春百川醫院,當然,謝文達的故事還有很長,他後來參與了中國空軍的建立,但因在軍閥時代,不合理想,便又離開。
後來參加蔣介石的北伐,也參與中國最開始的空軍飛行訓練,抗戰後參加過幾次抗日戰役,但因身份特殊,被日本特務盯上,也被國民政府的特務藍衣社盯上,準備將他殺害。幸好都平安渡過。抗戰結束,他回到台灣終老,1983年在台北病逝。
與謝文達同在日本學開飛機的,還有一個韓國人──安昌男。
安昌男的故事更為傳奇,他返回韓國,成為飛行的勇士,卻也帶起了韓國人反抗的勇氣。他變成反抗者的象徵。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人竟然有飛行員,讓所有民眾都興奮極了。連一向有心結的台北醫學校(後來為台大醫學院)和師範學校(後來的師範大學)的學生,都拋開一直以來互相較勁的心結,一起到青年公園觀看飛行表演。蔣渭水等人以歡迎會名義,成功匯集了全台各校學生於台北醫學校,使各校學生產生思想交流與聯結。
台北醫學校的四年級學生李應章那一年24歲,課餘常讀大杉榮、山川均等左翼思想著作,受到五四運動影響,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他參觀了那一場飛行表演後,內心深有感觸,認為台灣人不應甘於殖民統治,做一個二等公民,只要奮發有為,有好的教育栽培,有文化的啟蒙,也可以翱翔在天空,成為一世英雄。不久,他就和醫學校四年級同學組織觀光團,赴中國革命根據地廣州旅行,參觀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和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他目睹中國的戰亂與軍閥割據,知道台灣不可能靠中國來拯救,唯有自己站立起來。他決定把台灣的青年組織起來。
1921年4月,李應章和吳海水、何禮棟等人在台北籌組〈全台灣青年會〉,向林獻堂、林熊徵勸募資金時,認識了蔣渭水、蔡培火。蔣渭水認為「不作便罷,若要做,必須做一個範圍較大的團體才好」。青年人志氣高遠,意氣相投,於是決定組成〈台灣文化協會〉。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之初是一個台灣人資產階級與知識份子為主的民族主義文化啟蒙團體,該會章程規定:「以助長台灣文化為目的,而不涉及政治。」1921年10月17日下午一點起,於台北市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 (今靜修女中) 舉行創立大會。
文化協會旨趣書寫著:
「回顧島內,今也新道德之建設未成,而舊道德早已次第衰頹,緣此社會之制度墜地,人心澆漓,唯利是爭,無智蒙昧之細民固不待論,位居上流者,概以揣摩迎合是務,以博取一身之榮達為能事,一面青年多安於眼前之小成,薄志弱行,更無確乎不拔之大志,甚而至思想流於過激,既無國士之風,而有盜賊之行,此不但不能圖國家、民眾抑或民族之向上,一知半解,言行不一致,荼毒社會,莫此為甚。興思及此,台灣前途實堪寒心。於茲吾人大有所感,因即糾合同志,組織台灣文化協會,謀台灣文化之向上,切言之即互相切磋道之真髓,圖教育之振興,獎勵體育,涵養藝術趣味,以期穩健之發達,其歸結務在實行。」
出席成立大會的人高達1031名,可見參與之熱烈。其中以醫師、地主、公學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的學生為主,另外也有農民、工人、商人、律師、士紳等人參與。隨後通過林獻堂為總理,楊吉臣為協理,蔣渭水為專務理事,並選出理事41名,評議員44名。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在日本學會飛行的謝文達,終於在1920年回到台灣。
這時他已因在日本飛行比賽中獲獎,非常有名。台灣的報紙大幅報導,並由台灣總督府安排了飛行表演。
有意思的是這時的飛機性能還不能飛越海洋,只能作短程飛行,所以他的飛機是海運回台,再組裝修理後,才能飛。
9月23日,由台北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後來的台大醫學院)、工業學校(後來的台北工專)、師範學校(後來的台灣師範大學)、農林專門學校、台灣商工學校以及淡水中學等在校的學生,聯合起來,舉辦一場歡迎會。在醫學專門學校大禮堂舉行。台灣總督府的總務長官下村宏和各方官員,地方士紳都來參加,共有一千百多人與會。
對所有台灣人來說,人類有一天可以在天空飛行,已是很高遠的夢想,這大約是美國人才敢有的夢想。想不到,一個台灣孩子,做到了。
「有為者亦若是」,既然敢於追夢實踐,為什麼不敢想望台灣人文化的增長,達到議會民主與自治的目標呢?
這些平時分散各地的學生,終得團結起來,開始想組成文化團體,啟蒙民眾,實現更遠大的理想。這就是文化協會誕生的因緣。
1920年10月17日,謝文達選擇了在家鄉的台中練兵場做表演第一站,共飛行41分鐘,這是第一次台灣人在自己的鄉土天空飛行,當時被稱為「島人航空始祖」。第二站北上,10月30日、31日連續兩天,在台北練兵場(今青年公園),分別做了19分鐘及18分鐘表演。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這個世界剛剛開始知道飛行,學習飛行。一切都還是新的。
飛機體是木頭打造的,引擎以工業用引擎打造。而機翼與機體都靠人的感覺去操作。那就像當年的汽車一樣,一切都在摸索。
而日本發展得遠比中國為早。所以民間已有幾間飛行學校。這也難怪後來在日本侵華戰爭的空戰中,日本有很大的優勢。
想像謝文達的時代,距今天一百多年,機械功能要靠技師來調整,發動機的潤滑油與汽油箱有限,而飛行速度也只有時速一百多公里,那是何等艱難的學習。
在缺乏安全設備與專用飛行機場的時代環境下,飛行是多麼危險。那就像開一輛插著翅膀的汽車,飛在天空中,只要輕易失去平衡,或任一設備失靈,一摔下來,命就沒了。
謝文達畢業的飛行,就因潤滑油管破裂,導致視線模糊,降落時摔了飛機。幸好摔在泥沼之中,人飛了出去,才保住一命。
另有一次,是一個穿青衣的女子,沿路糾纏要賣算命符給他。他買了,得到的卻是「小心,小心,小心」的警語。他三度叫人檢查飛機引擎,最後引擎突然破裂,還好他沒飛,否則一定會喪命。
謝文達回頭點找那青衣女子,卻無人見到。日本人於是傳說那是青苗觀音在保佑謝文達。
那是飛行剛開始的時代。我們都不了解那是什麼樣的時代氛圍,而謝文達的故事,正好指引著我們看到一個天空剛剛為人類張開隻臂的時代。
那是充滿勇氣與冒險,危險而刺激無比的年代。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的家世確是最貝有典型的家庭。
他的祖父謝道隆與丘逢甲相識相知。1895年乙未戰爭,謝道隆率軍參加八卦山決戰。戰敗,與丘逢甲遠走廈門。一年後歸來葫蘆墩。日本警方特地來拜訪,對其抗日經歷知之甚詳,因此這是一種警告,也是一種拉攏。
謝文達自幼聰明,跟祖父讀漢學,不想上日本公學校。祖父勸他要去上,否則以後只能在鄉下當一個農夫。謝文達因此認真上學。因聰明好學,得到日本老師的疼惜指導。希望他繼續上進,於是考上台中中學校(台中一中前身)。這是林獻堂等中部士紳因有感於日本教育對台灣人歧視,所以有意成立一所專門給台灣人唸的中學校。
謝文達在台中一中三年級的時候(當時初中至高中,日本學校要讀五年,但台中一中只有四年,所以學生一定要自己力拼,或另外補習,始得考得上日本的高等學校,或者總督府台灣醫學校,現在台大醫科),1917年,他目睹美國飛行家亞瑟.史密斯(Art Smith)在台中練兵場表演飛行特技,神為之迷,心嚮往之,即矢志投身航空。
他父母本來不答應,因為摔飛機的人太多死傷了。但他以絕食表達決心。過了五天,父母終於軟化,讓他赴日本學飛行。
在台中一中校長田川辰一的支持下,還好家境還算富裕,得以赴日進千葉縣津田沼海岸的「伊藤飛行學校」學習飛行技術,以優異成績畢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23年2月11日,東京火車站的上空,一架hispano飛機在天空中盤旋,不久,機身斜斜旋轉,向下降低高度,在東京鬧區的上方。突然,從飛機的側翼,飄下幾萬張的紙片。紙片跟著飛機飄呀飄,像下雪。
二月的東京雖然冷,但這一天沒下雪,東京人有點訝異的撿起紙片一看,原來那是一張傳單。傳單上寫著「台灣人三十年來,呻吟於專制政治統治之下,備嚐塗炭之苦,專制政治不但違背人道,而且違背立憲精神……!」哦,台灣,那日本的南方殖民地……。站在東京車站的日本人可能在心中說。
然而,真正興奮的是台灣議會請願團的成員和三百多個台灣人,包括了蔣渭水、蔡培火、陳逢源等人。他們剛剛從東京火車站下車,帶著請願書,要來東京面陳議會請願書給日本國會議員。在車站迎接他們的,有三百多位台灣「新民會」和「青年會」的成員,大家齊聚在火車站前,一邊散發傳單,一邊唱著議會請願歌:「世界平和新紀元,歐風美雨,思想波瀾,自由平等重人權,警鐘敲動,強暴推飜,人類莫相殘,慶同歡,看、看、看、美麗臺灣,看、看、看、崇高玉山。……」
他們愈唱愈熱血,覺得議會請願有希望了。這時,天空中飄下的雪花般的傳單,他們抬頭上望,只見一架飛機,像灑花般,不斷飄下傳單。受到如此鼓舞,他們更大聲的唱著:「神聖故鄉可愛哉,天然寶庫,香稻良材,先民血汗掙得來,生聚教訓,我們應該,整頓共安排,漫疑猜,開、開、開、荊棘草萊,開、開、開、文化人才。」
開著飛機幫「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在東京上空灑傳單的飛行員,名叫謝文達,生於1901年,台中豐原烏牛欄庄人。
接下來這幾集,我們就要來講述謝文達的故事。
為什麼要用幾集來講呢?因為他的生命代表了台灣人的典型。無論家世,他成為台灣第一個「飛行士」(飛行員)的奮鬥歷程,日本當時的飛行環境,以及與中國的比較,都有許多可探討的地方。乃至於他回台灣的首度飛行表演,最後促成「台灣文化協會」成立,這都下歷史奇特的交會與因緣。因而我想特別花一點篇幅來說一說他的故事。
特別提醒的是:他的故事太精彩了。這幾集,你非聽不可!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環遊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在沒有飛機的時代,環遊世界要坐輪船,慢慢越過大洋。九十五年前有,「台灣議會之父」、「台灣第一公民」之稱的林獻堂就帶著兩個兒子林猶龍,林攀龍,進行為期一年的歐美深度之旅。後來他寫下《環球遊記》一書。這不僅是台灣第一部公開發行的歐美遊記,也是最早一份台灣人看世界的翔實紀錄。
1927年5月,林獻堂從基隆出發,經過香港、新加坡、斯里蘭卡後,再到埃及看金字塔,接著通過蘇伊士運河從法國馬賽登陸歐洲。林獻堂漫遊英國、法國、德國、荷蘭、丹麥、比利時、瑞士、西班牙、義大利。在美國,從東岸的紐約到西岸的舊金山,處處都有林獻堂的足跡。
一路上林獻堂以日記、遊記的形式紀錄所見所聞,以台灣為出發點,巨細靡遺的探討歐美各地的風俗民情,並與台灣在殖民統治下所遭遇到的種種困境作比較。
有趣的是他在書中記載了美國禁酒時代,華人如何用藥的名義,進口紹興酒,成為共享的美酒。充滿林獻堂的幽默。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林獻堂受梁啟超的影響,蓄意結交日本高官貴族。1914年,他邀請當時在日本有「自由之神」美稱的明治維新思想家板垣退助伯爵來台訪問,還特意聯合板垣退助成立「臺灣同化會」,在各地舉行演講。板垣退助倡言亞洲人要抵抗白人之侵略,中國可以發展陸軍,日本適合發展海軍,而台灣人在二者之間,適合作為橋樑,三者要和平相處,所以日本要重視台灣人的權利。
林獻堂的企圖是很明顯的。即「結合高官貴族」,以同化之名,行爭取平等待遇之實。
後來台灣總督府得知該組織的動機後,乃發動官民合作攻擊板垣退助。1915年,日政府以「妨害公安」之名下令解散該會。
1918年,林獻堂和蔡培火、鄭松筠等人在東京成立了「六三法撤廢期成同盟會」,要求日本政府撤除台灣總督權力獨大的六三法,實施與日本一樣的議會民主,憲政人權。但另一個台灣留學生林呈祿則持反對態度,認為不應該廢除六三法。因為廢除台灣特別法之後,等於承認了日本的「內地延長主義」的同化政策,而台灣有特殊的歷史文化,與日本完全不同,如果全部同化,台灣就消失了。因此林呈祿與台灣留學生所憂心者即是:如何廢除不平等的六三法案,又能保有台灣的特殊性。解決方案即是:設置民選的台灣議會,由台灣議員參與法律之制訂,預算之協商,也就是在台灣實現自治的民主憲政。於是,原本提議的撤廢六三法案運動,轉向「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的「趣旨」指出:
「……對於臺灣之統治,務要參酌其特殊事情,借鏡世界思潮,洞察民心趨向,速予種族均等之待遇,俾得實踐憲政之常道。是即設置由臺灣民選之議員所組織之臺灣議會,……倘若不此之圖,便使存現在之制度,抑制民權,閉塞民意,則臺灣民眾,對於帝國之統治,難保不懷抱疑慮,此乃請願人等為邦家計,所夙夜憂懼者。」
此處要特別注意的是透過議會所想達到的目標:透過民選議會,達到「民主自治」。貫穿日據之後台灣人的主要願望,就是「民主自治」這四個字。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民眾的主要訴求,還是這四個字。
充滿被統治的悲哀歷史的台灣人內心,想擁有自己民選的議會,實現民主、自治這兩個悲願,是需要深刻去理解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林獻堂第一次到日本旅行的時候,才二十七歲。時在1907年。他懷著開拓眼界,尋找台灣出路的願望,拜望學者,請教學問。當時學術大師梁啟超正在橫濱辦《新民叢報》,後因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陸續出生,橫濱的空間太小,於是他接受僑界朋友的幫助,搬到一位華商麥少彭的住處。那是一間位於神戶須磨海濱的山莊。那山莊風景優美,位在一片臨海的松樹林中。臨窗可以聽海濤聲,也能聽得松濤。所以啟超叫它雙濤園。
林獻堂先去橫濱拜訪不遇。於是他的秘書甘得中就請當地的華僑學校大同學校的校長林儒寫了一封介紹信,準備帶到神戶,找當地同文中學校長湯覺頓,由他介紹去找梁啟超。
橫濱到神戶途中經過奈良。在旅館中,甘得中看到旅館的住宿名簿中,有《新民叢報》的發行人陳筥笙和專欄作家潘博,也投宿在此,於是請旅館的人帶去他房間,想拜訪,知道梁啟超下落。但旅館服務生不願意,兩邊吵了起來。兩邊正吵著,驚醒了一個房間的客人,於是那客人出來問是為何而吵。甘得中於是用並不流利的北京官話,說明想詢問梁啟超的下落。此時那客人忽而笑起來說:「我就是梁啟超。」
林獻堂大喜過望。原來,梁啟超怕清朝追殺,有時會化名旅行。兩邊語言也不通,於是用中文筆談。兩人古文根底都好,於是筆談的一些文字,直如好文,讓林獻堂一生都記憶深刻。
林獻堂把心中對台灣前途的疑惑,就教於梁啟超。
梁啟超是正直之人,明確寫道:
中國正值內亂,三十年之內無法幫助台灣人,台灣同胞切勿輕舉妄動,而作無謂之犧牲。台灣人應該效法愛爾蘭人對抗英國的方式,厚結日本的高官或政界之顯要,得到他們的同情與支持,以牽制台灣總督府,使其不敢過於壓迫台灣人。先在創立台灣發聲的組織,爭取權利才是上策。
林獻堂深受感動,當面邀請梁啟超在適當的時機訪問台灣。而梁啟超的意見,也成為林獻堂後來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濫觴。
四年之後,1911年3月28日至4月11日,梁啟超受林獻堂之邀,偕同湯覺頓及其長女梁令嫻一起來台灣訪問。他先在台北停留一周,再下台中住在霧峰林家五桂樓,遊歷中部地區的風景名勝之外,也為五桂樓留下題詩。
但最重要的是,他指點林獻堂未來的出路:一,要走溫和路線,二,多要結交日本政府顯要與議員,三,爭取國會參政權並獲得席次。他也建議,讀書人不必以文人終身,而要多了解國家現狀,世界局勢,積極參與社會,學習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貢獻所學,才能對未來時局有實質上的作用。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乙未戰爭時,正值夏季,台灣氣候濕熱,霍亂、瘧疾、紅痢、傷寒、腸炎、腳氣等傳染病肆虐,日軍病死者達四千多人。治台開始,殖民政府就先著手改善環境衛生,致力於撲滅預防傳染病,特別以鼠疫與瘧疾為重點。由於時間倉促,來不及設立醫院,就把台灣各地的廟宇充當醫院使用。例如台北的天后宮(後拆建成「台灣博物館」)、文廟(今北一女、法院大廈一帶),以及台南的赤崁樓,都被改為衛戍醫院。1896年5月,則正式在台北、台中、台南三縣開設醫院。
要防止疫情,治病只是一端,更重要在防制。台灣曾被日本人喻為「鬼界之島」,每年瘧疾死亡人數之統計,少則數千,多則超過萬人。
為了建立更大的醫療網,1896年在地方長官要求下,分別於台北縣淡水等11地設立病院,於恆春、台東設診療所。除了府立醫院,針對特殊疾病或事業機關也會設置公立醫療機構。至於私立醫療院所方面,因凡領有醫師資格者,皆得報請開業。因此到1897年私立醫院已有12所,到1942年執業醫師已有1665人,私立醫院350所,增加速度驚人。
要建立良好醫療體系,不能只靠日本醫生,台灣也必須培養自身的醫生。是以1897年4月12日,就在〈台北病院〉內設立「醫學講習所」,(即土人醫師養成所)。
學生最初幾乎都是以上日語為主要目的,然後再學習專業課程。不過成效仍然不彰。
最後,只有拜託社會有聲望人士的勸誘,才有漢醫及藥房的子弟三十幾名入學,他們的年齡是從十四、五歲到三十多歲,歲數差距甚大。但這些學生根本不知道他們將來要學習些什麼,在半推半就下進講習所來。
後藤新平就任台灣總督府民政官長後,認為在台醫學教育有提昇之必要,決定成立台灣第一所正式醫學教育學校。
醫學校開校初創時期,沒有入學考試,只要地方長官、公學校校長、各地官立醫院院長、各地公醫等具名推薦即可。學生入學的資格也訂得很低,只需公學校初等科(約為國民小學二年級程度),聽懂日語即可。醫學校採行「入學從寬,畢業從嚴」的重質不重量的政策,因此前三屆的畢業生一共僅只14人而已。
醫學校找不到學生,主要是當時台灣人對「西醫」毫無概念,一聽說修學年限為5年,覺得時間長得不可思議。更有趣的是,還有人不願他們的子弟接受日本教育,是因為當時謠傳:「有一天,清國會來反攻,屆時受日本教育者會被處死,並且罪及三族。」
後來,風氣漸開,醫學校入學人數愈來愈多,學校決定採行考試甄選辦法,於第5屆時開始舉行,而且規定需要「公學校」畢業才具報考資格。此後,全台各地以考取醫學校為地方上的光榮盛事。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生繼續在學術研究上邁進,獲得博士學位者,不乏其人;1922年12月16日,第13屆的杜聰明獲得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成了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也是「台灣第一位博士」。(今年剛好一百年)他就是二十歲的時候,和同學翁俊明一起潛入北平,想刺殺袁世凱的醫學生。如果他成功了,中國的歷史就改寫了。
杜聰明非常厲害,他有感於鴉片對台灣民眾健康影響甚巨,1921年開始致力鴉片中生物鹼的藥理研究,潛心研究去除鴉片癮的新療法,向總督府提出「鴉片癮者矯正治療醫院設置建議書」,日本在民眾黨對國際揭發日人販賣鴉片之壓力下同意成立戒菸所「台北更生院」,1930年1月15日更生院正式成立,由杜聰明擔任首任院長。
現代化的醫學培養出新一代的台灣醫生,這些醫生既具備著現代醫生觀念,所學所知當然不限於醫學,他們也學習歐美各種新知。包括了:政治制度、科技新知、文明歷史、俄國革命、中國五四運動、杜威教育思想、民族主義與民主自由思想等等。他們以此反省自身處境,觀察台灣現實,發現台灣處於民智未開、教化不足、知識封閉、思想封建等困境之中,而有了與上一代反抗者完全不同的想法。
啟蒙,唯有啟蒙,讓台灣人有知識,有知識才有力量。這才是台灣人的希望。
這一批批的台灣醫生,包括了賴和、翁俊明、蔣渭水、李應章等,像一群盜火者,從醫學院回到家鄉,成為鄉村醫生,再帶著新知識的火種,帶著理想主義的熱情,開始了下一波反抗運動──文化啟蒙!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日軍攻台,最怕的是什麼?死傷最慘重的是什麼?
不是戰爭,是瘟疫。
不論是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還是1895年的乙未戰爭,日軍最大的傷亡,都不是來自戰場,而是熱帶的瘧疾、赤痢、瘟疫。牡丹社事件,日軍來了3600人,死於瘧疾者3000多人;乙未戰爭,日軍生病住院者有26094人,死亡者有4642人(依據日本統計資料),所以,日本治台,首先要克服的是水土不服,以及台灣衛生條件不良所導致的各種瘟疫。
1895年,日軍部隊近衛師團於5月29日登陸澳底,6月17 日宣佈始政紀念日,隔兩天(6月19日)就宣佈組織「衛生委員會」,次日,再宣佈於台北城外大稻埕設立「大日本台灣病院」,這就是台大醫院的前身。
事實上,「台灣病院」是為了配合攻台而設的臨時野戰醫院,暫時設在一棟簡陋的修繕過的民宅,主要的十名醫師、九名藥劑師、二十名護士都是由日本中央政府選派而來。這雖然不是台灣西醫的濫觴,卻是台灣逐步擺脫「拓墾社會」靠赤腳醫生和民俗信仰治療的舊習,有計劃性的朝向現代化醫學邁進的重要一步。
台灣最早的漢醫是浙江人沈光文,他被颱風吹襲,漂流來台的時間,比鄭成功還早了九年。其後陸續來台的漢醫不多,大部份是開中藥舖的師父,或者讀過醫書的儒生。
除了中醫,隨著外國人的到來,台灣開始有西醫。
最早當然是荷蘭時期,他們曾受鄭成功的邀請,去廈門幫他治病。但沒有留下醫療的史料。大體只為荷蘭人治病。算隨船醫生。
最早來到台灣的西醫,是以「醫療傳道」為名而來的傳教士,他是受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指派的蘇格蘭人馬雅各醫生,時在1865年。他去台南租了一間民房當西醫院,藉治病一邊傳道,生意鼎盛,每天有患者五十幾人,引起民眾的圍觀。
不料,不久有其它中醫眼紅了,民間就有謠言說「紅毛醫生取人心肝,控人眼睛去做藥」,這下不好了,無知的暴民竟跑去包圍醫院。馬雅各醫生趕緊歇業,請求英國領事館的保護。後來他轉往打狗(現在的高雄)再開一醫院兼傳教,效果不錯。
此外台灣北部還有由加拿大長老教會於1871年派遣來台的馬偕教師。他雖然不是醫生,但有一個特別的嗜好:熱愛幫人拔牙。據說他一生在台灣拔了有兩萬一千顆牙齒。如果以每一顆牙齒長1公分計算,這些牙齒排起來竟有210公尺長。差不多就是小學操場的一圈。想想也很可怕。
當然,他結合其它醫生開設病院,對北部的醫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清法戰爭期間,「馬偕醫院」幾乎成為野戰醫院,對清軍幫助不少。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賽夏族矮靈非常有名,特別是向天湖矮靈祭,往往引起大批觀光客。原住民文化的開展,其實與此有關。但誰都未曾想過,其實賽夏族在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上,也曾有轟轟烈烈的一頁。故事要從樟腦的開發談起。
清朝時,樟腦曾想成為國營獨佔事業,卻引起反抗,加上英軍攻打,逼得清朝放棄,乃開放貿易。台灣的樟腦,主要由英法商人經營。
我們曾談過台灣人在山中開墾樟腦的艱辛故事。那是移民史上很動人的一頁。
為了開發山地林野,這是最大的資源所在。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籍人士開始在南庄開辦樟腦製造產業,並隨即擴張至賽夏族日阿拐等人勢力範圍。
日本對台灣原住民族的分法是生蕃(大部份是是住山區中的原住民)、熟蕃(大部份是平埔族)、化蕃(交界地帶,己部份漢化,如恆春、北埔)等。對那些熟蕃的土地,採取強制拿出產權證明,若無,便歸為國有。化蕃也一樣。但他們大多未擁有產權交易證明。想想漢人移民者與原住民在交易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文明交會的過程,產權與土地所有權交易,這是非常資本主義的現代化概念。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起,臺灣總督府開始實行樟腦專賣制;當局因此在南庄地區以「民木」名義特許日阿拐、絲大尾、張有淮三位原住民族頭目製造樟腦,但在土地使用權及所有權政策上引起當地先在光緒年間取得開墾許可證的族人感到不滿。此外,日籍人士也在當地生活領域從事官有林地開墾,並經常由此引發衝突。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27年,日本自由主義學者矢內原忠雄來台灣進行私人實地調查,考察範圍遍及臺北、桃園、角板山、臺中、東勢、竹山、嘉義、臺南、高雄、屏東、新竹、宜蘭、花蓮港、臺東等地。他參觀了工廠、農場、學校、先住民社區等,並透過蔡培火會見臺灣民眾的意見領袖,對台灣有頗為深入的了解。
即使是日本知名學者,他的公開演講也遭到日本警察的監視。回到日本後,他將調查所得寫為一本著作《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對殖民地台灣的現代化進程,歸結為「資本主義化」,以此逐一剖析台灣社會結構與民族運動的未來。此書相當銳利的分析台灣經濟結構與社會矛盾的核心,因此只能在日本出版,台灣是被查禁的。
總結而言,他認為歐美帝國主義是「透過奪取領土,在當地建立經濟、政治霸權」,乃資本主義最後階段的顯現。不過,日本的帝國主義卻是「早熟的」。因為日本向外侵略不是為了國內生產過剩、急需海外市場與原料,這樣的資本主義需要;相反的,是因為日本想發展為帝國主義的一員,唯有佔領台灣使成為殖民地,才能利用台灣資源,扶植日本資本企業,催生其尚未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同時發展為帝國主義。
這些皆可從總督府在台灣利用政策補助刺激資本家的措施中看到。包括糖業(三個主要的財團:三井、三菱、日糖),壟斷了幾乎整個製糖產業。除此之外,米業、礦業、樟腦業等產業也被日本資本所壟斷。這印證了日本帝國主義「早熟的」本質,要靠著向外侵略、殖民的過程才能逐漸成熟。
以此觀之,台灣的現代化即是日本「資本主義化」的一環。它的戰略目標是配合日本的需要而生。而日本既要向工業化轉型,台灣自然而然成為其工業原料、農業原料的供應基地。包括了糖業、樟腦、林業等,莫不如此。而所有建設也是為了便於讓台灣的原料資源,往日本島輸送。
要讓台灣達此目標,首先就需要計算台灣到底有多少資源可用,這就需要詳細的調查。包括了人口、土地、河川、山地林野、礦藏、生產原料、風俗習慣等,都需要做調查。這就是所謂「台灣現代化」的開端。有人謂後藤新平是「台灣現代化的奠基者」,這是沒錯,他確實做了許多建設,但現代化的目的是為了抽取台灣的血,養大日本母體,這個目的絕對不能忘記。因為,所有現代化建設歸結起來,並不是為了台灣,而是日本。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受過日本教育的林書揚說過一個故事:小時候,同班同學有一個台灣孩子在路上,對著五月的天氣說:「才五月啊,這台灣的天氣怎麼就這麼熱!」旁邊一個日本同學就用非常鄙夷的口吻,斜視著那台灣同學說:「你台灣人,還敢嫌棄這種天氣。」意思是說,這種嫌棄台灣的事,是日本人才有的權利,你一個台灣人,連抱怨的權利都沒有。
即使是在公車上,也如此。台灣孩子坐在日本人旁邊,他們會用一種輕視的眼神,斜眼看人,「彷彿在看一種低等動物」,林書揚說。
現代父母願意花錢在孩子的教育經費上,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如果無論你再怎麼努力,你再有才華,教育制度的不公平,已經讓你輸在起跑點上,甚至沒有資格站上起跑點,你會甘心嗎?
日本殖民政府統治台灣之初,即明確了解,為了推動現代化政策,需要大量受過教育的人民,從教育著手,改造台灣人的文化、生活習慣、信仰風俗,乃至於透過日語學習,培養民族認同,使之日本化。
1898 年七月,總督府頒佈「臺灣公學校令」,設立六年制公學校,自此公學校成為最重要的教育機關。然而,傳統台灣的書房(私塾)、義塾仍有不少,所以又規範了這些私塾得教授日語、算術等,把它納入管理。
然而公學校的推動非常緩慢。到1915年的時候,就學率還不到10%,因貧困而中途輟學的不少。其後在文官總督田健治郎的推動下,公學校積極設立,到了1935年,就學率達到41%。而日本人的就學率早已超過99.6%。事實上,台灣的有識之士一再呼籲殖民政府要實施六年國民義務教育,但也是直到日本發動戰爭之後,1939年才制定義務教育實施辦法。
當然,要增設公學校,就得有師資,光靠日人是不夠的。為了培養教師,從統治台灣的第二年開始,就在台北設立「台北第一師範學校」,以及「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899年,設立台中師範與台南師範學校,這都是為了培育師資,以為教育之所需。
總督府的師範教育政策,在同化原則下,最初以日籍教師為主,臺灣教師為輔,所以台灣人很難考進去,台灣人錄取率(1922至1940年)平均只有5.1%,日人佔了多數。總督府更不願讓台籍教師與日籍教師具備相同程度及資格,以致同工同酬,於是在制度上,預設限制,使得台籍教師的資格低於日籍教師。同樣是師範畢業的台籍教師僅能任訓導,講習所或國語學校出身的日籍教師則可任「教諭」甚或「校長」。
在中學方面,1922年之後增設不少,但台灣人與日本人的錄取率有天壤之別。1922至1940年的平均錄取率,台灣人是15.9%,日本人是51.5%,差了四倍多。相較於台人和日人的人口比例,等於差了四十倍。
而基於殖民地的職業教育所需,殖民政府設了工業、商業、農業學校各一所。不過,工業與商業學校,台人只佔三分之一,都是日人為主。而農林方面則是台灣人佔多數。這正是配合日本「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政策所訂。
中學如此,更上一層的高等教育,差別就更大了。要言之,殖民政府有意讓台灣人較少機會接受到高等教育、較優越的社會地位、以及較好的就業機會。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我祖母都叫警察是「大人」,這是沿用日本時代的說法。乃至於受日本時代影響,台灣人大多怕警察。
本集要來談一談日本統治台灣的架構。
從未有過殖民經驗的日本,佔有台灣,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有沒有能力治理好台灣,等於是對其能不能躋身世界強國的一個大考驗。英法德等歐洲老牌帝國主義都在等著看笑話。
由於它不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達,而走向帝國主義,反而是資本主義還未成熟,卻想用殖民地來催生其資本主義,所以矢內原忠雄則稱之為「早熟的資本主義」。
日本內部對如何定位台灣,也有雙重考慮。一種是依照法國治理阿爾及利亞的方式,採取同化政策,所有法律皆等同於日本,不作區別,逐漸把台灣同化日本,稱之為「內地延長主義」。另一種是英國統治印度模式,採取殖民地政策,將英國人與印度人做區隔,一切法令另設殖民地專法。
1896年3月,日本國會在爭議中,兩邊爭執不下,最後採取調和的方案,即統治初期先設一個特別法,它全名是「應於台灣施行法令相關之法律」,但三年後得取消,依其通過的法令是國會第六十三號,故稱為〈六三法〉。它最重要的核心是:「台灣總督在其管轄區域內,得發佈具有法律的效力之命令」。也就是台灣總督在行政、軍政之外,還兼有立法權。雖然它未言明學自英國模式的特別法,但將所有行政、立法權力集中於總督,跟日本需國會立法始能施行不同,故而是一種殖民地專法。它宣告了台灣所實施的是區別對待的歧視政策。
三年後,〈六三法〉本應依法廢止,但殖民政府繼續延長,一直延長到1906年,也就是實行了十一年,才以〈三一法〉取代。
在治安上,1895年時,日本政府用「台灣人民軍事犯處分令」及「台灣住民刑罰令」,對反抗者或一般百姓就地格殺,稱之為「臨機處分」。直到1898年,兒玉源太郎就任總督,有意使匪徒問題法制化,乃設立〈匪徒刑罰令〉。
「刑罰令」與普通刑法完全不同,將所有反抗者視為「匪徒」,不問武裝非武裝,凡聚眾行使暴行或脅迫者,一概視為匪徒。根據這個刑罰令,如果涉及到「對抗官吏、軍隊,破壞建築物、船車、橋樑、通信設施,掠奪財物、強姦婦女」等情節,則不論首從,全部處以死刑。更嚴重的是,即使未遂犯、幫助犯也視同正犯,全部死刑。但這仍只是活抓之後,有依法判刑者,死於現場屠殺的反抗者與平民百姓,叫「臨機處分」,死者更難計數。
這是一個典型的警察統治殖民地。統治初期,台灣並無固定的行政制度,往往視情況而改變。最初是依清朝的舊制設縣廳制,後來改設為二十廳,一九二○年又實行州廳制。廳之下設支廳,掌管州廳的各種事務。關鍵不在制度,而是管理者全部由警察擔任,職員全部為警察官員。所以總督府之下雖然有各種州廳名目,但真正管事的,就是警察。包括地方行政、稅務、衛生、農政等,全由警察職掌。一般老百姓生活中的政府權力,就是警察。
1902年,日軍鎮壓台灣游擊戰結束後,除了二十廳的警察課之外,97個支廳,下有992個派出所,警部177人,警部補271人,巡查3234人,巡查補(由台灣人擔任)1524人。
這是個什麼概念?就是所有行政、治安、民間生產事務等,全都靠警察解決。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噍吧哖事件中有幾位重要的人物,其中,主導者余清芳,他為了抗日而出家,建立西來庵,以宗教為掩護,聚集信徒,建立群眾。他用建廟為名,向民眾募款,用這些錢秘密購買武器。
然而收購武器的過程太長,機密逐漸洩漏,日本警方也開始派密探在監視余清芳。而他和江定、羅俊等人密謀,建立「大明慈悲國」的計劃,也因派去大陸購買武器的人被逮捕,不慎洩露了機密。1915年6月29日,羅俊被逮捕。7 月9日,余清芳發動起事。
余清芳帶著反抗軍轉戰台南、高雄一帶,攻打派出所,殺警察和官府的人。
然而,余清芳的武力太過落伍薄弱,只有兩門舊的大炮和幾把槍,其它都是鐮刀、鋤頭、斧頭等農民生活工具,要如何與新式武器的日軍對抗?因此一開始雖然氣勢強盛,但到了8月6日左右,日本動員台南守備隊的步兵、炮兵、憲兵傾巢而出,兩邊在噍吧哖決戰,整個戰場勝負立分。余清芳的部眾死了幾百人,而日軍更用重炮把村民生活的街道,一般的建築,打得斷垣殘壁,一片狼籍。
但余清芳沒有退卻,而是藉著山區的地形隱密,和農民的主動掩護,繼續轉戰各地。日方一邊派出大軍搜山,一邊用重賞勸降。8月22日,余清芳在一個隱藏他們的農民設宴款待的過程中,義氣共飲,不料酒酣耳熱之際,那農民突施襲擊,把他綑綁起來,交給了日軍。一代英豪,竟命喪自己人的出賣。
日本人在噍吧哖事件中死傷慘重,範圍又大,因此報復手段特別殘忍。當地許多村莊的青年男子,被集中起來,日方以一根約莫一百二十公分高的竹竿,讓男子去比對,凡是超過的,就一律砍頭,或者槍殺。
2014年,台南新化在建設工程的過程中,發現一處無名荒塚,裡面竟有白骨三千多具。因為那白骨不是古蹟,歷史不遠,台灣各界為之震動。後來經過考證,才明白那應是1915年噍吧哖事件時,被殺害的萬人塚的所在。但這只是其中的一部份而已。
噍吧哖事件一案由台南的臨時法庭審判,共有1957人被依「匪徒刑罰令」告發,其中被起訴者1413人,被判死刑者866人、有期徒刑453名。由於此案判決過於苛刻,引起日本國會議員的非議,因此在處決95名之後,其餘死刑犯改判無期徒刑。八月二十二日,余清芳被捕,並且在九月二十三日被處以死刑。這當然不包括被屠殺於萬人荒塚的數千平民百姓。
噍吧哖事件是台灣最後一次武裝起義。它的死亡如此慘烈,平民之死如此暴戾,因此台灣的反抗之路開始走上文化啟蒙之路。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我們如何看噍吧哖事件?我們好像看到日本剛開始統治台灣,台灣有許多的武裝反抗,反抗結束之後,其實事情並沒有結束。
因為日本對台灣的統治是延續的,在於它對台灣的總體政策,也就是日本對台灣的資本主義化,它要讓台灣的資源,從土地的資源、人口的資源、人力的資源等等,都在他的掌握計算之中。
台灣有如此廣闊的山地林野,這歸誰呢?而且,台灣的山地林野生產了非常重要的寶貝-樟腦。日本為了開發台灣山地林野樟腦等資源,與當地原住民發生了許多衝突。當然,最重要的是,它讓原本在山地林野間生存的漢人,失去了生存的依據。
舉個例,南投竹山到嘉義梅山一帶,這一大片土地,本來都是無主之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林地,結果,日本讓農民做產權登記,整大片的林地,只有0.4%的人登記了,也就是99.6%收歸國有。
日本對台灣採取殖民地的待遇,特別是遇到這些激烈的反抗後,1896年3月31日通過一條法律:六十三號法令,也就是六三法,它賦予了台灣總督非常大的立法權,所以,台灣總督根據此法制定了許多嚴苛的法令,包括:如同死刑令的匪徒刑罰令。按日本的統計,1899年到1902年,參加對日武裝抗爭的有5275位受刑人,其中有4065位被處死刑。試想在這樣的高壓之下,台灣人當然不滿!
另外一個就是保甲制度。日本警察可以通過它直接將力量伸進台灣民間的各地。結果,它的權力愈來愈大,這也是引起噍吧哖事件裡很重要的背後歷史因素。
噍吧哖事件中有幾位重要的人物,其中,主導者余清芳,1908年,他加入台南開元寺,跟著一位出家人,加入抗日秘密結社「二十八宿會」,連結嘉義台南各地的文化人,希望有一天能夠推翻日本的殖民統治,但二十八宿會還來不及發動武裝抗爭,便被日本人發現,多數人被逮捕。余清芳關押不久後釋放,他回到家鄉,做過許多工作,最後開設一家碾米廠,幫農民碾米,在當時,碾米廠也是個重要的儲放米糧的倉庫與金流交易,透過碾米廠,讓余清芳與農民之間建立了一定的聯繫,這就是為什麼他後來可以透過西來庵,透過他的人脈關係,發動一千多個農民共同來參加組織,很重要的原因。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我們曾在簡娥生命的開始,提到一個日本警察的孩子,被簡娥同母異父的哥哥救了。這個日本警察的孩子,跟著媽媽姓湯,名為德章。
噍吧哖事件之後,孤兒湯德章靠著日本警察單位的救濟和原住民母親製作布鈕扣維生。玉井公學校畢業之後湯德章原本考取了「台南師範學校」,但在學兩年之後卻因日籍教師的歧視與服裝不符規定等因素輟學。輟學後,湯德章經人介紹進入「玉井糖廠」做上山燒木炭的工作。這個工作讓他能與山間樵夫習得少林拳,並向鄉間耆老傳習漢文,打下日後文武雙全的基礎。
或許是因為他父親是死於噍吧哖事件的日警所長的緣故,一九二六年底,湯德章參加「台南州乙種巡查」考試,以優異成績獲得破格錄取,先後被派任為台南州警察教習生、東石郡巡查,一九二九年又參加「普通文官考試」,如願及格,兩年後,又升任「台南警察署巡查部長」,成為破格任用的主管。一九三四年,二十七歲的湯德章又升為「台南州警察補」,幾年間便成為一位年輕的台籍局長級警官。
這期間,恰恰是台灣農民運動最激烈的年頭。簡娥到處參加農民組合運動,後來也因台共案件被逮捕入獄。當時許多人驚訝於在獄中,所有人都受到嚴刑拷打、殘酷刑求,然而簡娥卻比較輕微。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湯德章的特別關照,她才能少吃一點苦頭。
湯德章後來因無法忍受日本殖民政府的歧視政策,也不願意在警界任職,乃轉赴日本轉讀法律,通過高等文官考試,然而他卻拒絕判事(相當於法官)官職,回台灣擔任律師,在台南開業。當時已是一九四三年,戰爭走入尾聲。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後,湯德章被推任為「南區區長」,但由於不滿官員對當時霍亂預防的漠視,而憤辭區長職位。次年當選「台灣省參議會候補參議員」,並被選為「台南市人民自由保障委員會主委」。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三月二日夜間,台南出現群眾解除派出所武裝及學生編組等情事,市參議會於是迅速邀集政府人士、民意代表及地方人士,組成「台南市臨時治安協助委員會」,湯德章既有律師資格,又有警察資歷,獲選為治安組長。
然而在秩序逐漸恢復的情況下,陳儀一面佯裝接受改革,另一方面卻秘密要求中央派兵。三月六日陳儀去電蔣介石要求派兵,亦提出幾點改革要求。
正當地方人士歡欣自治成功時,三月十日政府愕然宣佈戒嚴,各地二二八處理委員會被撤銷,南部防衛司令楊俊率兵迅速接收台南,包圍參議會、舉行收繳武器會議,並逮捕湯德章,稱其為「為首倡亂者」,由於湯德章堅持不供出二二八事件間台南民眾組織的名單,在多方酷刑後,未經審判便直接由南部防衛司令部判死刑。
十三日上午十一時,湯德章被雙手反綁、背上綁一標牌,押在卡車上遊行,從西門路轉中正路至市政府前的民生綠園槍決。並下令不准收屍。
湯德章一生,彷彿是悲劇的縮影。他的身份複雜多重,值得讓人深思。
他是日本警察的孩子,母親卻是台灣原住民。他的日本父親死於漢人的武裝抗暴,他卻是被反抗者的孩子所救。他是日本警察之子,卻受到殖民政府的歧視;他不願成為東京法官,寧可回台擔任律師;光復後他涉入台灣政治,卻因二二八的暴動,讓他被槍決,而且是最慘烈的示眾,不許收屍。
如今,為了紀念他,特地在台南市蓋了一個紀念公園。
簡娥與湯德章,是台灣歷史最奇特的交集。一個是噍吧哖事件的反抗者的孩子,父親死於事件中;一個是日本警察的孩子,父親一樣死於事件中,卻奇蹟似的活了下來。二人雖然命運不同,一個成為農民運動領袖與台共幹部,另一個成為警官,卻同樣受到日本殖民政府的歧視,而走向反抗之路。
台灣光復之後,一個死於二二八事件,一個受白色恐怖牽連,丈夫入獄,自己也被監視。而他們的命運,竟都起源於一九一五年的抗日武裝起義的噍吧哖事件。當時他們的父親,都還是你死我活的敵我雙方。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簡娥自幼聰慧,學習成績很優秀,在公學校總是第一、二名。所以畢業後,順利考上高雄高女。這個學校大多是日本姑娘,台灣人很少,一年大概只有七、八人而已。農民組合另一位女鬥士張玉蘭和簡娥就是同班同學。
在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和日本人之間有著明顯的差別待遇。在校期間,無論台灣的學生或老師都受到明顯的歧視,例如明明考試第一名,卻被要求列第二或第三,必得把第一名讓給日本學生。甚至學校內有東西遺失,就賴給台灣學生偷拿。簡娥在高雄高女的求學生涯,讓她認識到殖民統治的教育本質,而興起反抗之心。
她和同窗好友張玉蘭常常一起去聽農民組合和文化協會的演講。雖然她只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但因為父親被日本人所殺,這些演講特別能打動她的心。
一九二○年代的台灣,受蘇聯革命成功與全球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也開始以現代性的社會運動方式,來進行反抗。文化協會走的是文化啟蒙的路線,而農民組合走的是農民運動的群眾路線。
在這樣的環境下,簡娥自然也受到了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農組的簡吉、蘇清江和陳德興在高雄組織了一個讀書會,經常一起研究《共產主義ABC》、《資本主義的奧妙》等書籍,她很早就報名參加。她特別指出自己是受那些思想的影響才跑出來參加社會運動,並不像日本特務所污蔑或坊間一般的書籍所稱,是因為戀愛,受簡吉影響,才參加運動,她認為這是對女性運動家的歧視。
從一個單純的女高學生到農組的女鬥士,簡娥曾自述,除了反日及社會主義思潮的觀念等因素外,就是受同窗好友張玉蘭的影響。她倆志趣相投,成為摯交。由於張玉蘭參加農組被學校退學,使簡娥也萌生退意,不久即積極的加入正在蓬勃發展、又非常缺乏人手的農民運動中。
簡娥退學參加運動,遭到家裡的強烈的反對。母親眼見丈夫為了抗日犧牲,剛剛長大的女兒又投入抗日烈火,氣得把她抓回家裡,監禁起來。然而意志堅決的簡娥趁清晨母親熟睡當兒,跳到家後面一棟房子裡逃跑了。
日本警察趁機煽動簡媽媽說:女兒逃跑,好像跟人跑了,名聲不好。
簡母愛女心切,遂到法院,控告農組的簡吉「誘拐」良家婦女。簡吉因此被抓了。生性剛烈的簡娥生為女兒身,卻有男兒志,她親自到法院去出庭作證,公開聲明自己是自願加入農民組合的,不是別人的誘拐。簡吉當場無罪開釋。
這件事在當時曾是轟動一時,眾人矚目的新聞。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我們講台灣史,總是從歷史事件出發。它有助於看清歷史的脈絡。但歷史的交會,最後要顯現在人的身上,顯現為人的命運。而人的命運,是連貫的,是連續的。一個台灣人的命運,會貫穿清朝、日本時代、到光復後的台灣,民國時代。所以,我們要有一個總體的感覺,人性的觀照,命運的觀照,還是要回到人的生命本身。
噍吧哖事件,我們就從一個女孩子的命運講起。
她的名字叫簡娥。我所訴說的故事,是多次採訪她的兒子陳國哲而來的。陳國哲口述了母親的記憶。他在巴西生活多年,擔任教授,退休後回到美國和母親一起住,田親告訴了他自己家族的故事。後來他回來台灣,和我相見後,敘說了他的家族故事。我於是留下這歷史的見證。
這個故事,要講兩個人的命運。一個是日本時代左派農民組合運動的健將/簡娥。另一個是現在台南公園裡,被立著石碑,當成二二八英雄的湯德彰。他們的命運是如何交會的呢?
我們開始來敘說。
〈簡娥傳奇〉
二○一四年,台南新化發現一處無名荒塚,內有白骨三千多具,各界為之震動。後來經過考證,才明白那應是一九一五年噍吧哖事件時,被殺害的萬人塚的所在。但這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事實上,玉井國小在一九四○年建校時,即曾挖出許多無主的骨骸。據推斷,噍吧哖事件發生後,日本軍警逮捕大量反抗義士,並及於無辜者。當時軍警在後堀仔溪畔玉井橋北端小丘,命令庄民挖掘壕溝後,將抗日義士及無辜庄民砍殺,推入壕溝內掩埋了事。當地民眾不忍心,乃建一萬人塚加以祭拜。
如果再加上新化的骨骸,噍吧哖事件的死者恐怕上萬人。
簡娥的父親簡宗烈,就是這死者之中的一個。
簡娥的祖父為清朝秀才,在地方教授漢文,余清芳是他的學生。
余清芳為了抗日而出家,建立西來庵。以宗教外衣,掩飾其革命行動。他以建庵為名,向民眾募款。所募款項,又花在向外購買武器軍火。當時有不少人赴大陸做生意,卻病死於大陸,往往運回台灣安葬。余清芳藉此在大陸購買武器軍火,藏在棺木中,運回西來庵附近「埋葬」。但事實上是「埋藏」。因為行動的整個過程有太多人參與,事機逐漸洩漏,西來庵附近藏有軍火乃漸為人知。日本警察也耳聞其事,開始警覺而展開調查。這事,也為余清芳知道,他知道被迫必須起義,再不能等待了。
簡娥的母親是因夫死而改嫁,前夫姓張,因此帶來一個張姓的同母異父兄長,約莫十幾歲,在派出所當工友,做些掃地、擦桌子、清洗東西等雜務。
當時派出所所長叫坂井,娶了一個原住民的妻子,姓湯。她本性很好,為人善良,許多台灣人如果犯法,被處罰,都去向她求情。她也樂意幫忙向日警丈夫說情,頗得地方上的好評。
起義當天,簡娥的同母異父哥哥在派出所打雜,黃昏時忙完了事,收拾好要回家。忽然想起有東西忘了拿,就轉頭回去派出所。卻看見有不少人埋伏在派出所附近,東張西望。他預感事情不妙,走入派出所,卻見所長坂井下了班,正悠悠閒閒的陪著孩子在玩。
他心想,如果不告訴所長,孩子會死,就說:「外面有人包圍了派出所,而且人數不少,看起來怪怪的。」所長問了情況,知道大事不妙,就託他道:「你趕緊揹起孩子往外衝,不要回頭,幫我救救這孩子一命。」
他揹起孩子衝了出去,走不到幾十步,後面的槍聲響起。
震撼歷史的噍吧哖事件,就這樣開始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25年,契約期滿的當天,抗爭趨於激進,竹山庄發動拒繳租稅課賦,宣傳抗拒保甲義務,本省人讀的公學校發動罷課。其後不僅向台中州警務部長陳情,更動員四百人到竹山郡役所示威。四月中,聽說大正天皇的第二子秩父宮殿下將蒞臨,還以竹山全體關係人的名義,寫陳情書,並企圖散發詳記居民困苦生活的傳單。
可以想見,這一切行動早已脫離「林杞埔事件」的農民起義,而是近現代性的社會運動模式,這絕對不是地方農民的知識足以形成,而是文化協會在背後指導的結果。
由於事情無法解決,民眾不滿加深,農民運動逐漸興起。到了一九二六年,當時是農民組合長的簡吉和竹崎庄農民林巃等連絡,擔任竹崎的鬥爭指導,事情立即起了本質的變化。為了強化地方群眾鬥爭意識,一九二六年七月為迎接日本勞動總同盟幹部麻生久來台,簡吉安排他到各地作演講,而竹崎也是演講活動重點。當天,麻生久極力鼓吹設立農民組合,以進行有組織性的鬥爭。九月二日,在簡吉、趙港蒞臨指導下,真武廟舉行嘉義支部支部成立大會,組合員有七十多人。自此,竹林的所有問題,與農民組合統合起來,一切民眾運動皆在農民組合的統合指導下,作全盤開展。
自此,竹山地區的反抗由最早的武裝暴動,轉為現代性的群眾階級組織,它不再被孤立於荒山之中,而是與全島連結,成為農民運動總體戰的一環。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二二八之後,謝雪紅從埔里大逃亡,中間經過竹山一帶,那裡是台灣自日本時代起,反抗大本營。
最古早的時候。它叫竹林。發生過抗日的武義和農民運動。
一九一二年的林杞埔事件,它是台灣農民武裝抗日運動的據點;一九二六年的竹林抗爭事件後,它是台灣農民組合運動時的地方支部;光復以後,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在國民政府軍隊鎮壓全台之際,反抗民眾更在此地成立了武裝基地,名為「台灣自治聯軍」,與埔里的「台灣民主聯軍」相呼應。張志忠是「自治聯軍」司令員,而簡吉則是政委,也就是「自治聯軍」的最高領導人。其後,這裡成了共產黨的重要支部,與鹿窟、阿里山等地一樣,h是地下黨的武裝基地。白色恐怖肅清時,此地也成了「重災區」。
橫跨近四十年的歷史,貫穿了武裝抗日、農民運動、二二八、武裝鬥爭等,這是追索台灣史最重要的線索。但一切源頭,還得回到當年農民運動。因此,此處先由「林杞埔事件」和「竹林事件」說起。
一九○八年,殖民政府為產業開發目的,決定從事該竹林的調查整理。它採取兩面手法:其一是宣告民眾未具土地所有權,但繼續准許當地民眾利用竹林,以緩和矛盾;同時以保護繁殖及經濟利用為理由,認為在當地民眾的配合與官廳的主導下,設立紙漿工業最適宜,乃決定交由三菱合資公司擔任開發任務。
三菱製紙廠即在警察的強權庇護下,侵佔該山地並大舉採伐竹木。
依賴這些竹林維生的住民約有五千五百戶,二萬人左右,他們無以維生,立即陷入困境,問題十分嚴重,遂向「總督府林野調查會」提出抗議,要求總督府把土地放領給從前就具有生產聯帶關係的附近住民。為了敷衍,「林野調查會」向當地御用紳士調查,而御用紳士言論一向只是日本人的工具,就故意回答說,本地人可自由進入山林採伐。如此一來。居民生計困難的問題就變成不存在,政府乃對抗議置之不理。總督府則更為理直氣壯,強硬的答覆必得依照所發命令執行,且命令警察從嚴取締。庄民求告無門,憤恨到了極點。
一九一一年,三菱公司依據與總督府的契約,在嘉義廳轄內的縱貫鐵路林內站前,設了製紙工廠,開辦企業,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民怨已近爆發邊緣。它在等待一個「點火人」。這個點火人,在中國傳統民間社會,往往是帶有神道色彩,流浪在鄉村的知識份子,身份可能為和尚、道士、算命人等(如西來庵事件的余清芳)。劉乾正是這個點火的人。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所以只要能找到生的地方,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落,一個可以生產一點食物的地方,都可以生存下來。蕃薯仔命。就是這意思。
即使是現在,你去宜蘭、花蓮、台東、南投的山間,一些溪流的河川地,還有許多人種菜。高山高麗菜,花蓮的西瓜等,都是如此。台灣農民真了不起。
因此有許多地方,清朝時期,還是公共的。例如河川地、山林地、森林地,這些都是可以生存的地方。何況原住民沒有所有權的觀念,所以只要談好了可以生存下來。但日本人來了,就完全不同了。
日本佔有台灣之初,本身的資本尚未十分充實,故與當時英、德等國的獲取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形態,並不完全相同。中日戰爭時,日本雖已有近代經濟結構的形態,但金本位制度尚未實行,在資本不充實的情況下,卻要發展台灣,即需靠著政府著意的計畫及深厚的保護與獎勵。而英德各國則是由資本家因其經濟之需要,帶動政府、引導政府去擴充殖民地,是兩者並不相同。質言之,日本還未具備作為「金融資本之帝國主義」實行者的實質,但在意識及政治行動的形態上,卻又已具備了。因而算是一早熟的帝國主義或帝國主義的前期。
因此,日本為要發達其國內資本主義的進程,並厚積資本,將台灣急劇資本主義化,遂成為其對台灣政策的首要課題。
台灣在日據時期的資本主義化最重要的三大項目是:一九○四年的幣制改革,一九○五年的土地調查,一九○八年的縱貫鐵路的開通與基隆、高雄二港的築港成功。幣制改革即欲使台灣的商品交換、度量衡、貨幣制度與日本相同,以利於日本政府之統治,從而有意要切斷台灣原本與中國大陸息息相關的經濟關係,使台灣經濟改歸日本支配。從台灣的經濟圈性格來看,一直是一個倚賴性的經濟構成,以往是在農業生產模式、生產工具、交換商品、勞動力等各方面,倚賴在清朝的中國經濟圈,但此後即變為「日本經濟圈」的倚賴關係。實施的結果,日本在強大資本與事業的全面控制下,取得成功。但在私下裡,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仍不絕如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在台灣點燃新一波反抗的火苗。
當辛亥革命在中國爆發,建立民主共和國,台灣的反抗者為之士氣大振,懷著暗暗的期待,希望中國強大起來,革命的火種也延燒到台灣。
1912年,苗栗青年賴來跟朋友秘密到上海,滯留數月,他們目睹中國辛亥革命後的情勢,受到極大鼓舞,自此心懷革命壯志。次年回到台灣,就以解救同胞反抗日本為己任。他組織群眾,計劃首先襲擊東勢角支廳,奪取槍枝子彈後,再直搗台中、大湖、苗栗等地,最後再發展至全島。1913年12月2日拂曉,結集十餘同志,殺進東勢角支廳,擊殺日人警察二人及台灣人巡查補一人。不幸領導者賴來與詹墩被埋伏的警察所格殺,以致起義軍旋即潰散。
1913年5月中,總督府保安當局探悉新竹廳的羅福星有一個革命組織,是受到中國辛亥革命的影響而覺醒,正在擴散漫延;後來又獲知有李阿齊準備攻關帝廟的計劃;10月中,發現在新竹廳大湖支廳的倉庫內失去槍枝六枝。保安當局大為緊張,倉皇指揮警察與保甲進行全島大搜索,在大湖天后宮捕獲了被大湖區長指控為革命黨員者八人。總督府當局也擴大其搜捕範圍,嚴密檢舉抗日份子,自1913年十月至1914年一月之間,抗日台灣人共有535人被捕。
這一波抗日志士懷抱著革命理想,希望建設強盛的國家,揚眉吐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羅福星遺留有著作「苗栗部共和黨機關失敗風潮紀念」一書,及在獄中所做的幾首詩。有一首「絕命詩」如下:
「……勇士飛揚唱大風,黔首皆悲我獨雄,三百萬民齊奮力,投鞭短吐氣如虹,青年尚武奮精神,睥睨東夷肯讓人,三島區區原弱小,莫怕日本大和魂,軍樂揚揚列隊過,天朗風清感慨多,男兒開口從軍樂,同唱台疆報國歌……。」
不僅是這些人。1910年,年輕的台灣學生杜聰明,就讀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和同樣有抱負的同學蔣渭水、翁俊明、李根盛等要好,為了讓台灣復歸祖國,他們捐獻了錢,以「復元社」的名義,匯給當時的「革命同志」戴季陶,作為孫中山革命的經費,並加入「中華革命黨」,希望中國強大起來,光復台灣。
後來孫中山將大總統職位讓與袁世凱,而袁世凱竟叛變理想,當上大總統,還鼓吹帝制,他們非常氣憤。這些台灣青年立即召集緊急會議,決定採取實際行動:暗殺袁世凱。他們公推杜聰明和翁俊明(他們是醫學校的同班同學)去採取行動。
杜聰明和翁俊明在醫學系二年級時,時常到總督府衛生部細菌學研究室,去研究細菌學,已經知道細菌培養的方法,所以決定用細菌來暗殺袁世凱。
但他們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申請護照,用什麼理由去申請?醫學系的學生沒這個理由。但他們不死心,決定從日本轉道,經大連、東北再潛入天津、北平。他們依照計劃,從細菌室偷出霍亂菌和培養基,沿路小心翼翼帶著。
1913年,他們經神戶、大阪、大連,輾轉幾個地方,終於潛入天津,打探幾天後,再潛入北平。
但他們發覺自己在北平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之外,沒有人可以接應,無法接近袁世凱,找不到下手的機會。他們每天在北平的街道徘徊,乾著急,想偵察袁世凱從那裡出入而不可得,即使冒然行動,也不一定能成功暗殺袁世凱,甚至會傷及無辜。最後,只能暫時放下暗殺計劃,到上海乘船回台灣。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895年拿下台灣後,日本的野心更大了,覬覦的目標盯向福建,而廈門是染指的第一塊肉。
為了避免福建被其它列強先吞下去,日本向滿清政府施壓,以「保持台灣安全」為由,於1898年4月訂立了「福建省不割讓條約」,也就是福建不能變成其它國家侵略台灣的基地。這種要求別國不得割讓土地的條約,也等於宣告只有日本對中國華南有入侵權。這個不平等條約終於引起了英、美、俄、法等列強的注意,他們認為這是日本侵略的前奏。
果不其然,1900年1月,日本更進一步新設立「對岸事務掛」,統轄和福建、廣東的有關政務。2月滿清政府在日本的壓力下,將從淡水逃抵廈門的台灣「抗日三猛」之一的簡大獅逮捕,以日本國之匪徒為由,接受日本的引渡,將簡大獅遞解出境,三月十一日簡大獅被絞死於台北監獄刑場。清廷出賣了台灣,甚至出賣台灣的反抗者,讓抗日義民的退路也被封死了。
1900年5月,北京發生義和團事變,八國聯軍隨後攻佔天津、北京。這時日本認為中國北方告急,無暇顧及廈門,就由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陸軍大臣桂太郎,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等四人,設計攻打廈門的計劃。
這個計劃,其實是仿效義和團模式:先聲稱被攻擊,然後藉機出兵。
1900年8月23日,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航渡廈門,第二天8月24日,廈門東本願寺布教所,在半夜發生縱火事件。
根據學者許介鱗的研究,這是後藤新平,命令日本僧侶放的火,而且偽稱這是清國人暴徒所為。
放火者是僧侶高松誓。高松誓是在玄洋社的地盤福岡出身,年輕時,擁護西鄉隆盛的「征韓論」,參加西南戰役,西鄉兵敗後,轉為東本願寺僧侶。台灣割讓日本後,東本願寺在台北和彰化開設別院,高松被選派為彰化別院主宰,致力於日式佛教在台「皇化」的普及,並獲得兒玉總督的重視。高松又企圖將日本佛教,推展到華南,以華南布教總監之名,親臨廈門,設立東本願寺華南布教總監部,主宰東本願寺廈門別院。他以寺廟為掩護,暗地裡作特務的勾當,時常來往於台灣與廈門之間。
廈門東本願寺的「暴徒縱火事件」,根據高松誓所寫的報告,縱火時,自己背阿彌陀佛本尊,避難鼓浪嶼。但是,據當時美國駐廈門領事的報告,在事件當天,僧侶們早已把貴重物品,全部運出去,當夜住宿本願寺的,只有寺的住持和尚一人,他在凌晨一點,跑到日本領事館,報告中國人暴徒放火燒寺,但除了住持和尚的說詞之外,沒有人看到暴徒,只看到中國人士兵與民眾,幫忙滅火。
這時日本軍艦「和泉」已停泊在廈門,艦上的海軍陸戰隊,已先行登陸,派出海軍陸戰隊,是打算做海陸作戰的,企圖是非常明顯的。
然而廈門的英國領事知悉事件的背後,有日方重大的軍事謀略,於是聯合美、法三國領事,向日本政府嚴重抗議。而且英美也各派一艘軍艦,到廈門向日本示威,因為日本向廈門出兵,已公然違反了英美列強把義和團戰爭,限定在華北的共同約定。
此時,從台灣派出的日本海軍陸戰混成部隊,也已開往廈門,企圖從台灣出兵佔領廈門,並將期限訂在8月30日攻下廈門,這是早已擬好的作戰計劃。英美與日本的衝突一觸即發。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整體而言,後藤新平是以警察為維持治安之主力,並採行後述的保甲制度控制各地民眾,同時對反抗者以「招降與誘殺」並用的手法,逐一消滅各地武裝勢力。這些武裝抗日勢力無法統整,各自戰鬥,又得不到外援,除了極少數還得以善終之外,最後全都難逃被消滅的命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史研究,要靠民間訪談。
我去噍吧哖訪談的過程,聽耆老談歷史,其壓迫之慘烈,十倍於日本人的記載。
特別是日本在鎮壓柯鐵虎的反抗軍時,使用了大量的重武器,並且對古坑、斗六、梅山一帶的平民居住區,也就是鐵國山一帶,進行全面大炮攻擊,火焚所有山村,殺害至少五六千人平民百姓,被一位傳教士給報導了出去,見諸於國際媒體,於是引起國際關注。
此時,日本正想向歐美國家誇示其現代化治理能力,以顯其有能力成為殖民帝國的帝國主義一員,因此不能有這種不名譽的事,於是大加掩蓋。
表面上,日本會統計鎮壓過程有多少死傷,多少逮捕者,經過審判後如何判刑。但實際上,民間鎮壓所殺害者,幾十倍於統計數字。這一點只要去民間做一點田野調查就會知道。
所以研究日據時期歷史,不能只靠《日本總督府警察沿革志》,因為它是一種給外界看的虛文,而是要靠更田野調查。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大歷史的夾縫中,總有最尋常的人性,無論是卑微或高貴,無論權貴或貧民,大歷史的動蕩,帶來巨變。巨變帶來新的機會。死生一瞬間,起伏一眨眼。
時間回到1895年6月,日軍攻下台北城,辦了始政紀念日的兩天後,就渡過淡水河,繼續揮軍南下,進攻桃園、新竹。但是,桃、竹、苗地區,一些地方士紳、武秀才、墾戶、頭人等,凝聚成一股同仇敵愾的勢力。客家烈士吳湯興(苗栗銅鑼人)、姜紹祖(新竹北埔人)、徐驤(苗栗頭份人)等人率領義勇軍,展開游擊戰。雖然武器配備完全不對等,但利用地形與氣候的優勢,即使是「竹竿掛菜刀」這樣的冷兵器,依然突擊得日軍備感艱辛。此外,在三角湧的隆恩埔、分水崙等地,日軍也分別遭到當地義勇軍的包圍伏擊,死傷多達數百人。
這是日本人始料未及的。他們原以為已締約取得臺灣,就可順利接收,卻沒有想到台灣人如此頑抗善戰。
當時有一位美國人的隨軍記者J.W. Davidson,就曾說日軍在臺灣打了一場比在中國北方更艱苦的戰爭。原本日本將臺灣總督府定位為「民政」官衙,但在遭遇如此頑強的抵抗後,便在8月宣布改行「軍政」,將臺灣的接收定位為戰爭,並且向本國要求軍隊增援,加入戰鬥。
隨著日軍不斷擴增,向南逐步推進,義民軍的裝備劣勢逐漸顯現,日軍逐漸形成包圍,義軍退無可退,最後在彰化八卦山進行乙未戰爭最大的正面會戰。事實上,武器懸殊之下,義軍本不利於會戰。八卦山之役,退守的義軍幾乎全軍覆沒。但他們也讓日軍付出沈重代價,元氣大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清朝在台灣的最後60天,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下,到6月6日唐景崧逃離台灣,兩個月時間。
台灣的反應是很特別的。
以一個平民百姓的角度來看政權輪替,是什麼感覺呢?
1,皇帝要換人了。換皇帝,換文武百官,換街道上的士兵,抽稅的人要換了。然後,你效忠的皇帝沒有了,國家認同改變了。
2,鄉土認同與民族認同。在台灣明朝的鄭成功是這樣,清朝來臨了。清朝結束,日本要來臨了。台灣不同,有一個漢人傳統。即鄭成功以降的反清復明傳統。但日本人來統治,卻在民族認同上反過來了,認同清朝。是認同滿清?還是唐山?台灣人的意識裡,似乎對清朝的認同度很低,反而認同的是福建,是唐山,是家鄉。這種鄉土認同,其實正是民族認同的基礎。
3,被出賣感。生存/經濟生活。根本是安定、安全、安心。清朝統治後期,相對安定。台灣民間充滿被出賣感。特別恨清廷。於是想要自己起來反抗。擁有自己的政權。這種意識,自明朝以來即特別強烈。
政權輪替過程中,各種怪現象。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女人生孩子,對凱達格蘭人是非常辛苦的。女人要拄著兩根木杖,跪在地上,用力分娩。這樣的姿勢,確實比躺在床上有利於分娩。而孩子剛一出生,為洗清子宮裡的血污,這嬰兒立即拿到附近的溪流沐浴。天熱還好,天冷時,嬰兒要如何忍受呢?然而這就是凱達格蘭人對新生命的考驗。脆弱的生命,既然無法生存,就讓它早早死亡,強健的生命,才能存活下來。
雖然北台灣有眾多的野生梅花鹿,但凱達格蘭人平時是禁止狩獵的。只有到了冬天,鹿群出來了,部族就動員青壯年百餘人,一起圍獵。他們本就精於用鏢槍,或用長竹柄插上鐵鏃,平日帶在身上,做防身用。這些武器被磨得非常銳利,殺鹿殺得非常順手。圍獵時,百來人一起圍在山上,一邊驅趕鹿群,一邊用鏢鏃去射殺。殺得滿山遍野,鹿肉己足,就全部收手。除了飽餐一頓新鮮鹿肉之外,剩下的鹿肉就曬乾,做成臘肉,以後慢慢吃。自此山中的鹿又回復自由生活,保養生息,互不侵犯。
更絕妙的是凱達格蘭人最喜歡吃的,不是鹿肉,而是鹿的「內涵」。野鹿吃過綠草後,被圍獵時都來不及消化,就死了,它的腸子裡,還殘留著被嚼食、尚未消化完的青青綠草汁。凱達格蘭人認為,那是用百種肥美的綠草所組成的汁液,世界上最鮮美的「果菜汁」,所以特別美之為「百草膏」。它同時是一種草藥。
這是不是和其它原住民喜食飛鼠的生腸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凱達格蘭人對滿地飛來走去的土雞、野雉,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們射殺野雉,只是想取它尾巴上的羽毛,來作為箭鏃、旗子的裝飾,他們不吃雞肉。看到漢人吃雞肉,他們緊張的掩上鼻子,非常不齒的說:「好噁心啊!好想吐!」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的調查結果顯示,清朝以前的凱達格蘭人,在三貂角登岸後,族群繁衍,沿海岸向東,進入宜蘭頭圍一帶,形成噶瑪蘭族的分佈。另一支則向北,進入基隆及社寮島一帶,建立「大雞籠社」,之後,又分為二支,一向金包里(今天的金山一帶),一向北進入「小雞籠」。但隨著人口的繁衍,有人繼續南進,在大屯山落腳,有人進入淡水河口,再繼續南下,到達八里、南崁;有人向北到達北投,之後再轉到現在台北最繁華東區如塔悠,以及西區大龍峒等。
現在台北的地名,其實有許多是沿用凱達格蘭人的名字。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你知道1895年日軍登陸台灣,碰到的第一個反抗隊伍是誰嗎?
任誰都猜不到。最先反抗的是凱達格蘭人。
《戰記》有一段寫著:「…向雙頂溪推進,時為日暮時分,又下著濛濛小雨,咫尺莫辨。晚上九點多,抵達土嶺(貢寮的土地公嶺)附近後,突然與一群賊兵在五、六十公尺的近距離發生衝突,急忙射擊,將之擊潰。」但凱族人可能並未潰敗,而是散開,回去找人找武器回來再打,所以當天的半夜,不斷進行騷擾突擊,槍聲不絕。但凱族人只能仗著地形突擊,當然無法抵擋。
是的,在當代台灣已消失了踨跡的凱達格蘭人。日軍的登台戰記得明明白白。地點在三貂角。
根據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在一八九七年的調查報告(他是根據凱達格蘭族人,北投社潘有秘的口述,將該族的口碑記錄下來),凱達格蘭人之所以來到台灣,起源於他們無法做夢。
凱達格蘭族的始祖原居住在 Sansai (後來有人用漢名,稱之為「山西」)之地。但有一天,這地方出了一個妖怪名為「山魈」(Sansiyao),它往往趁人睡覺的時候,剝去人們蓋在身上的東西,等到人們驚醒,它已消影匿跡。
凱達格蘭族人的祖先非常擔心,日夜警戒,不敢入睡,但還是無法杜絕這個愛惡作劇的妖怪。整個民族,像馬奎斯所描寫的村子,在長期的失眠中,陷入恍惚狀態。所有人的記憶逐漸消失,昨天與今天,今天與明天,因為沒有睡眠區隔,變得難以分辨。時間悠長,所有事情無法有一個段落,記憶變成無用。
凱達格蘭人的祖先再無法承受了,只好遠遠避開,想找一個沒有妖怪的地方居住。
他們合力伐木,製成一艘艘木船,整個民族帶著失眠多時的恍惚和疲憊,出海航行了。
因為太恍惚了,他們不知道要去那裡,只能毫無目的,讓小船隨風漂流於汪洋大海之中。
許多天以後,才看見陸地。他們大喜過望,登陸一看,是一大片茫茫曠野。榛莽叢林中,有牛羊野鹿在奔跑。他們知道,生存的土地到了,於是上岸,建立部落。這就是台灣北部的鞍番港,也就是現在深澳這個地方。
這個民族終於找到可以好好睡眠,好好做夢的地方。
這也是一個「女男平等」的世界。男人如果愛上了一個女人,就得送女人一對瑪瑙,女人如果不接受,就表示她不愛你,自己一邊涼快去。女人如果接受了,後面還有戲。他得在半夜,去女子家裡,彈口璜琴挑逗她。這種口璜琴,用薄鐵製成,用嘴巴吹奏,發出錚錚的樂音。女人心弦跟著跳動,就讓這男人進去,和她歡愛共眠。但這時兩個人的關係是「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天沒亮就得走,還不能讓女人的爸媽看見。有點夜半偷情的味道。
不知道凱達格蘭人是不是深諳「偷情特別容易懷孕」的道理,才以這種方式強化民族的生育力;這女人得等到懷孕了,生下孩子,才能去男人家「迎娶女婿」。這時男人才能見到未來的「公婆」。
人類學上,這是一個母系社會,男人自此嫁入女家。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895年6月2日,清廷代表李經方(李鴻章義子)應日本的要求,來到台灣辦理交接。但據傳他不想到台灣島上交接,因為「台灣島民群情激憤,怕被暗殺了」。於是日本派出小艦艇,把李經方接上軍艦橫濱丸號,在基隆外海,靠三貂角的海面上,將《交接台灣文據》交到日本代表、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的手上,完成交接儀式。李經方也透過屬下,正式告知要唐景崧不得抵抗,立即進京陛見,命所有文武官員內渡。
這個儀式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台灣主權屬於清朝的證明。如果不屬於清朝,何來「交割」?不屬於清朝的土地,怎麼需要交割?
悲哀的是,在台灣的清廷官兵在內渡要求下,雖然掛著民主國名號,卻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根本無抵抗意志,一遇日軍即潰散,反而回到台北城內劫掠,各自捲款私逃。
6月3日,在日軍先進炮火的猛烈攻擊下,獅球嶺砲台與基隆相繼陷落,民主國正規軍戰死者在200人以上。
6月4日傍晚,當軍隊來到官邸,要求唐景崧為提高士氣,應親自出征之際,他卻假意說要換上戰袍,帶著兒子,從後門棄職潛逃。距離他當上民主國總統共十天,所以他又稱「十日總統」。
6月6日,唐景崧搭上德國商輪鴨打號(Arthur),從淡水逃往廈門。副總統丘逢甲得知唐景崧逃走、自己成了日軍「頭號」通緝要犯後,大罵「景崧之肉,其足食乎」,之後也逃亡。
雖然清廷的官兵都敗走,但台灣人民的反抗,那「竹竿掛菜刀」的全民戰鬥,史稱「乙未之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割讓的消息一傳來,台灣朝野上下義憤填膺,充滿被遺棄的悲憤、傷心、激動和對未來前途的疑慮。所謂「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此時,台灣巡撫唐景崧立即上書,表示「台灣民眾不服,其約可廢」。
可是5月8日,馬關條約獲清政府批准正式生效。
5月10日,日本就擢昇海軍中將樺山資紀為大將,任命為首任台灣總督。
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臺灣住民中引起了軒然大波。5月15日,巡撫唐景崧與臺灣士紳密談,會後發表「臺民布告」如下:
「……我臺灣隸大清版圖二百餘年。近改行省,風會大開,儼然雄峙東南矣。乃上年日本肇釁,遂至失和。朝廷保兵恤民,遣使行成。日本要索臺灣,竟有割臺之款。事出意外,聞信之日,紳民憤恨,哭聲震天。雖經唐撫帥電奏迭爭,並請代臺紳民兩次電奏,懇求改約,內外臣工,俱抱不平,爭者甚衆,無如勢難挽回。紳民復乞援於英國,英泥局外之例,置之不理。又求唐撫帥電奏,懇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商請俄、法、德三大國併阻割臺,均無成議。嗚呼慘矣!」
此時台灣人有如被遺棄的孤兒,誰願意出手相救,都會感恩戴德。
5月19日,一艘法國巡洋艦抵達基隆,法國軍官在21日拜訪唐景崧巡撫時,表明如果是為清政府取回土地,相當困難;但如果是為臺灣保護人民,比較容易。為了得到法國軍艦的支持,原本猶豫不決的唐巡撫在5月25日宣告獨立,並發布「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
這一份宣言還譯成外國語送至各國駐臺領事館。25日上午9時還舉行獨立典禮,宣布成立「臺灣民主國」。唐景崧被推為臺灣民主國大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團練使,領導義勇軍。劉永福被推為大將軍。另制定藍地黃虎的「黃虎旗」為國旗、刻有「民主國寶印」文字的國璽、以及建年號為「永清」,臺北為首都。
然而這一切都已太遲。法國軍官只是口惠實不至。日本近衛師團的主力部隊與樺山總督在沖繩會合後, 5月29日,日軍在澳底(今新北市貢寮區境內)登陸。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從甲午戰爭大敗,到乙未年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還有好幾個月時間。這期間,日本像一隻咬到獵物的大狼,撕咬著不放,並且把那滴著血的獵物,咬在口中,以血腥之姿,向空搖晃,以誇示其獵獲的勝利。
這一隻狼沒有閒著,他們打定主意要在亞洲崛起,要學習歐美國家有殖民地,以作為擴張的基礎,因此馬關條約的談判中,除了要求巨額的賠償,更要求清廷放棄作為朝鮮的宗主國、割讓遼東半島、以及台灣澎湖……。
但這些都只是談判的條件,在談判桌上,真正有效的是實力。清廷已經戰敗不打緊,日本加緊壓迫,進犯遼東半島,還派兵攻打澎湖,整個部署非常明顯,要把台灣納入割讓的一環。
1895年初,連馬關條約都還沒簽,李鴻章還沒去日本談,軍部就開始策劃攻台方案。整個方案目標明確:無論清廷同不同意,趁著清廷戰力薄弱,硬攻也要拿下遼東半島和台灣澎湖。只要拿下台灣澎湖,澈底打垮清廷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力量,日本將可以左制福建海域,再以台灣澎湖為根據地,獨霸南中國海。
這一點,日本與英、法各國都沒有誤判。
正當日軍攻打澎湖的時候,也正是李鴻章在日本遭遇伏擊之時。
1895年3月24日,第三次會談結束後的下午四點三十分左右,清國使節團在返回引接寺途中發生了出乎意料的插曲。
一名極右派的刺客小山六之助突然從街道圍觀的人群中衝過來,近距離向李鴻章開槍,擊中左臉。李鴻章滿身鮮血,當場昏倒。現場大亂,行人四處逃竄,殺手則趁亂躲入路旁的一個店鋪內,不久被捕。隨行的醫師馬上替李鴻章進行急救,幸子彈未擊中要害,命中李鴻章左眼下約一公分處,但幸好並未傷及眼球,卡在骨頭,沒有生命危險。李鴻章雖然很快的康復,卻已嚇破了膽。
刺殺談判代表的事確實太誇張了,國際輿論交相指責。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唯恐李鴻章就此回國、中日和談凍結,將招致俄、奧、德、英、美、法等列強進行強行調解或干涉。3 月28日,伊藤博文正式告知李鴻章,日方願意停戰,隨即完成停戰談判。但後讀的談判卻進行得很艱難。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EP63 甲午戰爭之四:影響亞洲百年命運的戰爭
甲午戰爭對於中日兩國的近代化進程來說,可謂是一道名副其實的分水嶺,甲午戰後中日兩國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近代化之路。甲午戰後的中國,痛定思痛,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危機的壓力下,艱難求索與不斷抗爭,而戰後的日本,則由此開始走上了軍國主義的發展道路。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894年,爆發的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外雙方軍事實力差距最小的一次戰爭,卻又是失敗最為慘重的一次戰爭,它不僅改變了直接參戰的中日兩國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東亞的地緣政治格局以及此後的歷史進程,其影響至今仍存。因此,在新的世紀以新的歷史視野重新反思這場戰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與以往多單純將戰敗責任歸結於清廷腐敗、北洋腐朽無能不同,隨著時間的流逝,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史學界更多地從戰爭之外尋找、反思甲午戰敗的深層次根源,視野更為寬闊。
本集要特別談一談丁汝昌,他是留英學習船艦的好軍官,卻因為北京文官公同龢與李鴻章的不和,光緒帝的直接指導戰爭,讓他兩邊為難,最後戰敗,他選擇有氣節的自殺,卻又被光緒帝「甩鍋」要他揹負起戰敗的責任。丁汝昌的悲劇,說明了清朝內外交迫,中央腦子不清楚,卻無人可以指揮現代化改革的困局。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872年夏,第一批幼童三十人橫渡太平洋,踏上了留學美國的道路。以後1873、1874、1875年,又有三批留學生也到達了美國,總共120人,平均年齡十二歲。容閎被委任為留學生總監和駐美副公使。在歷史上,大家也稱他為「留學生之父」。
這些孩子到美國後,不能不受美國文化的影響,有的信奉了基督教,有的甚至剪掉了辮子,在有些中國人的眼裡都是離經叛道的事,駐美公使陳蘭彬更是不滿,屢屢上奏朝廷撤回留美學生。正值此時,第四批小留學生來美,中國本想讓他們讀軍校,但為美國拒絕,國內廷臣大譁,陳蘭彬更藉機奏請撤回小留學生,朝廷批准,除了少數學生自願留下外,其餘全數回國。
可惜了,留學生計劃整個變質。這便是清朝與日本現代化學習的最大不同。日本的留學生學習後回國,仍有用處。森有禮甚至改變了日本的教育體制,但清朝的留學生卻只能在表面上做船堅炮利的表面功夫,無法做體制的改造。
甲午戰爭,就是最嚴苛的檢驗。
錢鋼說過:「1894年甲午海戰是一場留學生大戰。中日雙方陣營中都有數十位曾留學英、美、德的指揮官。兩個東方國家,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西方軍事設備,西方軍事戰術、技術和西方式教育培養的一代軍官,進行空前慘烈的海上決戰。」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是甲午戰爭。而決定甲午戰爭的關鍵,是什麼呢?
是北洋水師的腐敗無能?是丁汝昌的陸軍背景不懂得海戰?還是清廷把海軍預算拿去建了圓明園?或者翁同龢與李鴻章不合,故意刻扣經費,讓北洋水師三年沒有買新戰艦的經費?或者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真正完成現代化,所以能擊敗清廷?
這些問題,牽涉既深而廣,既有清朝面對國際變局的因應,也有中國古老的封建傳統,對現代化的抗拒,更有朝廷保守與改革兩派的鬥爭,但總體來說,我們還是得從中日兩國如何因應西方國家的衝擊,如何做出挑戰與回應,以及國家舊有的體制如何進行現代化改革。
以現代眼光來看,這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在現代化過程的競爭。然而同樣是 現代化改革,為什麼清朝失敗了,而日本明治維新卻能成功呢?
我們不妨從中國的洋務自強運動說起。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知道自己非改革不足以應對歐美的船堅炮利,因此也有意於自洋務運動。
因打敗了太平天國而受到重用的曾國藩,也不例外。1862年,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欲求自強之道,總修以政事、求賢才為急務,以學做炸炮、學造輪舟等具為下手功大。」
為了求賢才,他四處請人推薦。求才若渴的他,很快有人向他舉薦容閎。
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閎。他是1847年到美國留學的。距離今天175年。
而距離中國派出第一代留學生的1872年,今年正好一百五十年。
◆致謝:這裡所述說的,是依據張作錦先生在〈容閎 「兩個祖國」之間有解乎?〉一文,和史景遷在《追尋現代中國》,以及有關容閎的歷史資料來綜合成故事的。要特別先向這幾位學者致謝。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劉銘傳開鐵路,意外引起的黃金傳奇。
1891年台北至基隆段也通車,全長32公里,其中穿越獅球嶺的隧道全長573公尺,工程非常艱巨,1893年延伸到新竹。
這中間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黃金」插曲,不知道算不算是劉銘傳建設台灣的意外禮物。
話說台灣要建鐵路的時候,中國根本沒人建過如此龐然大物,除了靠外國顧問指導,實際執行還得有熟練工才行,於是對外招募。此時,恰恰是從1865年開始的美國西部開拓史的末期,一些福建、廣東的工人陸續回到中國,就應聘到台灣來。他們跟著從台北向基隆建鐵路。
1890年夏,一個鐵路工人在今天八堵附近建橋,下水打地基。他發現水底有閃閃金光。中國傳統的農民工對水裡有金子是缺乏經驗的,根本不會發覺。但這個工人是從美國西部回來的,曾見識過美國舊金山一帶的淘金熱,於是趁著午休的時間,用簡易工具試著去洗一洗沙子,沒想到,用最簡單的工具,還真是洗出金子來了。
他一高興大聲喊了出來。自此,無數工人都跳到河裡淘金去了。台灣的金礦時代終於開始了。這個發現地點,據日本人後來的調查應在八堵橋稍下游之七堵橋,也就是位於今日七堵變電所前橫跨基隆河之大華橋下。
事實上,荷據時期在北部的凱達格蘭人,一直保守著產金地的秘密。他們將產金地誆稱來自東海岸的哆囉滿(Turuboan),害得荷蘭派了軍隊去東部找,卻遍尋不著。1660年荷蘭士兵曾有沉默貿易(Silent trade)述說,即凱達格蘭人將小金塊、金沙置於某地而離開,在不同時間後,另外他族的人,見到此小金塊,將攜來的物品如衣服等也置於該地,而將自認價值相等的金子帶走,如此完成了交易,雙方不曾謀面,所以稱之為「沉默貿易」。但誰也找不到金礦。
金礦就此被遺忘了。沒想到劉銘傳的鐵路建設工人帶來這意外的「金喜」。
自此工人相率下水淘金。人數最多的時候,有三千多個人從基隆河各個地方下去淘金。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歷經鴉片戰爭、清法戰爭,清廷已認知到台灣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1885年,清朝將台灣提升層級,設為一個行省,劉銘傳以福建巡撫兼首任台灣巡撫。
劉銘傳沒有猶豫,他在來台之前,對如何建設台灣已胸有成竹,他認為海防與現代化建設是兩大綱領,於是擬定防備、練兵、清賦、理蕃四大政策。他雖然沒有「現代化」這樣的提法,但他的改革思路與政策作為完完全全是現代化觀念的實踐。
清理田賦,可以知道土地資源有多少,稅收有多少。理蕃,可以讓漢族居民與山上先住民族和平相處,避免內耗,好好利用山地資源。練兵與防備都是為了應付外來侵略。如果清朝可以走上這樣的道路,厲行改革,清朝早就實現「明治維新」了。
劉銘傳首先利用列強的矛盾,向德國買新式大砲,設在基隆、淡水、台南等地,請德國人擔任顧問,指導砲兵射擊,並進行軍隊現代化訓練。為了避免武器倚賴外國列強,他在北門外設立台北機器局,興辦起軍火工業,設軍械所製造武器,設火藥總局製造彈藥,在基隆淡水設水雷局,保護海港。這種自立自強的決心與執行力是過去清朝官員未曾有的。
為了管理台灣山地,他在大嵙崁(今之桃園大溪)設立撫墾總局。有清一代,「蕃人」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日本在牡丹社事件中敢於直接攻擊,就是認為清朝管不著「蕃人」,他們要自己出手來報復。劉銘傳等於是把主權收回管理。他不僅用武力去鎮壓發生衝突的地方,更在台北設立「蕃學堂」,請原本有衝突的部落首領和主要頭目派他的兒子到蕃學堂上課,供應膳宿,學習算術.漢文、官話、台語、禮儀等。這對增進了解、化解雙方誤會有很好的作用。
在教育現代化方面,劉銘傳也不遺餘力。1885年,在台北大稻埕的六館街(今之永昌街)開設「西學堂」,教育英語、法文、地理、歷史、數學理科、測量繪圖等新學問。這是採用歐式教育,培養從事「洋務」人材。
1886年在大稻埕設立「電報學堂」。
1888年在台北新建考棚,改革考場的弊病。
在交通通訊的現代化方面,他做了更多。
他鋪設從基隆至新竹的縱貫鐵路,建設了全中國第一條官辦民營的載客鐵路。他是第一個做「官辦民營」企業的官員。他向民間募集資金,再把鐵路交由民間經營。鐵路在1887年動工,以大稻埕為中心,計劃從基隆建到台南,打通台灣西部的運輸命脈。兩年後,他做到了從台北到松山通車。當時的火車頭叫「騰雲一號」,由德國製造,堅固耐用,原本行駛於上海與吳淞之間,但遭居民反對,只好拆下來運到台灣,變成全中國第一條通車的鐵路。
這輛臺灣第一個火車頭,目前還陳列在台北新公園裡,而當初為打造各種火車零件而設的鍛鐵機器,現在仍保存在鐵路局的台北中崙修車工廠裡,成為對劉銘傳永恆的紀念。
1891年台北至基隆段也通車,全長32公里,其中穿越獅球嶺的隧道全長573公尺,工程非常艱巨,1893年延伸到新竹。
這中間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黃金」插曲,不知道算不算是劉銘傳建設台灣的意外禮物。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883年,法國想取得越南主權,遂與清朝開戰。由於法國眼見清軍在鴉片戰爭中不堪一擊,頗有輕敵之心,不料戰端一啟,雙方互有勝負,法國為了迫使清廷早日投降,就決定學英國,擴大戰場,把戰事延伸到整個大陸的東南沿海,先攻佔沿海城市,來逼迫北京投降割讓。基於此,法國又相中了既有煤礦,又有食物補給的基隆港。
1884年5月間,法國艦隊波爾達號(Vo ta)突然駛入基隆港,要求供給煤礦,其艦長福尼亞(Fournier)甚至致信說:「對於急需的煤炭如果不立刻供給,將對基隆加以砲擊!」清朝官吏迫不得已,只好供給一些煤礦,船艦才離開向北航行。
清廷了解法國的戰略企圖後,通令東南沿海各港口加強備戰,其中當然包括台灣。台灣兵備道劉璈立即築砲台,建堡壘,買新槍,置水雷,還把台灣分為前後北中南五個防區。
戰雲密佈中,清廷特別派直隸陸路提督劉銘傳以福建巡撫兼欽差大臣的身份,來台督導軍務。劉銘傳在1884年7月11日到台灣,15日就進駐了台北城,增築砲台,全面備戰。
7月22日,法國副水師提督李士卑斯(Lespes)作為侵台的司令官,派遣威拉爾號(Vilara)軍艦先行偵察基隆港灣情形,同時將艦隊兵分兩路,一路侵佔淡水港,一路進攻基隆港,並且準備以陸戰隊登陸基隆,會師於淡水。8月4日,李士卑斯率領艦隊進入基隆港後,向清朝政府下最後通牒,要求割讓基隆港,並限定在24小時之內答覆。但清廷不理,談判破裂。
8月5日,李士卑斯艦隊開始全面進攻。
首先砲擊基隆港口砲台,打垮主砲台後,再派二百餘名陸戰隊士兵由東部的二沙灣登陸,上岸破壞海岸砲台。基隆守將提督蘇得勝、章高元等戰力不敵。次日,法軍陸戰隊攻進了基隆市區,遭到頑強的抵抗。由於法軍不諳地形,中了埋伏,只好退回船上。最後李士卑斯艦隊退回馬祖。
為了拿下台灣,八月底,法國決心強化戰力,把東京灣艦隊和中國海艦隊合併,成為遠東艦隊,任命孤拔為司令,組織五艘戰艦,再度進攻台灣。這一次是志在必得了。
這一戰,全台灣都動員起來了。台灣地方鄉勇為了保衛家園,非常團結,拼死抵禦,其中,最著名的則是霧峰林家的林朝棟率領台中、苗栗的民團加入戰事,劉銘傳將他們編入獅球嶺防線。
由於清朝軍隊不擅長海戰,軍備也遠不如人,劉銘傳的戰略是等法軍登陸,利用地形地物,打游擊戰,在山後將法軍包圍,逐一殲滅。
九月底,法軍由孤拔率五艘戰艦,大軍壓境,趕來台灣,與原本停泊在基隆外海的六艘軍艦會合,以十一軍艦的火力,打算一舉拿下台灣,讓台灣成為進攻大陸東南沿海的根據地。
戰場一開,強大的法軍先攻佔基隆,但只能佔領局部,部隊隨即遭遇不斷的伏擊,佔領得很艱難。另一隊主力戰艦則攻進淡水,派了六百名陸戰隊登陸。但劉銘傳一開始就判斷法軍會攻淡水,早就把主要戰力佈署在淡水,三千個清軍加上民團利用地形,在林投樹、刺竹圍等植物掩護下,打埋伏戰。由於早有部署,清軍戰鬥有序,法軍被打得非常狼狽,死傷慘重,最後只好退回軍艦。次日,還為陣亡將士降半旗致哀。
這一仗打了十天,法軍沒佔到便宜。特別是淡水一役,損失慘重。法軍知道佔領台灣無望,於是改為佔據基隆,封鎖台灣海岸,意圖迫使台灣投降。然而台灣腹地廣闊,受損的只有透過港口外銷的茶葉、樟腦等生意,食物供給無虞,基本戰力還保存得很好,而為了保衛家園,各地民團不斷增加,在基隆對法軍實施反攻突擊。
法國為了增強戰力,也從越南增兵到三千人。戰鬥至此,法軍已變成越南、台灣兩面作戰,被台灣戰場拖住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東有個鐵花村,是為了紀念胡適的父親/胡鐵花。鐵花村在舊火車站,原住民歌手常常在那裡駐唱,夏夜晚風,在那廣場上喝一杯冰透的啤酒,聽到原住民唱起古調,那真是人生的幸福。
可回想起來,這些卻是另一個地方的原住民的死亡換來的。那就是牡丹社事件。
是牡丹社的犧牲,讓清朝派沈葆楨為欽差大臣,來台灣辦理海防,才有後來的「開山撫蕃」政策,也才有胡鐵花派來台東當地方官。而後胡適還在台東度過他的童年。這個故事,得從沈葆楨說起。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日軍藉牡丹社事件侵臺,清廷於四月派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所有福建鎮、道等官統歸節制,江蘇、廣東輪船准其調遣。
五月初八日,沈葆楨派福建布政使潘霨,臺灣道夏獻綸及洋將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斯恭塞格(De Segonzac)等赴琅穚會晤西鄉從道,商議退兵之事。然而西鄉從道卻一味推諉,以此事須由柳原前光做主,不肯撤兵。於是沈葆楨積極調兵設防,以備一戰,
前署鎮曾元福組訓南北鄉團,以資保衛,並招募壯勇五百名,交由在臺灣的前煙臺稅務司薄朗(Brown)訓練成洋鎗隊,行營無定。沈葆楨又以臺地班兵惰窳性成,募勇訓練無素,擬請南北洋大臣借撥洋鎗隊協助臺防。但此時直隸軍力不足,幾輔重地,必須留備緩急,南洋槍隊無多,亦難酌撥,李鴻章乃奏派向習西洋槍砲,訓練有年的徐州武毅軍十三營赴臺支援臺防。清廷遂令「唐定奎統帶所部六千五百人,由徐州拔赴瓜州口,分起航海赴臺,聽候沈葆楨調遣」。此時先後增援臺灣防務的兵力,已達一萬多人,並佈防臺灣南北二路。
牡丹社事件後,1874年10月31日,中、日簽訂北京專約,日本自臺灣撤兵。沈葆楨負責辦理臺灣善後措施,將洋務近代化建設引入,並謂「此次善後,與往時不同,臺地之所謂善後,即臺地之所謂創始也。善後難,以創始為善後則尤難」。經由沈氏的建議與提出新的海權觀念:
1.沈葆楨以臺灣的戰略地位重要,實關全中國海疆之局的樞紐,以海洋意識來看臺灣的軍事防務重要。
2.沈葆楨的海權思想由傳統的官吏走向海防前線,實地在臺灣經營洋 務,因此他的思想獲得清朝重視。
清廷對臺灣海防地位的有了重新認識,將臺灣納入整個洋務運動體系,並得以和中國內地同步發展;乃令沈葆楨「妥為經畫,以善將來」。從沈葆楨先前對臺灣籌防的保臺四事,以及抵臺後主張設防、開禁等項來看,他的觀念及主張,揭開了臺灣近代化建設的序幕。
沈葆楨是很有現代觀念的人,他使用法國專家日意格當顧問,聘請德國人當專家,建設現代化的武器、依地形建台南、台北府、澎湖的炮台,改變行政結構,變成兩府八縣,籌建海底電報線,建造炮局,還買歐式鐵船,這些觀念,多麼先進。如果清朝現代化依此而行,而不是清朝那些親王的阻止,清朝的國力不會如此不堪一擊。
中興大臣,清朝是有的,但未受重用。這才是問題所在。
我們都說日本明治維新多厲害,事實上,中國有好幾次明治維新的機會,有深具遠見與知識的大臣,可惜,大清朝廷沒有聽他們的。這些南方大臣:福建、兩江、廣東、山東等,都有好計劃,但未曾實現。可惜了時代的機會。
一個國家會失敗,主因是未掌握時機,特別是面對挑戰時,作出回應的時機。這是歷史給我們的教訓。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871年10月,一艘琉球國的船,在回航時遭遇颱風,漂流到台灣東南部八瑤灣,船上有六十九名乘客,溺死三人,六十六人登陸。他們沿著海岸走,到了高士佛社,當地人還煮了完整的大塊地瓜,算是以高規格接待。次日,高士佛社的人拿著刀,比手勢說要出去打獵,晚上請他們吃山豬肉。卻不料琉球人害怕了,以為要殺害他們。就趁著他們外出時逃走。跑到牡丹社那邊,一個叫楊友旺的漢人家裡。
不料,高士佛社的人回來後,看到琉球人走了,就非常生氣,追到楊友旺的家。因為他家太小,只躲得下十二個人,其餘在屋外的五十四人都慘遭殺害。不久,牡丹社的人聽說了此事,竟來到楊友旺的家,把死者的人頭給砍了。倖存的十二人逃過一劫,在當地楊友旺的幫助下前往台灣府(當時在台南),由清政府安排歸國。(以上說法,是根據後來高士佛社的耆老的口述歷史所改寫)但後來日本人搞錯了,以為人是牡丹社殺的,於是被稱為「牡丹社事件」。
此事本與李仙得無關,但因為英國領事在處理一宗船難事件中,與卓杞篤交涉,多次提起李仙得,於是讓他興起三訪卓杞篤的念頭。1872年3月,他搭上美艦,前往台灣;此次他帶了更多禮物,準備分送給各部落。順利的見面之後,他打聽了牡丹社事件。他知道卓杞篤來不及阻止,就發生了殺人的罪行。但他的台灣通譯說起此事時說,主要責任在清朝,因為如果他們遵守承諾,在地方派駐充份授權與武力的官員,牡丹社的人就算沒時間將日本船難者送到台灣府(時在台南),也可以輕易的交涉贖人的事。更何況,平時都未就土人保護船難者及其滯留期間的費用,訂定賞金與補償辦法,就算是與卓杞篤訂定協議,牡丹社或龜仔甪社的人也不會做。
李仙得本希望把與卓杞篤的協議從白人推及日本人,但顯然並未成功。李仙得因此與美國駐北京公使鏤斐迪失和。而國會就他調任駐阿根廷布宜諾思艾利斯公使的表決一直未通過。他一氣之下就決定離開廈門,返回美國。在返美途中,經過日本,美國駐日公使告訴他,日本已經把琉球併吞了,日本政府正在為琉球遭牡丹社殺害的人民尋求賠償,並且介紹他與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認識。李仙得於是呈交了一份報告,將他原本交結美國國會的報告,乃至於於其中幾幅台灣南部地圖,以及恆春半島詳略,都一起交給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南台灣踏查手記》中寫道:「他們說服我留在日本,以便提供意見,讓日本能以最好的辦法,在台灣東部和南邊海岸建立殖民地。」
1874年5月8日,日軍在社寮(今屏東縣車城鄉社寮村)登陸。剛開始幾天,遭到當地原住民的強烈抵抗,激烈交戰。日軍陸戰隊不諳地形,雖然武器先進,火力強大,但原住民慓悍善戰,運用地形,神出鬼沒,打得日軍頗為狼狽。後來是有一組陸戰隊員攀上峭壁,居高臨下,用機關槍掃射,火力太強,原住民難以躲藏,情勢才逆轉。牡丹社頭目阿祿古父子在戰鬥中身亡。
日軍兵分三路掃蕩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等,佔領後即焚燒村屋,進行掃蕩。但部隊仍不敢久留,迅速撤回營地。
日軍未曾料到的是,台灣南部的氣候到了五月已經很炎熱,隨著六、七月夏天的來臨,死者增加,熱病開始盛行,痢疾、瘧疾對北方的日本人來說,變成難以承受的災難。……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先說一個難得的場景。發生在1867年,十月十日。地點是恆春郊外,一個叫出火的地方。這是一場台灣原住民與英國人的談判。
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坐在瑯嶠八社總頭目卓杞篤所帶來的兩百多個男女土人中間,他和帶來的人席地而坐,沒有武裝。但卓杞篤和他帶來的人則把槍放在膝蓋上,在他們的旁邊圍坐。
在李仙得的眼中,這些土民穿著不同特徵的服飾,顯然代表了好幾個族群,其中有些女子長得很漂亮,像西班牙和義大利所見的美女,有的頭上戴著雉雞羽毛的裝飾,穿很大的耳洞,像日本的佛像,有人肩披一塊布,從背後繞過肩膀和脖子,在前方打結,他們都帶著滑膛槍、弓箭、短刀或長矛,矛頭上還裝飾著所殺之人的毛髮。他們嚼著檳榔,仔細的聽著卓杞篤的談判,如果有不贊同的想法,就會大喊大叫打斷,以表示意見。
這是一場嚴肅的談判。時間是1867年10月10日,談判的在恆春郊外,一個叫「出火」的地方。由於這裡岩層地形有許多小山洞,洞口偶而會冒出火花,把樹枝丟上去還會燃燒,因此得名。
地點是卓杞篤決定的。談判的雙方主體,則是李仙得選定的。他認為屏東海邊這一帶,是台灣最南端,從海岸邊到山上有不少原住民部落(包括卑南族、排灣族、阿美族等,各族都有),還有附近聚居平埔族和漢族,以及他們混生的後代,基本上沒有一個代表的主體,卓杞篤是當地十八社的總頭目。他至少有一定的權力,可以管理這裡。而在這裡,清朝政府官員說,他們的權力無法管轄到原住民的山上部落,所以無法替發生船難而被殺害的美國船員作主負責,來處理賠償與後續的安全管理。
李仙得認為,最南端的海岬,是最容易出海難的地方,如果不能談判出一個和平解決的方案,以保證落難者的生命安全,以後航行很危險。
李仙得沒帶什麼人來,只有一個著名的台灣通必麒麟、三個通譯和一個嚮導。事實上他要出發之前,陪同他到屏東車城的鎮台總兵劉明燈就表明,可以帶上五百個士兵保護隨行,但被他拒絕了。他認為清朝的兵當背後的支撐,自己去就夠了。
〈李仙得這個人〉
★1830.8.26.生於法國,蘭斯皇家學院受過軍事訓練,畢業於巴黎大學
★1854年在比利時結婚
★1861年參加美國南北戰爭,建功受傷1864年退役
★1866年奉派美國駐廈門領事.12月到任
★1867年4月處理羅發號事件,來台處理失敗。
★6月二度來台,派副領事參觀基隆煤礦。
這一次危險的談判起因於。1867年三月,美國船羅妹號(rover)在台灣南方海上七星岩觸礁失事後,遇難的船長杭特和夫人,以及一些船員搭著小艇上了岸,卻被原住民殺害。只有一個廚師逃走,回到打狗(高雄),高雄的英國人曾交涉,但已經太遲。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樟樹早期粗分為兩類,一為香樟(本樟、油樟、陰陽樟、栳樟),可以熬腦,一為臭樟(牛樟、大葉樟),作船材器具。樟腦油經過不同溫度的分餾,可以分出樟腦及其他成分,作為各種不同的用途。
樟腦可以作為工業用、香料用及醫藥用。工業用來製造賽璐珞原料及作為無煙火藥的配料。香料用是作為印度燒香料等,醫藥用是作為防蟲消毒用,藥水製造用等。賽璐珞是一種合成塑膠,廣泛用於電影膠捲、紐扣等民生及戰爭用品製造原料,也使台灣成為樟腦王國。
台灣的特產樟腦一個重要的特產,明鄭時期,就有很多人入山區開墾。鄭芝龍外銷日本的清單裡面,就寫過樟腦。
清朝統一台灣以後,曾經一度禁止人們進入原住民的地方開墾,禁止砍伐樟木。康熙59年(1720年)曾經逮到私自進入山地熬煮樟腦的人,有一百多人。但是民間還有人私下在熬煮。
到了雍正年間,閩浙總督奏准在台灣建一個造船廠,給台灣與澎湖的水師用,於是開始在南北二路,採伐大木頭,當作造戰船的材料。
這時,就須要工匠當頭人,帶領去森林裡找合適的木頭,砍伐木料,運下山來。人們稱之為「匠首」。
這個匠首就利用自己職權,為官方服務的身份,入山砍木頭之外,也代樟腦來獲利。他們帶人到內山去熬製樟腦,獲得巨額的利潤。
由於台灣的樟腦品質非常好,所以天津條約後,淡水開港,一些洋商如德紀洋行、怡和洋行等,也來台灣開設據點,採購樟腦。
英商德記洋行就是來台灣採購的一個。依訂下的契約,依每擔八元的價格來收購,用16元的價格賣出,利潤由洋行和台灣道平分。所以無論是洋行還是台灣道兩邊都獲利非常豐盛。
1860年台灣開港,外商慢慢過來以後,樟腦的出口,每年大概有20萬元。
1863年,清朝政府不甘於樟腦的貿易權力外溢,讓外商控制樟腦銷售,所以聽取台灣道的建議,實行樟腦專賣制度。就是由官府辦腦館,向製腦業者直接收購,然後再轉賣給洋行。當然這個就打破了洋行長期壟斷樟腦貿易的局面。所以 馬上招致的外國洋行聯合的反對。
他們通過英國駐安平的領事出面來交涉,可是沒有結果。然後再由英國公使,出面跟北京的總理衙門交涉,都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絕。隨後,就逐漸從樟腦糾紛升級為戰爭了。
1868年英國商人必麒麟在事先沒有征得許可的情況之下,擅自在台中梧棲開設洋棧,就是一個收納貨物的倉庫。將收購得來的價值6000元的樟腦偷運出口。結果被鹿港官方查獲而扣留了。
於是英國駐打狗(高雄)的領事提出抗議。
台灣兵備道梁元桂回覆說,樟腦屬於官營事業,無論任何人都不得私自販售。
之後必麒麟私自前往梧棲,梁元桂就根據條約的規定發文通緝。必麒麟被圍捕的時候,抗拒,開了槍,並且潛逃到淡水。當時,台灣又接連發生好幾起的宗教的教案,也就是民間與基督教教會的衝突,艋舺的英國商人因為租洋行發生衝突,一時間,中英衝突四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在基隆的中正路上,有一座「法國公墓」。而在基隆附近的山上,仍留有當年開採煤礦所挖掘的許多山洞,如今這些地方成為觀光的景點,名為九份、金瓜石。觀光客在這裡不只可以看見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的場景,更可以遙想一百五十年前,它對中國大歷史的影響。
從十七世紀初大航海時代開始,台灣就進入一個新時代。荷蘭把台灣當戰略據點,台灣即成為亞洲海上貿易、遠程航行、戰爭補給的重要中繼站。
風帆船的時代如此,到了蒸氣船時代,更是如此。從歐洲、美國遠航而來的船艦,最重要的補給是發動蒸氣機所需的煤,以及食用的淡水補給。這些,基隆、淡水兩港口都有,遂不免成為列強覬覦的目標。
台灣北部早在清朝初期就已經發現煤礦,最初是由平埔族與移民者自行在山上挖煤礦,下山出售。但清朝認為煤礦多在山上,容易聚集生事,特別是反清的勢力如果靠煤礦生存,不易剿滅,遂下令禁止採煤,所使用的理由也甚為荒謬,是怕「挖斷龍脈」,而貼出的公告上則寫著「挖煤者斃」。
但禁歸禁,窮苦百姓為了生存,還是干冒得罪「龍脈」的危險,偷偷上山挖露天煤礦。
1835年,台北的士紳覺得不能這樣破壞地理,於是聯名向淡水地區的官員請命。結果就下了第二次禁令。這一次可不是貼告示,而是把四個大字「挖煤者斃」刻在石碑上。這下總不能撕掉了。但沒用。窮人為了生存甘冒風險,自古皆然。這就有了1847年的第三次禁令。第三次就不客氣了,乾脆抓了一個偷煤者殺頭,想殺一儆百。
然而,全世界列強來亞洲都需要煤礦補給,市場所需,黑市交易盛行,誰還理會這種官員都懶得執行的禁令。最關鍵的是:清廷官員不知道煤的重要性,列強的戰艦可不會忘記。這裡是最好的戰艦補給港。
影響台灣命運非常重大的事件──中英鴉片戰爭,終於來臨。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大海盜蔡牽的故事與傳說太多了,從福建沿海有他的大寶藏,他遇見「海賊婆」,人稱「蔡牽媽」的妻子,乃至他到處建的媽祖廟,他崛起的傳說,都是非常好的傳奇故事。
得過諾具爾文學獎的阿根廷詩人波赫士曾以中國女海盜為題材,寫過一篇小說,驚動了歐美文壇。據說電影《神鬼奇航》就受到他小說的影響。加人了中國海盜,也就是周潤發演的那個角色。
不過蔡牽可不是長得像周潤發那麼高大,那麼帥。他據說並不高大,但很有氣魄,在海上非常敢戰。為了打造好船,他不惜重金買木料,造大戰船,以與海上豪傑、官兵船決戰。
《台灣通史》記載:「(1805年)四月,再至淡水,擁船數百,勢張甚。豫結山匪洪老四等為援,招誘無賴,入黨者數千人。而船中被虜知書之徒,又以天時人事相附會。牽揚揚自得,以為南面王可為也;遂出文告,稱鎮海威武王,建元光明,祭天地。踞滬尾,焚艋舺。」他可是曾自立為王的。
他的故事太傳奇,先不要破哽,你點進去聽就知道。但他留下兩句俗語:「蔡牽造炮炸自己」「蔡牽拿錢打水漂」,在台灣民間傳說一時。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那蔡牽媽呢?
傳說這位奇女子曾有兩任丈夫,但美貌、 身材漂亮、敢冒險。據說蔡牽去理髮的時候看上了她氣勢非凡,聰明貌美,於是拿出重金,當下就把她帶走成為押寨夫人。她能造槍炮,能射擊打仗,還能指揮作戰。是蔡牽的得力助手。據說她在各地要富商上繳保護費時,會先說要建天后宮,以媽祖會保護商船的名義讓富商出錢出力,彼此都不傷和氣。
在海盜中,她如果看上年輕帥哥,也會召來共渡漂泊的海上良宵。她是十九世紀全中國最獨立最解放的新女性。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清朝,台灣屬於福建省台灣府,是福建之下的一府,為了怕官員久任成貪,遂規定三年一調,結果反而更壞。史書形容:「「貪婪之吏,以宦為賈,舞弄文墨,剝民脂膏,三年報罷,滿載而歸」。官員以剝削為業,任意虧缺國庫,以公肥私,人民對滿清王朝不滿日增。官方無法依靠,移民遂結拜兄弟,人心趨向天地會,其組織必然迅速擴大。
清朝知道後便嚴加取締,民間會眾一旦暴露,會被抓被殺頭,於是一不作二不休,乾脆起來造反。林爽文的故事。便是這樣的典型。
林爽文民變,持續了一年半,擴及全台灣北中南各地,而以中部地區為其大本營。
清朝三度從大陸調兵遺將,調動數萬人難平息,最後是由乾隆最信任的福康安出馬,帶數萬從各地征調的清兵親征,在八卦山、大里打了幾場硬仗,才扭轉局勢。取得勝利。
林爽文民變代表著台灣反抗的根源與群眾心理。乃至於最後清朝如何運用漳泉、閩客之間的族群矛盾,引為攻防的助力,是很好的研究台灣歷史與人性的故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清朝官員總說台灣不易平靖。「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男無義女無情」。很難治理,但真的這樣嗎?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移民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一個單獨的人,一無倚靠,因此特別孤單,更需要勇氣和堅強的意志。需要結伴,互相幫助。所以容易結拜兄弟,互相扶持。也比較不容易被欺負。美國在開拓的歷史上,也有許多兄弟會,這種風俗傳至今天,大學裡還是有各種兄弟會。
其次,台灣必須與明鄭的歷史連結,才能了解這個脈絡。從清朝的角度說是叛亂,但從漢族的角度說,是「反清復明」,是繼承開台王鄭成功的志業,是偉大的革命。
更重要的是,台灣從鄭成功的大將陳永華開創「天地會」開始,就存在著地下會社的傳統,這個地下會社,以幫會、結拜兄弟、各種形式存在。為了反清復明,鄭成功時代,它就隨著海商的系統,流傳至東亞各地。
鄭成功抗清的過程中,即利用了父親鄭芝龍的海商系統,建立起海上王國,靠著它來維繫反抗清朝的經濟支援,才有錢購買大量新式的武器軍火,在廈門才養得起十幾萬的部隊。它也維繫了鄭經時代的貿易財源。這個海商系統擴散極廣,變成海外華人的兄弟會,是一種互相扶持的組織。一直到孫中山革命,打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美國的致公會都是最大的支持者。
台灣是天地會的起始地,陳永華在此創立,因此根底特別深。事實上,清朝的三大民變,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都是天地會的成員。只不過,有時為了避免被追查,改名叫「添弟會」,像「招弟」,增加一個弟弟,生一個兒子的意思。
台灣對清朝的反抗,如果從鄭成功與天地會著手,反清復明的中心思想著手,就會比較清楚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移民社會,每一個人都是從家鄉漂泊出來的人,獨在異鄉為客,只能靠自己的雙手打拼。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一樣從一無所有開始,一樣擁抱著夢想,和希望的未來。所以誰也不怕誰,誰都要靠拼搏才能生存。台灣歌〈愛拼才會贏〉就是這種精神的反映。
由於當時來台者往往是單獨一人,無家可歸,晚上多睡在廟宇外面,廟門所畫羅漢像的下方,那裡有屋簷,可以遮風避雨,所以台灣有一個傳統用語叫「羅漢腳仔」,以此稱呼單身漢。
「羅漢腳仔」這名詞,恰恰是台灣移民史的見證。
當時的台灣很像早期的美國移民社會,官方管理能力薄弱,無力維持社會秩序。清朝來的官員三年一任,不想多事,只想把土地拓墾權特許給自己人,賺得一些錢,無心做長期的經營。所以清朝時期的台灣,有如一個靠原始力量打拼的社會。為了灌溉的水權、爭取墾地的權利、蓋房子的地權(當時產權不清)、建廟的信仰、地盤的搶奪、港口碼頭的權利等,都可以爆發大衝突,雙方死傷達百人以上。
廟宇,是解開台灣開拓史的原始密碼。每一個廟宇,它所供奉的神像,是從唐山的什麼地方分靈而來,即代表那裡的人來台開墾的歷史。一座廟,一鄉人,一群開拓者的聚集,一個地方開發的故事,一個鄉鎮發展的歷程;一步一腳印,在在顯示著台灣歷史的原貌。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978年,雲門舞集推出林懷民的經典舞碼《薪傳》的時候,一開場,就是恆春民謠傳人陳達的《思想起》:
「思想起……,祖先堅心過台灣,不知台灣生做什麼款啊。
思想起……,海水介深來反黑,在海山在浮漂,就心肝苦啊
思想起……,黑水要過幾層啊,心該定,碰到颱風捲大浪啊;有的在抬頭來看天頂啊,有的在想著來神明啊!
思想起……,神明保佑祖先來,海底千萬不要來作風颱啊。
台灣後來好所在啊,經過三百年後昭昭知……。」
那古老而質樸的歌聲,像祖先的召喚,喚起人們想像著祖先從唐山過台灣,如何經過台灣海峽的「黑水溝」,在如山的海浪中漂浮,在生死的邊緣掙扎,在海底捲起如颱風般的巨浪下翻滾,無望之際,只能祈求神明來保佑。
清朝時期從廈門到台灣要經過危險無比的「黑水溝」,或稱為「黑水洋」。
這是由於台灣海峽狹窄,黑潮等洋流為南北流向,受地形影響,流速更迅急。而從福建到台灣是東西向,一般輕型的風帆船受到巨浪從中橫打,很容易翻覆。「生死存亡,在須臾呼吸間。及天將明,每起一浪,即從半天而落。」 (《浮海前記》)即使是今天,台灣漁民經過這一道黑水溝依然戒慎恐懼。
當他們經歷黑水溝的死亡煉獄,終得看見台南鹿耳門,和嘉義一帶鬱鬱蓊蓊的林木,「東顧臺山,煙云竹樹,綴翠浮藍。自南抵北,羅列一片,絕似屏障畫圖。」他們知道已經平安抵達,在心中祈禱著:「台灣到了,台灣到了!」那是何等激動的片刻。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鄭成功遷台之後,影響台灣最重要的人物,其實是陳永華。也就是金庸下的陳近南。如果不是他,他為台灣規劃政府體制、文官制度,開地墾荒,屯田養民。更重要的是創立天地會,讓反清復明的力量,成為一股無法被消滅的地下社會,遍及全中國。甚至孫中山革命,天地會都是重要的助力。它的影響太大了!
鄭成功來台前已將廈門事交鄭經處理。鄭經靠陳永華等人協助,穩住大局。成功死後,鄭經繼位,陳永華起了決定性的輔佐作用。
陳永華,有謀略之人。父陳鼎,在清兵攻入廈門時,自殺殉節。陳永華投鄭成功,談了很久,「東寧諸葛」之稱。
鄭經參與三藩之亂,打了六年的仗,最終失敗而歸。心灰意冷,竟有一種喪志的頹廢,飲酒愉樂,性情大變。甚是花錢只為了放煙火。被陳永華勸住。
後來陳永華死了,他依舊酗酒。不久便死了。
鄭經指定由鄭克臧繼位,並要重臣輔佐。
鄭經有7個兒子,當時鄭克臧年滿20歲,而次子鄭克塽只有12歲,其餘皆年幼。最爲關鍵的是,鄭克臧之妻是陳永華的女兒,而當時陳永華已死,鄭克臧失去了外戚保護。而鄭克塽的未婚妻乃是馮錫範之女。也就是說,對於馮錫範來說,與其扶鄭克臧上位,不如扶持自己未來的女婿──鄭克塽。在處理完鄭經的喪事後,馮錫範開始利用鄭克臧的身份做文章,馮錫範雲:「監國乃螟蛉子,安得承繼?」
意思是說,監國(鄭克臧)並不是鄭經的親生兒子,而是養子,不能繼承延平王爵位。他到處放話:鄭經與乳母生下的是女兒,卻與隔壁一屠戶換為兒子,乃有此說。(但以鄭家之烈性,實無此可能。)
謠言一經傳播,立即驚動了董國太(鄭成功之妻、鄭經之母),董國太召集衆人在北園別館召開會議,要廢掉鄭克臧的監國之位,另立鄭經次子鄭克塽爲監國。鄭克臧不服,更不願交出監國印璽,馮錫範等人便下令將鄭克臧活活絞殺。鄭克臧的妻子、陳永華之女當時已經懷有身孕,也一併被殺(有說是自殺)。最終,馮錫範得逞,12歲的鄭克塽成爲第三代延平王。
其實,鄭克臧死後,他的岳母、陳永華之妻陳夫人問出了大家想問的問題,陳夫人當衆問董國太:「既知非真血脈,國太應早遣歸宗,何國太作婆孫一十八載?既不是血脈,不得承繼,亦尚可爲平民;何至賺入刺死?」
鄭克臧死,鄭克塽還小,內部權鬥,軍心不穩,施琅來攻,整個東寧王朝便走到盡頭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郭懷一事件之後,因為反抗規模太大了,就有傳言說,幕後是鄭成功在指使。這引起荷蘭不滿,就在海上扣押鄭成功的商船。鄭成功則以斷絕雙邊貿易作為反制。
幾年後,荷蘭台灣長官揆一發現猛虎難敵地頭蛇,跟鄭成功決裂損失更大,決定與鄭成功言合,就派了一個通譯名叫何斌,去廈門和鄭成功談判。
鄭成功答應了揆一恢復通商的要求,但談判過程中,卻把何斌收攏為自己的人馬,讓他暗中在台灣替鄭成功徵稅。也就是說,明處荷蘭是台灣統治者,暗處裡,鄭成功已經開始徵稅。到了1659年,此事被揆一發現了,正要找何斌算帳,他已經逃到廈門,投奔鄭成功去了。
何斌作為荷蘭時期的通譯兼頭家,非常了解台灣,他力勸鄭成功把部隊移到台灣,建立基地。他還同時獻上台灣地圖和台江內海的水路圖,讓鄭成功可以充份掌握攻台的戰略。鄭成功聽進去了。
1661年4月,鄭成功發動攻擊,從外海直攻台江內海,把荷蘭長官揆一所在的熱蘭遮城圍困起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雖曾派人來救援,但碰上風暴,轉眼就被鄭功軍隊俘虜。揆一被圍了九個月之後,終於宣告投降。鄭成功也遵守諾言,讓所有官員、軍隊與家屬一千多人安全離開。
鄭成功的移軍台灣則是大陸戰略情勢使然。台灣無法自外於亞洲與大陸的戰略情勢,任何一個地方的戰爭,都可能波及台灣。但台灣最終仍會由地緣上最接近的大陸所決定。這段歷史,差不多已顯示出台灣命運的本質。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當鄭成功在廈門開始抗清戰爭的時候,台灣的荷蘭人也感受到東亞局勢的巨變。鄭成功急需經濟來源,以購買槍炮、火藥、食物,以養活十幾萬人的軍隊。這些軍隊轉戰閩南,更多是從海上進攻,人力耗費的資源更大。因此鄭成功必得要延續他父親鄭芝龍留下的海商網絡,從東亞貿易中,賺取資金,也從海商的交易中,抽取交易費、保護費,作為戰軍的軍費。
鄭芝龍對日本的貿易,一直是大宗生意。鄭成功毫無疑問的,延續這個管道,並且從日本收到不少錢。那是明朝亡國之後,流亡到日本的明朝遺臣,他們與日本華商建立關係,支撐了鄭成功的反清復明大業。
鄭成功為了籌集資金,也給荷蘭人更大的壓力。這是由於他的商船更頻繁的進出東亞海域,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形成競爭。東印度公司甚至在印尼海域去攔截鄭船,造成他的損失。這逼使得鄭成功用中止台灣貿易作為制裁,逼迫台灣長官寫信求助於巴達維亞。
1655年,鄭荷貿易戰於是開打了。鄭成功對台灣實施禁航令。先是要求對蘭與台灣的商人禁航馬尼拉,因為他們虐待華商。
荷蘭未聽。荷本想與清聯手打鄭,未成。
鄭船未來,台灣經濟受損。東亞來貨不出,陸貨不來,台灣貨出不去。贌社、原住民生意都不能做。
荷人終於承認,對大陸有貿易依賴。
為什麼鄭成功神話如此久遠?為什麼這麼多廟宇?為什麼台灣人特別懷念呢?
這要從一封他寫給荷蘭台灣長官的信說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從歐洲來到台灣的東印度公司,明明人生地不熟,一切要重新認識,包括原住民的部落,都要重新打點,但他們是如何建立起對各村社的控制呢?
權力是怎麼建構,並運作起來的?
荷蘭先是利用台灣原住民各社之間的矛盾,荷蘭用船艦、城堡、大炮、火槍、衛兵、和權杖,建構起一個新的權力儀式。
像劇場一般,讓原住民參與,並以為因為荷蘭,部落的長老就有了權力。那種透過儀式感,包含著權力的表演、槍炮的威嚇、槍決的懲罰、當場裂解的恐佈,塑造出一種權力的威儀。最終使得原住民臣服,不敢再抗爭。
甚至漢人郭懷一起事時,原住民部落也扮演了協助鎮壓的角色。
這權力劇場是如何演出呢?
本集用全新觀點,為你說個明白。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殖民據點的脆弱性:葡萄牙之於澳門與麻六甲,西班牙之於菲律賓,荷人之於台灣與巴達維亞。都是要依賴華人海商與農工,這就造成了不安全感與危機感。終而引發對華人的大屠殺。
2,從大歷史看,福建海商與歐洲帝國,是一種矛盾又合作的關係。海商帶動漢人移民,帶動經濟發展,開墾者也讓歐洲帝國有勤勉好用的勞動力,卻也是讓歐洲帝國一直心存恐懼。
3,台灣的漢人移民愈多,開墾的土地擴大,鹿的生存空間就減少。而漢人很會用陷阱捕抓,鹿的數量就愈來愈少。再加上荷蘭人要原住民用鹿皮交稅,更加劇生態的破壞。荷蘭每年外銷的鹿皮,從十萬上升到十五萬張。漢人是「會釀蜜的蜂種」,在世界各地都一樣。
4,荷人鼓勵漢人來移墾。收稅,土地、人頭、蔗糖、酒稅。
5,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與全球化,東亞有重要的貢獻。歐美的世界觀總以為,他們是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征服。例如拉美與非洲,乃至東亞。然而,事實卻非如此。若非東亞文明,世界經濟體系是無由建立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剛剛到台灣的荷蘭人,其實沒有多少船。被明朝圍攻,退到台灣,也顯得有點狼狽,再加上要有人來建堡壘,還要維持治安,與原住民做好關係,人力是頗為不足的。但做為東印度公司,營利是首要目的,沒有出去賺錢怎麼行?
於是台灣長官宋克便找顏思齊商量,讓他派幾條船,跟荷蘭人一起去馬尼拉「工作」。所謂工作,就是搶劫,當海盜。
顏思齊派出他手上最會說外語、最年輕的戰將──鄭芝龍。
宿命般的,大歷史鏡頭的聚光燈,自此轉到鄭芝龍的身上。
荷蘭是鄭芝龍的貴人,讓讓鄭芝龍崛起,卻也最痛恨他。因為,只有鄭芝龍有辦法打敗荷蘭。歷史恩怨自此開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就在1623年10月25日,C. Francx(佛朗森)率領船艦去進攻廈門的時候,雷爾生也帶著士兵和班達人到大員,開始興建要塞。他還是很盡責的想轉到台灣設基地,做一點貿易,彌補公司的損失。要塞的興建,意味著荷蘭打算在台灣長駐。當然他們也不無對李旦等人帶來生絲交易的期待。
但要塞建得並不順利。主要的建材只有竹子和沙子,竹子是去竹林裡砍伐的,距離海邊有一些距離。但平埔族原住民似乎對此有疑慮,有一次雙方爭吵起來,原住民找來了兩百多人攻打他們,用標槍和弓箭猛烈投射。荷蘭人這邊約有三十個人,只能用火槍回擊。最後有三個人被射死,而原住民方面有四個人死亡,七個人重傷。
為了報復,原住民曾想去放火燒了要塞,但守衛警覺的發現了。
利邦上尉日記對這一段寫下了非常鮮活的記載:
「1624年1月4日,麻豆人和曾在樹林與我交手的目加溜灣人,共300人,夜裡偷襲堡壘。但他們不熟悉,以為我們夜間不設崗哨,他們能像在自己家那樣為所欲為。有個人想在堡壘內縱火,一名哨兵朝他開槍,算是幫他點火,他倒地立斃。炮兵將兩門大砲對準山谷,認為山谷裡會有其他敵人。滿山谷確實都是敵人。他們原本計劃等包圍堡壘之後,衝進來屠殺裡面的人,再趁有火光照明時返回。但是他們並未全體安然退返,有相當多的人魂斷堡壘。早上,我們發現遍地是血,甚至有殘肢斷臂,以及他們的武器。我們追出去,但他們已經跑遠,沒有再回來。因為這些『火柴』和『火把』,對他們來說都不是美好的經驗。他們稱火槍為『火柴』。因為在樹林裡,他們偷窺到我拿火槍的打火輪來點火。他們也是在樹林裡見到火砲擊發時射出灼灼的亮光,於是變成是為『火把』。」
這一場「初相逢」的戰役,麻豆人以傳統箭矢,對新型火槍,自然不敵。
不過,荷蘭人也見識到台灣有名的大地震。這可是在澎湖還未碰到過的。
「這個月(3 月)8日,地震再次發生。震動如此猛烈,我以為堡壘都要塌了。還好沒什麼要緊。只有一名哨兵從崗哨掉了下去。他人當時在裡面,掉下來後開始大叫:『是哪個魔鬼把我扔下來的?』然後站起身來回去執勤。」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625年,荷人宋克開始對日本人課十分之一的關稅。並禁止僑居日本的華人,到台灣經商。日人強烈不滿,日商曾帶了約七萬兩白銀,到大員買生絲,卻不願交稅。宋克下令沒收日人生絲1500斤。
日人京都將軍藤次郎、長崎代官末次平藏都是朱印船的股東,聽到大怒,向荷蘭的長崎商館警告,嚴重抗議。荷人回訊台灣。
1626年德川幕府再次嚴重警告,不能徵稅,並禮遇在台日人。
1626年荷駐長崎商館長紐維路德致信巴城總督,建議不要對在台日人課稅,與日人和解。
1626年9月,京都派商船到台灣,帶了30萬荷盾的錢,由濱田彌兵衛帶隊,大舉收購生絲。但因鄭芝龍崛起,帶荷蘭旗沿海打劫,商船不敢出來。日人要求借兩艘商船去中國沿海買貨,才有安全保證,但台灣長官德韋特不同意。並且不許日人出航到明朝沿海。
濱田彌兵衛因此滞留台灣過冬。不滿之餘,與在地平埔族結合,一起發洩對荷人的不滿。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利邦上尉日記》寫過一則短短的記載,但它的訊息量,卻大得驚人。
1624年,剛到台灣時,利邦上尉的手下,有兩個士兵去日本人的酒館喝酒,竟然為了一個女人爭風吃醋,大打出手,還打死了一個人,他非常生氣,把其中一個關了起來。
此中有趣是:當時就有酒館,而且大家都知道,才會很快有人去喝酒。照這情況,應該不是只有一家,而可能有兩三家,甚至一條小商業街裡,有漢人、日本人、平埔族住的地方,才有酒館。那裡會賣的,應該不只是酒,還有吃的,包括鹿肉、烤肉、烤魚、野菜等等。
而日本人開的酒館,更值得注意。因為它代表了有不少日本人,特別是船員、商人已在此暫時居住。
利邦是荷蘭的軍事指揮官,他在日記中,非常直白的寫下了1623年,怎麼被麻豆的平埔族攻擊,怎麼打退兩三百個來襲的平埔族人,乃至於去福建沿海攻打,抓了好幾百個平民,要去巴達維亞當奴隸,想不到一時抓太多了,便把強壯的留下來,多餘的通通丟去餵魚。其殺人的殘忍程度,只有當了長期的軍人,看了太多死亡,才會有此種心態。
值得留意的日本人。日本人早已在台灣做生意,跟漢人一起,和平埔族買賣,紮了根,怎麼可能把地盤讓出來?
荷日的衝突於是開始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661年,鄭成功發兵攻打台灣,將荷蘭人趕走。這一段歷史總是被描述成傳奇故事。但值得注意的是,荷蘭人在台灣的經營,其實非常倚賴福建移民來台的漢人。整個荷蘭統治時期,移民漢人日漸增多,最後到了兩三萬人之多。他們有許多人在台南、嘉義、高雄一帶開墾。種蔗糖,並做成糖,出口到日本。這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重要收益。
.比起不會種田的平埔族,漢人被荷人稱為是「會生產蜂蜜的蜜蜂」。
.1652年,因為糖業生產低落,農民難以維生,加上荷蘭強硬收人頭稅,終於激起民變。郭懷一的起事反抗,就是一次漢人的集體起義。可惜武器不足,加上荷蘭人找了平埔族人來幫忙打仗,終於被打敗。這一次事變,至少死了三千人。一時間,農民紛紛逃向偏遠地方,荷蘭還真是碰上了困難。
.1661年,鄭成功從金門發兵攻打大員,攻進了熱蘭遮城。歷史自此翻轉。台灣史最重要的一頁自此翻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鄭成功不投降讓清朝質疑鄭芝龍,再加上他偷偷和鄭成功通信,且福建派到北京去連絡的密被官府抓到了,這這順治皇帝頗為不悅。許多人建議殺了鄭芝龍,但順治終究下不了狠手。最後將鄭芝龍在北京的一家子人,包括了幾個孩子和妻妾等,有兩百多人,都一起送去遼東的寧古塔。
.那是最北邊的苦寒之地。在福建溫暖之地成長的人,怎麼會受得了呢?
.再加上鄭成功繼續發動戰爭,攻打南京,甚至差一點打下南京。鄭芝龍終於無法得到清皇帝的信任了。他被帶回北京。
.1661年三月,鄭成功打台灣,進駐台灣之後,鄭清的決裂之勢已無法挽回,鄭芝龍的最後剩餘價值也失去了。此時順治皇帝過世,新上任的康熙帝還小,四個顧命大臣中,有一個與鄭芝龍有舊仇,便參了一本,將鄭芝龍的一家子人都處決了。
.這是1662年初的事了。鄭成功聽後大慟,仰天痛哭!
.一代英豪,海上豪強的鄭芝龍,就此結束他傳奇的一生。
.可是,如果仔細回顧他的一生,無論從世界史、東亞史、明朝史、中國海洋文明史等角度來看,他都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課題。這是一個開創歷史的人物,因為他降清而貶低了他的歷史地位,這是不公道的。
.在世界史裡,他應該有一個更重要的地位。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鄭芝龍被軟禁在北京,清順治帝要他勸降鄭成功,但鄭成功表面願和談,以保住父親的生命,私底下卻仍不願意剃髮。
.清朝賜給鄭家三個爵位,更給鄭成功泉州、漳州、潮州等地,但實際上,對鄭成功仍保持觀望。
.鄭成功寫信給勸他投降的鄭芝龍說:我一日不降,你就還有作用,若我投降了,父子二人命運會如何都不知道。
.更直白的說,鄭成功很清楚,鄭芝龍想保命,鄭成功未投降且還保有實力,這才是關鍵。
.我一直覺得,鄭氏父子其實是有默契的,只是不能明說。鄭芝龍表面上勸降,但他身在北京,一舉一動全在監視之中,所有書信往來,根本沒有秘密,所以特別謹慎,表面勸降,內心裡卻希望成功繼續作戰,保有福建海域與東亞海上商業王國,至少,鄭家還有再起的機會。否則一旦投降,就什麼都被人控制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鄭芝龍在北京的軟禁生活,從拘囚,到與家人同住。
.鄭成功在廈門,從南澳出發,集結兵力抗清,將舊部將團結一起。他們認知到,不團結便無法對抗,會逐一被消滅。
.清朝的和談政策:送妻小赴北京,封四個鄭家人。芝龍/同安侯,成功/海澄公,鴻逵/奉化伯,芝豹/左都督。
.芝龍勸降成功。成功的反對。父子二人的矛盾,又互為支撐。
.外界總以為鄭芝龍投降後,父子翻臉仇視,其實並非如此。從1646年到1661年,順治死去,康熙即位,鄭成功攻台。鄭芝龍被殺,延續了15年。
這十五年間,有太多曲折的故事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黃道周所代表的儒家忠君思想,以及氣節,是不是能挽回頹勢?
.鄭芝龍所代表的海洋文明,能為最後的帝國注入新的活力嗎?
.如果不能成功,鄭芝龍要如何選擇?鄭芝龍的海上霸業,就這樣隨著明朝而消失嗎?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鄭成功的歸來與田川氏的會合。鄭芝龍一家終於團圓。
.鄭芝龍想保護的,是海洋帝國?還是明朝?
.為何明朝皇帝不聽他的?如果鄭芝龍的意見被採納,明朝命運會改變嗎?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你帶著火槍來,帶著絲綢回去,是誰侵略了誰?從以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人心態談起。
.1990年代亞洲四小龍開始,東亞經濟重新崛起,國際分工下的代工工業,讓亞洲被看見。
.21世紀,一帶一路。以東亞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從東亞出發,而不是為了配合歐美。
.中美貿易戰,打得是什麼?是東亞命運主動權,是歐美利益之戰。這一點,可參看荷蘭當年的報告。
.荷蘭如何支撐帝國利益?美國如何支撐?沒有利益,帝國為何東來?
.殖民心態的改變,來自經濟,來自實力。文化是一種主體意識的覺醒。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鄭芝龍陸續打敗各路海盜,再打敗荷軍,成為海上霸權,建立了海洋中國的第一個「商業軍事複合體」,成為第一個跨國公司的霸氣總裁。
福建安海成為萬國之城,各國商人雲集。陸上分五路/金木水火土,海上有五路/仁義禮智信,鄭芝龍的衛兵裡有黑人,阿拉伯人,他們都是鄭成功的射擊老師。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627年,當時台灣長官德.韋特正帶了四條船駐在漳州灣,他從商人那裡收到福建巡撫和都督的信,開出條件是「永久准許其臣民自由到大員與巴城貿易」,只要荷蘭答應「一起驅逐海盜一官」。德.韋特見中國開放貿易的機遇太難得,一口答應。他還不把鄭芝龍放在眼裡,遂決定直接出兵,而且大刺刺的把攻擊計畫告知鄭芝龍,意思是出來決一勝負。
德.韋特率領五艘快船和四艘配備荷蘭人的中國帆船離開廈門,南下去迎擊海盜。船到貝倫海灣(Beren)的時候,發現那裡停泊有三、四百艘帆船,海盜在海灣中靜泊不動。
可是,破曉前兩小時,在極度昏暗的天色中,一官下令,突然發動火船攻擊,幾十艘火船帶著炸藥,向荷蘭快船直衝而去,讓他們措手不及,來不及還擊。火船勾上荷蘭戰船,即開始燃燒。大火燒得海面透紅,天色與海水相映,火海中,跳海的嚎叫聲、炸彈爆炸聲、火船燃燒的爆烈聲、兩軍廝殺的吼聲,在黎明前的海面,狂烈沸騰。
荷蘭人未曾遇過這等亡命的陣仗,根本來不及反擊,只求脫身,趕緊割斷纜繩,火速逃往外洋。卻已損失了好幾條大船。
這一仗,荷蘭終於見識到鄭芝龍集團的英勇善戰,早已超出他的想像。
明朝官方也看破了,連荷蘭都束手無策,官兵根本不是鄭芝龍對手,遂決定招撫。
明朝派福建左布政使蔡善繼兼任漳泉道事。雙方約定一日,鄭芝龍穿上囚服,自己綁上繩子,走去官府投降。
蔡善繼是一個讀書人,不知鄭芝龍真正憂心者,乃在於部下都投降招安,被政府接收後,遣散離開,他將一無所有,因而他需要一個官府的名分。更何況,從《水滸傳》以降,那一個招安不是有交換件的?
福建巡撫熊文燦接受建議,找人去談判,終於順利招安。但鄭芝龍是海盜,總不能說招安的海盜,還可以委以官位,於是上簽呈時,熊文燦就把鄭芝龍寫成「義士」,以「義士鄭芝龍收海盜鄭一官有功」為題,委派鄭芝龍為海防游擊。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 1626年,西班牙遠征軍由兩艘大帆船率領,十二艘中國帆船隨行,帶領五百多名士兵,想攻打大員。卻不料在外海探知大員城堡森嚴,士兵和艦隊比他們還強大。沒辦法,只好避開荷蘭人,沿著台灣東海岸北上,一路抵達北緯25度,看到了一個漂亮的岬角。他們覺得風景美麗,決定占領下來,遂以西班牙首都,同時也是該軍艦的名字來命名,稱之「聖地牙哥」(Santiago)。
• 誰也沒有料到,後來生活於台灣的閩南人用他們的方式加以記憶,閩南語叫「三貂仔角」,所以變成今天新北市的「三貂角」。
• 西班牙的野心當然不僅止於取得三貂角,幾天以後,他們進入可以容納五百艘船的基隆港。占領了社寮島(今和平島),並舉行盛大的占領慶祝儀式。當然,他們也不得不防備荷蘭人的戰艦攻擊,乃在最險要的地方設置城堡、炮臺,並且開始築城,將城名取名為「聖薩爾瓦多城」,也就是「聖救世主」的意思。
• 隨後,西班牙的部隊繼續往外擴張。1628年,攻下淡水(當時稱「滬尾」),建立了「聖多明尼哥城」。
• 鄭芝龍幾乎是顏、李兩種人格特質的結合。他有一半李旦商人的本質,善於經營人脈、左右逢源,甚至狡猾善變。但另一半是顏思齊的海上豪強性格,敢戰善戰,帶領兄弟,縱橫四海,打劫行商,結交各方。
• 鄭芝龍和其他海盜不同的是,他有「海盜三原則」:「戒淫殺,不攻城堡,不害敗將」。不攻城堡,是因為在福建,那種城樓是整個家族的生命,會屠殺整個族。
• 敗將不追,明軍的鬥志就降低了。民間還傳說著:「一人作賊,一家自喜無恙;一姓從賊,一鄉可保無虞」。帶著「俠盜」性質的鄭芝龍集團愈來愈壯大。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625年,顏思齊打獵染病,他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想到壯志未酬,憂傷的說:「雖然,奈何大數已盡,難與諸君揚帆波濤之中了!」眾兄弟立即通知海上的鄭芝龍回航,要準備選接班領導人。
鄭芝龍回台後,排香案,眾各拈香跪告畢,規定若擲兩碗而完好得聖茭者,得為領導人。據《台灣外記》記載:
眾人依序向前拜祝,兩碗擲下粉碎,無一完者,咸躊躇焉。
此時,惟一官尚未擲,又忽其年輕。一官跪禱,將兩碗擲下,恰好一個聖筊,碗不破。眾皆駭然,一官取起擲下,復如前。衷紀曰:「我不信。」取原碗當天禱告:「我等大哥已死,欲推一人領諸軍。天若相一官,再賜兩筊,眾願相扶。」又連擲兩聖筊,碗不破。間有不信者,禱告擲下復如前。如是者屢,屈指計之,共成聖筊三十。眾齊鬨曰:「此乃天將興之,誰能違之?吾等願傾心矣!」
眾兄弟都是江湖好漢,敢叛逆主流價值,反抗官府,那裡那麼容易服人?
鄭芝龍既然是幫眾中年紀最小的,即使天命要他當領導人,也不一定指揮得動幾個江湖大哥。因此他把楊天生、陳衷紀等人拱上去,奉為參謀、總監軍等,再找了十七個年輕人一起結拜為「十八芝」(相當於閩南語「十八隻好漢」的意味),命名為芝虎、芝豹等「芝」字輩,這等於在幫眾中建立自己的人馬,才能壓得住陣腳,調動全軍作戰。
在這個過程中,從繼承大位、統御全軍、平服眾人、安撫長輩、組織團隊,帶動士氣等,都可以看出他在領導上的確有卓越的能力,在顏思齊之後,他能取得領導地位,顯然不是無因。
但最為關鍵者,還是未來。如何在海島台灣生存,能不能帶領眾人征戰四海,壓服群盜、應戰諸國強權。這是他崛起之路的考驗。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宋克在1625年 2月19日大員商館的報告裡有這麼一段:
「1月15日,我親自去新港要去加強新的友誼,建立更大的威望,尤其是,要利用跟他們的親密關係,去他們擁有主權的陸地上取得一個據點。去到那裡以後,他們對我表現充分的友誼,按照他們的習俗,很高興的款待我。例如拿食物招待我。他們有幾個頭頭去了田裡,我認為不應該花時間在那裡等他們回來,所以我去到那裡的隔日就離開那裡,回到大員。並邀請該村社所有的頭頭來此地。1月20日他們約有二十個人來我們這裡,我親切款待他們之後,用十五匹棉花布向他們購買一塊大小足夠公司在那裡需用的土地,並使他們心滿意足的離開這裡。概括地說,他們是親切和藹的民族,若懂得他們的性情,又知道給他們略施小惠,那就很可以跟他們來往相處了。為此,首先要使他們快樂起來,例如給他們吃飽一餐的米,長度1荷噚的棉花布,或是吸一次煙管的菸草,就會使他們快樂起來了。」
由此可見,荷蘭剛到台灣的時候,並不認為擁有台灣的統治權,所謂「殖民地統治」這件事,還未開始發生。就只是想到怎麼買到一塊可以建城堡的土地安頓而已,要不要抽稅都還是下一階段的事。而在荷蘭所在的大員港北方,約30公里處,還有魍港、北港等,顏思齊的人馬已經在這裡安營紮寨。一如前述,這是一個共生共存,一起打拼的世界。
荷人邀顏思齊合夥,一起去馬尼拉搶劫西班牙人。顏思齊派出會葡語的鄭芝龍帶隊。
荷人在報告中寫著:「此地有幾艘中國人甲必丹(李旦)和顏思齊(Pedro China)手下的戎克船,我們希望他們會同我們的艦隊去(馬尼拉)為公司工作。上述甲必丹和顏思齊看起來也樂意這樣做,將如此進行,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會做得很好。」──宋克/1624.12.12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624年剛到台灣的荷蘭人,見識到台灣平埔族的生活情境,留下很有趣的記錄。
利邦上尉在他的日記裡,留下了記實的文字:
「這裡沒有城市,只有村落,位於竹林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住屋。這些住屋 就像是從地上高高架起的船,地基大約一噚高,沒有窗,只有門上有個窗,照亮我看到的那家四個房間。這個家的房間兩個在左邊,兩個在右邊。屋子由蘆葦編織而成,寬一呎半,已枝葉裝飾,屋內家具沒什麼價值。有一些陶器,還有一些扁的箱子,長半古尺,可以夾在手臂下攜帶。家裡有很多衣服,像印度人的服裝,是用鹿皮和晒乾的鹿肉換來的。床就直接放在地上,底下鋪了鹿皮,睡覺時也戴上鹿皮。」
「有一次我寄宿在公認最勇敢的人家裡,我問他,我和隨從要睡在哪?他把自己的床讓給我睡,認為那是至高的待客之道。但那張床上下都是鹿皮,我跟他說,平日我不習慣睡沒有床墊和床單的床,只有打仗和行軍時才如此。他表示我應該去找個女人當床墊,我回答說,我也不習慣那樣的床墊。」
「這裡的房屋蓋滿了枝葉。街道非常短窄,兩個人相遇必須側身,背對背才過得去,不像我們是正面對著人擦身而過。街道兩旁有蘆葦樹籬,因為這些樹籬,我們看不見房屋,必須靠得很近,進入部落才看得見。公廨倒不相同,通常位於大廣場中央,圓形的公廨裡堆著敵人的頭顱,頭之間只有頭髮相隔,串起來像一隻蒼蠅拂。此外還堆了鹿頭、山豬頭和顎骨。公廨前日夜都點一盞燈,戰爭結束後,他們來這裡敬拜,像瘋子一樣大吼大叫並咆哮。」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顏思齊與鄭芝龍等二十八個結拜兄弟在日本起事,企圖佔領平戶港,成日本一霸,卻因機密洩漏才逃亡到台灣。
這一段歷史,見諸於江日昇著的《台灣外記》一書。此書被視為是小說筆法,但從顏思齊與鄭芝龍等人的行事來看,卻是非常有可能的。
江日昇的父親叫江美鰲,曾在鄭芝龍手下大將鄭彩的麾下工作,奉鄭彩之令,他曾護送唐王朱聿鍵入閩,唐王隨後稱帝,年號隆武。後來鄭彩隨鄭成功攻打海澄,未成。幾年後因戰敗,鄭彩將兵權交出來給鄭成功,自己退隱;江美鰲則轉到鄭軍陣營。三藩起事時,鄭經攻打廣東惠州,江美鰲曾出任連平知州,後來戰敗降清。由於江美鰲的閱歷豐富,目睹鄭氏三代的海上霸業與陸上抗清,身在歷史現場,目睹時局世變,心中感時傷懷,就把故事感想說與兒子聽。江日昇從小耳聞父親談論鄭芝龍、鄭成功家族事蹟,捨不得歷史湮沒無聞,遂以說故事的方式,寫下他父親親歷的證言,想供後來修史者參考。
可惜的是,《台灣外記》的寫作形式是章回小說體,一回一回說故事。這就讓歷史學家很困擾,不知道該相信它,還是該澈底否定。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高拱乾著《台灣府志》卷一記載:「天啟元年,思齊為東洋國甲螺(東洋即今日本,甲螺者即漢人所謂頭目是也。彝人立漢人為甲螺,以管漢人),引倭屯聚於臺,鄭芝龍附之,始有居民。」
顏思齊是福建海澄青礁人,生於1589年,是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後代。歷經朝代更迭,家世沒落,他成長過程艱辛,學習裁縫技藝謀生。可惜明朝皇帝派遣宦官高宷來福建開銀收稅,到處橫征暴歛,欺壓善良,甚至派出惡僕到處買小童,生取腦髓當補藥。這種非人性的惡行,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面對這濁惡之世,顏思齊無法忍受,1611年因殺了宦家惡僕,被迫流亡日本,居住平戶,以裁縫為生。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進佔澎湖,以媽祖廟一帶為基地。出沒福建廣東附近劫掠。搶劫村莊食物,抓人到巴維亞當奴工。販賣人口。
剛開始很開心,要種植長存,冬天一到,北風一吹,人都站不住。
很多人都想走。雷爾生留不住人,因去福建搶劫,無商人敢來。無食物,又搶又殺。攻打福建。
荷蘭人有多殘酷呢?利邦上尉日記寫道:「抓太多人,就丟進海裡餵魚。」
依據巴達維亞總督1624年1月3日寫給荷蘭總部的報告,截至1623年六月,「澎湖的荷蘭人共捉獲1150名中國人,其中有一半因水土不服和勞累過度而死亡,有571人由Zirickzee(船名)運往巴城,結果473人未免厄運,到達這裡時只剩98人,另有65人又飲水中毒而喪生,這一批人最終只有33人免於死亡。」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克拉克瓷與世紀大劫案〉
故事,要從最具有中國象徵性的瓷器(China)說起。
1602年,荷蘭的船隊在聖赫勒拿島附近,俘虜一艘葡萄牙的大船聖.伊阿戈號,船上滿載中國的絲綢、瓷器、漆器。荷蘭東印度公司才剛在這一年的3月20日宣告成立,這一艘船是第一個戰利品。
聖赫勒拿島(它最著名的是兩百多年後的1815年,拿破崙被流放至此,1821年死於島上)位於從亞洲通往歐洲的航道,葡萄牙滿載貨品的大船,便要返航,卻被荷蘭打劫。荷蘭拍賣出來的瓷器驚艷歐洲,各地買家都來搶購。
荷蘭人不知道如何稱呼這些漂亮的瓷器,於是以那一艘葡萄牙船的型號「克拉克帆船」命名為「克拉克瓷」(kraakporselein
隔年(1603)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在麻六甲海峽──連接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海上通道──的柔佛,又俘虜葡萄牙的聖.卡塔莉娜號(Santa Catarina)。這是17世紀最轟動的掠奪船貨案。聖卡塔莉娜號載了總重超過50噸的10萬件瓷器,以及1200捆的中國絲綢,那一年義大利絲的生產停擺,那批絲銷路好得不得了。北歐諸國採購的買家群集阿姆斯特丹,各國國王要他們不管行情多少,一律買下。
那是一個沒有國際公法的時代,先來到東亞的葡萄牙人在麻六甲、澳門、日本做轉口貿易,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建立殖民地,晚來的荷蘭人還沒有據點,就在海上到處打劫。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拍賣,造成很大轟動。拍賣的總收入有340萬荷盾,超過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之時認購資本額一半以上。當時,一個荷蘭教師的年收入約280荷盾。而一個受僱到船上的船員,年薪也只有大約120荷盾。用現在一個荷蘭教師的平均年薪約有六萬美元對比,換算下來,它相當於當代的七億美元。這是一次轟動歐洲的世紀大劫案!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日本御朱印船貿易始於1592年,至1636年鎖國時代而結束,跨越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兩個時代,派出的船有多少,交易的國家如何呢?
根據岩生成一的統計,自1604至1635年的三十一年間,總共有一百五十人得到朱印狀,派出去的船舶有三百五十六艘。貿易地點則有安南、東京、摩薩、汶萊、摩利伽、交趾、信州、順化、迦知安、西洋、柬埔寨、占城、暹羅、太泥、呂宋、密西耶、田彈,最值得我們注目的當然是「高砂國、昆耶宇」。那就是台灣和澎湖列島。
在貿易商品方面,日本主要輸入品為生絲、絹織物、獸皮、革、鮫皮、蘇木、鉛、錫、砂糖、香木等。輸出品為銀、銅、鐵、硫磺、樟腦、米穀、工藝品、雜貨等,而據日本史料《異國渡海船路積》等的記載,對台灣的輸出商品為銅、鐵、藥罐、雜貨,自台灣輸入日本的商品為生絲和鹿皮。當然,日本產銀,所以總是帶著一船白銀前往貿易。(註7)
造就了後來的李旦來台,顏思齊來台。特別是1621年顏思齊開台。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為什麼在日本,會叫李旦「中國甲必丹」呢?原來這並不是日本語,而是葡萄牙語Capitao的音譯(閩南語發音),具有船長、司令官、首領之意,葡萄牙、荷蘭在殖民地為了治理華僑,任命來經商的華僑為甲必丹,以管理華僑之間的民事、商務問題。無法處理,再交由殖民政府解決。在日本並無這個制度,但英國、荷蘭沿用這個說法,稱呼李旦為「Captain China , Anderea Dettis」,即意味著承認他在華人之中的領袖地位。
根據英國商館日記的記載,李旦在長崎和平戶都非常活躍。柯克斯紀錄1616年,傳出李旦與他的妻子不和,但次年,他的女兒生日,許多華商特地從長崎來平戶祝賀。李旦也善於利用他往來廈門、菲律賓、麻六甲的經商關係,找到一些珍奇禮物,贈送給英國商館,以及長崎、平戶的權貴。他和長崎的奉行長谷川權六交好,也和他的長子長谷川藤正互有禮品的贈送。他和平戶的島主松浦隆信家族常相往來,過年過節(即耶誕節)送禮不斷。
《台灣外記》曾如此描寫日本女人:「婦人雖跣足蓬頭而姿色羞花,宛如仙女。且頭髮日日梳洗,熏以奇楠,不似中國抹以香油也。客至其家,最敬者或茶或酒,杯盞必擦以頭髮,然後斟而送客,余詠有〈奇楠氣味生餘瀝,薌澤嘗黏齒頰芬〉之句。所以抵日本者,即沾泥柳絮亦欲逐春風而往,況一官正在方剛之年乎?亦是天數該然,赤繩繫足。本街有倭婦翁氏〈(倭日本別號)〉,年十七,夭嬌絕俗,美麗非常。見一官魁梧奇偉,彼此神契;第不得即為雙柶並一耳。一官遂聘之。合巹後隔冬住下(凡洋船乘南風而去,東北風而回,而未回者即曰隔冬)。」
文中的一官正是鄭芝龍。而他和那美女所生下的兒子,正是影響台灣歷史最重大的鄭成功。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7世紀,由於日本歡迎華商,很多華商到日本。
歷經馬尼拉大屠殺之後,1607年春天,李旦到達平戶的時候,已經進入德川家康時代。
日本歷經戰國的亂世流離,社會慢慢安定下來,走向復原。此時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因戰爭的破壞、兼併而崩解,農民有了耕地,生產的自主性得到提高,民間工商業活動則快速恢復,逐步形成新興的商業城市。
豐臣秀吉時代,為了加強商業與貿易的控制,曾設立御朱印船貿易制度。這制度規定,領有豐臣秀吉所頒發的御朱印狀,才能證明是合法的船商,以有別於海盜船,朱印狀上亦載明了這是日本許可的船隻,希望所靠港口的官方予以協助,允許其合法貿易。
從豐臣秀吉到德川家康,這個制度一直沿續下來。它的政治經濟目的是非常清楚的,一方面增進財政上的收入,鞏固權力的物質基礎,(所以德川幕府也入股參加海外貿易),同時進口幕府軍隊需要的大炮、鐵砂等;另一方面是進口奢侈品如絲綢、瓷器,以滿足皇室貴族的消費需求,並拉攏貿易利益集團,用特許的朱印狀將之置於中央集權的控制之下。而在海外則可以保護合法海商,避免與海盜混淆不清。
相較於明朝的海禁政策,剿撫不定,反反覆覆,日本的政策明確而有效多了。
當時,在平戶、長崎,要取得御朱印狀相當不易,它是要有特殊關係,有一定的實力證明才能得到。
一艘御朱印船要開出海,需得有各方的社會參與。要有人建造船舶,籌措資金,購買貨物,了解各地商品行情,利用各地市場區隔交換;同時也要受僱的船長、船員、搬運、貨物交易管理人等。當然,船主主要是幕府、大名、特權商人等,他們一般不會出海,而是交由船長負責。而受僱的船員除了日本人之外,有不少中國人,以及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信教者,他們主要擔任海上領航員,以及交易過程的交涉。為了航海安全,德川家康曾規定每一艘船得有葡萄牙船員作為領航員才能出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稅璫」高寀是皇帝派出來開礦收稅的宦官,1599年被派來福建。每年他都要到海澄,不僅建了一座官署在月港,還在船隻進出的圭嶼另設一個官署,專門收稅。上船看到什麼奇珍異寶。就以上貢皇帝為名取走。
• 1602年,所有回到港口的船隻,他不許任何人上岸,必得交完稅才能走。船舶排長龍在港口等交錢,等了好幾天,有家歸不得。
• 高寀就到漳州龍巖地區,不論有沒有礦藏,他先找有錢人風水好的墓區,就宣布此地有礦,命人當場開挖。有錢人只好出錢請他住手,他就藉機勒索大筆錢財。
★在福州近郊烏石山建別墅,道士獻策偏方,生取童男童女的腦髓,配藥吃下去。以為如此可以重新長出男性生殖器。市上便有一班惡少,專門在路上騙小孩,迷昏了帶來高價賣。據說高寀的稅署後方有一座池子,裡頭都是纍纍的白骨和孩子的牙齒。他還買了少女,搞房中祕戲,又買數十個歌舞孌童,來增加情趣。
如此惡劣的宦官,終於引來百姓的不滿,不斷上告皇帝。
而影響台灣命運的顏思齊,也就被稱為「開台王」的顏思齊,就是因殺了「宦家惡僕」被迫流亡日本,成為裁縫,後成華商,結拜二十八兄弟,來到台灣開墾。
歷史轉折,與人的命運,環環相扣。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說到這裡,整個東亞大格局逐漸顯現,東亞國家的命運交會,就更密切了。在這個時代,我們來看一看,日本在幹什麼?
• 1582年,豐臣秀吉繼承織田信長的勢力之後,很快掌握本州大部份地區,1585年,四國臣服。1587年南部島津家連同孤懸海外的對馬島一併落入他的手中。
• 1588年,豐臣秀吉二度派人入朝,第二封信寫得更「自我感覺良好」。
• 「…慈母夢日輪入懷中,相士曰,日光所及,無不照臨,壯年必八表聞仁聲,四海蒙威名者,何其疑乎?依此奇異作,敵心自然摧滅,戰必勝,攻必取…。人生一世,不滿百齡焉,郁郁久居此乎…,欲一超直入大明國,……貴國先驅入朝,余願只願顯佳名於三國而已。」
• 豐臣秀吉的意思,我媽媽懷我的時候,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生下我。相士說,這人就像日光所及,無不照臨,壯年必定會聲聞八方,威揚四海,如果打仗,敵心自動催毀,必定會打敗你,只要你來朝貢,乖乖稱臣,借道讓我長驅直入大明國。至於我,我只是要揚名三國而已。
• 朝鮮為了避免招惹強大的「鄰國」,仍在1590年派特使黃允吉、金誠一一行去日本送交國書,以示「鄰好」之意。想不到,豐臣秀吉在召見他們的時候,卻玩了一個大出外交禮節的手法。
• 依朝鮮接見外國使臣的儀節,國王會準備大量美酒佳餚,盛宴款待貴賓。但秀吉卻身穿黑袍,頭戴烏紗,(遠騰周作形容)長得像「猴子一般」瘦小的身體坐在那裡,皮膚黝黑像個農民,唯有目光「閃閃射人」。朝鮮使節奉上國書,向日本國王表達「鄰好」之意。但秀吉卻理都不理。款待他們吃的,只是大家輪流吃一盤糯米餅,然後輪流喝一壺日本清酒。
• 根據朝鮮使節後來寫的報告記載,使節正在茫然之際,秀吉轉身入內,換了一身日常服飾,手上卻抱了一個嬰兒,前一年出生的鶴松(作者註:依年紀看,應該是和小妾茶茶生的小兒子,後來托付給了德川家康當義子,但在豐臣秀吉死後的政治鬥爭中,茶茶一派被德川打敗,茶茶和兒子一起自殺)。秀吉抱著孩子在大廳走來走去,旁若無人的逗著玩,然後走到樂工那裡,命令他們奏樂。
• 此時孩子突然撒了一泡尿,尿在秀吉身上。他得意的哈哈大笑,叫僕人進來把孩子抱走,發現衣服髒了,他轉身入內,所有日本人向他叩首。就這樣離開了,再沒有回來。使節會面,至此結束。
• 身形如猴,目光閃閃的秀吉,這幾年正沉迷於征服世界的美夢,他稱之為「國書開疆」。他不僅寫信給朝鮮,也寫信給琉球、台灣的「高山國」、馬尼拉的西班牙總督、以及印度等,告訴所有人,他生來擁有「慈母夢日輪」的偉大天命,快來朝貢,否則我無敵大軍就來征服你。
• 西班牙總督倒是很妙,派了一個名叫高母羡(Joan Cobo)的傳教士帶著書信和地球儀到日本,把西班牙當時在地球上的領地指給豐臣秀吉看。當時西班牙正當強盛,領地遍佈歐洲和美洲,算是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地球儀上標示著漢字,秀吉看得懂,很感興趣。西班牙有意讓他看看西班牙在世界上的領地有多遼闊,相較之下,日本只是地球儀上一個偏遠的小點。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592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曾有征服中國之夢,所以發動攻擊朝鮮。但在此之前,1584年,馬尼拉已開始做著「征服中國」的夢。
《澳門編年史》記載:「6月25日,葡萄牙耶穌會會士、澳門會院院長弗蘭西斯科.卡布拉爾寫信給腓力二世,提出征服中國的建議。他指出征服中國可以得到的好處:
1.為上帝服務,弘揚聖教信仰;
2.征服中國可以揚名全球;
3.收入巨額增加;
4.為西班牙屬下各國的海關王家稅收帶來巨大增長;
5.可能得到大量銀庫;6.基督教世界可獲大益。
他還列舉了成就此大業的因素:
1.中國人通常矯揉造作,不堪一擊,尤其是貴族弱不禁風;
2.華人手無寸鐵,除了守衛邊疆的士兵外,就連佩劍都遭禁止,只有國王的倉庫裡才有武器;
3.全中國無一發銅制的炮彈,城鎮的高牆不堪一擊;
4.全體人民不忠心耿耿,喜歡揭竿而起;
5.政府嚴厲,任何一個小鎮上執法官員如雲。另外,外部的便利條件有:澳門是一可供大船停泊的良港;廣州之外,還有回應;菲律賓近在咫尺等等。」
★此處要特別指出的是,從一開始,西班牙就在打中國的主意。他們的理由如前所述,除了宗教的說詞以外,主要還是利益,他們看中中國商品、稅收和銀庫。而他們敢做此想,主要是認為明朝毫無戰力,甚至認為只要用四千多人的軍隊,打垮了暹羅和北大年,中國就順勢取得了。
西班牙對中國防衛的觀察有對有錯,但他們的眼光太淺短,視界太窄,不了解中國的實際國情,只看到廣州,卻不知中國之大,地域之廣,兵眾之多,不要說四千人,豐臣秀吉的十五萬人在朝鮮戰爭都打得無比慘烈。
不過,這征服計劃的觀點與分析,正代表著歐洲國家對中國的觀察,也是他們對中國的基本態度。這種偏狹的心態,甚至他們所具有的野心,所想要採取的方法,幾乎成為一種被傳承的認知方式,影響至為深遠。從十七世紀,直至二十一世紀,有些歐美論述中國的文章、政治文告裡,仍可看到那種「派四千人軍隊就可以成為廣州和中國的主人」的無知與輕慢。
和西班牙不同的是,葡萄牙人待得久一點,稍稍了解中國國情,態度上審慎多了。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519年出發,1521年,麥哲倫率領的西班牙艦隊從大西洋經過南美大陸,橫跨太平洋,終於抵達菲律賓群島的宿霧,開啟西班牙對這航線的興趣。可惜的是,麥哲倫未能完成繞地球一周的願望,死於介入宿霧的土著戰爭中。他僅剩的兩條船為了避開已經在亞洲的葡萄牙艦隊攔截,特意分為兩路。一條船向北,卻遭遇暴風雨,只好開回香料群島,船上僅剩下19人,卻不料碰上葡萄牙來這個島上建立據點,全部被俘虜後關入牢裡,15人喪生,僅存的4人在四年後被釋放,回到西班牙。另一條船向西,繞過印度洋。許多人死於敗血病,他們不得不補給,停靠在非洲葡萄牙領地的群島上,讓船員帶了一包丁香上岸,想換回食物,卻被葡萄牙人發覺,被抓走了13個人,船上只剩下22人,他們匆匆逃走,繞過好望角,直到1522年9月才回到西班牙。整條船上只剩下18人。人人面目黧黑,衰弱不堪,連親人都認不得了。但他們帶回數量可觀的香料,不僅賺回探險的花費,還賺了不少錢。
麥哲倫的航行經過美洲,打開了西班牙國王的野心,遂開始在南美洲殖民。
★西班牙殖民菲律賓始於1565年。國王眼見葡萄牙在亞洲的發展,下令墨西哥總督去殖民菲律賓。船隊在4月抵達菲律賓宿霧,開始尋找順風回航的路經。經過摸索向北,終於找到順著太平洋黑潮走的回程,一路到達美國加州海岸,在10月回到墨西哥。這一條航路變成西班牙的東方貿易線。由於宿霧不適合航船進出,1570年,西班牙人決定攻下呂宋島的馬尼拉,成為新的殖民貿易據點。
進攻過程中,西班牙人終於碰上了來自福建的生意人。這是西班牙人和福建生 意人的「初遇」,從一場衝突開始。
★1573年,第一艘來自馬尼拉的船抵達太平洋對岸的墨西哥港口阿卡波可(Acapulco),此船從亞洲穿過墨西哥,滿載著中國的絲綢、瓷器和香料,這些商品的價格和西班牙相比,便宜了10倍(註8),西班牙商人大感驚艷之餘,立刻發現,中國方面最需要的是白銀,因為中國的貨幣就是白銀。只要將這裡生產的白銀運往馬尼拉,再和中國的船商交易,幾乎是一本萬利。
一條從亞洲通往歐洲的航線自此展開。它被西班牙人稱之為「黃金航線」。
馬尼拉的貿易迅速興盛。福建人喜歡親戚互相拉帶,找親族幫忙看顧生意,有錢大家賺,總是比較放心。因此一個拉一個的,建立商業據點。馬尼拉的中國人很快達到兩、三萬人,聚集成區,集結成市,遠比西班牙殖民統治者的一千多人,還多了20幾倍。
美國學者魏斐德估計,「美洲所產白銀有20%被西班牙人帆船直接運過太平洋到達馬尼拉,然後運往中國,購買絲綢和瓷器。還有一部分美洲白銀通過中亞貿易到達俄國的布哈拉,然後間接轉入中國,美洲新大陸出產的貴金屬,有一半之多經上述渠道流入中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在「嘉靖大倭寇」的混亂時代,真正的海上交易仍繼續暗中進行。王直只是一例。民間在偏遠的地方交易,特別是福建官方視線所不及的漳州一帶,反而進行得比寧波、泉州、福州等海域更為活絡。
★不僅中國商人出海貿易,日本商人也會在閩南人的帶引下來月港貿易。
嘉靖二十四年(1545),日本「夷船」數十隻,船主的手下多是漳州的海商,他們熟悉地方風俗人事,不待人帶領,就直接到圍頭、白沙等澳灣停泊,各方想做生意的人,把土特產都拿來,如月港的新線、石尾的棉布、湖絲、中藥川芎(自古就走私,到1949年後依然)等,都雲集到港口來,賣給日本商人。一時間,市道熱絡無比。直到政府都注意到了,派官軍來取締,「夷船」才趕緊逃去。民生市集終於恢復常態。
★隆慶元年(1567),由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奏請,明朝政府同意在月港「部分開放」海禁,准許私人申請文件,繳納餉稅,出海貿易。之所以稱為「部分」是因為日本仍在嚴禁之列,且只准許中國船到海外貿易,不准外國商船進港來貿易。在「祖宗制度」的朝貢貿易未變的情況下,容許中國人到海外貿易,也是一種突破了。
月港不是一個深水港,水淺不易航行。張燮在《東西洋考》裡寫到,大船要出海,得看潮汐,由小船牽引。漲潮至圭嶼,也就是月港的出海口中間的小島。再一潮半(漲潮一次叫一潮,一潮半是指漲退潮一次半的時間)到廈門。如此,便於控制船隻的進出。月港開放海禁,據學者李金明教授指出:首先,月港既然是一個中國國內走私的港口,明朝政府考慮到閩人從這裡出洋貿易的習慣,劃定範圍,就可以避免走私活動影響到其他地方。
★月港的稅收有多少呢?根據統計,萬曆三年(1575)有六千兩;萬曆四年(1576)有一萬兩;萬曆十一年(1583)則超過兩萬兩;十年後更到達兩萬九千兩。對財政不足的福建是一個重要財源。
如果明朝有遠見,以月港為試驗港,建立管理制度、稅收基準、海關檢驗等,對出口的中國海商,發給海外貿易許可,以建立如日本朱印船一樣的認證制度,再逐步推展到沿海其他港口,未始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中國命運很可能就此改觀。
然而,月港的開放為什麼不能改變中國呢?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江南生產:絲綢/布料/多少生存的生產鏈。
★瓷器/東印度公司/外銷瓷,1602--1682,有1600萬件。這是荷蘭有記載。若再加上未記載的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英國,至少五倍以上。也就是從1519年,葡萄牙來臨算起,至少有八千萬件瓷器外銷。
★整個江南經濟,浙江福建廣東等 南方地區,都受此影響。經濟發達,分工精細,人工量大,就業機會多。連結東亞各地:日本,菲律賓,越南,印尼,印度,果阿到非洲。
★宗教影響/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1月24日,利瑪竇、龐迪我再次進京覲見明神宗,獻自鳴鐘、聖經、世界地圖、大西洋琴等方物,獲得在京永駐的許可,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聲譽和關係,開啟了日後其他傳教士進入中國之門。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日本海賊王動漫957話裡,一個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國海賊/王直。洛克斯海賊團成員:凱多、金獅子、約翰船長、四皇大媽等,還有一名中國海賊王。
★王直/安徽徽州歙(音細)縣雄村拓林人。1501年──1559年。
★早年貧窮,經商失敗,和福建人葉宗滿、謝和、方武一同赴廣東進行海外貿易。
1540年抵達日本的五島群島中的福江島,受到當地的大名宇久盛定的熱烈歡迎。當時五島群島的名稱為「值賀島」,他在海上看到五個山峰,故自號「五峰」,日本人也受到他的影響,將值賀島的名稱改成五島。
★1545年王直加入徽州府歙縣同鄉的許棟集團,擔任掌柜,召「誘佛郎機夷,往來浙海,泊雙嶼港,私通貿易。」
★1548年,雙嶼港的走私商和海盜被明朝總督朱紈率領軍隊剿滅,1549年李光頭等人在福建被擒殺,許棟逃到廣東。汪直遂另起爐灶,自立為船主。 受官方拜託,平定海盜盧七集團,陳思盼集團。要求官方認定盤合法海商,但官方不允。
★還抓了他的母親、妻子、家族。他大怒,在日本聚更多人,並指使手下劫掠。戮為海賊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葡萄牙人Jorge Maoscanrenhas從廣東屯門駕船隨數艘前往琉球的中國帆船北上,到達福建漳州河,恰好錯過季風,就地停歇,不小心成就了葡萄牙人一次收穫頗豐的貿易。Jorge Maoscanrenhas還特別描述:「感覺比廣州更富有」,「比廣州更有禮」,「在那裡停留時受到當地人友善的對待」。交易基地,就位於海滄村南邊的沙坂,今日的後井村衙里社。
★明朝學者林希元在《金沙書院記》描述,葡萄牙人在漳州河口經商已久,官府或勸退或逼戰皆無法讓他們離去,最終龍溪縣令使葡萄牙人主動離開了海滄,而他們在海滄的居所也就順勢改裝成金沙書院,時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金沙書院留下最重要的歷史遺跡,即是現今典藏於西班牙塞維亞印地亞斯總檔案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福建金沙書院的重刻本複製〈古今形勝之圖〉。當年是由第二任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基多.德.拉維扎列斯 (Guido de Lavezares) 於1574年送呈給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 (Felipe II) 的。
★〈古今形勝之圖〉傳入歐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迄今為止所知最早輸往歐洲的一幅中國全境圖。
〈古今形勝之圖〉
本圖據西班牙賽維利亞巿印度總檔案館藏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金沙書院重刻本攝制。原圖縱115厘米,橫100厘米,木刻墨印設色。繪出了明代兩京十三省和周邊地區,範圍東至朝鮮、日本,西至撒馬爾罕,南至南海,北至韃靼。圖中河流及海岸線繪畫誤差較大,周邊地區的歷史沿革和地理形勢文字注記較詳細,屬歷史形勝地圖。此圖於1574年傳入西班牙。原圖國內早己失傳。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516年,葡萄牙船隊從麻六甲到廣州再到福建漳州。
★艦隊司令安德烈,藥劑師兼簿記員托梅.皮雷斯( Tomé Pires )爲葡萄牙及歐洲首度遣華大使,在南京見到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以愛玩的豹房和下江南風流而聞名的皇帝。
★碰上麻六甲來報被葡萄牙侵略,皇帝不見,要求退回侵土。
1522年7月10日,末兒丁·多·滅兒使臣率領的6艘船共300人從麻六甲出 發。這一次被視為葡萄牙派往中國的第二個使團:末兒丁·多· 滅兒受曼努埃爾一世之命,希望爭取同中國皇帝簽訂一項“和平協定”, 並在華建立貿易基地。
★1522年,汪鋐大戰葡軍六艘大船於東涌。97艘中式船,火燒,潛水鑿沉。中葡首戰,也是歐洲船在東方首遇硬碰硬的戰爭。
★10月1日,明朝皇帝致葡王、葡印總督及麻六甲要塞司令的三封信函交到廣東按察使汪鋐手中。並要麻六甲使臣攜帶這些信件返 回,信中明言:若葡人交還失地,則釋放葡使。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1510年五月,楊昆侖進犯仙游,《重纂福建通志》卷267《前事》記載:「知縣范珪檄義民魏升等禦之。賊初至,營壘未定,伐木為柵,魏升同典史黃管縱火焚其柵,並以佛郎機炮百餘攻之,楊昆侖敗走。」
這應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境內的佛郎機炮,該炮應由華商於海外貿易中帶回或仿製。這是中文文獻最早出現“佛郎機”一詞。有意思的是,首先使用的是官方,而不是盜匪。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明朝實施海禁,逼出海賊王】
朝貢貿易在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之後達到鼎盛。據《明史》記載,最多時達到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後只好規定,減少來的次數,改兩年來一次。
★朝貢體系的好處與壞處:
好/建立亞洲秩序。幫朝貢國家主持正義。
壞/缺乏民間交易空間。
★朝貢之後,民間只能私人貿易。攜帶幾十船的大量商品,以朝貢的名義,取得停泊進港許可,除了帶往北京的貢品,其他貨物就以買通地方官員的方式,在民間私下出售。
★海禁造成商業萎縮,私商地下貿易乃大盛,因非法,被抓到要處罰,為怕連累家人,就成為海盗。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為了了解大航海時代的船體構造、航行、當年貿易的內容,海上生存的狀況等等,我遍訪了荷蘭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日本長崎、麻六甲、香港、澳門、更不必說廈門、泉州了。每一個城市都有各自的歷史,都很精彩。
說起來,沒有真正的踏查,你很難了解當年中國私商為什麼可以如此龐大,大到一個船隊有26艘船。而王直的船隊可以有幾百艘船,在東亞航行。
這種規模,已經是長榮海運的規模,怎麼可能明朝官方會不知道?那一定是有官商勾結,內神外鬼相通的地方。
踏查,真的是歷史研究者必定要走的路。真正踏查,才會了解船為什麼那麼難以打敗,鄭芝龍為什麼要用上百艘火船,才能和荷蘭對決。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有許多行船人的歌。
從最早陳達唱的思想起,講祖先過黑水溝的故事,說明早期民的辛苦,海上風浪的凶險。
1970年代,台灣開始海外打拼。中小企業外貿。有許多行船人的歌。〈鑼聲若響〉,〈行船人的純情曲〉,〈港都夜雨〉。
這是台灣人內在的行船人的基因嗎?海商在海上的冒險,是不是台灣人性格的本質?
為什麼東西方對海盜的不同認知。四方是冒險家?強商?海上英雄?英國有海盜節,匹茲堡有海盜隊,挪威、北歐國家有海盜足球隊、海盜戰車、維京海盜、北海小英雄。小說影視中有:〈海盜船長〉〈金銀島〉〈加勒比海盜〉……。
但中國人對海盜的描述都是負面的。為什麼?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朋友來信說,聽了上集,覺得《光明之城》所說的泉州,太精彩了,希望多談談。
那我們不妨再談一下這本書。
《光明之城:一個猶太人在刺桐的見聞錄》,它曾存在真偽的爭議。不過泉州海洋交通博物館前館長王連茂出面,證實了人們對泉州地方風土民情的瞭解還不夠,特別是社會生活。從泉州地方史角度看 此書真實性並無問題。
書中可以看見:
泉州在13,14世紀,已是世界大城。而且有許多外國貿易商,各種宗教融會。所以它的社會面貌代表了東亞與世界經濟的關係。
我們總是說,全球化始於地理大發現,也就是十六世紀,但事實上,三百年前,泉州已國際大港,為什麼它後來沒落了?元末戰爭?明海禁?或者,歐洲的戰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台灣有源遠流長的海商傳統。那是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就已經在東亞發生的故事。那時,泉州是世界最大的貿易港。
1271年8月前來泉州貿易的義大利猶太商人雅各.德安科納,他在這裡住了半年,賺了很多錢,記錄了很多所見所聞。他在《光明之城》一書中記載著:
「這個城市非常開放和自由,外國人實在太多了,他看到有薩拉森(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法蘭克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土耳其人、英國人、西班牙的阿拉貢人、埃及的亞歷山大人,以及來自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安柯拉的商人,還有黑人商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住居區。它簡直是一個民族的大雜燴,據說有30個民族之多。薩拉森人非常多,大概有15 000人。猶太人也有2 000人,還有兩座猶太教堂。因此,你在城內可以聽到100種不同的口音,就彷彿是整個世界的一座城市。」
有趣的是,手稿中未能譯成中文的詞語,好幾個原來必須用泉州話才能翻譯得出來。如雅各說,當地人稱這些混血兒為arguni(泉州話“阿龜人”)。又說這裡的文化用品都很便宜,tachuini(泉州話“讀書人”)花一點兒錢就可以買到。又說外商經常聘請一些熟悉外語的官員當翻譯,當地人稱他們coscienfusci,泉州人讀出了這是泉州話“孔聖夫子”的音譯。
這一本書,見證了泉州在當時世界經濟的交流中,起了多麼重要的作用。而泉州的阿拉伯人,後來也有遷居到台灣的。那就是鹿港現在還存在的丁進士宅。他們是阿拉伯人的後裔。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從台北開往宜蘭、花蓮,有一首老歌,叫「丟丟銅仔」,描述火車過山洞的情景。
從台北出去,出了山洞,你會看到一片藍色汪洋大海,海中有一個小島,那就是龜山島。
從這裡看出去,就是太平洋了。從太平洋一直航行下去,你就會到達美洲。
五百年前的1521年,麥哲倫來到菲律賓,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所以今年是麥哲倫航行地球一圈的紀念日。當然對台灣來講,也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那就是顏思齊開台四百年。高拱乾的《台灣府誌》記載,顏思齊於天啟元年(1621),來到台灣。
五百年前,麥哲倫就是航行過太平洋,到達菲律賓的一個小島。他剛剛離開南美洲的時候,繞過智利的那些彎彎曲曲的海岸岬角,航行得很困難。後來終於穿出海灣,看到一大片海洋,那時,海上波平如鏡,他本來命名叫南海,因為在美洲的最南端。後來覺得這海洋太平坦舒服了,就叫它太平洋。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
那時候,麥哲倫沒有發現這一大片的海洋,是他苦難的開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為什麼要了解歷史?是為了了解今天的命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以前,台中一中,齊治平老師的故事,大學時就被視為音樂才子,學校願意保送他出國學聲音。但他執意走上歷史研究,就只是為了了解,中國為什麼如此。我仍記得他上課時,在冬天的寒流裡唱起流亡歌曲〈松花江上〉的那聲音,是多麼好聽。唱到我們都想流淚。
然而他講起歷史,卻完全不照課本。他只問我們:你們要聽真的歷史?是打算照課本來?
高中生的我們,當然希望聽到真實的歷史。於是他笑了。笑著說:「那我們來說一說,秦始皇怎麼從私生子,變成了皇帝的歷史。」
那歷史,是對人性、政治、權力的深度解析。歷史課教會了我們,如何看清楚權力與政治的演變。那裡面,是思想的智慧。
歷史,總是來自人性。愈是了解歷史,我們愈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是什麼串起你我的共同記憶?
是有溫度的,有力量的,來自台灣民眾的生活史,
一個關於台灣的生命故事。
那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歌。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En liten tjänst av I'm With Friends. Finns även på engelska.